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浦北县金浦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浦北县金浦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 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支持
C. 突出了企业家们的作用D。
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5.(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A.削弱诸侯王的力量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施恩于诸侯子弟
26.从1936年起,中共开始提倡与各方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
在中共的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人民抗日同盟”和“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
一些颇具说服力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
这根本上表明
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状态
B. 蒋介石被迫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C。
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
D. 全国人民一致对外共同抗战
27.下表是1851与1755年相比英国各类男性工人工资的增幅(1851=100)。
这表明英国
A. 经营方式改变B。
贫富差距缩小 C. 产业结构变化 D. 消费水平提高
28.1933年罗斯福执政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并下令美国中央银行扩大美元的发行量,美元发行量成倍甚至成几十倍猛增,此举产生的后果是()
A. 加剧了西方国家间的贸易冲突B。
导致美国国际信用降低,出口低迷
C. 导致美国出现物价飞涨,市场混乱D。
削弱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29.1912年6月,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第2期刊登了朱执信译述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共产
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国内出版的多种报刊如《民立报》《社会》《社会世界》等也出现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这说明辛亥革命
A.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宣扬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C.提供了舆论自由的社会环境D.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0.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 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
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
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31.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
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 B. 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
C。
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
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
32.梭伦的中庸之道未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其离任后,雅典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
庇西特拉图乘机建立了僭主政治。
他对法律的修定和普遍颁行,使得政府日益正规化,设立的巡回法庭,进一步打击贵族实力,以独裁形式进一步推行民主政治进程。
这表明
A.僭主政治和民主政治相一致B.梭伦改革导致了僭主政治C.僭主政治奠定雅典民主基础D.适度集权有利于推动改革
33.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
强化中央集权B. 规范社会秩序C. 构建平等社会D. 缓和诸侯纷争
34.世界银行成立初期,主要对欧洲国家进行贷款,到20世纪50年代后则将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转向了发展中国家.这一转变侧面反映了[]
A。
经济全球化的兴起B. 美国欲压制欧洲的兴起
C。
欧洲经济全面复兴D. 美国对世界的主导地位
35.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
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
"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A.共和制B.联邦制C.代议制D.三权分立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40。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
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
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
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
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
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
材料三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越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
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
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移民情况
—-据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24。
D25。
A26。
A27.C28。
D29。
C30.C31.D32.D33。
B34。
C35。
B 40. (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
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
(2)从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路。
41、范例:移民活动促进边远地区开发与疆域的扩大
秦和西汉时期,古代王朝以行政和军事手段推行强制移民;魏晋时期民众自发移民,官府因势利导,都拓展了行政区域,设置行政机构管理,对于政权的巩固、边防力量的加强有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移民广泛分布,政府实行屯田等经济手段鼓励农业、商业贸易的发展,改变了边远地区的经济面貌,加强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边疆安宁。
综上,移民活动,尤其是内地至边疆的移民,扩大了疆域,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地区经济开发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