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领军11月联考高三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上学期全国百强名校
“领军考试”高三语文
2020.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
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已成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宝贵财富,对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汉字铭刻着中华民族久远的文化记忆。
早在史前时期,中华先民就在岩石、器物上摹画契刻图画符号,孕育了文字的雏形。
我国许多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陆续发现了带有刻画符号的考古器物,如贾湖遗址的龟甲、半坡遗址的陶钵、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的陶尊,这些符号虽尚不能系统记录语言,但已是我们抵近先民世界的文化“密码”,闪现着中华文明的曙光。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源头和中华文化根脉。
目前出土的甲骨文献大多是晚商王室于占卜活动中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记述文辞,反映了当时社会语言生活的一个方面。
甲骨文无疑是殷商语言生活中最为典型的文化标本,它历经数千年岁月冲蚀,依然能以其独特的形态、简练的文辞、宏大的体量,确证中国古史关于先商早商的历史叙述,展现先民早期社会的生活图景,留存着中华民族久远而清晰的文化记忆。
汉字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创造了稳定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语言生活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
秦统一六国后,以秦国文字为标准实行“书同文”制度,文字统一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社会俗用的隶书开启了汉字隶变楷化的规范之路。
秦汉以来汉字的形体样式基本定型,文书行政之制大体确立,汉字成为大一统格局的文化支撑。
汉字还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力量,几千年来,汉字体系前后相继、未曾断裂,从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到计算机处理的现代汉字,其方块样态、线条构形、表意原理一脉相通。
汉字见证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汉字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随着中国疆域扩大、民族交流加深,汉字很早就从中原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
我国境内一些少数民族起初没有自己的文字,汉字是他们借以交流和记事的工具。
秦汉时期,北方匈奴族“无文书簿领”,其信函印玺都使用汉字。
唐宋时期,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起初习用汉字,后仿照汉字于10至12世纪创制了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留存下来一批民族语言文献。
这些比照汉字形貌特征和构造原理创造的文字被称为“汉字系文字”,共同组成一个“汉字大家族”。
直到现在,有些汉字系的民族文字还在民间使用,如壮族的方块壮字、白族的传统白文,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见证并推动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树立在拉萨大昭寺的唐蕃会盟碑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了汉藏两族“叶同如一”的团结情意。
13世纪初,元朝政府规定,“凡施用文字,因用汉楷及畏吾字以达本朝之言”。
规范汉字是经过整理、由国家发布、在全国通用的现代标准汉字,是法律规定的国家通用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节选自刘翠霞《汉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半坡遗址的陶钵刻画符号的考古器物,尚不能记录语言文字,但接近早期的文化“密码”。
B.汉字成为大一统格局的文化支撑,主要依赖于隶书发生变化和文书行政之制大体确立。
C.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开始无本民族文字,随着民族往来不断增加,采用汉字交流和记事。
D.法律规定的国家通用文字,必须要有在全国通用、经过整理、由国家发布等一系列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三个角度论证了汉字对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B.文章以考古材料、古代文献作论据,论证汉字为中华文化传承创造稳定条件。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首先亮明观点,然后向纵深深入,最后总述并加以强调。
D.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历史发展情况的分析,也有现实生活的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已发现的成熟文字系统殷商甲骨文,让今人得以顺利了解商代的历史、生活图景。
B.秦朝实施“书同文”制度,改变“文字异形”局面,在汉字文化发展上是重要转折。
C.因为汉字有超越时空的稳定力量,所以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许多方面都一脉相通。
D.会盟碑汉藏文字,元朝政府规定用汉楷,足见民族统一历史进程中汉字起重要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我
国的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
什么是自贸试验区?我国的自贸试验区脱胎于国际上通行的自由贸易区,后者是指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境内,海关辟出一个专门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大部分出口的企业入驻,可以享通关便捷,享受出口加工区特有的各种优惠政策。
我国的自贸“试验”区,强调了自贸区核心功能是制度创新,进行深化改革和不断扩大开放的风险测试。
设立自贸试验区对老百姓到底有什么好处?自贸试验区将给消费者和社会民生领域带来深远持久的利好。
