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通关02 记叙文——散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部编版)(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通关02 记叙文——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的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运动方面,多半会很差。

另外,那时的我常常感冒,这也更加让我确信我是个体质薄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问:“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说了出来。

体育老师的话,刷
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
..”:“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正常运转的,反倒有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使你在耐力方面更加出色,来试试吧。


你完全能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我瞬间觉得心里有底了,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还有些优势。

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高二时,学校进行文理分科。

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啦!
我自己渐渐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不适合学数学。

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

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这一科的是在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有一次他问我:“你语文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数学。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另外,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好多个部分,涉及的能力有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些部分。


我听到这段话别提有多高兴了,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

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150分,我拿了142分。

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

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

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

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的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是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有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并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

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人很多的恐惧与心理障碍,都是自己给自己的,都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


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有可能发现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

另一方面,可能这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排娇弱的花。

1.请梳理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2.
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请赏析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
..”。

4.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紫色葡萄慈父心
①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

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

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

②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
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

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③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

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

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④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⑤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⑥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

⑦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

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

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别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⑧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

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

”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

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

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地笑。

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

⑨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

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

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

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阅读第②自然段划线文字,想想父亲为什么要这么精心伺弄葡萄树?
7.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
..地出去。

..地进来,悄悄
..放下葡萄,又悄悄
8.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句子。

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
9.文中最后划线句子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根善的拐杖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

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

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

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

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

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④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

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

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

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

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

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

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

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

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
..的脸,此刻却光滑
..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

原来老人中暑了。

当他醒
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

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

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

”父亲笑着说。

⑩瘦小的父亲渐渐高大起来,早上明明和他比过个头儿的,可是现在却觉得自己比父亲矮了不少。

⑪人群出奇地安静。

⑫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是父亲却没有,虽然在那里有点儿摇晃,但却像一棵树,只是摇晃而已,不会倒下。

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⑬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

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⑭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10.文章以“一根善的拐杖”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1.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品味文章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语,结合语境谈谈你的理解。

粗糙
..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的脸,此刻却光滑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⑧中划线的语句。

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老人的人中穴。

12.结合选文具体内容,概括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写出两点即可)
13.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4.补写一个与文章标题相呼应、画龙点睛的结尾。

要求语言简洁。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被尊重的快乐
儿子这些天特别开心,他告诉我们,他有新朋友了。

他的新朋友,是小区门口的一名保安。

儿子性格内向,很少和陌生人说话,他怎么会和小区的保安混熟的?
儿子说,有一天,他一个人从外面回家,门口站岗的保安突然说了声:“你好”。

儿子吓了一跳,回头看看,也没别人呀。

原来保安是问候他。

这让儿子非常意外,因为激动,儿子的小脸憋得通红,他也仓促地向他问候,“你也好!”保安笑了。

儿子说,从来没有大人那么礼貌地问候过他。

他很开心,也很害羞。

他记住了那个保安的笑容,他脸晒得很黑,牙齿好白。

此后,每次经过小区大门口时,儿子都会留意是不是那名保安值班,如果是他,,他一定会向儿子问好,而儿子也早就在心里准备好了问候,离大门远远的,儿子的脸上,就隐约露出期待的笑容。

就这么简单,儿子和小区门口的一名保安,成了朋友。

而他们的友谊,仅仅是儿子从大门口进出时,两人互致的问候。

只有他和我打招呼,我喜欢他。

儿子骄傲的说。

我摸摸儿子的头。

其实,每次从小区大门口进出时,值班的保安都会向我致以职业性问候。

我会礼节性地笑笑,或者点点头。

但也有很多时候,心中正在想着事情,或者赶时间,就匆匆走过去了。

这时,保安的问候就像一阵风一样,轻轻飘过。

从来没有留意过,这种职业性的问候。

去饭店吃饭,迎宾小姐会列队欢迎,“先生,中午好!”“先生,晚上好!”声音甜润。

进去的食客,一个个昂着头,腆着肚皮,目不斜视,对迎宾小姐的问候,也是充耳不闻,仿佛你推开门,
门轴就会发出声音一样。

迎宾小姐们似乎也早习惯了这一切,即使你视而不见,她们的脸上还是会堆着职业化的笑容,嘴里发出职业化的问候。

问候的和被问候的,都了无趣味。

很多公共场合,你能听到这样职业化的标准问候,而被问候的人,常常无动于zhōng,好像什么也没听见。

依稀觉得,小区门口的保安,好像现在也不问候了。

当有人从大门口进出时,他们只是笔直地站立,目不斜视,冷若冰霜。

这不能怪他们,谁能忍受自己的问候,像哈出的一口气一样,无声无息啊。

有一次,和儿子一起经过小区门口,那名值班的保安问候儿子和我:“你们好!”儿子看看我,又看看他,自豪地问候他:“你好!”
儿子一脸灿烂,我注意到那个保安的脸上,也红光满面。

我想,我的儿子和他的保安朋友,都是因为受到尊重,而无比快乐吧。

15.请概括“儿子”和“保安”的友谊表现在哪里?
16.请从恰当的角度赏析“这时,保安的问候就像一阵风一样,轻轻飘过”一句的表达效果。

17.划线句“一个个昂着头,腆着肚皮,目不斜视”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18.被人尊重是快乐而幸福的。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请用不少于60字的文字写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