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基清除剂及其加工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制备 原料 动物:牛血、猪血、马血、兔血、蛋黄、 鸭血、猪肝、牛乳等; 植物:剌梨、大蒜、小白菜、饭豆等; 微生物:酵母菌。
沉淀法 热稳定性好,温度低于80℃,短时间热处理酶活力损失不大,一般杂蛋白在高于55℃易变性沉淀。 酶蛋白在等电点时,溶液中的静电荷为零,酶蛋白的溶解度最小而沉淀下来。
抗衰老作用 提高SOD活性,减低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物,延缓肌脂褐素形成,起抗衰老延寿作用。 抗辐射作用 抗癌作用 消炎、抑菌及抗病毒作用 没食子酸酯有抑制伤寒、副伤寒、霍乱和痢疾
维持正常血管功能 防龋齿作用 有杀死龋齿细菌。
茶多酚的制备工艺 沉淀萃取法提取 水溶液将茶多酚浸提; 利用茶多酚能与Bi2+、Ca2+、Hg2+、Sb3+等金属离子产生络合沉淀,将茶多酚从含茶多酚的水浸提液中分离出来; 用酸转溶,用乙酸乙酯抽提。
酵母发酵法 酵母菌种进行摇瓶培养; 离心收集菌体,悬浮于磷酸钾缓冲液中,超声波破壁,离心除去残渣,得粗酶提取液; 经盐析和柱层析得酵母SOD。
第一节 自由基清除剂种类和作用机理
自由基的概念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任何包含一个或多个未成对电子并能独立存在的原子或基团。 氢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烷氧基、氢过氧基、单线态氧。 过氧化氢是活性氧,有高反应性,可促进自由基生成,称自由基关联物质。
氧的损伤 氧分子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很易转变为自由基或活性氧。 氧化应激 生物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失去平衡。 氧化应激原因 营养不良造成膳食抗氧化剂耗竭;活性氧自由基产生过多。
减压蒸馏法 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用热水浸提出多糖、脂类及黄酮类化合物等可溶性成分,再用有机物溶剂进一步提纯。
树脂柱纯化法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不溶性高分子物质,对溶液中的离子具有选择吸附能力; 适宜的树脂,极性相近的黄酮类被吸附在树脂柱内,得到富集、纯化,用洗脱剂洗脱。
糕点食品中 面包、饼干、桃酥、羊羹、云片等。 添加量:茶多酚150~200mg/mg食品 茶膳中 茶叶挂面、茶叶汤面、茶叶馒头、茶叶紫菜浇饭
第四节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本特性及生理功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组成和分类 Cu,Zn-SOD, 绿色; Mn-SOD,紫色; Fe-SOD,黄褐色。
碱提取酸沉淀法 黄酮苷类不溶于酸性水,易溶于碱性水; 在提取液中加酸,黄酮苷类即可沉淀析出。 简便易行,如芦丁、橙皮苷、黄芩苷的提取。
超声波提取 破坏植物细胞壁,使细胞内有效成分大量溶于有机溶剂,提高提取效率。 超临界CO2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 植物提取液直接制取功能食品。 提取液经浓缩、分离纯化、干燥,制取高纯度的黄酮化合物,用于食品抗氧化剂和制造功能食品。 饮料中应用 葛根黄酮功能饮料:20~30倍的水量浸提;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木犀草素、黄芩素有抗菌作用。 解痉作用 解除平滑肌痉挛作用,如异甘草素、黄豆甘原。
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工艺 原料 豆类:大豆; 水果类:山楂、葡萄柚、蔷薇果、柑桔、柠檬、红桔、樱桃、李; 蔬菜类:花茎甘蓝、洋葱、番茄; 沙棘、茶叶、葡萄酒、蜂蜜、啤酒、咖啡;
抗癌作用 致癌物(苯、苯并芘、亚硝基化合物),由惰性物经生物转化成的高活性物质,能破坏细胞结构,引发疾病,转化中产生一些自由基中间物,进一步形成活性很强的羟基自由基和单线态氧,引发癌症。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寻找有效抗癌活性物质。
抗炎作用 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症、抗感染作用。 保护肝脏作用 能促进组织再生,修复内脏器官的病变组织。 调节内分泌功能 植物激素——异黄酮,具有抗雌激素作用。
提取工艺流程 罗汉果→粉碎、过目→一定量的原料加溶剂酶解→过滤→一次提取物→浓缩→乙醇沉淀→石油醚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罗汉果黄酮类物质 对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的浓度及pH等影响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