比如,自贸试验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的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国,将大大提高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的便利性;自贸试验区扩大外资准入、吸引集聚更多跨国公司,十分有利于扩大就业、更好解决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自贸试验区扩大进口、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有利于广大消费者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国外优质产品。
(摘编自李卓越《自贸试验区到底有什么特别?对老百姓有啥好处?》)
材料二:
从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开始,七年来,各批自贸试验区各自创新,纷纷在制度创新领域发力,取得了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
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不断简政放权。
投资便利化方面,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不断升级,开始实施第四版《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
贸易便利化方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成效卓越,“一站式”电子通关平台,利用互联网建立“一站式”的电子系统,整合多行政职能部门各自的系统,打造“单一窗口”;通关便捷程度不断提升,缩短货物报关程序。
金融开放方面,逐步探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对国内、跨境融资风险管控。
法治化建设方面,各大自贸试验区公布了系列《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条例;借鉴国际自贸区经验,司法保障和争议解决机制基本建立。
这些成果,旨在通过硬环境和软环境的优化以达到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引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2020年9月《人民论坛》,李善民《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及改革成就》)
材料三:
我们的开放格局当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呢?金融业的开放还不到位,在一些方面是有限制的。
服务贸易的开放还不到位,致使服务贸易的发展存在结构性问题: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很大,2018年7594亿美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中,逆差达到2922亿美元,居世界首位;跨国公司制造业企业大部分都注册在海外,由此形成的服务贸易业务量以及清算、结算后形成跨国的专利版税、企业所得税也都算在海外。
与政府管理相关的公共服务开放度不高、市场化不到位。
数字经济国际化规模不足,数字贸易的开放度不到位,马云、马化腾的数字经济跟Facebook、谷歌、亚马逊的区别在哪儿?在亚马逊的平台上,不管客户是美国的还是加拿大的,进进出出的通达对象是以全球几十亿人为背景的互联互通。
而我们的网络,中国14亿人在这个土地上形成了一个互相运行的网络,跨境就做得很少了。
把这四块短板补了,中国开放的高度、深度、广度就到位了。
这样的一个任务交给谁呢?自由贸易试验区。
(摘编自《分析与思考: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4.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自贸试验区源自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带有“试验”性,强调制度创新,进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风险测试。
B.我国设立自贸试验区,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国外的优质产品。
C.中国有自贸区利用互联网建立“一站式”的电子系统,对多行政职能部门的系统进行整合,单一打造贸易通道。
D.Facebook、谷歌、亚马逊的数字经济跟马云、马化腾的区别表现在跨境方面,前者做得更多,后者做得很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由贸易区可由某国海关辟出一个专门区域,入驻企业享受出口加工区各种优惠政策,因此,它能体现主权国家的特点。
B.现在,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都是十分便利的,就是来自自贸试验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的经验复制。
C.我国自贸试验区公布《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基本建立司法保障和争议解决机制,表明中国十分重视法治化护航。
D.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很大,一些制造业企业形成跨国的税收都算在海外,使得中国必须审视贸易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6.中国设立自贸试验区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骒骒莫泊桑
吕加斯家的院子被附近一帮的人称为“庄园”。
院子里有能容纳三十匹马的马厩。
厩肥堆放得整整齐齐,护院狗有自己的狗窝,一大群鸡在深草棵里逛来逛去。
每天中午,主人、雇工和女仆十五个人围坐在厨房里的大桌子边,桌上一个蓝花大陶钵,菜汤热气腾腾。
马、牛、猪、羊全都得到了很好的照料,个个膘肥体壮、干干净净。
吕加斯这个“庄园”主人,身材高大,腆着肚子,每天亲自巡视三次,监督着每个人,处理着每件事。
马厩的一个单独马栏里,养着一匹很老的白马。
仁慈的女主人,想一直把它养到死为止,因为它是她亲手喂养大的,她愿看到它,它能使她回忆起过去的生活。
负责照料这个残废老马的是个十五岁的小马倌儿,名叫依奇多・居瓦,简称奇多。
冬天,他给它吃一份燕麦和饲草。
夏天,他把老马牵到草地上拴在木橛上放牧,为了让它总能吃到青草,每天需要挪动两三次地方,这么一来,他一天就要往草地上多跑几趟。
这匹瘦弱的老马膝头肿大,马蹄以上,也都发肿,腿脚迈不开步。
它那没有梳理过的蓬乱的白毛,令人想起白发。
它那过长的睫毛使它的眼睛增添了一种忧郁的神色。
每当奇多把马牵到牧场吃草时,总要用绳子使劲拽它,因为它走得实在太慢了。
小马倌儿躬着腰使劲往前拽,累得气喘吁吁,嘴里直骂,心想:养这种马有什么用?他觉得肚子里总憋着一股火气。
院子里的雇工们看见小马倌儿那么痛恨骒骒,就拿这事来开心。
为了逗他生气,他们没事就谈论这匹马。
大伙还跟他逗着玩,戏称老马为“奇多踝骒。
”
奇多气得不行,逐渐滋生了拿马撒气的念头。
他经常违背主人吕加斯的吩咐,悄悄留下部分马饲料,只给它喂半份燕麦,连给它铺垫的麦草也要少给。
夏季又到了,他又该到牧场去给这匹老马四处“打木橛子”了。
路途很远,小马倌儿迈着晃晃悠悠的步子穿过庄稼地时,心中的火气越来越大了。
在地里干农活的人嘲笑地冲他喊:“喂,奇多!替我们向骒骒问好!”
