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伐桂的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刚伐桂的诗词
关于描写吴刚伐树的诗句
七律秋夜感怀秋夜银河分外明,嫦娥寂恨广寒宫。
吴刚伐桂思斟酒,盼会卿。
可叹天涯情切切,最怜海角意浓浓。
何时喜鹊牵红线,牛女相拥楚汉通。
吴刚伐桂李白的诗
欲斫[zhuo]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跪求古诗词全文其中有一句是:嫦娥有恨已难辨吴刚伐桂千年痴
《伐桂》的文言文是——旧言月中有桂,蜍。
故异: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
人姓吴名刚,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这里面,运用了夸张的句子是:“月桂高五百丈”、“树创遂合”。
桂树高达五百丈,树随砍随合,这都是不合情理的,所以是夸张。
文言文中吴刚伐桂的词语解释
吴刚伐桂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①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遂合。
人姓吴名刚,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注释:异书:稀奇古怪的书。
蟾蜍:两栖动物,通称癞蛤蟆。
斫:用刀斧砍。
创:伤。
谪:封建官吏或神话中神仙因犯过失被调职或降级。
吴刚伐桂的吴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吴刚,古代神话人被天帝惩罚在月宫伐桂仰望明月,可见月亮中有些阴影,传说那刚在伐桂。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神桂不仅高大,而且能自己愈合斧伤。
月中吴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然而不幸却犯了天条,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打发到寂寞的月宫,令他在广寒宫前伐桂树,只有砍倒桂树才能免罪。
可是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伤就马上愈合了,所以他也只好不断地砍下去。
关于吴刚的传说传说之一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
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龙颜大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月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
”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传说之二
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
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吴刚的妻子缘妇由于内心负疚,便叫三个儿子,一个叫鼓、一个叫延、一个叫殳斨,飞往月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爸爸,度过那漫长无尽的清冷岁月。
吴刚的三个儿子叫鼓的变成了蟾蜍,叫延的变成了玉兔,叫殳斨的变了叫“不详”天癸。
从此殳斨开始制作箭靶,鼓、延开始制造钟、磬,制定作乐曲的章法。
所以寂寞的广寒宫时常仙乐飘飘。
后世,唐明皇漫游月宫的时候把这些游乐曲记录下来,回到人间,创作了《霓裳曲》。
传说唐明皇漫游月宫的时候,吴刚还接见了他呢
只不过当时他面容疲倦,而且他的斧头已经生满了黑锈,破旧的衣袖也因为没有人缝补而破烂不堪罢了。
传说之三
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因他经常与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
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亮树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亮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吴刚砍啊,砍啊,从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树砍光,玉帝却派乌鸦来到月亮树旁,“唰”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上衣叼去了。
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
衣服追回后,吴刚回到树旁一看,只见被砍下的所有枝叶又生到树上去了。
从此,每当吴刚快要砍光大树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哇大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便会重新长出枝叶。
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亮树。
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
要是谁拾获这片月亮树的叶子,谁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银珠宝吴刚月宫伐桂的故事则大约起源于唐代,到唐末才颇为流行,并首次出现在了唐人的诗歌和笔记中。
古代奇书《淮南子》曰:“月中有桂树”,说明月宫桂树的想象早已有之,而吴刚伐桂的神话,最早记载的文献则迟到唐代,《酉阳杂俎》说:“旧传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
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道有过,谪令伐树。
”唐代诗人李商隐诗:“莫羡仙家有上真,仙家暂谪亦千春。
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斫树人。
”也记述了同样的故事。
宋代文献《艺苑雌黄》沿用唐代的记载并对其进一步解释:“故宋子京《嘲月诗》云:‘吴生斫钝西河斧,无奈婆娑又满轮。
’《缃素杂记》尝论吴生斫桂事,引李贺《箜篌引》云:‘吴质不眠倚桂树’,李贺谓之吴质,段成式谓之吴刚,未详其义。