无水乙醇沉淀除去溶液中的多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石油醚为萃取剂除去溶液中的脂溶性色素等,乙酸乙酯可萃取出罗汉果黄酮。 用正交试验确定无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的用量,确定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
纤维酶酶解条件的正交因素表
水平
A
B
C
D
酶解温度/℃
酶浓度/( U/mL)
pH值
酶解时间/min
1
65
30
4.9
50
2
70
50
5.2
80
3
75
70
5.5
110
编号
A
B
C
D
得率g.100g-1)
1
1
1
1
1
2.010
2
1
2
2
2
3.610
3
1
3
3
3
1.942
4
2
1
2
3
1.323
5
2
2
3
1
1.470
罗汉果的果实和叶含有罗汉果三萜皂苷,还含有大量的果糖、黄酮类化合物、十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C、微量元素等。 酶法提取:根据植物药材细胞壁的构成,利用酶反应所具有的高度专一性等特点,选择相应的酶,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水解或降解,破坏细胞壁的结构,使有效成分充分暴露出来,溶解、混悬或胶溶于溶剂中,达到提取细胞内有效成分的目的的提取方法。
粗酶溶液中加入一些弱极性有机溶剂(丙酮),改变溶液的介电常数,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的溶解度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 可以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其他的杂蛋白分开。
离子交换层析法 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液体为流动相的系统中进行。 等电点在4~6之间,pH>7.0时带负电,能被阴离子交换剂吸附, 根据离子交换剂对蛋白质结合力差异,用具有一定离子强度流动相进行洗脱,就可和其他杂蛋白分开。经透析,冷冻干燥。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及生理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基本母核: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 黄酮、黄酮醇,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取可达1g;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二氢异黄酮、双黄酮类、查尔酮类、橙酮类、黄烷醇类、花青素、新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清除自由基 与超氧阴离子反应阻止自由基反应的引发,与铁离子络合阻止羟基自由基的生成,与脂质过氧化基反应阻止脂质过氧化过程。
6
2
3
1
3.302
7
3
1
3
5.313
8
3
2
1
3.119
9
3
3
2
6.123
K1
15.586
12.630
10.726
K2
12.753
15.145
16.059
K3
16.843
17.407
18.395
极差
4.090
4.778
7.669
乙酸乙酯用量的影响最大。 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依次为: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醇。
第三节 茶多酚
茶多酚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茶多酚的结构 儿茶素类、黄酮、黄酮醇、花青素酚酸、缩酚酸。 儿茶素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70%。
茶多酚的生理功能 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力 当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浓度为0.006mg/ml,对超氧阴离子消除率达98%;当浓度为0.1mg/ml,对羟自由基消除率达99.9%。
提取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在250nm、320nm处均有吸收峰,在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吸收范围内,所得的产物为罗汉果黄酮类化合物。 该方法的提取率要比一般的提取方法的提取率高。
传统的提取方法,温度高,收率低,成本高,消耗大量的溶剂,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酶制剂具有专一性、特异性,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就能起催化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植物药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能真正实现“绿色中药工业”。
