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克“认同论”视角解读“后窗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本研究打破了汉语修辞学辞格中心论的局限,为汉语修辞 学研究将所有社会交际行为纳入修辞视野做出了一次新的尝试。 总之,伯克的“认同论”修辞学思想为我们探究“后窗文化”提 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我们了解“后窗文化”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 支撑。
依据以上三方面,本文从所收集的“后窗文化”语料中,选取部 分代表性例子进行实例分析。例如,在“同情认同”方面,车贴 通过强调共同的情感来促使人们认同文明驾驶,如“后窗文化” 中的“新手贴”因强调参与者共有的“新手”经历而表现出突 出的“同情”特征,而人们对女性及年长司机多一份担待也可以 成为“同情”的因素,此外唤醒人类崇尚美德也是“同情认同” 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再者流行娱乐元素的另类幽默也成为一种抑 制“路怒”的“同情认同”;在“对立认同”方面,车贴通过反 讽危害社会交通安全的“公敌”来呼吁车友们联合抵制扰乱交 通秩序的恶行,远离驾驶安全隐患。
从伯克“认同论”视角解读“后窗文 化”
随着汽车文化的快速发展,由车贴演绎而成的城市“后窗文化” 应运而生。目前人们对“后窗文化”的研究关注角度不一,但从 新修辞学角度探究其象征力量暂付阙如。
20世纪西方新修辞学旗手肯尼斯·伯克提出的“认同论”修辞 学思想可为我们解读这一新兴文化做出重要的补充。伯克的 “认同论”包含三种“认同”策略,即“同情认同”、“对立认 同”些日系汽车甚至利用爱国车 贴,在中国反日游行中声明抵制民族公敌的立场,避免被迁怒; 在“误差认同”方面,车贴通过呼语、图片等象征手段制造修辞 幻象,“引诱”受众无意识地进入“我们”的行列或联想到一失 足成千古恨,从而提醒司机小心驾驶。本研究揭示了“后窗文化” 蕴含的修辞动机,修辞效力及实现“认同”的过程,进而也让我 们了解了社会文化发展的新动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