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火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防火规定
溶解乙炔生产单位属于甲级防爆单位,乙炔、丙酮都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乙炔和空气混合爆炸范围是2.5—100%。
丙酮蒸汽与空气混合爆炸范围是2.6—13%,而且乙炔能和重金属形成极易爆炸的炔化物。
乙炔、丙酮都有一定毒性。
因此必须做好防火防爆工作,制定安全防火措施,经常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具体规定如下:
一、严禁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厂区,严禁穿戴钉子鞋,化纤衣帽,铜、银手饰进入生产车间,严格禁止在厂区内吸烟,机动车进厂必须配戴安全防火装置。
二、在生产车间和电石库应装配消防设施乙炔车间应配备干粉灭火器,电石库应配备干粉灭火器和黄沙等灭火工具,不得使用卤族灭火器。
厂区内应设置消火栓。
对设置的消防设施必须定期检查,确定正常好用,所有消防器材不得随意移动,在其周围不得放置其它物品。
三、岗位操作人员严禁用铁器敲打设备,避免金属物体的碰撞,生产和检修时必须按要求进行,不得超压,不得使用禁用物品。
四、对乙炔车间内空气中乙炔含量要定时分析,空气中乙炔含量最高浓度为500mg/m3,要保证室内通风次数,乙炔设备、管道及阀门等严禁渗漏。
五、受压容器定期检查,安全装置确保灵活好用,要定期测定接地装置,导除静电装置及避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厂部领导对安全措施要进行经常检查,设专人抓安全,车间领导要天天讲安全,全厂职工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七、消防灭火器的紧急措施
1、在发现附近出现火灾或发生紧急情况时,大声呼救来人,不必等负责值班人的命令,立即采取停车等紧急措施,然后迅速向值班人员汇报,并请示行动。
2、紧急状态及措施方法
⑴低压设备上漏泄气体着火:
A关闭有关阀门,发生器和压缩机停用。
B用灭火器迅速灭火。
C灭火后灌水冷却。
D灭火后,检查修理烧损地方。
⑵高压设备喷气(管道破裂垫片损伤,安全阀动作):
A关闭有关阀门。
B压缩机、发生器停止运用。
C通过灌水去除喷气地方的静电和其它着火源。
⑶喷出气体着火:
A关闭有关阀门,压缩机,发生器停止运行。
B用灭火器灭火,灌水和冷却。
C、对相邻设备、容器等大量灌水冷却。
⑷从填充的乙炔瓶或静置中的容器产生喷气(填充口垫及安全阀动作):
A起动洒水装置,向喷气附近集中洒水。
B停止压缩机运行。
C关闭有关阀门,停止喷气。
⑸附近发生火灾:
A向消防部门紧急通报。
B观察火灾风向,规模,酌情停止压缩机,做好各种消防工作的准备。
C根据需要可对设备、容器安置场地等进行洒水,冷却。
D协助消灭附近火灾,控制其蔓延。
八、超紧急情况的处理:
在处于任何紧急措施都来不及实施,唤人也徒劳,并危及人身安全状况下应迅速退避,并打退避手势告诉别人以最大限度减轻人身伤亡。
DFS型低压乙炔装置技术参数及工艺指标
一、低压乙炔发生器
1、产气量:每台每小时10—80m3。
2、电石投入量:连续投料(料度小于250mm)
3、设计压力:0.02MPa
4、工作压力:0.02MPa
5、设计温度:70℃
6、工作温度:≤70℃
7、物料名称:电石、水、乙炔气
二、乙炔气柜
1、设计压力:0.02MPa
2、工作压力:0.02MPa
3、设计温度:70℃
4、工作温度:40℃
5、物料名称:乙炔气、水
6、操作容积:10—30m3
三、增压泵
1、型号:SZ-1
2、最大排气量:1.5m3/min
3、工作压力:0-1kg/cm2
4、转速:1450r/min
5、电机功率:5.5KW
6、进、出口直径:70mm
四、乙炔气液分离器
1、气体处理量:每台每小时80m3
2、设计压力:0.07MPa
3、工作压力:0.06MPa