抗氧化酶 能清除活性氧的酶。 非酶类清除剂 抗氧化剂:食品和药物中的抗氧化成分; 自由基清除剂:能清除自由基实现抗氧化作用的物质;
自由基清除剂只有在足够浓度时才起作用; 清除剂只有在产生自由基的位置附近才能起作用; 清除剂与自由基反应后本身会成为新自由基,这个新自由基的毒性应小于原来的才能起防护作用。
自由基处于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 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氨基酸的氧化等);维持在一个适当水平(破坏细胞结构)。 自由基引发并参与脂质过氧化作用。 改善膳食(减少脂肪、增加水果蔬菜和谷物),食物抗氧化剂的积累,延迟或预防疾病。
自由基清除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或能阻断自由基参与氧化反应的物质。 非酶类清除剂 抗氧化剂(VE、VC、胡萝卜素、还原型谷胱甘肽)。 酶类清除剂 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调节免疫功能 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增加抗体产量,调节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 通过血脑屏障吸收活性自由基,起抗衰老作用。
保护心血管系统 能影响血管的脆性和渗透性,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增加寇脉流量; 选择性地与血管壁上的血栓结合,起抗血栓形成作用; 防治血管老化和脑血管供血不足作用;
亲和层析 把对SOD具有识别能力的配体Cu2+以共价键的方式固化到含有活化基团基质如壳聚糖上,然后装入层析柱; SOD粗酶液通过该柱量,由于静电引力,结构互补效应等作用使其被吸附,而无亲和力或非特异吸附的物质被起始缓冲液洗涤出来。
改变起始缓冲液的pH,或增加离子强度,或加入抑制剂等; 把SOD解离下来。 这一操作可把SOD和杂蛋白分开。
盐析法和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 盐的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时,水活度降低; 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水化膜逐渐被破坏; 引起蛋白质分子间相互聚集从溶液中析出。 一定浓度范围的盐浓度(如1%~25%饱和度硫酸铵),使部分杂质呈“盐析”(沉淀)状液,选择一定浓度范围的盐浓度(如25%~60%饱和度的盐溶液); 使SOD呈盐析状态,另一部分杂质呈盐溶状态; 离心收集的沉淀为初步分离制备的SOD。
精制后的产品,添加入果汁中,再调配。 焙烤食品的应用 面包、桃酥等。 小吃食品的应用 冰淇淋、绿豆糊、黑米糊等。 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奶粉、糖果、植物油等。
酶解-溶剂法提取罗汉果中黄酮类物质 研究酶法与溶剂提取相结合提取罗汉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 通过正交试验找出纤维素酶法及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6
2
3
1
2
1.148
7
3
1
3
2
1.207
8
3
2
1
3
0.769
9
3
3
2
1
1.129
K1
2.521
3.600
2.889
3.680
K2
4.564
3.797
4.043
3.929
K3
3.593
3.283
3.748
3.071
极差
1.486
0.543
0.711
0.644
酶解温度影响最大。 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依次为:A>C>D>B。
溶剂提取条件的正交因素表
水平
a
b
c
乙醇:粗提液 /体积比
石油醚:粗提液 /体积比
乙酸乙酯:粗提液 /体积比
1
1:28
1:1
1:1
2
1:18
2:1
2:1
3
1:8
3:1
3:1
编号
a
b
c
得率/(g.100g-1)
1
1
1
1
2.847
2
1
2
2
5.002
3
1
3
3
5.616
4
2
1
2
2.752
5
2
2
3
4.963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主要理特性 等电点pH4~6,偏酸性,酸性蛋白; 对热、pH和蛋白水解酶的稳定性好。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物化特性和生理功能 延缓由于自由基侵害引起的衰老现象 自由基引起机体衰老的机制: 生物大分子的交联聚合和脂褐素积累; 器官组织细胞的死亡和癌变; 免疫力降低。
治疗由自由基损伤而诱发的疾病 消除肌肉疲劳 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溶剂萃取法 利用茶多酚及其杂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用溶剂去杂或抽提。
粗制品的纯化 粗制品溶于水,用乙醚萃取,乙醚层减压回收,干燥即得较纯茶多酚; 水层用乙酸乙酯反复萃取,除去水层,收集乙酸乙酯层; 将乙酸乙酯溶液层减压低温浓缩,干燥,得茶多酚初级氧化聚合物。
