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文章开头的作用 (学生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开头段的作用(学生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导图:
★常见提问方式:●例:
完美的眼睛
我在一所学校教美术。
一个叫山子的同学悟性高,进步很快。
一天,我布置了一道作业给父母画幅肖像素描。
放学后,山子磨磨蹭蹭走在后面,吞吞吐吐问我:老师,作业我可不可以不做?我笑着摇摇头:那怎么可以?你是班上画得最好的,我还等着明天拿你的作业当范本呢。
第二天,同学们交上素描,山子却红着脸说:老师,我还没准备好,想画一幅最好的给您。
我答应了。
过了几天,山子把父母的肖像交给我。
果然不错,画面结构、光的明暗处理都恰到好处。
我非常满意,把画挂在墙上,供同学们观摩。
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对同学们说:这幅画的成功,得益于山子平时的刻苦训练和仔细观察。
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把他父母请来,对照一下怎么样?
同学们大声赞同,山子却突然变了脸色,紧咬着嘴唇不作声。
我奇怪地问他:你不同意?山子摇摇头。
我又问:那你同意了?山子还是摇头。
我终于按捺不住:山子同学,老师让你请父母来,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难道你连这点儿事也想不明白?山子终于点点头。
我说:那好,今天晚上,我们开个美术沙龙,请你父母来。
晚上,美术沙龙的气氛非常热烈,不少同学的父母都来了,却迟迟不见山子和他父母的身影。
他们不会不来吧?我正焦急万分,山子走进教室,手里牵着一根竹竿。
一男一女相互搀扶着,男人握着竹竿,女人挽着男人的胳膊。
两人竟然都是盲人,没戴墨镜,眼窝深陷!
山子涩涩地说:这就是我爸妈。
说完,他低下头,一声不吭。
我看看墙上挂的画,又看看山子:那这画上的人山子低声说:我是求别人让我画的。
我不能画我爸妈我明白过来,鼻子一阵发酸。
山子父亲大大方方地说:老师、同学们,山子把事情都告诉我了。
既然老师请,我就不能不来,不能不守信用。
山子,来,给爸妈再画一张。
我忙搬凳子请两位老人坐下,对山子说:画吧,这次全班同学可要看看你的水平。
迎着我鼓励的眼神,山子用力点点头,支起画板。
班里静悄悄的,山子的画笔沙沙作响。
他父母端坐着,满脸笑容。
山子母亲轻声念叨:把你爸画漂亮点。
这辈子,我还没有他的画像呢。
两个小时后,山子长吁一口气站起来。
我走到画板前一看,忍不住问:山子,你怎么没画山子父亲也站起来:老师,山子没画俺的眼睛吧?我很惊讶:您怎么知道?
山子父亲微微一笑:自己的孩子,当然清楚。
他最不愿面对的,就是我们的眼睛啊。
两人搀扶着站起来。
山子父亲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片,对山子母亲说:来,把咱的眼睛画上。
老师,麻烦你来粘胶水。
他走向画板。
我忙扶住他,却见他走过去,用手搽了搽画板。
奇迹发生了:他把那张纸片不偏不倚贴在眉毛下!全班一片惊呼,那竟然是一张红色心形纸片。
父亲拍拍山子,说:这是你妈专门剪的。
这次,你看到爸妈的眼睛了吧?爸妈是成天用心在看着你成长啊。
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感慨万分地说:同学们,今天,山子的父母给我们上了一课。
记住,不管绘画技巧多高明,心中没有爱,你们的作品将一钱不值。
山子双眼噙泪,扶着父母:爸、妈,我懂了。
我这就把你们的眼睛画上,以后再也不怕让别人看见。
山子仔细地把父母的眼睛画上。
我明白,山子今后将永远相信,父母的眼睛是最完美的,因为他们一直用心支撑着他。
1、请赏析第一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1:
梨一样的苹果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
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
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
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
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
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
“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
”“我看倒有些像梨。
”“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
”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
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
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齐,长成了一棵树,上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
他吃过这种苹果。
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
他“嚓”的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
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
但经过米哈朵夫明察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
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
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
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
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
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
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
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
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
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
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
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
⑩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
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1、赏析第一段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2:
父亲的船
(1)父亲拥有一条船。
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
(2)奶奶曾经告诉我,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父亲摇船去了村东的大湖,把我的胎盘
扔进汹涌的浪涛里。
我听了一震!奶奶却笑了——“湖神会赏你一副好胆气,长大后才可做像你父寺一样的男子汉!”
