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冶市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大冶市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N端滑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两表示数都变大
B.两表示数都变小
C.电流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B.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某些动物能够听到,人听不到
C.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声呐
D.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3.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B.人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30℃
C.物理课本的长度约40cm D.一只普通的2B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4.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
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估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初二上册物理课本质量约5kg D.正常淋浴的水温约为80℃
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雨后的彩虹
C.水中的倒影
D.海市蜃楼
7.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 t 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0 ~ t1时间内,两车速度v A > v B
B.在30s ~ 40s内,两车速度v A > v B
C.在t2 ~ t3时间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
D.在t2 ~ t3时间内,以地面为参照物,A车向西运动
8.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茶杯在镜中的“倒影”
B .屏幕上的“手影”
C .水中筷子“变弯”
D .街头路口的“凸面镜”
9.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口罩,洗手液、可杀死病毒的75%医用酒精(在体积上含有酒精75%,含有水25%)成为日常防护用品。
已知纯酒精的密度为3
0.8 g/cm ,则75%医用酒精的密度是( )
A .30.9 g/cm
B .30.85 g/cm
C .30.83 g/cm
D .30.78 g/cm 10.小芳乘车去成都,小明前来送行。
小芳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而小明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
小明看到“远去的汽车”,小芳看到“后退的小明”,他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汽车,地面
B .地面,汽车
C .汽车,汽车
D .地面,地面
11.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m 远,若把视力表挂在人正后方的墙上人通过平面镜观察视力表,当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 时,被测人应位于( )
A .距前方平面镜1m
B .距背后视力表1m
C .距前方平面镜3m
D .距背后视力表2m
12.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划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二、填空题
13.夜幕降临,教学楼里的照明灯一盏一盏地亮起,电路中的总电阻将变______。
14.《刻舟求剑》故事中,船在行进时,刻舟人相对于船是________的,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的。
15.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取等体积的两种物质,则_____(甲/乙)的质量大;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是_____.
16.有一只白炽灯泡,上面标有“220V 100W”字样,可知这只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_Ω,正常发光时实际功率为______W。
假设该灯丝的电阻不变,当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为0.2A时,它消耗的实际电功率为______W。
三、实验题
17.(8分)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如图甲所示,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只有用________色光屏(选填“白”或“黑”),我们才能看到七彩光带.
(2)根据甲图________光的偏折能力强一些,若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如图乙所示,则________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
18.(8分)如图是按甲、乙、丙顺序测量酱油密度的过程,甲图可读出烧杯的质量,乙图可以读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
kg/m,为使实验结果更量,丙图可读出烧杯中全部酱油的体积。
那么,酱油的质量m=____g,酱油的密度 =____3
准确,实验顺序应改成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19.(8分)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___温度计;
(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
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__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
四、作图题
20.(8分)如图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____)
21.(8分)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______)
五、计算题
22.(10分)一辆汽车在长为150km的一段公路上行驶,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50km/h。
已知在前70km路程中,汽车用了1h,则剩下的路程中汽车要以多少km/h的平均速度行驶。
23.(12分)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
(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选填“A”、“B”或“C”). 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题分析】:当变阻器的滑片向N端滑动时,电阻减小,电流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也变大.所以A是正确的.
2、D
【题目详解】A.彩色电视机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而成,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并将结果显示出来,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的,以此来辨别钞票的真伪,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题目详解】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
4km/h=4?m/s 1.1m/s
3.6
≈,
故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大于20cm,在26cm左右,故不符合题意;
D.一块橡皮的质量在8g左右,普通2B铅笔的质量与橡皮差不多,在8g左右,故不符合题意。
4、D
【分析】分析物态变化应该知道原来是什么状态,现在是什么状态.
【题目详解】雾气原来是水蒸气,现在是是液态的小水滴,是发生了由气到液的变化,是液化现象;
故选D正确.