茶多酚的应用 饮料 茶叶软饮料、发酵酒饮料等。 茶多酚添加量为250mg/mL。 小吃食品 冷冻制品(雪糕、冰淇淋);糖果(硬糖、奶糖、水果糖、口香糖)。
沉淀法 热稳定性好,温度低于80℃,短时间热处理酶活力损失不大,一般杂蛋白在高于55℃易变性沉淀。 酶蛋白在等电点时,溶液中的静电荷为零,酶蛋白的溶解度最小而沉淀下来。
抗衰老作用 提高SOD活性,减低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物,延缓肌脂褐素形成,起抗衰老延寿作用。 抗辐射作用 抗癌作用 消炎、抑菌及抗病毒作用 没食子酸酯有抑制伤寒、副伤寒、霍乱和痢疾
维持正常血管功能 防龋齿作用 有杀死龋齿细菌。
茶多酚的制备工艺 沉淀萃取法提取 水溶液将茶多酚浸提; 利用茶多酚能与Bi2+、Ca2+、Hg2+、Sb3+等金属离子产生络合沉淀,将茶多酚从含茶多酚的水浸提液中分离出来; 用酸转溶,用乙酸乙酯抽提。
酵母发酵法 酵母菌种进行摇瓶培养; 离心收集菌体,悬浮于磷酸钾缓冲液中,超声波破壁,离心除去残渣,得粗酶提取液; 经盐析和柱层析得酵母SOD。
第一节 自由基清除剂种类和作用机理
自由基的概念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任何包含一个或多个未成对电子并能独立存在的原子或基团。 氢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烷氧基、氢过氧基、单线态氧。 过氧化氢是活性氧,有高反应性,可促进自由基生成,称自由基关联物质。
氧的损伤 氧分子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很易转变为自由基或活性氧。 氧化应激 生物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失去平衡。 氧化应激原因 营养不良造成膳食抗氧化剂耗竭;活性氧自由基产生过多。
减压蒸馏法 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等有机溶剂。 用热水浸提出多糖、脂类及黄酮类化合物等可溶性成分,再用有机物溶剂进一步提纯。
树脂柱纯化法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不溶性高分子物质,对溶液中的离子具有选择吸附能力; 适宜的树脂,极性相近的黄酮类被吸附在树脂柱内,得到富集、纯化,用洗脱剂洗脱。
糕点食品中 面包、饼干、桃酥、羊羹、云片等。 添加量:茶多酚150~200mg/mg食品 茶膳中 茶叶挂面、茶叶汤面、茶叶馒头、茶叶紫菜浇饭
第四节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本特性及生理功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组成和分类 Cu,Zn-SOD, 绿色; Mn-SOD,紫色; Fe-SOD,黄褐色。
碱提取酸沉淀法 黄酮苷类不溶于酸性水,易溶于碱性水; 在提取液中加酸,黄酮苷类即可沉淀析出。 简便易行,如芦丁、橙皮苷、黄芩苷的提取。
超声波提取 破坏植物细胞壁,使细胞内有效成分大量溶于有机溶剂,提高提取效率。 超临界CO2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 植物提取液直接制取功能食品。 提取液经浓缩、分离纯化、干燥,制取高纯度的黄酮化合物,用于食品抗氧化剂和制造功能食品。 饮料中应用 葛根黄酮功能饮料:20~30倍的水量浸提;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木犀草素、黄芩素有抗菌作用。 解痉作用 解除平滑肌痉挛作用,如异甘草素、黄豆甘原。
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工艺 原料 豆类:大豆; 水果类:山楂、葡萄柚、蔷薇果、柑桔、柠檬、红桔、樱桃、李; 蔬菜类:花茎甘蓝、洋葱、番茄; 沙棘、茶叶、葡萄酒、蜂蜜、啤酒、咖啡;
抗癌作用 致癌物(苯、苯并芘、亚硝基化合物),由惰性物经生物转化成的高活性物质,能破坏细胞结构,引发疾病,转化中产生一些自由基中间物,进一步形成活性很强的羟基自由基和单线态氧,引发癌症。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寻找有效抗癌活性物质。
抗炎作用 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症、抗感染作用。 保护肝脏作用 能促进组织再生,修复内脏器官的病变组织。 调节内分泌功能 植物激素——异黄酮,具有抗雌激素作用。
提取工艺流程 罗汉果→粉碎、过目→一定量的原料加溶剂酶解→过滤→一次提取物→浓缩→乙醇沉淀→石油醚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罗汉果黄酮类物质 对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的浓度及pH等影响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
无水乙醇沉淀除去溶液中的多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石油醚为萃取剂除去溶液中的脂溶性色素等,乙酸乙酯可萃取出罗汉果黄酮。 用正交试验确定无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的用量,确定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
