初中期末试卷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期末试卷分析
中学期末试卷分析一
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对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学语文试卷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这次的试题主要表达出以下特点:
〔一〕求稳: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同学生活。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考查同学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技能。
主要有字音、字形、正确运用词语、辨别语句、提炼主要内容、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等。
八班级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举的课外背诵篇目。
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裂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而更加着重基础知识的敏捷运用。
两个班级作文均为命题作文,七班级《我有一个小奥秘》,八班级《被自己感动》。
这些作文命题贴近同学生活,能唤起同学的生活体验,引导同学关注自我,关注心灵的成长。
同学写作基本没有审题障碍,可依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索来选材,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性格。
这就给同学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平常读书多、擅长体察生活和反思的同学更是如鱼得水。
〔二〕求变: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外兼修”。
这两个班级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均一段出自课内,一段出自课外。
但课外部分考查是课内文言知识的迁移,没有超出课内学过的范围。
这能避开老师死抠教材、同学死记硬背课内文言知识,便于考查同学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实际运用技能。
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说明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索、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
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
这类基础知识、技能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鉴赏性阅读的考查。
这些题涉及品尝、鉴赏、拓展等诸方面,有利于提高同学的观赏品位。
课内课外阅读兼顾给大家一个启示:文言文阅读应先把课内知识解决好,学会融会贯穿和举一反三,考查内容即使延伸到课外,也可以利用课内知识来解决。
〔三〕求新: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着重对同学运用技能的考查。
这两个班级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出自课外,而且依据不同班级教材侧重的文体,七班级选了写景散文和记叙文,八班级选了说明文和记叙文。
选文一律是完整文章,着重考查同学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
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同学掌控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进展。
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同学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清写作思路,理解思想感情,品尝详细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依据提供语言材料筛选信息和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等内容,主要考查了同学分析、概括、理解、感悟、筛选、鉴赏、思辩、评价等技能。
二、同学答题状况分析
这次综观两个班级同学答题状况,暴露出如下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技能不强。
“积累与运用”部分中,常用字的读音和常用词语的书写全部从教材“读一读,写一写”中或课文中选取,名著阅读和古诗文默写也选自教材课文或教材后面推举的篇目。
但两个班级的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控并不坚固,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识记不准。
古诗文默写,课内好于课外,精读好于略读,名句好于一般句子。
一些同学背诵效果不好,默写不精确。
语言综合运用技能不强,一些基本知识还不会在语境中实际运用,没有转化为技能。
〔二〕文言文词语积累不坚固,对篇章内容理解肤浅。
对文言词语的含义把握不精确,七班级《口技》中说明“走”的意思,许多人答成了“走〔了〕、离开”,而正确答案应是“跑”。
由于没有掌控好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不能抓住句中关键的词语来翻译,导致翻译句子马马虎虎或主观臆断,因表述不精确而失分。
一些同学对书下没有明确说明的词语理解不到位。
考查的`课外文言词语全是本学期课内学过的,但同学答得不准。
如八班级“比行百余里”的“比”同学理解为攀比、竞赛、相比、假如、比较等,而正确的答案应当是“等到”。
对文言文篇章内容理解、赏析技能不强,只会死记硬背,遇到活题不会变通。
总体上看,文言文阅读课内好于课外,同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技能有待提高。
〔三〕现代文阅读缺乏语言理解感悟和表述技能。
在两个班级现代文阅读题都失分最多,说明现代文阅读存在问题最大。
总的看来,说明文、记叙文文章类阅读得分高于散文、小说这些文学作品类阅读,整体感知内容题、筛选信息题、能在文中径直找到答案的题、联系生活的开放题得分率高,而需自己独立分析、理解、感悟、概括、语言运用等题失分较高。
很多同学理解词句含义答不到点子上,只能脱离语境孤立地说明词语、句子的表层含义,而不能答出词句在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及作用。
还有一些同学答题脱离文本,架空分析、想当然回答。
说明同学平常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语文,亲近文本的时间不足,不能入情入境地品读文本,缺乏对局部语言表情达意妙处的体味、探究,缺乏语感,不能形成知识的迁移技能。
还有些同学文体知识掌控不牢,概念不清,涌现混淆。
〔四〕作文缺乏性格。
这两个班级作文得分率都不高,富有创意、文质兼美的佳作更是寥寥无几。
很多同学作文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去甚远,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写记叙文,很多同学选材平淡陈旧,缺乏真情实感,没有性格,感染力不强。
缺乏细致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语言苍白,缺乏文采。
说明平常同学语言积累少,词汇量
小,文化底蕴不足。
〔五〕一些同学语文基本功较差。
第一是答题时审题不清。
审题不仔细,走马观花地读题后,便草草作答,结果答非所问。
二是错别字现象严峻。
在三个班级的试卷中,古诗文背诵默写、阅读简答、作文中都涌现了数不胜数的错别字,古诗文背诵默写失分的主要缘由不是由于不会而是由于写错别字,作文中错别字现象更为普遍。
而且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更谈不上美观了。
三、改进建议
期末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及所表达的命题导向,对今后的教学有鲜亮的指导意义,而同学在答题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明白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
因此,我们要仔细学习讨论《语文课程标准》,领悟其精神实质,按其要求钻研教材,细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今后教学中留意以下几点:
〔一〕求真:扎扎实实进行“双基”教学。
在我们的语文课上,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成为“被遗忘的一族”。
