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大环境倒退了三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企大环境倒退了三年
作者:赵成香
来源:《现代工商》2012年第01期
21世纪,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去年年末在2011年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公布的调研报告却显示,2010年与2008年相比,中国企业经营环境倒退了3 年。

这条官方的消息值得深思。

民营企业经营环境
一项跟踪了10多年,涉及6000多家企业的经营环境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7个方面,除了“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两项评价比2008年略有好转外,企业对“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法制环境”、“行政管理”、“基础设施”5个项目的主观评价,均低于2008年。

倒退最多的是“基础设施条件”,得分为3.19,比2008年倒退了0.38;其次是“企业经营法制环境”,2010年的得分为3.1,比2008年倒退了0.14。

此外,“人力资源”、“金融服务”、“行政管理”分数也有小幅下降。

反观2008年,企业经营环境的7项得分,均比2006年明显拔高。

2006年、2008年和2010年的数据显示,经营环境评价靠前的主要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上海一直稳坐第一把交椅。

2010年,前五名分别为上海、江苏、天津、浙江、北京。

中西部地区除了重庆有大幅度提升外,大多省份排名比较靠后,进步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90%是中小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41%、49%以上。

国家要尽快打破垄断,推动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他服务业领域,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小企业融资服务提供支持。

国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在政策上松绑。

地方政府应该思考如何减少地方微观干预,改善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改善复杂制度环境,使企业做得更好。

行政管理,涉及到地方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市场准入限制过多,行政执法(工商、税务、质检)效率低下,企业集资、摊派或非税上缴相当于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过大,企业经营者与各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打交道的时间比例过多。

政府能否放开管制,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尽快得到发展,将关系到中国企业竞争力能否快速提升。

目前,中国内地有50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相对集中在垄断型、基础性产业,大部分是央企。

这与巴西、墨西哥等国类似。

这些国家,垄断行业没有放开,私营和中小企业经济没有很好发展,导致人均GDP无法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日本、韩国等国家,人均GDP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得益于民营企业的壮大。

特别对基础行业和服务业,放宽准入和鼓励竞争,成为下一步改革重点。

中国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投资,主要依赖政府和银行资金,走的是融资平台的路子,这很容易形成坏账。

为此,需要积极推动民营企业,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

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统计数据评价高低
对企业调查信息收集的主要方法,就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所要调查的问题进行评估,其中绝大多数属于主观评价方面的。

一些客观指标是辅助的,主要是减少不适当的干预。

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结合,就可以分析出地方政府干预问题。

基础指数是指每一个各式各样的指标,这里面有一些评分办法,采用权重的办法,分项指数是指简单算数平均,方面指数是分项指数简单算数平均,用简单的办法来进行指数构建。

调查规模进行了3年,每年大概4千多到6千家。

2008年最多,有6000家企业,全国大约30个省区范围内的企业,不包括西藏,也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客观指标为辅,主观指标为主。

这是调查指数的特点,也可能是弱点,如果对象情绪比较大,抱怨比较大,打分的时候就比较低,有企业家的主观情绪在里面。

即使主观性比较强,也有一定意义,表明企业在中国运行,对政府的行为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情绪,也是值得政策制定者思考的问题。

当然,最好是一个企业既在中国经营,也在外国经营,他会对各种问题有一个比较客观评价。

多数企业不在国外经营,如在各个省区经营,可以流动,可以选择,很多企业用脚投票。

这个地方不好,就到别的地方去,他在两三个地方有企业,会比较哪个城市、哪个省、哪个地区,环境更好一点,更不好一点。

哪儿的经营环境,企业家打分最高?从1到26排名来看,沿海地区占的位置比较高。

比如广东,排分一直不是很高,最高是6,还到过10,最后一年是8。

从这里面观察,基本上位置是相对稳定的。

有些地方看着不错,评分却不一定高。

比如重庆,2006年很低,现在在11的位置上,通过各年度的比较,观察他的变化趋势,有的基本稳定,有的在下降,有的在上升,这变化趋势也很重要,在全国比较变化趋势,需要思考企业用脚投票的问题,对于地方政府就应该考虑了。

七个方面,三年来有的越来越好,有的就差了一点,有的确实很怪,比如:基础设施条件,应该是越来越好,但是企业的满意度反倒下降了,2010年比2008年差了,这是为什么?值得好好分析。

有些地方,在2008年很有改进。

为什么2010年反倒有所下降?有的时候;跟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变化有关系;有的时候,和企业不稳定性有关系。

但是,只要数据足够大,社会科学依赖一个重要原理,就是“大数定律”,只要连续一个长的时间里搞,还是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加速转型实现升级
中国企业有没有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受政策约束。

最近国家领导人说了一句话,要取消很多对企业的微观干涉。

国务院也发布了消息,说过去几年清理了多少规章制度,如何在各个方面改善、改革制度,调整各种政策,减少对地方微观干预,改善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改善各复杂制度环境,使企业做得更好。

特别对民营企业,特别对打破垄断,特别对减少政府干涉,改善政府和市场关系,改善政府和企业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

为此,呼吁政府认真清理、彻底清理,现在所谓的“微观干预”的政策,认真分析各个领域里面,如何使企业的环境得以改善,使中国企业竞争力得到改善,使中国经济得到更快、更好发展。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不少企业都面临困境,甚至应声倒闭。

像飞跃集团这样的浙江企业,遇到史无前例的坎坷和波折。

邱继宝在2000年被朱镕基总理誉为“国宝”而天下闻名。

2008年,舆论再次把他推到风口浪尖,却因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产业过于单一、股份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差的飞跃集团摇摇欲坠。

一时间,“飞跃不行了、要倒闭了”的流言甚嚣尘上。

2008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峰会,缺席的邱继宝“在家舔伤口”,如今终于时过境迁。

在回答“当时受的是什么伤,是轻伤是重伤,是内伤还是外伤”时,他说:2008年的飞跃,可以说是内伤,可以说是外伤。

内伤是飞跃发展过快、投入过大,创新超前,制度缺陷。

外伤是飞跃在2007年的时候,一年出口几亿美金,美国次贷引发,原材料价格猛涨,每吨两万多元的铜卖到八万元,30多元的油卖到150元。

他认为那只是轻伤——“有信心、力量的是轻伤,没有信心和力量才叫重伤。

”他说,“2008年生不如死,忍辱负重,当时唯一的信念是,不管苦难再大,绝不让飞跃员工下岗,更不能让飞跃民族品牌毁掉。

”当时他用的是省政府、市政府领导给出的药方:“解决当前、立足未来、标本兼治、转型升级”。

他回忆说,“这16个字比16个亿更重要,如果当时省市领导给我钱,可能今天不会做成这样。

”这个倒逼机制,使飞跃实现了大转型。

2008年的飞跃成为生不如死的一年,2009年的飞跃定为艰难转型的一年,2010年飞跃转型取得大效益的一年。

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谁最先转型升级,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

转,很痛苦;不转,更痛苦。

早转早主动,先转先得机,快转快受益。

转型升级“等不起”、“慢不得”,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共同做好中国经济这篇大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