纤维酶酶解条件的正交因素表
水平
A
B
C
D
酶解温度/℃
酶浓度/( U/mL)
pH值
酶解时间/min
1
65
30
4.9
50
2
70
50
5.2
80
3
75
70
5.5
110
编号
A
B
C
D
得率g.100g-1)
1
1
1
1
1
2.010
2
1
2
2
2
3.610
3
1
3
3
3
1.942
4
2
1
2
3
1.323
5
2
2
3
1
1.470
罗汉果的果实和叶含有罗汉果三萜皂苷,还含有大量的果糖、黄酮类化合物、十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C、微量元素等。 酶法提取:根据植物药材细胞壁的构成,利用酶反应所具有的高度专一性等特点,选择相应的酶,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水解或降解,破坏细胞壁的结构,使有效成分充分暴露出来,溶解、混悬或胶溶于溶剂中,达到提取细胞内有效成分的目的的提取方法。
粗酶溶液中加入一些弱极性有机溶剂(丙酮),改变溶液的介电常数,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的溶解度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降; 可以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其他的杂蛋白分开。
离子交换层析法 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液体为流动相的系统中进行。 等电点在4~6之间,pH>7.0时带负电,能被阴离子交换剂吸附, 根据离子交换剂对蛋白质结合力差异,用具有一定离子强度流动相进行洗脱,就可和其他杂蛋白分开。经透析,冷冻干燥。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及生理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基本母核: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 黄酮、黄酮醇,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取可达1g;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二氢异黄酮、双黄酮类、查尔酮类、橙酮类、黄烷醇类、花青素、新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清除自由基 与超氧阴离子反应阻止自由基反应的引发,与铁离子络合阻止羟基自由基的生成,与脂质过氧化基反应阻止脂质过氧化过程。
6
2
3
1
3.302
7
3
1
3
5.313
8
3
2
1
3.119
9
3
3
2
6.123
K1
15.586
12.630
10.726
K2
12.753
15.145
16.059
K3
16.843
17.407
18.395
极差
4.090
4.778
7.669
乙酸乙酯用量的影响最大。 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依次为: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醇。
第三节 茶多酚
茶多酚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茶多酚的结构 儿茶素类、黄酮、黄酮醇、花青素酚酸、缩酚酸。 儿茶素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70%。
茶多酚的生理功能 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力 当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浓度为0.006mg/ml,对超氧阴离子消除率达98%;当浓度为0.1mg/ml,对羟自由基消除率达99.9%。
提取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在250nm、320nm处均有吸收峰,在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吸收范围内,所得的产物为罗汉果黄酮类化合物。 该方法的提取率要比一般的提取方法的提取率高。
传统的提取方法,温度高,收率低,成本高,消耗大量的溶剂,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酶制剂具有专一性、特异性,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就能起催化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植物药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能真正实现“绿色中药工业”。
抗氧化酶 能清除活性氧的酶。 非酶类清除剂 抗氧化剂:食品和药物中的抗氧化成分; 自由基清除剂:能清除自由基实现抗氧化作用的物质;
自由基清除剂只有在足够浓度时才起作用; 清除剂只有在产生自由基的位置附近才能起作用; 清除剂与自由基反应后本身会成为新自由基,这个新自由基的毒性应小于原来的才能起防护作用。