4、设计温度:40℃
5、工作温度:≤70℃
五、乙炔净化器:
1、气体处理量:每台每小时80m3
2、设计压力:0.07MPA
3、工作压力:0.06MPA
4、设计温度:40℃
5、工作温度:≤70℃
6、次氯酸钠使用液:0.3kg/瓶乙炔
7、钠碱消耗:0.03kg/瓶乙炔
六、低压干燥器:
1、气体处理量:每台每小时80m3
2、设计压力:0.07MPa
3、工作压力:0.06MPa
4、设计温度:40℃
5、工作温度:≤35℃
七、水封:
1、设计压力:0.02MPa
2、工作压力:0.02MPa
3、设计温度:40℃
4、工作温度:35℃
八、压缩机
1、排气量:每台每小时50m3
2、进气压力:0.4MPa
3、排气压力:一级0.23MPa 二级0.8—0.9mpa 三级≤2.5MPa
4、进气温度≤35℃
5、排气温度≤90℃
九、油水分离器
1、气体处理量:每台每小时80m3
2、设计压力:3.6MPa
3、工作压力:2.5MPa
4、设计温度:40℃
5、工作温度:≤35℃
十、高压干燥器:
1、气体处理量:每台每小时30m3
2、设计压力:10MPa
3、工作压力:2.5MPa
4、设计温度:40℃
5、工作温度:≤35℃
十一、产品
1、名称:溶解乙炔
2、分子式:C2H2
3、结构式:H-C=C-H
4、分子量:26.04
十二、质量标准
十三、原料
1、乙炔气纯度:>98%
2、丙酮纯度:>99%
3、CaCL2纯度:>95%
4、次氯酸钠:8-14%
5、钠碱纯度:8%
电石准备安全操作规程
1、搬运电石桶时就应避开电石桶的两头,小心搬运。
2、开启电石桶前先拧下螺丝,放出桶内乙炔存气,然后用专用工具启开。
禁止用铁器敲打。
3、电石开桶后,应立即使用,使用不完的应装入桶内,以免灰化。
4、电石桶中的电石必须打扫干净,使用不完的应收集起来并予以处理。
5、粒度大于250mm的电石经破碎后方可使用。
6、应捡尽电石中的矽铁,铜铁屑等其它金属物质。
7、电石库不得有漏水、浸水现象。
8、电石库禁止一切烟火。
9、电石库建立专用收发帐本。
应认真准确地记录每天使用电石及工作情况,做好交接班签字手续。
10、经常检查消防器材是否存放在指定地点,并会熟练使用。
发气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的准备
1、加料岗位的操作
①、备好粒度小于250mm的电石。
②、根据发生器的需要电石量及时供料。
投料次数以每小时二次为宜。
排渣操作完毕,发生器加满水直至溢流是加料最适宜的时间。
此时发生器的发气量小,温度低,发生器加料筒内水温更低,加料最安全。
边开冷却水冷却,防止局部过热,应间断均匀投料,要严防电石之间撞击或在中心加料筒中堵塞。
加料完毕,提起分布器。
2、发生器开车操作
①、检查本岗位所有设备管道,阀门,电器,仪表的状态是否正常,灵活好用;检查各水封液面计,仪表、压力表、温度计是否正常;检查溢流管,排空系统及取样口是否畅通;启动渣坑澄清水泵。
将水打至高位水箱至溢流。
②、发生器加水至溢流,水封加到规定液位2/3,气柜槽内加水至溢流,开始投入电石产生乙炔气,用乙炔气置换,分析乙炔纯度达98%以上即可向压缩工段送气。
置换时特别注意消除死角。
③、根据压缩机用气量和气柜高低,电石质量来调节电石加料量。
④、以加水量,溢流排渣量来控制发生器温度在70±5℃还要控制发生器冷却塔出口温度40℃以下:在加料时以往中心加料筒加水为主,加料后以往发生器冷却塔中加水为主。
⑤、发生器压力控制在0.007Mpa左右。
加料时要防止加料
速度过快瞬间压力憋高,发现压力突然增大应停止加料,待恢复正常后再加料。
⑥、发生器液面控制与排渣,保证电石料筒至少插入液面下200mm-300mm;始终保证发生器溢流管有渣水流出,可在溢流管检水槽处监视。
要注意控制发生器压力平稳以稳定液面,排渣次数由加料量决定。
每小时排一次为宜,排渣后应不停向发生器中加水,水位升高后再排渣,直至排渣完毕。
⑦、水压应0.2Mpa以上。
3、发生器停车操作
①、临时停车:停止加料,保持发生器压力和气柜压力平衡,打开水阀进行排渣,温度降至40℃以下。
②、突然停电:停水或加料发生故障,要立即停止加料,关闭水阀,保持发生器正常压力的同时通知压缩间。