我们很少带领同学扎扎实实地学词正音;我们很少切出大块时间进行着默读、复述、背诵等被证明是特别有效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们过分强调让同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缺乏对表达规范性的指导;过分强调自由书写,对说写的沟通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视了语言的形式;在阅读过程中过分强调自主感悟,对重点词句的咀嚼也有所欠缺。
脱离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用技能,只能是语文综合素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金字塔再漂亮宏伟,抽掉了基石,也只能成为虚幻的泡影。
所以在新课程视野下,应当给予语文“双基”崭新的时代内涵。
首先,老师要对“双基”教学加以高度重视。
它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学习语文的根本。
但我们讲落实“双基”,并非突出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
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落实双基的过程,就是落实“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过程。
另外,“语文双基”的落实,不是孤立的一两个教学环
节,而是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伴随着同学和老师的心灵进展。
所以,我们要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训练,严格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检查,加强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迁移训练,提高运用技能。
〔二〕求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统一起来。
2、改进教学方法,采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给足同学品读文本的时间,教给同学有效的读书方法。
3、要进行科学有序的写作训练。
4、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
〔三〕求美:提高同学的汉字书写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肯定的速度。
”同时,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在运用硬笔娴熟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汉字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聪慧、文化和精神,喜爱汉字、写好汉字是同学的应尽职责,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详细表达。
但近年来,同学汉字书写技能令人心忧:书写正确率低下,字形不规范甚或不成其为字,字迹潦草,文面乌烟瘴气。
翻开同学的作业本、作文本、测试卷,眼前事一幅幅“惨不忍睹”的景象。
为引导大家重视书写,可以在作文评分标准中强调“凡书写规范、工整,评卷时可另加分”或另加卷面分等举措,提示老师和同学要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平常教学中对同学书写严格要求,细心指导,并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中学期末试卷分析二
一、试卷特点分析
这次的全卷共四个大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三、现代文阅读〔20分〕;四、写作〔40分〕。
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内容:本试题涵盖初一语文下册一、二、三单元1—18课及课后诗词1-4首。
1.着重基础知识考查
试题的考点掩盖了上半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课有所倾斜,三篇文言文都有所涉猎。
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技能,会运用所学知识简约分析问题。
目的是引导同学掌控需要的语文知识,重视分析问题技能的培育。
2.结合实际,培育同学的技能
其中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表达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同学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简约分析解决同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同学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培育。
例如:一、积累与运用〔20分〕〔四〕综合性学习。
〔4分〕
我爱我班,由于我是其中的一员,这里有优秀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老师们各有千秋,同学们各有专长,组成了我们共同的家——竞技体校初一班
假如班级内开一个“我爱我班”主题班会,请你为这个班会写一个简短的开场白。
目的在于让同学们都能说出自己爱班的心里话。
〔不少于50字〕。
再如:四、写作〔40分〕
题目:长大的_____________
要求:可以选择“苦恼”“味道”“责任”等词语,主要是利用这个半命题表达你现在对“长大”的真实感觉。
请写出真情实感,描画出自己的生活。
不少于500字。
二、同学考试失分状况分析
同学答题状况:对初一班48位同学试卷进行抽样分析,一、积累与运用〔20分〕〔一〕生字生词〔7分〕1.依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
点汉字注音。
〔3分〕
②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而不舍。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失分比较多。
2.找出下面文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2分〕
客人带着似乎敬畏又似乎怜惜的神情,莫不作声地望着他。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很多愁苦和能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似乎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粗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_韧改为忍做对的不多,反映出同学对课本基础知识点还没有掌控好。
二、古诗文阅读〔20分〕〔二〕〔11分〕比较《伤仲永》和《与友人书》完成9-11题失分最多。
总体来看,最高分96分与最低分2分,同学两极分化相当严峻,反映出同学的理解技能有肯定差别。
三、同学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同学考试结果分析,平均分与预期值基本全都,区分度好。
最高分96分,最低分2分,平均分61.65分〔预期60分左右〕.
总分统计:〔48人考试〕
分数段
80分及以上
60分—100分
60分以下
统计人数
9人
30人
18人
百分比
18. 75%
62.5 %
37.5 %
2、知识掌控不全面、记忆不坚固。
例如:〔二〕诗句默写。
〔5分〕是同学知识不牢造成的。
3、知识理解存在缺陷。
例如:三、现代文阅读〔20分〕
4、书写的不规范。
比较严峻的是作文。
5、做题时马虎,不留意审题。
四、今后教学应采用的措施
1、培育同学学习语文的爱好。
2、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进展技能。
基础知识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也是培育同学智力、技能的基础。
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同学掌控应当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
以便使同学形成正确清楚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3、应留意培育同学朗读、识字的教学。
识字是是学好语文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平常教学中应加强识字教学,要能读懂各种文言文,明白其含义。
4、加强语文教学设计的搜集,补充课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