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集训:3、人口的合理容量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口的合理容量
1、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1~2题。
1.青海、西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
C.自然资源丰富
D.生物资源少
2. 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②人类的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增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读图可知(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图中P、P'数值差异所体现的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是( )
A.临界性
B.相对性
C.警戒性
D.均衡性
3、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4、考古发现,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复活节岛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活动。
如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①t1时期,纯自然状态提供的物资可养活人口可达2000人左右
②t2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环境承载力提高
③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稳定
④t4时期,该岛屿的生态环境优于t2时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关于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
B.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环境承载力制约
C.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5、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km2,农业时期为40人/km2, 工业时期为160人/km2。
据此回答1、2题。
1.该材料反映出影响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2.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人口容量进行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③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对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的基础之上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读“木桶效应”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2.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7、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以上材料表面,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8、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0亿人之内
B.我国目前人口已超出了其环境人口容量
C.10亿人之内是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
D.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无限扩大
2.依据我国国情,提高我国合理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科技水平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⑤实行计划生育
⑥鼓励向国外移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A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B; 3.B
解析:1.P和P'是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生产力水平低时人口合理容量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会增加。
2.读图可知,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3.P、P'的数值差异体现了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这体现了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特点。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D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长江流域,但局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小于100人/km2),故图示区域应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图中还显示该区域人口分布相对集中,中部多周边少且人口密度差异极大,由此可判定图示区域应是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盆地内部地势平坦、河流较多,故人口分布相对集中,而周边地区则为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因而人口分布较少,故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河流,D项正确。
2.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3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城市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D项正确。
与甲地比较,乙地并没有地形平坦、陆路交通方便的优势 (乙为重庆,以山地为主,不具备陆路交通优势),A、C两项错误;两城市水资源都充足d.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D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解析:1.渔猎时朗、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的人口容量不同,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科技发展水平。
2.对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的基础之上的,且对人口容量的估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对人口容量的估计值会有较大的差别。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D
解析:1.根据短板理论, 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该地最紧张的资源。
2.四川水力资源丰富,山东水热充足,黑龙江矿产资源丰富。
内蒙古水资源不足,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C
8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