窃意《箜篌引》所谓吴质非吴刚也,恐别是一事。
”显然吴刚又叫吴质还被称为吴生,作者的质疑是多余的。
唐宋文献都说吴刚是西河人(今山西汾阳一带),那么为什么西河道士吴刚被罚砍桂树呢这可能与西河民俗有关。
《水经注》转录了三国时期王肃的《丧服要记》中的一段话:“桂树者,起于介子推。
子推,晋之人也。
文公有内难,出国之狄,子推随其行,割肉以续军粮。
后文公复国,忽忘子推。
子推奉唱而歌,文公始悟,当受爵禄。
子推奔介山,抱木而烧死。
国人葬之,恐其神魂霄于地,故作桂树焉。
”看来在西河郡一带,民俗盛传桂树可以保护灵魂,所以,自然就需要有樵夫提供桂树。
西河地区向阳的地方古代是有桂树的,而毕竟不多,所以伐桂可能成为一种职业。
隋唐时期的西河道士吴质,大概说话随便漏了天机,被师傅说成是到月亮上砍桂树的段子,也许是对吴质的嘲讽,唐末诗人有:“吴质谩言愁得病,当时犹不凭阑干”的诗句可以说明。
吴质呢却因此得福,被后来人称为吴刚,奉为月宫仙人,虽然有些寂寞,但毕尽实现了成仙的理想。
吴刚斫桂的用意是什么呢
陆游的诗句:“除却君山湘水平,斫却桂树月更明。
”可能道出了个中原委,既然古人认为月亮中的阴影是桂树,到了唐人就演绎出唐明皇奔月和吴刚宫前伐桂可以让明月更亮的神话了。
毛泽东有诗句:吴刚捧出桂花酒,敢情吴刚也知道古汾州的酿酒工艺
扩充文言文《吴刚伐桂》500字左右
吴刚伐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之一。
相亮上的吴刚天帝惩罚到月宫桂树,其树随砍随合,以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传说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私通,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阳神炎帝,被发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树。
但月桂树随砍即合,吴刚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叶就会长回树上,经过了这么久,吴刚仍然没能砍倒月桂树。
吴刚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兔和蛇飞上月亮陪伴吴刚。
为了帮助父亲早日砍倒桂树,玉兔便不停的把砍下的枝叶捣碎。
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
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下了三个孩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三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变成了蛇,见《山海经》。
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经常挂著与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
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桂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吴刚砍啊,砍啊,从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树砍光,玉帝却派乌鸦来到月桂树旁,唰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上衣叼去了。
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
衣服追回后,吴刚回到树旁一看,只见被砍下的所有枝叶又重新地生到树上去了。
于是,从此之后,每当吴刚快要砍光桂树的枝叶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哇”大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便会重新长出枝叶。
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亮树。
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
谁家最勤劳,金叶子就飘到谁家,那家就有无穷无尽的财富。
吴刚伐桂酿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吴刚每天伐树不止,千万年过去了,那棵神奇的桂吴刚伐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
吴刚知道人间还没有桂树,他就准备把桂树的种子传到人间。
古时候在杭州的两项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
一年冬天,冰封雪冻,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忽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中年男子,看样子是个乞丐。
仙酒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慈心大发,也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她,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
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恩。
我是瘫痪人,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
”仙酒娘子为难了,因为常言道,寡妇门前是非多,像这样的汉子住在家里,别人会说闲话的。
可是再想想,总不能看着他活活冻死、饿死啊
终于点头答应,留他暂住。
果不出所料,关于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
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
后来,人家都不来买酒,她实在无法维持,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
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到一位白发老人,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
