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哆来咪 湘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哆来咪》教学设计
一、学科:美术
章节名称:第1课《哆来咪》的学习活动1
计划课时:1
教具准备:PPT课件,7瓶高低渐变的水,颜料、调色盘、笔、纸张、遥控器、小
木棒、水盒
学具准备:素描纸、水粉笔、颜料、调色盒、小木棒、水盒
二、学情分析:
1、五年级学生对色彩、形体、肌理等有极强的领悟、感知能力、观察能力。

2、五年级学生对调色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分析:
1、《哆来咪》这一课包括活动1和活动2,活动1学习色彩的渐变规律。

2、两个活动都要让学生感知渐变所引起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视觉效果就是渐变所产生
的层次感、运动感、节奏感、韵律感、起伏感,难点反映在对音乐的感觉上,体会美术与音乐的关系,渐变所带来的韵律感、节奏感。

活动1的色彩渐变主要体会层次感、起伏感、节奏感、韵律感。

3、学习色彩渐变和形体渐变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学会运用美术,美术无处不在。

四、课程标准: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于5 —6年级学生在“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食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感知色彩渐变所带来的层次感、音乐感、起伏感。

2、认识并感知色彩渐变所带来的明度变化、浓淡变化、深浅变化。

3、技能:提高学生如何取色,用水调色的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过程:观察、认识、感知、动手。

2、方法:(1)观察生活景物、美术作品。

(2)示范、讲解、互动,学生亲自操作。

(3)点
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色彩渐变规律的感知与学习联系美术作品,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兴趣。

六、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重点:(1)认识色相、色彩搭配及色彩的渐变带来的节奏感、韵律感、层次感、起伏感。

(2)提高审美能力,会运用于自己的美术作品,感知于生活。

2、措施:观察、讲解、交流、示范、动手。

教学的难点及解决措施:
1、难点:(1)对色彩渐变所带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感知。

2、措施:(1)听有高低强弱变化和节奏感明显的音乐,结合色彩渐变进行联想感受。

(2)
用小木棒敲打装有不同深浅颜料水的瓶子,从听觉上具体感悟。

七、教学设计思路:
1、听有节奏的音乐(钢琴或古筝)导入课题。

2、将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设想引入色彩渐变的美术感受上来。

3、通过生活图景、美术作品的讲解、演示、师生的互动,学生的操作感知色彩渐变带来的音乐感、层次感、起伏感。

4、进行点评、总结,引申到活动2的形体渐变。

八、教学过程:
活动1、揭示课题,听有节奏的钢琴音乐或古筝音乐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段音乐在声音的快慢、高低上,你能听得出来吗?具体说一说。


生:“能,……”(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补充有节奏的身体语言等等)
师:“同学们,其实不光音乐上的声音有高低、强弱、快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美术的色彩、形体的渐变上同样能感受到音色的变化,因为音乐与美术是有联系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哆来咪》”(教师板书课题)
方法:揭示课题,播放音乐,问答,结合身体语言给学生设下疑问。

所用时间:3分钟
活动2、通过生活景物、美术作品的观察,感知色彩渐变的层次、浓淡、起伏的感觉。

师:“同学们,这几张生活中的景观在色彩的浓淡上,层次上,高低上有什么变化?(点名回答)
生:有些地方的颜色深,有些地方的颜色浅。

有些地方感觉高一点,有些地方感觉低一点。

师:“对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强,这就是色彩渐变给我们感觉到的层次(深浅、浓淡)、起伏的感觉。

(板书色彩渐变:起伏感、层次感(深浅、浓淡))”
方法:通过PPT出示生活景观、美术作品,提问,师生互动。

所用时间:2分钟
活动3、通过敲打浓淡深浅变化的有色水瓶,感觉声音的清脆、浑浊变化,设想联系到色彩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上来。

师:“同学们,这就是美术作品在色彩上给我们的音乐感觉,色彩渐变所带来的节奏感、韵律感。

”(板书:节奏感、韵律感)
方法:引导学生在水瓶里加入颜料,使得水瓶中的颜色具有浓淡变化,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目识心记。

然后,示范并指导学生用小木棒敲打瓶口、瓶身,其他同学用心辨听声音的高低、清脆与浑浊。

注意:敲打时,力度适中。

所用时间:10分钟
活动4、听不同颜色深浅水瓶的声音高低,感悟颜色深浅所带来的音色变化。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每个瓶子的音色高低有什么感觉?”(教师用小木棒敲打浓
淡、深浅变化的水瓶)
生:有的……有的……,那个听起来声音清脆,那个听起来声音浑浊。

(师引导,颜色深的听起来清脆,颜色浅的听起来浑浊)
师:“对了,颜色深的听起来清脆,好像美术作品上的颜色,深的,浓的,感觉是音乐上的高音;颜色浅的听起来浑浊,越淡,声音越小,越浑浊,好像美术作品上的颜色,淡的感觉是音乐的低音,这就是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给我们带来的感觉,美术作品上的音乐感——节奏与韵律”
方法:教师用小木棒均匀用力敲打瓶口或瓶身,让学生安静,认真地辨听。

然后根据不同水瓶的深浅颜色辨别并感悟颜色浓淡在音乐上的感受。

所用时间:10分钟
活动5、学生调色操作,亲自感受色彩的深浅、浓淡变化。

师:“下面同学们在纸上分别涂上7块颜色,要求颜色要有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要么颜色由浓慢慢地变淡,要么由淡慢慢地变浓。


方法:学生动手,师循环引导。

注意:要么先调淡浅色块,然后逐渐加颜料加深,要么先调深浓色块,然后逐渐加水变淡。

所用时间:10分钟
活动6、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点评、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哪位同学涂的色块在浓淡的变化上过渡得最好?”(指名回答)
生:发言。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色彩的渐变,由什么到什么的渐变?”
生:由浓到淡,由浅到深。

师:“色彩渐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感受?”
生:层次、深浅、浓淡、起伏感、节奏感、韵律感。

师:“同学们的收获不错,这就是美术作品在色彩上给我们带来的音乐感受——节奏感和韵律感,其实除了色彩,美术作品上的线条、形体同样具有渐变带来的美感,带来的音乐感。

关于形体的渐变,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一起研究的。


方法:展示3—5位同学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点评、感觉,然后总结本课知识点,延伸到下一节课的形体渐变上去。

所用时间:5分钟
九、信息技术运用:
1、知识点:线的“疏密与遮挡”——学习水平:学生均已认识——媒体内容与形式:大屏
幕、PPT、计算机、投影仪、指挥器——使用方式:点击指挥器上下键进行选择——使用效果:学生有了全面的认识
十、板书设计:
一、哆来咪—活动1
色彩渐变:层次感(深浅、浓淡)、起伏感、节奏感、韵律感
十一、教学反思: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