③、长期停车:停止加料,待发生器内的余料反应完后,向发生器加水至排渣洗净为止,使乙炔含量在1%以下,打开人孔用空气置换发生器内的残余气体,视情况对气柜、净化塔进行置换。
4、发生器的清理:
电石中大块硅铁,石块等杂物留在发生器栅板之上,当集聚到一定量,大约每投电石80吨,需打开发生器清理一次。
①发生器的电石用完后进行排渣,加水数次直至排出清水为止。
②水封加满水,并关闭发生器出口气阀,缓慢打开发生器气体出口处放空阀并不断往中心加料筒加水。
观察发生器单管压力计,使压力缓慢下降。
③当压力计降到980.665pa(100mmH2O)时,即可打开发生器的置换氮气入口阀,通入含氧量小于3%的氮气,置换发生
器中残存的乙炔气,此时保证发生器微正压即可。
④在发生器出口处取样分析其乙炔含量低于0.5%时,方可停止氮气置换。
然后将发生器中的水由排渣阀全部排净。
打开发生器壁上的人孔和下部锥底部分的手孔使其通风。
⑤事先办理“罐内作业证”,发生器内氧含量应在18-21%之间,必须在进入发生器前半小时取样合格,方能进罐操作。
⑥进罐人员要穿戴规定的防护用品,只能用低压防爆灯照明,其线路必须是绝缘良好的软线,中间不准有接头并有可靠的接地。
作业时外面必须有专人监护并有紧急抢救措施。
⑦主要清理发生器栅板上的电石渣、硅铁等杂物。
应用木制工具,避免操作时产生火花。
还要清洗发生器的引压管、液面计、温度计所积存的电石渣,并将发生器锥底部排渣孔清理干净。
⑧、清理后,安装好手孔和人孔,并排渣阀,向发生器内加水,一直溢到流管流水为上,然后氮气转换至含氧量小于3%为止。
⑨、然后投料,产生乙炔气,用乙炔气置换管路中的氮气直到乙炔气纯度≥98%方可关闭放空阀,打开乙炔气出口阀向后系统送气。
发气岗位操作工艺指标
一、压力(单位:MPa)
发生器工作压力:≤0.07
一次水压力:0.15
循环水压力:0.2-0.25
二、温度(单位:℃)
发气室温度:70
洗涤器温度:35
低压干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打开低压干燥器,检查容器内部是否清洁干净。
2、向低压干燥器中加入无水氯化钙,应做到无悬空,无粉末,无异物。
3、上紧容器盖。
二、氮气吹扫
用含氮量97%以上的氮气对系统进行吹扫。
从终端取样分析,含氧量小于3%时吹扫合格,关闭系统进出口总阀,将氮气封存于系统中。
三、正常开车
1、将各阀门开关到正确位置,用合格乙炔气对系统内氮气进行置换,待出口乙炔纯度在98%以上时,即可向后工序送气。
2、在使用中应每隔1小时对系统出口乙炔中水份进行检验分析将其控制在指标内。
3、每小时进行一次排污。
四、更换干燥剂
当水份含量超过指标时,应更换干燥剂。
1、关闭干燥器进出口阀门,打开放散阀和排污阀。
2、用氮气进行吹扫至氮气量达97%时吹扫合格。
3、打开设备上盖,开启时动作要慢不能相互撞击。
4、用水冲洗干净,将水排出。
5、待设备内水份蒸发后,按“开车前准备工作”的要求和步骤进行。
低压干燥岗位工艺指标
一、压力(单位:MPa)
进口总管压力:0-0.06
出口压力:0-0.06
二、温度(单位:℃)
干燥器温度:35
硫、磷含量:用10%硝酸银试纸10秒内不变色,干燥后的水份:(g/m3):<0.5
四、其它:
室内乙炔含量:<500g/m3
净化岗位配液技术指标和工作规程
我厂采用次氯酸钠净化法,其药液实用指标和具体规程如下:
一、技术指标
配制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0.10—12.0%,PH7-8,净化塔内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0.05-0.10%,PH7-8,碱槽中配制液氢氧化钠浓度15%。
运行中液氢氧化钠浓度3-15%之间,低于4%,更换。
净化和中和塔内液面高度:三分之二
次氯酸钠循环量=4m3/h
氢氧化钠循环量=2㎡/h
二、操作规程
1、开车前检查
A开车前检查各塔内液面、压力及温度,各泵电机及轴封情况,消除隐患,做好开车准备。
B先用氮气,后用乙炔气对系统进行置换,经检验,乙炔浓度达到98%以上(系统内氧含量必须小于2%)。