(3)父亲的船,驶进我的童年,在冗长蜿蜒的水道上荡漾,颠簸。
悠悠的橹桨边泛起一泓泓欢乐的笑靥和委屈的泪。
(4)那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5)一丝纤细的牛草,悄悄地把我的睡梦牵醒。
我揉开惺忪的眼帘,携上心爱的木刻小舟,还有一只赭纹密布的海碗,跃上了父亲的船。
(6)晨风中传来咿咿呀呀的橹桨曲。
父亲脱下热烘烘的衣衫,披在我寒颤颤的肩背;又从海碗中取来黄乎乎的面枣,塞进我稚嫩的手窝。
蓦然回首,村里的那棵银杏树,已在遥远中忽隐忽现,唯独我心爱的木刻小舟寸步不离地尾随着父亲的船绳。
我仿佛第一次看见了生活中的父亲和我,继而,懵懂的心田里流过一股淡淡的酸涩。
(7)江风紧了,父亲上岸拉纤。
我立在船头上看见,父亲微驼的背上拽着一根粗大的绳索,艰难的步履在尘沙飞扬的岸滩上,写下一串深沉的脚印。
我再也站不住了,满腔的疚意燃成一团小男子汉的火焰——我收起舷边拖牵着的木刻小舟,蹬的一下跳上岸去,自个儿奔跑起来!
(8)父亲那血红的牛一般的双目中,顿时现出莫名的恼怒和痛苦,骂道:“才十三岁的人蛋,就不听话啦!”
(9)我流泪了,泪水流成个白亮亮的小河……
(10)傍晚,我从门槛缝里偷出一把钥匙,蹑手蹑脚地开启了父亲的船锁,第一次在村前的小河里摇开属于我的橹声。
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撞了竹架桥。
歇橹看时,手窝里磨起了透亮的泡泡。
(11)父亲站在河岸边,投来一束慈祥而欣慰的目光,手里还捧着我那只心爱的小木舟。
父亲正重温他早已逝去的童年。
(12)夜里,我在梦境中真的成了男子汉——独自摇着父亲的船,去了村东的大湖里,尽情又浪漫地摇呀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开篇点题
●例:
壶口的黄河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昕有的人都惊呆了。
地竞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d跳得能蹦出来。
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
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
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
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
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
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
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硕天立地的人活了。
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
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志下的兴奋和放纵。
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
看久了,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
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竞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
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
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
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
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
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成阳,就是盛唐的长安。
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赢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雏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1、第一段这么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1: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
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
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
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
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
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成心里忽然有些疼痛。
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
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
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最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
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
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
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
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
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
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叉传来了。
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
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
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
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
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