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满地。
老人闭着双目,嘴唇颤动,微弱地喊着:水,水……荒山坡目哪来水呢
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顿时,鲜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边,老人忽然不见了。
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
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
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
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
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来这瘫汉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
这事一传开,远近都来买仙酒娘子的桂花酒。
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风光。
对于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使他们感到难堪,从此洗心向善。
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子洒向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当年,吴刚的妻子缘妇由于内心负疚,便叫三个儿子,一个叫鼓、一个叫延、一个叫殳斨,飞往月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爸爸,度过那漫长无尽的清冷岁月。
吴刚的三个儿子叫鼓的变成了蟾蜍,叫延的变成了小兔,叫殳斨的变了叫“不详”天癸。
从此殳斨开始制作箭靶,鼓、延开始制造钟、磬,制定作乐曲的章法。
所以寂寞的广寒宫时常仙乐飘飘。
历史传说后世,唐明皇漫游月宫的时候把这些游乐曲记录下来,回到人间,创作了《霓裳曲》。
传说唐明皇漫游月宫的时候,吴刚还接见了他呢
只不过当时他面容疲倦,而且他的斧头已经生满了黑锈,破旧的衣袖也因为没有人缝补而破烂不堪罢了。
传说好久好久以前,咸宁这个地方发了一场瘟疫,人都差不多死去了三分之一.人们用各种偏方都不见效果.挂榜山下,有一个勇敢、忠厚、孝顺的小伙子,叫吴刚,他母亲也病得卧床不起了,小伙子每天上山采药救母。
一天,观音东游归来,正赶回西天过中秋佳节,这天路过,见小伙子在峭壁上采药,深受感动。
晚上托梦给他,说月宫中有一种叫木樨的树,也叫桂花,开着一种金黄色的小花,用它泡水
喝,可以治这种瘟疫;桂榜山上到八月十五有天梯可以月宫摘挂。
这天晚上正好是八月十二,还有三天就八月十五中秋节了。
可要上到挂榜山顶要过七道深涧,上七处绝壁悬岩。
最少需要七天七夜,可时间不等人,过了八月十五,错过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又要等一年。
长话短说,这个吴刚花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桂榜山顶,赶上了通向月宫的天梯。
八月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天香云外飘。
吴刚顺着香气来到桂花树下,看着金灿灿的桂花,见着这天外之物,好开心呀,他就拼命的摘呀摘,总想多摘一点回去救母亲,救乡亲。
可摘多了他抱不了,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摇动着桂花树,让桂花纷纷飘落,掉到了挂榜山下的河中。
顿时,河面清香扑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黄色.人们喝着这河水,疫病全都好了,于是人们都说,这哪是河水呀,这分明就是一河的比金子还贵的救命水,于是人们就给这条河取名为金水。
后来,又在金字旁边加上三点水,取名”淦(gàn)河”。
这天晚上正是天宫的神仙们八月十五大集会,会上还要赏月吃月饼。
这时桂花的香气冲到天上,惊动了神仙们,于是派差调查。
差官到月宫一看,见月宫神树、定宫之宝桂花树上的桂花全部没有了,都落到了人间的“淦河”里,就报告给了玉帝。
玉帝一听大怒。
你要知道,玉帝是最喜欢吃月桂花做的月饼了的,一树的桂花都没了,他就吃不成月饼了,于是就派天兵天将将吴刚抓来。
吴刚抓来后,把当晚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对玉帝说了。
玉帝听完也不好再说什么,打心眼里敬佩这个年轻人。
可吴刚毕竟是犯了天规,如果不惩罚他就不能树立玉帝的威信。
玉帝问吴刚有什么要求,吴刚说他想把桂花树带到人间去救苦救难。
于是玉帝想了一个主意,既可惩罚吴刚,又可答应吴刚的要求,他说,只要你把桂花砍倒,你就拿去吧。
于是吴刚找来大斧大砍起来,想快速砍倒大树,谁知,玉帝施了法术,砍一刀长一刀,这样吴刚长年累月的砍,砍了几千年。
吴刚见砍树不倒,思乡思母心切,于是他在每年的中秋之夜都丢下一支桂花到桂榜山上,以寄托思乡之情。
年复一年,于是桂榜山上都长满了桂花,乡亲们就用这桂花泡茶喝,咸宁再也没有了灾难。
再说吴刚同村有个叫嫦娥的姑娘,和吴刚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投意合。
自从吴刚上月宫之后,她都一直照顾着吴刚的老母。
直到老人辞世。
吴刚、嫦娥相隔天上人间,相思之情与日俱增,吴刚砍不到桂花树不能回来,嫦娥也隔着天地,不能前去与吴郎相会。
终于有一天,王母娘娘带着她的七个女儿到挂榜山下的鸣水泉洗澡,嫦娥看到了,偷偷的拿了七仙女的回天仙丹,拿回家去吃了,带上她的玉兔,上天和吴刚相会去了。
这七仙女没了仙丹回不了天庭了,只有等她的姐姐们三天后再来洗澡时给她带来,才能上天。
你要知道,天上一天,人间一年,在这三年里,七仙女遇上了董永,于是就有了那个众所周
知的动人故事。
吴刚伐桂的原文和翻译
“吴刚伐桂”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编撰的《酉阳杂俎》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古时候有人讲月亮上面有桂树,也有蟾蜍。
因此有一本奇特的书上说:月亮上面的桂树非常高,树下有一个人每天都在砍树,可是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
这个人叫做吴刚,是西河那里的人,在学仙道的时候犯了过错,于是罚他砍伐桂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