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业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圍佔地12.53平方公裡
該規劃范圍為北至解放路,南至昌南大道,東至高新大道,西至洪都大道所圍合區域,總用地面積12.53平方公裡。按照《南昌市城市控制單元劃定》,規劃區為南昌市城南片區CN2分區。洪都老廠區周邊改造用地位於CN2分區內,規劃用地約2.95平方公裡。CN2分區是城南片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以市級商務、商業、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功能及居住功能為主的綜合片區。規劃常住人口24.5萬人。
規劃分為五個居住片區
根據規劃,該區域內總體上形成“兩心、三軸、五區”的規劃區基本格局。
兩心,即分“一主一次”,“一主”即依托廣州路與上海路,充分利用洪都機場老廠區改造開發的契機,實施產業升級、功能置換,品質提升,空間融合的規劃策略,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全力提升南昌的城市品質和文化魅力,在洪都大道與高新大道之間,打造以都市文化休閑為主導功能的城南片區“T”形公共主中心。“一次”即依托上海路與墅溪路,利用兒童公園周邊用地開發的契機,結合軌道站點設置具有商貿、服務外包、創意產業等綜合功能的城南片區公共次中心。南昌市城規院有關人士說,此舉就是要充分挖掘洪都集團的工業文化底蘊,再加上充裕的空間、現有的建筑,可打造成類似北京“798”、上海“8號橋”這樣的創意產業高地和文化休閑區。與目前南昌已運營的“樟樹林”、“791”等相比,規模更大、定位可更高端。
背景:
吸引老城区人口转移缓解拥堵
当前南昌市已进入了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南昌市交通管理部门近期公布的数据,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60万辆。一方面城市快速扩张, 外围组团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迫切要求通过轨道、干线道路等重大交通基建提高外围组团的交通可达性,吸引老城区人口和岗位的转移;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扩 张,交通出行距离大幅度增长,机动化出行总量的快速增长导致既有干线道路拥堵严重。根据东京、中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大都市的经验,在轨道大规模建 设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覆盖全市的干线路网,一方面支撑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结构的拓展以及外围重点城镇的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有效地缓解当前的 交通拥堵。为此,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编制了南昌市干线路网规划。
三軸將分“兩主一次”,一主即城南片區以廣州路為依托的橫向綜合功能主軸及以上海路為依托的縱向綜合功能主軸﹔一次即以新溪橋路(快速路)為依托的橫向居住功能次軸。
五區即以新溪橋路、上海路與廣州路劃分CN2分區形成的五個片區,分別為兒童公園居住片區、玉河居住片區、城南副中心片區、昌南綜合片區、幸福水渠居住片區(如圖)。
外围五大组团到2015年,用地规模为81平方公里。
“双核三圈”都市区一体化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着力构建“双核三圈”的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双核,即“一江两岸、双核拥江”,以红谷滩中心区、旧城中心区为核心,以综合服务功能为主体,差异化发展、相得益彰的城市核心区域。
三圈由内向外的第一圈是中心城区,由城市核心片区、若干城市副中心相应片区及长堎片区组成;第二圈是城市拓展圈,布局城市发展五个新的组团。包括瑶湖生态科技新城、昌南现代综合新城、九龙湖现代综合新城、乐化空港新城、梅岭休闲度假新城;第三圈是一小时经济与生活圈,以南昌中心城区为核心,快速交通网为依托,重点发展新祺周、龙津、向塘、民和四个次级城市,文港、温圳、李渡,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梅庄九个特色城镇,推动南昌省会都市合作示范区的建设。
交通有快速路網和地鐵
在該區域的交通組織上,包括兩條城市快速路,即由新溪橋路、高新大道組成的“一縱一橫‘T’字”快速路網,紅線寬度\(包括車行道、步行道、綠化帶、分割帶\)為50~70米,雙向6~8車道。城市主干道包括由解放西路、洪都南大道、井岡山大道、廣州路路、上海路、青山湖大道“三縱二橫”主干路網,紅線寬度40~68米,雙向6車道。城市次干道包括洪?路、墅溪路、新溪橋北路、新溪橋南一路、新溪橋南二路、新溪橋東一路、新溪橋東二路、市場東路。紅線寬度25~40米,雙向4車道。