他不理睬。
钉上木橛,骒骒开始吃草,他就悄悄走到它跟前,拿起枝条抽打它的腿。
老马受到惊吓,就尥蹶子。
为了避抽打,它绷紧绳子围着木橛转,像在赛马场跑道上兜圈子。
小马倌儿气得咬牙切齿,紧紧跟在它后面,疯狂地抽打它。
夜晚只有奇多一个人看着它。
小马倌儿向它扔石子解闷,不时拿些尖利的石块向老马扔去。
老马被拴在仇人面前,老朝他那边望着,如果他不离开,它就不敢吃草。
这个小马倌儿的脑瓜里老是解不开这个疙瘩:“老马已经干不动活了,干嘛还要养着它?”他觉得,这匹马窃取了其它马的饲料,窃取了人的钱财,上帝赐予的财富,甚至也窃取了他奇多本人的东西——他所付出的劳动。
最后,小马倌儿每天挪木橛时,都要把缰绳缩短点,以缩小马吃草的范围。
这匹牲口吃不饱肚子,更加消瘦,奄奄一息。
它想挣断缰绳却没有一点力气。
它的头怎么也够不到茂密而鲜嫩的青草。
那些青草近在咫尺,连青草的气味它都闻得到,可就是够不着。
它饿极了,极力想够到鼻子几乎触得到的鲜嫩的青草。
它两条前腿跪下并伸长脖子,把
流着口水的厚嘴唇努力向前伸,但全是白费力气。
这天,小马倌儿再也没有回来。
他到树林里去溜达,捣毁鸟窝取乐去了
第二天,他来了。
气息奄奄的骒骒躺在地上。
它看见小马倌儿,就站起来,指望他会给自己挪个地方。
小马倌儿对掉在草地上的木榔头碰也没有碰一下。
他走到老马跟前看了看,把一个泥团扔到它鼻子上,土渣散落到它的白毛上,他却吹着口哨又走了。
老马一直站着,直到看不见他为止。
它感到吃草的希望落空了,于是又躺下去,闭上了眼晴。
第三天,奇多没有来。
过了一昼夜他才露面。
当他走到老马跟前时,他看见它还是用原先的那种姿式躺着,就确信它已经死了。
他站着,瞧着它,为自己诡计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同时又为这一切已经结束而感到惊讶。
他回到庄园,没有声张这事。
他想等到该挪木橛的时间再借机出去溜溜。
又过了一天,他去看骒骒。
他的到来,惊飞了几只鸟鸦。
他看见一群群苍蝇在马尸上爬,在空中嗡嗡地乱飞。
回去后,他报告了这个消息。
那匹马的确是太老了,谁也没对它的死感到惊奇。
主人让两个雇工就在老马饿死的地方把它掩埋了。
那块土地受到马尸的滋养,长出了一片繁茂、茁壮、绿油油的青草。
(李佑华译,选自《莫泊桑中短小说全集・第二卷》略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画横线句子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结合老马身体上某些部位的疾病状况、白毛产生的联想和眼睛具有的神态特点,来表现它衰老的情形。
B.文中老马“一直站着,直到看不见他为止”,与《边城》写翠翠时“黄狗时前时后,一同沿着城墙向渡口走去”一样都有关用动物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C.小说描写小马倌虐待老马的方法有:克扣饲料和铺垫的麦草、用枝条抽打、扔石子石块砸它、缩短缰绳以缩小吃草范围、不挪动木橛让马嘴触不到青草等。
D.“马、牛、猪、羊全都得到了很好的照料,个个膘肥体壮”,而老马瘦弱、饥饿至死,这形成鲜明的对比,小说着重批判了吕加斯对佣人的严重失察。
8.小说以老马“骒骒”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在情节、人物形象方面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结尾一段描写有何写作目的?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
会卒,嫂郑鞠之。
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擢进士第。
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
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
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
上疏极论宫市
..,德宗怒,贬阳山令。
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
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曰:“……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量己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①而訾医师以
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②也。
”执政览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
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
因与约,禁其为隶。
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
既行,众皆危之。
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
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
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此尔军所共闻也。
”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
”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廷凑虑众变,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
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
”愈曰:“若尔,则无事矣。
”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转吏部侍郎
