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岳阳楼记》练习 鄂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楼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某某楼记》选自《X文正公集》,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_家。

在本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某某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霪.雨霏.霏()()岸芷汀
..兰()()
樯.倾楫.摧()()浩浩汤.汤()阴风怒号.()
3.指出停顿有误的一项(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观夫/巴陵/胜状
D、此则/某某楼/之大/观也
4.《某某楼记》这篇散文叙事、写景、舒情、议论相结合。

文章一开头以叙事为主,记述了。

然后由事入景,写在某某楼所风的自然形胜,触景生情,用一问句“”自然引起下文。

所写的景不同,情亦不同,,形成鲜明对照。

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

作者否定“迁客骚人”的情,提出了“”
的鲜明观点。

二、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对上文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或者作法在先没有
B.有人心情在先微小
C.或者作法在……之前轻微
D.或许心情在……之前没有
2.从文中找出四对反义词。

答:(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3.“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的句式特点是(与现代汉语的次序有什么不一样?)()A.宾语前置
B.判断句
C.介词结构后置
D.定语后置
4.“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感极而悲者,喜洋洋者。

6.“何哉?”这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问题?文中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有两个“忧”字,依次说明“忧”的是什么?(根据前文来回答!)
答:忧________________,忧________________
8.抒发作者宽大情怀和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本段文字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 B.议论 C.抒情
10.本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的文学家,
________是他的谥号,课文选自《________》。

11.“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是照应上文的________一句;“退”照应上文的________一句。

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做朝官或赴外任都忧国忧民
B.当官为民都忧虑重重
C.顺境逆境都悲观失望
D.时时处处都担惊受怕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答案限15字之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现在中国的实际,谈谈X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80字左右)
14.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当联系全文来思考!)()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

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

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怅。

15.对本文写作目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应朋友之托,为重修的某某楼作记。

B.借作记之机,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C.当时作者和滕子京都在被贬之时,作者要借此文与朋友共勉。

D.描写巴陵胜状,抒发览物之情,评说迁客骚人。

(二)
X仲淹有志于天下
X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6.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________ 义: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音:________ 义:________
③食不给音:________ 义:________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________ 义:________
17.翻译文中画线句。

译:________
18.选文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_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
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X仲淹所作《________》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的作用。

答案:
一、1、(1)X仲淹希文北宋政治军事文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zhéyínfēizhǐtīnɡqiánɡjíshānɡháo3、D4、滕子京在重修某某楼的政绩,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阴一晴一悲一喜,物喜而喜,物悲而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一)1.D 2.(1)喜—悲(2)进—退(3)先—后(4)忧—乐3.A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B6.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民、君。

8.C9.B、 C10.《某某楼记》,X 仲淹,希文,宋,文正,《X文正公集》11.“进”照应“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处江湖之远……”,A12.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无私精神。

13.此题结合现在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奉献”、“一心为公”来谈,同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读书的目的和人生的理想,言之成理即可。

14.C15.D(二)16.①dàn吃②zhé就,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 17.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18.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立而心忧天下 19.某某楼记;揭示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