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
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2:
千金一诺
①真爱的方式有许多种,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②8岁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姐姐当时正读初中,她是个很美的姑娘,亲朋们因此很宠爱她。
春节前,从广州出差回来的姑姑给她一件样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作为新年的礼物。
在我饱含羡慕甚至是嫉妒的目光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急切地盼着新年的到来。
③可是就在腊月二十九那天,邻居大哥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做客,仓促之下伯父伯母没有准备好给她的礼物。
正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于是促成了一桩美满的婚事。
④晚上,伯父来到我家,连连称谢并送来了买衣服的钱,父亲执意不收。
送走了伯父,他喝住了正幸灾乐祸挖苦姐姐的我,然后安慰姐姐并答应新年那天一定让她穿上新衣服。
姐姐不理睬父亲,躲在母亲怀里委屈地哭个不停。
⑤那时候爸爸妈妈两个人的工资不足100元钱,家中的经济一点儿也不富裕,而且在我们居住的偏僻小城里根本买不到那样漂亮的衣服。
所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
⑥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父亲一大早就拿着家里仅有的30元钱去赶北京的长途汽车,西单、东单、王府井、大栅栏……他跑遍城内大大小小的商业市场,最后终于买到了和姑姑送的样式、颜色都一样的上衣。
⑦在黄昏的暮色中,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把衣服放到满脸惊诧的姐姐手上,没有说一句话。
⑧看看母亲给父亲清洗包扎挤车碰破的手臂,我问:“爸爸,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买衣服?”父亲轻轻抚摩着我的头,淡淡地说了一句:“让姐姐过个愉快的新年呀。
”
⑨泪水渐渐遮住了我的视线,一种深厚无比的爱意沿着父亲的手指抵达我幼小心灵的最深处。
1、文章开头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世上最辛酸的秘密
楼下的简易房里住着父子俩,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
我每次回家,都要经过这间简易房,促使我多看两眼的原因是父子俩,白天他们去捡破烂儿,晚上回来就住在这儿,父亲四十岁的样子,儿子十多岁吧。
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们都有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
父亲驼背,五官像挤在一起;儿子脸相却很好看,和父亲一点也不相像,只是腿脚也不好。
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也收破烂儿,有一辆破三轮车。
搬家的时候,我把不要的东西给了他们——旧书旧报旧家具,还有一张小床。
我说:“不要钱,是我送给你们的。
”他们很感动。
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男人姓白,是从安徽过来的,因为穷,媳妇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跟人走了。
他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北方,靠捡破烂儿生活。
男人舍不得花一分钱,常年穿着那身破衣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买身新的。
他们在简易房里过年,有人给他们送饺子,我送了单位里发的腊肉,他感激地说:“城里人真好。
”
那天,有件事使我大吃一惊。
下班回来,邻居突然对我说,老白好像有对象了。
我说:“真的啊,谁能看上他啊?”可后来,我还真看到了。
是一个也拉扯着一个孩子的女人,家在本地,有房子,打算和他一起过。
老白却不愿意。
我有点纳闷儿,去问老白,老白抽着烟,一袋一袋地抽着。
他说:“我不敢结婚,一是怕耽误人家,二是我得攒钱。
儿子的腿要做手术,得十多万。
大夫说越早做越好。
我不能让他一辈子一拐一拐的走路。
我不能结婚,一结婚,负担就更重了。
”
后来,我很多天没有看到老白,我总怀疑他去了外地,因为简易房拆掉了。
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十几万,什么时候可以攒够啊?!
再后来,我听说了一件事,眼泪当时就掉下来。
是我朋友那里出了事。
朋友是做建筑的,招了一个男人,没做几天,就从楼上掉下来了,公司要给他治病,他说:“别治我了,我都四十多岁了,赔我点钱,给我儿子做手术吧。
”
公司的人不理解,也不愿意给这笔钱。
男人哭着说:“求求你们,给他做手术吧,我……我是故意的……出了意外就会赔钱,我想让你们给我儿子做手术,这孩子跟着我不容易;我还想告诉你们,儿子……儿子是我捡来的,我根本就不能生育……”
所有人惊呆了。
那个朋友哭了,他告诉公司的人,给他儿子做手术,也要救他!
孩子做了手术,手术后再也不一拐一拐地走路了,可男人仍然是一拐一拐的,父子俩依旧捡破烂儿为生。
过年过节,父子俩就给我的朋友送点玉米山芋过去,他们知道感恩。
我的朋友仍然穿梭于生意场上,可是,他忘不了那个秘密。
老白曾说:“这个秘密我不想让儿子知道,因为儿子说是世界上最好的爹。
”老白倾尽所有爱着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却不知道,老白不是他的生父。
我和我的朋友都相约着要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那应该是世界上最令人心酸的秘密了。
也许真正的爱就是这样:我爱你,不图一丝回报;我爱你,用我的所有,包括生命——只要我有。
1、分析第一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1:
县城的小书店
①又看到那家小书店了。
牵着我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买书,门口收钱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而柔顺的头发,面容清秀,露出温婉的气质,和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个书报亭的姑娘差不多,现在这个姑娘不会是过去那个姑娘的女儿吧?
②想起我少年的时候,这个书店还只是电影院门前的一个书报亭,那是整个县城除了新华书店、图书馆之外最有文化的地方了。
那会儿我刚刚迈入文学爱好者的门槛,正处在阅读的饥渴期,但到这个书报亭买杂志,还是犹豫很久之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