..。
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谥曰文。
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其《原道》《原性》《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与孟轲、扬雄相表里
而佐佑《六经
..》云。
至它文,造端置辞,要为不袭蹈前人者。
(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注]①杙:小木桩;楹:柱子。
②昌阳:即菖蒲,传说久服可延年益寿;豨苓:泻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量己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
B.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量己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
C.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量己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
D.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量己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宫市,可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也指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实为掠夺。
C.侍郎,职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明清时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
D.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主要是谈治国纲领的古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性格耿直,鲠言无所顾忌。
韩愈操行坚定端正,直言论事,升任监察御史,上疏竭力论述宫市的弊端,被贬为阳山令。
B.韩愈为民着想,破除落后习俗。
袁州人将儿女抵押作奴隶又无力赎回,韩愈到任后解决了这一问题,并禁止这一落后风俗。
C.韩愈出使叛军,解救同僚有功。
镇州有军队叛乱,韩愈奉旨安抚,先说服叛乱众兵,再据理劝降了王廷凑,为牛元翼解围。
D.韩愈为文独特,自成一家之言。
《原道》《原性》《师说》等文章,都高深流畅、闳大博深,其它文章要旨上也不因袭前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5分)
(2)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黄山谷游云居作苏轼
一行行到赵州关,怪底山头更有山。
一片楼台耸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
瀑花飞雪侵僧眼,岩穴流光映佛颜。
欲与白云论心事,碧溪桥下水潺潺。
[注]云居即今江西九江市永修县云居山。
诗作于元丰年间(1078~1085)“乌台诗案”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山之多,叙述一行人走到赵州关,惊讶那云居山的山头有更多的山。
B.中间两联“耸”“落”“浸”“映”四个动词,描绘出山中孤寂清冷的环境。
C.“僧眼”“佛颜”与“楼台”“钟鼓声”互为照应,又点明标题中“游云居”。
D.尾联写法独特,采用虚实结合、拟人手法,将自己与自然生动地融合在一起。
1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用船儿竞相争流、枯木欣欣向荣来激励人们着眼未来,丢下过往包袱,勇敢向前。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用周围没有声音和水面月色衬托琵琶演奏效果。
(3)苏轼《赤壁赋》中,“,”两句表现了让小船漂流、越过广阔江面的情境。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中国的“天问一号”地飞向火星的时候,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火星纪事》一书正式发售。
这本书搜集了近三十年来中国科幻史上最繁荣时期所创作的最优秀的火星叙事佳作,基本把中国优秀火星科幻。
阅读这本科幻小说集中国原创的火星题材,可以领略到中国人在火星上精神历险,表达了中国人对于这颗行星的热切向往的风采。
刘慈欣看了之后称赞道:“这些科幻小说以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火星探索和开拓的未来史,或,或曲折幽深,令人。
火星是近未来科幻与现实的交接点,它将是人类踏上的第一个地外行星,这本书中丰富的想象,有可能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变为现实,这也让这些小说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刘慈欣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特聘的“火星大使”。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追风逐电一扫而空波澜壮阔百味杂陈
B.追风逐电一网打尽万千气象百味杂陈
C.风驰电掣一扫而空万千气象回味无穷
D.风驰电掣一网打尽波澜壮阔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