C把液面调整到三分之二。
D检测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使其符合0.05%-0.10%,PH 值7-8。
中和塔氢氧化钠浓度3—15%之间。
E打开通过阀门。
2、运行中检测
A运行中每隔1小时,用硝酸银溶液试纸检测一次清净效果,发现效果有异及时更换塔内次氯酸钠溶液,并作化验分析一小时,每班对碱液分析一次。
B每隔半小时对塔内温度进行检测,温度必须低于35℃
C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着防静电工作服,配置、接触次氯酸钠、碱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防眼镜或面罩。
D乙炔气压力、U型压力计300-400mmH20
F认真做好检查、运行记录。
三、安全注意事项
1、进系统温度低于35℃,系统无泄露,冬天须采取防冻措施。
2、严格控制系统中的有效氯含量,不许有超标现象发生。
3、系统内任何情况下,不许产生负压。
高压干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打开高压干燥器检查内部是否清洁干净,托架及丝网是否符合要求。
2、向高压干燥器加入无水氯化钙,应做到无悬空,无粉末,无异物。
3、上紧容器盖。
二、氮气吹扫
用含氯量97%以上的氮气对系统进行吹扫,从终端取样分析,含氧量小于3%时吹扫合格。
关闭系统进出口总阀,将氮气封存于系统中。
三、正常开车:
1、将各阀门开关到正确位置,用合格乙炔气对系统内氮气进行置换,待出口乙炔纯度在98%以上时,即可向后工序送气。
2、在使用中,应每隔1小时对系统出口乙炔中水份进行检验分析,将其控制在指标内。
3、每小时进行一次排污。
四、更换干燥剂:
当水份含量超过指标时,应更换干燥剂。
1、关闭干燥器出口阀门,打开排空阀和排污阀。
2、用氮气进行吹扫至氮气含量达97%时吹扫合格。
3、打开设备上盖,开启时动作要慢不能相互撞击。
4、用水冲洗干净,将水排出。
5、待设备内水份蒸发后,按“开车前准备工作”的要求和步骤进行。
高压干燥岗位工艺指标
一、压力(单位:MPa)
进口压力:2.5
出口压力:2.5
二、温度(单位:℃)
干燥器温度35
三、乙炔气质量
干燥后乙炔纯度(V%):≥98.0
硫、磷含量:用10%硝酸银试纸10秒内不变色。
干燥后水份(g/m3)<0.5
四、其它
室内乙炔含量:<500mg/m3
充气岗位安全操作
一、新瓶进厂后的自理
1、查看瓶外部标记是否合格。
2、检查合格证,填写瓶卡,加套胶圈。
3、抽真空达-750mmHg
4、按要求充加丙酮
5、乙炔气置换
第一次:充乙炔气0.3-0.5MPa,静止4小时,排放。
第二次:充乙炔气0.3-0.5MPa,静止并取样分析乙炔纯度高于98%时,正式充填生产。
二、回瓶的检查
凡进厂的回瓶都应严格进行检查,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钢瓶的类别标志是否清楚。
2、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损坏。
3、是否超过使用期限或检修期限,
4、瓶阀有无泄露丙酮或乙炔气现象。
5、瓶口是否损坏或松动。
6、是否磕碰,划损;
7、瓶内有无余压,余压是否符合要求。
8、瓶的重量是否有问题。
三、对回瓶的处理
4、首先对回瓶进行严格检查,不合格者妥善处理。
5、测量回瓶余压。
6、称量回瓶实重。
7、据余压、实重计算补加丙酮量,允许偏差±0.5kg/瓶
四、对无余气回瓶的处理与新瓶处理方法相同
五、对充气量不足的气瓶的处理:
在正常情况下,对充气量不足的瓶子,首先要找出原因,解决处理。
4、再次补充乙炔气;
5、放掉乙炔气,检查瓶头是否堵塞;
6、放掉乙炔气,补加足量的丙酮,重新充气。
六、对超重产品的处理:
6、如果是充气时间延长使气瓶超重,应将气瓶在汇流排上放掉多余乙炔气或缓慢排空。
7、如果是丙酮充加过量使气瓶超重,则应首先放出乙炔气,然后减少多余丙酮,再充乙炔气。
七、抽真空的操作:
