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发布时间:2022-04-23T03:13:43.108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期作者:孙铎
[导读] 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孙铎
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建筑市场越来越活跃。
随着国民生活条件和住房需求的提高,建筑企业抓住了市场化发展的机遇。
其中,管理会计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力手段,可以帮助建筑企业分析市场动态,配置业务资源,协调会计信息。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引言
由于营改增政策的施行对建筑类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对其财务核算来说,产生了非常多的变化。
首先对其实质进行概述,其次详细分析了其对于建筑类企业财务核算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建筑类企业对于这一政策在财务管理方式上未能进行一些改变,或者未能适应这一税收政策的变化,那么对于企业的成本、收入以及税负等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1管理会计在建筑施工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1有效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建设,建筑业发展迅速。
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这一时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做好内部财务管理工作。
管理会计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管理会计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财务会计的发展,而且可以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财务信息,结合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合理制定。
此外,管理会计可以合理规避财务风险,这对于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2不断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建筑企业要想快速适应市场竞争环境,财务管理就应该比其他会计工作更加灵活,企业融资应根据企业的发展动态进行管理。
财务人员通过全面分析市场和经济发展,合理预测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市场上的财务风险,还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并极大地促进了施工企业发展规划的合理制定。
1.3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关系进行完善
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与会计相结合的一种财务管理工作,管理会计不仅为公司的财务工作提供了充足的预算,而且对财务数据进行了深入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通过这项工作,管理者可以合理地设定管理目标,不仅可以改善公司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还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
2营改增后建筑企业财务核算管理策略
2.1 财务核算工作的整体策略
第一,优化业务模式。
建筑企业开展财务核算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掌握其经营现状、资金流、税负等情况,然后以此为基础控制资金风险、降低总体税负、节约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实行“营改增”政策之后,企业的税负核算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要想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就应该根据现有的政策措施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经营策略和业务模式。
如果在具体业务中处理得当,税负有可能会下降,例如,不同的项目承包方式就会作用于建筑企业的税负,如果建筑施工企业具备物资采购方面的资质,那么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可选择性的承包主材的采购权,其他的材料(如砂石)等则采用甲供的模式。
由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从主材采购权重获得13%的进项税发票,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自身的税负。
第二,优化材料供应商。
在营改增模式下,企业的财税核算工作对增值税发票具有很高的依赖性,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尽可能全面的收集各类发票,这些将作为其降低税负的重要材料。
但是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复杂和灵活的供应商体系,其中既包括资质齐全、纳税完善的供应商,也包括一些零散的小型供应商,后者通常难以提供增值税发票,进而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税核算质量。
鉴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应该规范其自身的供应商体系,尤其是具备总承包资质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逐步将那些小型的、无法提供完整发票的供应商清除出自身的供应体系。
另外,大型施工企业的材料供应商分布在不同的省份和城市,这些物资在运输时也会产生巨大的物流成本,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建议将部分开支合并在材料款中,因而这笔款项也会体现在增资税发票上。
2.2应对特殊问题的具体方法
第一,用工成本核算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施工人员数量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进度情况等不断发生变化,在具体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人员流动的现象,这种频繁的人员变化对用工成本核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国家要求企业员工的个人所得税做到全员申报,不能遗漏。
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作业人员不断变动,人员工作时间也各有长短,有些人员明显达不到纳税级别,却依然要申报。
关于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专门的处理方案,具体可参考《关于建筑安装业跨省异地工程作业人员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公告》。
该公告中明确提出了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处理方法,对营改增模式下的用工成本核算,尤其是个人所得税的申报问题加以明确。
第二,控制财务核算风险。
国家实施营改增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各类企业减轻税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根据实际的实施效果来看,大部分企业和行业都因此而受惠,税负成本的确出现了比较显著的下降。
理论上讲,建筑施工企业也能通过营改增的实施获得更多益处,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企业为了获得13%的增资税发票,不得不提高主材的采购量,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物资采购,虽然企业并没有因此而受到经济损失,但资金链压力大幅增加,再加上建筑项目的投资量非常大。
但无论如何,企业都应该严格遵循货票一致的基本原则,不可采用虚开发票之类的处理方法。
2.3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结构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背景下,对企业的利润和税负情况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可抵扣成本占比的影响。
其中在对可抵扣成本的影响中,人工成本又是重要的因素。
加上建筑施工企业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在企业的人工、材料、机械或是企业有关的间接成
本中,人工成本的占比是非常高的,但实际上人工成本是很难获取到增值税发票来进行相关的抵扣工作的,所以,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增加固定资产的投入,特别是一些智能化和机械化的施工设备等,适当地增加一些固定资产的投入,减少建筑施工企业人工成本的占比,以便获得更高的抵扣,从而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进行有效的控制。
2.4提升财务会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税率和计税方式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对增值税进项抵扣和计税方式选择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管理的科学有效性,应不断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和水平,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开展系统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质量,从而满足建筑施工企业在“营改增”实施背景下对税务管理的实际要求,进而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稳定发展。
结语
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可以控制财务管理的影响,提高其效率。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魏晨旻.管理会计运用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25):147–148.
[2]李春.管理会计运用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J].中国市场,2020(3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