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大一轮课件:专题八3 第3讲 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重大理论成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二 我(刘鸿生: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在重庆办的中 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 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 计。
1936 年 3 月,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收买股票 20 万股,占南洋股票总额的一半。从而控制了这家中国最大的 民营烟草公司。
【概念阐释】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 年 12 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定国民经
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其内容有八条,即提倡征工、振兴 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 调节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某些发展,推动了 中国的近代化。
【构图解史】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
素养立意
试题难度
2015·全国 卷Ⅱ·T30
日本对华 经济侵略
通过金融问题,考查日本对 华经济侵略,主要考查史料 实证等学科素养
时空观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史料实证——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史料一 1932 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 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 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 1937 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 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 1937 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 146 家, 各种机件 14 600 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 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 1938 年 7 月起,已在 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 共迁出企业 304 家,物资 511 825 吨。
3.含义 (1)民族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__节__制_资__本_____的办法,承认“耕 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意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是孙中山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新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3)★毛泽东。
一、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
1.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①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___币_制__改_革_____”。 ②国民政府开展“___国_民__经_济__建_设__运_动________”,
(3)成熟:延安时期 ①标志:1945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 _____毛_泽__东_思__想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进行了系统论述。 ③文献:《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____新_民__主_主__义__论______》。 3.意义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近代后期的社会生活 1.交通 (1)1920 年,中国首条航线——_北__京___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的 航空业开始起步。 (2)1924 年,上海开始运行公共汽车。
2.大众传媒 (1)报刊业: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__新__华_日__报_____》《解放日
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
(1)原因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2)表现: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出现了
较好的发展局面。 (3)结果:__官__僚_资__本_____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限制了其进一
步发展。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①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破坏。 ②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 的洗劫和破坏。 (1)原因③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致命打击。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⑤官僚资本的压迫和繁重的苛捐杂税。 (2)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探究】 (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 20 世纪 30 年代中 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2)史料二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解读】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 20 世纪 30 年代民族工业内迁 的原因及表现,反映了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2)史料二两则现象反映了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掠夺。
(二)毛泽东思想 1.背景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备受欺凌,军阀混战不已。 (2)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办法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3) __十__月_革__命_____后,“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的选择和追求。
2.历程 (1)萌芽:国民大革命时期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 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强调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2)诞生:__井__冈_山____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①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②主要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 斗争》《____星__星_之__火_,__可_以__燎_原________》。
通过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考 查抗战后的中国民族工业的 统制经济 发展,主要考查史料实证和历 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
抗战时期 2016·全
民族工业 国卷
的曲折发 Ⅲ·T30

以民族火柴工业为切入点,深 入考查了考生对抗日战争的 理解,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 释和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
★★★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
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素养立意
试题难度
以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
2017·全 国卷 Ⅲ·T29
近代社会生 活的变迁
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社会 生活的变迁,考查史料实
★★★
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素养立意
试题难度
2016·全 国卷 Ⅱ·T30
命题点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毛泽东思想 史料实证——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史料一 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 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 乃是完成革命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史料二 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 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 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提示】 (1)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 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 过程:全民族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 西南等地。 (2)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官僚资本主义, 很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归纳】 1.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 (1)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深受外 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2)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 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发 展繁荣时间很短,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核心观点:阻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概念辨析】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 (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 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 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3)“官僚资本”是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 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20世纪20年代以后, 中国电影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 (2)影视业②在20世纪30~40年代, 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影片。
三、近代后期的重大理论成果 (一)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多次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 (2)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力量在人民群众之中。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提出: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1)工业布局得到一定改善:在大后方初步建立起一个工业门类 比较齐全的近代工业体系,使中国的工业布局得到一定的改 善,也推动了大后方战时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长 期抗战。 (2)客观上促进了西部的现代化进程。战争致使大量人口西迁, 对于开发当地,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 不乏科技人才,这就为西北工业的发展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加 速了西北工业的现代化。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素养立意
考查孙中山为
2018·全国卷 Ⅱ·T29
民主革命而斗 孙中山的思想 争的历程,考
查历史解释等
学科素养
试题难度 ★★★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素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意
试题难度
以国民党“一大”宣言
为切入点,考查对材料的 2017·全国
新三民主义 归纳概括、对比分析和阐 卷Ⅰ·T41
述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
(3)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北地区教育的发展。东部工业及人口的 西迁带去的种种事物和思想冲击了当地人的传统观念,为当地 经济的现代化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并广泛传播了科技文化 知识。 (4)国民政府西北开发活动的主旨是满足军事需要,为其政治目 的服务。从整体规划上看,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活动难以从整 体角度出发,导致开发后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不合 理发展。
【构图解史】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 核心观点: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的理论基础。
【构图解史】 毛泽东思想
核心观点:毛泽东思想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全民族抗 日战争时期不断走向成熟,其成熟标志是 1941 年《新民主主 义论》的发表。
【构图解史】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命题点一 民族资产阶级的“富强梦”的破灭 ——近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归纳】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 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 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 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 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史料三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 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 接受了 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 渡的根本前提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探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中国近现代的三次转变,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再崛起,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阐述这一次 “转变”的含义,从中你能获得什么认识? 【解读】 (1)史料一指出了农民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重要性。 (2)史料二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 概念。 (3)史料三反映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提示】 含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 变。认识:既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更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一 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专题八 近代化的新探索——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
第 3 讲 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 与重大理论成果
专题八 近代化的新探索——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
考纲解读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萎 缩。
社会生活:物质生活与习俗、交通和通信工具、大众传媒的 进一步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