1、将要抽空的气瓶放在真空架下,并上好管卡。
2、启动真空泵,打开缓冲罐总阀、充气阀、瓶头阀。
3、当真空度达-750mmhg后维持15分钟,关闭瓶头阀,充气阀,打开缓冲罐排污阀,关闭电机,卸下瓶卡。
八、加丙酮操作方法:
1、将分析合格的丙酮注入丙酮贮罐。
2、将乙炔瓶放在称上,接好充气胶管,并将其伸入贮罐中进行自吸。
3、根据应加丙酮量来决定停止自吸操作。
4、对自吸不足的瓶子,应采用手压泵或其它装置进行充加。
九、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开车前必须检查仪表、阀门、卡子,冷却水等是否工作正常。
2、用氮气置换所有乙炔管道,含氧量小于3%时合格。
3、用乙炔置换氮气,当乙炔纯度大于98%时关闭排空阀准备充填。
十、开车操作:
1、将准备好的气瓶上架排好,接好充好管卡。
2、打开瓶头阀,有漏气者应及时处理。
3、打开充气阀,分路总阀。
4、接到送气通知后,打开总管放空阀,同时取样分析,待乙炔气纯度达到98%时,打开总阀,关闭放空阀进行充气。
5、充气时每隔一小时检查一次瓶卡与瓶子连接处,瓶头阀充气阀是否泄漏。
6、保持地面湿润。
7、瓶体温度接近40℃时,打开冷却水阀喷淋冷却。
8、每星期开启一次紧急洒水装置。
9、充气压力符合压力与温度对照表时,充气结束。
十一、停车操作
关闭进气总阀,分路总阀,充气阀,瓶头阀。
关闭冷却水。
卸下瓶卡。
送往实瓶间称重,并做好充气记录。
十二、注意事项
1、充填过程中经常对气架钢架进行检查,遇到不正常情况及时处理或清理或请示。
2、对反复充填不合格或超重的气瓶应进行处理。
3、注意应缓慢开启乙炔阀门。
4、经常检查瓶壁温度,及时开冷却水。
5、冬季不需要开冷却水时,也要定时喷洒地面,防止空气干燥产生静电。
充气岗位操作工艺指标
一、操作指标
入口总管压力(MPa)<2.3
入口水份含量(g/m3) <0.5
冷却水压力(MPa)≥0.15
间歇充气流量(m3/小时瓶)<0.8
一次充气流量(m3/小时瓶) <0.6
充气后静置时间(小时),夏季12小时冬季8小时
二、成品质量分析
每瓶乙炔重量:5-7kg
乙炔气纯度(V%):98.0(静止8小时后取样)
次氯酸钠含量:用10%硝酸银试纸10秒钟不变色。
储罐安全运行操作程序
一、操作工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二、操作者必须做到四懂四会:懂原理、结构、性能及工艺流程;会操作、维护、保养、排除故障及会报警。
三、操作工负责槽车卸液,贮罐出液和贮存。
每日检查液体压力,不得超过8mpa。
四、负责贮罐、液泵、管道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监测仪表和安全装置灵敏可靠有效,消除设备管道、阀门的跑、冒、滴、漏现象,认真保养维护设备,每月添加检查一次润滑油,确保润滑油液面不低于1/2的刻度。
五、严禁设备带病和超负荷运行,严格将贮罐充装液位控制在罐容的规定范围以内,超压时要手动排空。
六、下班前应检查关闭阀门是否已关好。
七、切实做好罐区、机房安全防火防水工作,严防发生事故。
八、根据质监局方面的规定,主动联系检测单位进行三年一次大检和每年的年检,以及仪表、阀门的按期检验。
九、储罐技术指标:内压不得高于8MPa,液体泵润滑油在试镜刻度1/2。
槽车装卸安全操作规程
一、槽车需按指定位置停车,手闸制力,并熄灭发动机。
二、作业前接好安全接地线,接好管道,并排尽管内空气。
三、装卸液时,操作人员、槽车司机、押运员不得离开岗位,正常装卸时,不得启动发动机。
四、槽车装卸液,应认真填写记录,并互相签字承认。
五、装卸液完后应及时恢复工艺流程,关闭曾使用的阀门,隔30分钟后再检查一次,消除因结冰造成的未关闭严实的假象。
六、凡出现下述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作妥善处理。
1、雷雨天气;
2、附近发生火灾和有明火;
3、周围有易燃、易爆、有毒气体泄露时;
4、液压异常或出现不安全因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