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秘密(六),为什么钢琴奏鸣曲总是很容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扎特的秘密(六),为什么钢琴奏鸣曲总是很容易
西方音乐史是否就是教科书讲的模样?
西方音乐史是否只有一个版本?
让我们给你不一样的内容,
古典音乐意外史
为什么钢琴奏鸣曲总是很容易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对于钢琴初学者来说并不是难曲子,这种认知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如果把施纳贝尔排除在外的话,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甚至不会出现在钢琴家演出的曲目单中。
二战之后,奏鸣曲被录制成唱片,消费者才逐步对莫扎特的“奏鸣曲”产生的兴趣,有了市场,演奏家们才开始重新审视莫扎特奏鸣曲的价值,把它
们搬上舞台。
不过,与十九世纪的钢琴音乐相比,在技巧是的“简单”这个特点依旧没有改变。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十八世纪的奏鸣曲与其说是演奏家在舞台上展示技巧的乐曲,倒不如说是以出版商意图而创作出来的。
购买乐谱的大多数人都是业余爱好者,并非专业的音乐家。
而且作为业余爱好而学弹钢琴的大多数是家中女子。
当时,社会普遍认为弹奏大键琴和钢琴的是女性的是。
给这些业余爱好者创作作品,“高难度”是不行的。
内容上轻松愉悦也是理所应当的。
虽然也偶有像A小调K310、A 大调K331、F大调K332这样优美的乐曲,但能够跟维也纳时期的D 小调K446以后的钢琴协奏曲那样重量级作品抗衡的奏鸣曲还是非常稀少的,有的话只是极少的幻想曲和奏鸣曲(K475、K457)而已。
贝多芬从为这些业余爱好者弹奏的奏鸣曲出发,逐渐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艺术发展工具。
贝多芬中期之后的奏鸣曲发展成为业余爱好者很难驾驭的作品了。
但莫扎特的时代不是这样,其实巴赫很多钢琴曲也有这样明确的标注,“业余爱好者用的练习曲”。
因为这些都不是之后十九世纪,为专业人士创作的奏鸣曲一个路数的东西。
为什么小提琴奏鸣曲中的小提琴很弱?
其实莫扎特从未写过“小提琴奏鸣曲”。
尽管如此,如今这样将他们称之为小提琴奏鸣曲的做法,是小提琴家在录音时或者在舞台上演奏时,遭来的误解。
不过你可能要问了,小提琴家格罗米欧与钢琴家哈斯基尔合作演出的那些奏鸣曲又是什么呢?其实那只能算是钢琴奏鸣曲了。
说白了,那并不是格罗米欧的独奏曲目,只能算是哈斯基尔在独奏,格罗米欧伴奏罢了。
在莫扎特少年时代的作品中,有在钢琴奏鸣曲上添加小提琴伴奏和长笛伴奏的做法,小提琴和长笛的角色是伴奏乐器,即便删掉也不会影响钢琴作品的整体性的。
不过其间有一个意外,那就是《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K570,莫扎特是以钢琴奏鸣曲写成的,不过出版的时候别人写了加上小提琴伴奏的版本,进入二十世纪之后这首作品被列入“小提琴奏鸣曲”的序列中了。
所以,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可以大致分为两类:钢琴独奏的奏鸣
曲和带有其他乐器(大部分是小提琴)伴奏的奏鸣曲。
而初期那些带有伴奏的钢琴奏鸣曲即使不要伴奏部分也能独立成章,随后莫扎特为了突显小提琴,钢琴转为伴奏的部分就逐步多了起来,因此接近于二重奏了,所以在这样的作品中硬要去掉小提琴部分,整体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了。
为什么钢琴是主奏乐器而,小提琴是伴奏呢?还是上面提到的原因:钢琴是业余爱好者的主场,而对于小提琴演奏来说,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胜任。
归根到底,那时候的作曲家是为了当时的“市场”服务。
所以你能大致试想一下当时的情景:钢琴老师教业余爱好的学生弹奏鸣曲,身旁站着专业的小提琴手在伴奏。
或者说那些贵妇小姐们演奏钢琴奏鸣曲时,专业的音乐老师架起小提琴来伴奏。
所以,在莫扎特脑中,那些“由钢琴担任伴奏的奏鸣曲”根本就不存在,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的话,肯定犯迷糊的。
海菲茨曾与青年钢琴演奏家布鲁克斯·史密斯一起录制了莫扎特的《降B大调奏鸣曲》K378。
乐曲开始的时候,听到的是海菲茨演奏的旋律,同时如果仔细听的话,在很遥远的地方钢琴优优的弹着这首乐曲的主题。
这是两个错误叠加在一起造成的:其一,唱片公司和海菲茨本人都不知道这其实是一部“钢琴奏鸣曲”;其二,当时海菲茨已经是世界级的大师,而史密斯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后辈。
所以不论是谁,都只会考虑到钢琴应该是个配角吧。
不过由于莫扎特的这部作品是钢琴奏鸣曲,所以不论是海菲茨还是唱片公司都希望更正这个错误。
这里顺便说一句,钢琴作为弦乐的伴奏,这种二重奏的诞生是十九世纪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