为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编制了《南昌市干线路网规划》,并公布该规划进行批前公告。 根据该规划方案,南昌规划“五横三纵”城市快速路,总里程254公里;规划“五横七纵”干线性主干道,总里程317公里,城市干线道路网总体呈“十横十 纵”布局;规划“一环十三射”干线公路,总里程1080公里。近期投入300亿元,建设5条快速路、3条干线性主干道及新增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等迫在眉睫 的项目,实现中心城区内交通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目标。
五千年前,南昌已有手工捻纱。战国时期,已有铁斧之类的铁器生产。清光绪八年(1882),南昌建立了第一家私营工业——罗兴昌机器店,此为南昌近代工业之始。从手工业萌芽到清末的数千年,南昌市逐步建立手工业和手工工场,乃至发展到近代工业。民国时期,南昌市的手工业、工业得到较快发展。1933年《经济旬刊》对南昌市的工业首次进行了调查统计:纺织业125家,职工5050人;化学工业76家,职工465人;食品工业108家,职工1594人;印刷业63家,职工508人;机器业28家,职工223人;制帽业40家,职工250人;建材业1家,职工286人;毛刷业3家,职工15人。
方案:
干线路网呈“井”字“井”字方格网布局,规划“五横三纵”城市快速路,总里程254公里;规划“五横七纵”干线性主干道,总里程317公里,城市干线道路网总体呈“十横十纵”布局。各等级路网密度都达到国家标准的上限。
根据总规城镇体系规划中外围重点城镇的布局,外围干线公路网总体呈“环+射线”结构布局,规划“一环十三射”干线公路,总里程1080公里,与高速公路及城市干线道路有较好的衔接。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摩托车、第一台轮式拖拉机都诞生于南昌。“一五”时期南昌市把优先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国家投资1.5亿元,新建重大项目26个,建立了航空、机器制造、电力、化学、建材、纺织、造纸、农药和食品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二五”时期,在“大办钢铁,大办工业”的群众运动中,南昌市兴建了一批冶金、矿山机械、轻工、化工等企业。“三五”、“四五”时期,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使工业生产徘徊、下降,甚至面临崩溃边缘。改革开放后,使南昌的制造业初步形成了汽车、机电、纺织服装、生物制药等30多个行业、130多个中类、450多个小类较为完整的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市工业战线围绕每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为核心战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运行质量,壮大工业总量,加快南昌工业发展,全市工业经济十年当中均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2009年,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15.1亿元,是2000年的6.9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5.4亿元,是2000年的8.2倍;实现利税196亿元,是2000年的6倍。十年当中,工业战线实现了许多零的突破,如南昌制造出来的第一台轿车、第一艘游艇、第一台空调、第一辆电动自行车、第一圈超细铜箔、第一台压缩机、第一台电脑显示器、第一台彩电、第一部手机、第一块电脑芯片、第一根多晶硅棒、第一块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均在过去十年中填补了南昌制造的空白,有的甚至是全国全球第一,如第一盏新材料发光节能灯、第一块硅衬底蓝、绿光LED芯片等。
曾制造出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的洪都要搬遷,給該區域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南昌市規劃部門對洪都老廠區周邊地區進行了規劃,以提高品質。昨日,記者從南昌市城鄉規劃局獲悉,該局對《南昌市城南片區CN2分區(洪都老廠區周邊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公告,該區域將是南昌市城南片區的核心組成部分,成為以市級商務、商業、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功能及居住功能為主的綜合片區,打造成創意產業高地和文化休閑區。如對該規劃有建議,可在7月25日前與南昌市城鄉規劃局聯系。
组团以产业带动吸纳人口
对南昌的各大组团,则以拓展战略发展空间为核心,以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为先导,以职住平衡和功能综合为基础,着重发挥外围组团在产业带动、吸纳人口、提升功能等方面的综合作用。重点建设乐化组团起步区和龙头岗港区、九龙湖组团起步区、瑶湖组团东岸航空城;昌南组团象湖新城和小蓝汽车城,以及梅岭组团。
此外,根據南昌市的規劃,軌道二號線、軌道五號線途經該區域。
配套規劃23個綜合超市
規劃中對該區域的配套設計非常齊全,學校、醫院、文體設施,甚至公廁和消防站的數量都很明確。其中,教育資源方面將配置4所中學(高中)、8所九年制學校和5所小學﹔此外,還有3所醫院、5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一區域的市民休閑、購物也都能就近滿足,有7個街道文化中心和3個體育中心,還規劃了23個綜合超市(肉菜市場)。