5、B
【题目详解】A.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大拇指的宽度约2cm,一元硬币的直径略大于此数值,在2.5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初二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即0.2kg,故C不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淋浴时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80℃,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6、C
【题目详解】A. 透过树丛的光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 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 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 海市蜃楼,是空气由于受热等因素变得不再是均匀介质,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发生了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题目详解】A.由题图可知,在0~30s,A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 A = 600m;在0~70s,B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 B = 700m,则A、B的速度分别是
A A
A 600m
20m/s 30s
s
v
t
===
B B
B 840m
12m/s 70s
s
v
t
===
比较可知,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 A>v B,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30s ~ 40s 内,A 的图像是一条水平线,所以A 处于静止状态,B 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A B v v <,故B 错误,符合题意;
CD .由题图可知,在t 2 ~ t 3时间内,A 车的运动方向已经与原来相比发生了改变,此时A 车与B 车的运动方向相同,均向西运动,且A 车的速度大于B 车的速度,所以,以A 车为参照物,B 车向东运动,故C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8、B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则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则发生折射现象。
【题目详解】A .“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 不符合题意;
B .屏幕上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 符合题意;
C .水中筷子“变弯”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 不符合题意;
D .街头路口的“凸面镜”的应用属于光的反射,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以及生活当中出现的现象。
9、B
【题目详解】75%的医用酒精,在体积上含有酒精75%,含水25%,可设水的体积为V ,则酒精的体积为3V ,则水的质量为
m 水=ρ水V
酒精的质量为
m 酒精=ρ酒精×3V
该酒精溶液的总质量为
m =m 水+m 酒精=ρ水V +ρ酒精×3V =(ρ水+3ρ酒精)V
则75%的医用酒精的密度为
33
331g/cm +30.8g/cm ==444
V V m V V ρρρρρ++⨯==水水酒精酒精总=0.85g/cm 3 故选B 。
10、B
【解题分析】小明看到“远去的汽车”,意思是说汽车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芳看到“后退的小明”,意思是说小明是向后运动的,以汽车为参照物。
故选B 。
11、B
【题目详解】由题意可知,视力表离平面镜为3m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的像离镜子也是3m ,所以人离镜子2m 时,距背后视力表1m ,视力表的像离人距离为
3m+2m =5m
正好符合要求。
故选B 。
12、D
【题目详解】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C .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动幅不同,响度不同,是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
【题目点拨】
二、填空题
13、小
【题目详解】教学楼的照明灯一盏一盏地亮起来,总电流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故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14、静止 运动 静止
【题目详解】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船在行进时,人是坐在船里的,船与人之间的位置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刻舟人相对于船是静止的;
[2]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
[3]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15、甲 1:1
【题目详解】第一空.由图像可知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第二空.由图像可知当质量为2g 时,甲乙质量相等,体积分别为1cm 3和1cm 3,因此体积之比为1:1.
16、484 100 19.36
【题目详解】[1]这只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是220V ,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是100W ,根据2
U P R
=可知,可知这只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
2220V 484Ω100W U R P ===
这只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484Ω。
[2]这只灯泡上面标有“220V 100W ”字样,那么100W 就是这只灯泡的正常发光时实际功率。
[3]由上述可知,这只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484Ω,假设该灯丝的电阻不变,当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为0.2A 时,根据2P I R =可知,它消耗的实际电功率
()()22
''0.2A 484Ω19.36W P I R ==⨯= 这情况下它消耗的实际电功率是19.36W 。
三、实验题
17、白 紫 红
【题目详解】(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如图甲所示,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只有用白色光屏我们才能看到七彩光带.
(2)根据甲图可知,紫光偏转的角度较大,所以,紫光的偏折能力强一些;若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如图乙所示,则红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因为红光的偏折能力弱一些.
18、45; 31.12510⨯; 乙、丙、甲。
【题目详解】[1] 酱油的质量等于烧杯、酱油总质量减去烧杯质量
50g 20g 10g 20g 5g 10g 45g
[2] 由密度的定义式可得
3
33345g/cm 1.125g/cm 1.12510kg/m 40m
V
[3] 原方法测密度时,因烧杯中的酱油有少量剩余,测量的体积偏小,从而使测得密度偏大,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实验顺序应改成乙、丙、甲,这样操作酱油质量仍为总质量和空烧杯质量之差,酱油的体积测得较前准确,密度测量值较前种方法准确。
19、水银 甲 小水滴
【题目详解】(1)[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要选择水银温度计。
(2)[2][3]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遇低温液化,气泡体积减小,所以图甲符合沸腾前的特点。
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我们肉眼能看到,故“白气”是小水滴。
四、作图题
20、见解析
【解题分析】首先画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所以入射角是90°
−60°=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第一次的反射光线.做出第二个镜面的法线,由图知,入射角为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第二次的反射光
线.
点睛: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要注意此题中,光线经过两块平面镜要进行两次反射.
21、;
【题目详解】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五、计算题
22、40km/h
【分析】(1)知道全程大小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全程的行驶时间;
(2)知道前70km 的行驶时间,可求剩下的路程中用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剩下的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
【题目详解】(1)由s v t
=可得汽车全程的行驶时间 150km 3h 50km/h
s t v === 剩下的路程中用的时间
t 2=t -t 1=3h-1h=2h
剩下的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
2 2
2150km70km
40km/h 2h
s v
t -
===
答:剩下的路程中汽车要以4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剩下的路程中汽车的行驶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23、(1)
(2)C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过入射点作垂直界面的垂线即为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答案如图(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A只有一组数据,结论具有偶然性,B虽然多次测量,但保持入射角不变,数据仍单一,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的方法是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故答案选C。
【考点定位】光的反射与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