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探究
摘要:在幼儿升小学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让幼儿难以适应小学生活,而且有的幼儿还产生了抵触情绪。
在此情况下就提出
了幼小衔接的研究,幼儿园在教学中也把幼小衔接放在首位。
本文以儿童为中心,探究儿童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关注幼儿的想法,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儿童视角,幼小衔接,
引言:幼儿园升小学,对于儿童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一旦适应不了,就
很容易影响后续学习和成长。
在以往的研究中,更多的都是从教师、知识方面来
探究幼小衔接,却忽视了儿童的想法,导致最终的实践结果并不是很理想。
因此
本文就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想法,以及对小学的感受,提出解决策略。
希
望此次研究结论可以为实践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为幼儿园提供更为实用的幼小衔
接理论,以此来提升有效衔接教育质量。
1.当前幼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现状
在本文着笔之前,简单调查了当前幼儿对于幼小衔接的认知情况,发现当前
幼儿对于上小学的意愿还是很不错的,认为想要长大、学到更多的知识、认识更
多的朋友。
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学生觉得作业太多、小学老师太厉害等原因不想上
小学。
但是大部分的幼儿在对于小学的认知上面:觉得小学就是在学校写作业、
上课、学习;认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需要好好读书、准备新物品、自己独立等。
所以对于小学和幼儿园,幼儿是可以简单区分的,并且对小学的学习生活也有简
单了解,知识认知程度不同。
总的来讲当前幼儿对于升小学有期待也有担忧,期
待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好奇和长大的期望[1]。
而担忧的则是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害怕不适应,或者其与幼儿园不同等。
但是发现在,幼儿对于小学的期待、
认知以及理解,很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响,通过家长教师口中的语言为小学状况
打下标签。
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几点:一方面是幼儿园与小学教学
之间差距太大,缺乏联系,不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人际关系、教学标准和要求上,
都存在差距,比如幼儿依赖于教师,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小学就有了明确
的学习任务、规章制度等。
另一方面则是忽视教育衔接的全面性,并不是幼儿园
教小学知识就完成了衔接,还应该重视在时间、内容等方面的衔接。
同时也需要
关注家庭教育在衔接过程中重要作用,要加强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基引导。
1.儿童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建议
2.1关注幼儿自身想法和感受
站在儿童视角去探究幼小衔接,作为关键的就是要关注幼儿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明确其对小学的认知、理解,以及对小学的期待。
最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幼儿
对小学的消极情绪,明确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采取针对性的引导措施。
在以幼儿为中心的探究中,幼儿园需要做到几点:(1)构建和谐的学习环节,
大班相比较小班中班,不仅增加知识性的东西,以及作业任务,还会关注一些规
章制度,需要幼儿去遵循。
这个过程中就容易造成幼儿的不适应和担忧,为此大
班教师要关注这一情绪,采用激励手段,实现奖罚并存的方法,给予更多鼓励和
肯定。
给其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其探索发现,不断引导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提
高学习主动性,让幼儿更加友好的接受变化[2]。
(2)引导幼儿制定目标和计划,教师引导幼儿去制定目标,因为幼儿自身能力和个性的不同,教师可以帮助幼儿
注定大目标和明确大方向,但是要如何完成目标则需要引导幼儿自己去思考,制
定专属于自己的小目标。
在引导幼儿制定目标的时候,一方面要重视幼儿的个性
化发展,每一个幼儿的性格、兴趣不一样,因此目标需要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另一方面则是关注幼儿目标执行情况,是否感兴趣、是否可以坚持等,同时也需
要注意幼儿在执行目标过程中来自外界的影响,比如成人或者网络,一旦发现有
消极情绪,要及时开导,加强交流,让其负面情绪及时发泄。
2.2幼小衔接工作实践
幼儿园如何开展幼小衔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主动引导幼儿去小学参观
小学对于幼儿来讲是比较陌生的,为了降低幼儿内心的不安和担忧,最好的
办法就是带着幼儿去小学参观,让其实际感受小学生活学习状态,降低内心的不安,同时教师及时发现其情绪变化,采取针对性措施。
主动参观小学,邀请小学
教师进行介绍,关注给幼儿带来的情绪变化,特别是消极情绪,比如在参观中某
些幼儿发现小学课时增加,纪律比较严,心生胆怯,这个时候幼儿教师一定要及
时发现其问题所在,主动与幼儿沟通。
必要的情况下与小学教师做好沟通,有效
解决幼儿心中疑惑和问题。
(2)加强人际关系
对于学生来讲,最担心的就是被孤立,有伙伴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伙
伴对于学生来讲,这是教师和家长都无法替代的。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也需要重
视同伴作用。
很多幼儿听到要去小学,想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一个都不认识,就会胆怯和害怕。
幼儿园引导幼儿构建人际关系,通过良好的同伴关系,促
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3]。
比如教师联系小学教师,组建联谊活动,让不同年级的
小学生来到幼儿园,加强与幼儿的交流,让其感受到来自高年级同伴的关心,提
高其勇气和信心。
同时幼儿园教师也可以联系社区,让不同幼儿园的大班幼儿建
立联谊活动,促进其交际,这里面就可能会遇到以后的同学伙伴,让幼儿面对未
来的人际关系不在迷茫和担心。
(3)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
小学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是很多幼儿胆怯进入小学的原因,为此大班幼儿应
该把提高幼儿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制定其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就应该把规则意识培养和自理能力培养作为目标,有针对性
地培养。
比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逐步引导幼儿在什么时间内应该干什么事情。
培养自理能力则需要引导幼儿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自行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属
于自己的事情。
结束语
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幼小衔接的策略,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要明确
家长参与的价值,增强家校合作,帮助家长获取幼小衔接知识,充分发挥出家长
的作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积极对待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昕身.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小衔接策略探究[J].中国教师,2022(06):99-101.
[2]贺国彩.从儿童视角出发,搭建幼小衔接双向桥梁[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43):15-16.
[3]霍云风. 儿童视角下的幼小衔接[D].河北大
学,2021.DOI:10.27103/ki.ghebu.2021.00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