自由基处于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 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氨基酸的氧化等);维持在一个适当水平(破坏细胞结构)。 自由基引发并参与脂质过氧化作用。 改善膳食(减少脂肪、增加水果蔬菜和谷物),食物抗氧化剂的积累,延迟或预防疾病。
自由基清除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或能阻断自由基参与氧化反应的物质。 非酶类清除剂 抗氧化剂(VE、VC、胡萝卜素、还原型谷胱甘肽)。 酶类清除剂 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调节免疫功能 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增加抗体产量,调节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 通过血脑屏障吸收活性自由基,起抗衰老作用。
保护心血管系统 能影响血管的脆性和渗透性,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增加寇脉流量; 选择性地与血管壁上的血栓结合,起抗血栓形成作用; 防治血管老化和脑血管供血不足作用;
亲和层析 把对SOD具有识别能力的配体Cu2+以共价键的方式固化到含有活化基团基质如壳聚糖上,然后装入层析柱; SOD粗酶液通过该柱量,由于静电引力,结构互补效应等作用使其被吸附,而无亲和力或非特异吸附的物质被起始缓冲液洗涤出来。
改变起始缓冲液的pH,或增加离子强度,或加入抑制剂等; 把SOD解离下来。 这一操作可把SOD和杂蛋白分开。
盐析法和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 盐的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时,水活度降低; 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水化膜逐渐被破坏; 引起蛋白质分子间相互聚集从溶液中析出。 一定浓度范围的盐浓度(如1%~25%饱和度硫酸铵),使部分杂质呈“盐析”(沉淀)状液,选择一定浓度范围的盐浓度(如25%~60%饱和度的盐溶液); 使SOD呈盐析状态,另一部分杂质呈盐溶状态; 离心收集的沉淀为初步分离制备的SOD。
精制后的产品,添加入果汁中,再调配。 焙烤食品的应用 面包、桃酥等。 小吃食品的应用 冰淇淋、绿豆糊、黑米糊等。 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奶粉、糖果、植物油等。
酶解-溶剂法提取罗汉果中黄酮类物质 研究酶法与溶剂提取相结合提取罗汉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 通过正交试验找出纤维素酶法及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6
2
3
1
2
1.148
7
3
1
3
2
1.207
8
3
2
1
3
0.769
9
3
3
2
1
1.129
K1
2.521
3.600
2.889
3.680
K2
4.564
3.797
4.043
3.929
K3
3.593
3.283
3.748
3.071
极差
1.486
0.543
0.711
0.644
酶解温度影响最大。 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依次为:A>C>D>B。
溶剂提取条件的正交因素表
水平
a
b
c
乙醇:粗提液 /体积比
石油醚:粗提液 /体积比
乙酸乙酯:粗提液 /体积比
1
1:28
1:1
1:1
2
1:18
2:1
2:1
3
1:8
3:1
3:1
编号
a
b
c
得率/(g.100g-1)
1
1
1
1
2.847
2
1
2
2
5.002
3
1
3
3
5.616
4
2
1
2
2.752
5
2
2
3
4.963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主要理特性 等电点pH4~6,偏酸性,酸性蛋白; 对热、pH和蛋白水解酶的稳定性好。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物化特性和生理功能 延缓由于自由基侵害引起的衰老现象 自由基引起机体衰老的机制: 生物大分子的交联聚合和脂褐素积累; 器官组织细胞的死亡和癌变; 免疫力降低。
治疗由自由基损伤而诱发的疾病 消除肌肉疲劳 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溶剂萃取法 利用茶多酚及其杂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用溶剂去杂或抽提。
粗制品的纯化 粗制品溶于水,用乙醚萃取,乙醚层减压回收,干燥即得较纯茶多酚; 水层用乙酸乙酯反复萃取,除去水层,收集乙酸乙酯层; 将乙酸乙酯溶液层减压低温浓缩,干燥,得茶多酚初级氧化聚合物。
茶多酚的应用 饮料 茶叶软饮料、发酵酒饮料等。 茶多酚添加量为250mg/mL。 小吃食品 冷冻制品(雪糕、冰淇淋);糖果(硬糖、奶糖、水果糖、口香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