总人口规模552万人
《规划》提出,南昌市作为省域中心城市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规划至2015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55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520万人,暂住人口3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规模在380万人以上。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60万人。
中心城区236平方公里
随着南昌经济的发展,南昌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规划至2015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为236平方公里。其中,昌南城市建设用地154平方公里:旧城片区21平方公里,城东片区44平方公里,城南片区40平方公里,朝阳片区19平方公里,瑶湖片区30平方公里;昌北城市建设用地82平方公里:红谷滩片区16平方公里,红角洲片区22平方公里,蛟桥片区44平方公里。
记者郭宁、实习生李倩报道:南昌市规划到2015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552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60万人。昨日,记者获悉,《南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公示,在市域人口规模与空间发展方面,提出2015年南昌市城镇化水平超70%,中心城区达236平方公里。如对该《规划》有建议需提出,可在11月12日前与南昌市城乡规划局联系。
目标:
中心城区交通时间不超30分钟
本次规划对象分为城市干线道路网和外围干线公路网两个层次,即中心城区500平方公里范围:城市快速路、城市干线性主干道;全市域7400平方 公里范围为干线公路。具体的发展指标为“10、15、30、60”,即中心城区10分钟内上快速路,外围重点城镇15分钟内上高速公路;中心城区内交通时 间不超过30分钟,中心城区至外围重点城镇不超过30分钟,市域范围任意两点之间交通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在乐化起步区,拉开路网,配套职住;龙头岗港区则要初步启动,完善设施;在九龙湖起步区,构筑框架,建设市政;对瑶湖航空城,完成一期,拓展麻丘;对象湖新城,要提升配套,完善功能;小蓝汽车城,则优化产业,完善建设;对梅岭组团,要保护环境,提升设施。
一座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工业的蓬勃发展,南昌工业的发展对于这座城市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财政的增长、就业的增加、居民收入的增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南昌就把优先发展工业放在全市经济的首位,尤其自新世纪以来,南昌举全市之力支持工业发展,综观近几年南昌工业经济增长曲线的律动,仿佛是一首如歌的快板,一种优美的旋律演绎出了一段富于活力,亮点纷呈,而又不失和谐的韵味。随着南昌工业发展,逐渐形成了五大支柱产业和十大产品基地的格局,“南昌制造”在红土地上孕育而生。从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到工业布局的调整,从产品结构的优化到职工队伍的壮大,在这一次次转变中,南昌工业逐步升级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名詞解釋
北京“798”
北京“798”地處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從2001年開始,來自北京周邊和北京以外的藝術家開始集聚798廠,將此變為富有特色的藝術展示和創作空間,並成為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郭寧)
來源:江南都市報
●全市域干线路网三环变五环,市内交通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中心城区10分钟内、外围重点城镇15分钟内上高速公路
該規劃范圍為北至解放路,南至昌南大道,東至高新大道,西至洪都大道所圍合區域,總用地面積12.53平方公裡。按照《南昌市城市控制單元劃定》,規劃區為南昌市城南片區CN2分區。洪都老廠區周邊改造用地位於CN2分區內,規劃用地約2.95平方公裡。CN2分區是城南片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以市級商務、商業、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功能及居住功能為主的綜合片區。規劃常住人口24.5萬人。
規劃分為五個居住片區
根據規劃,該區域內總體上形成“兩心、三軸、五區”的規劃區基本格局。
兩心,即分“一主一次”,“一主”即依托廣州路與上海路,充分利用洪都機場老廠區改造開發的契機,實施產業升級、功能置換,品質提升,空間融合的規劃策略,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全力提升南昌的城市品質和文化魅力,在洪都大道與高新大道之間,打造以都市文化休閑為主導功能的城南片區“T”形公共主中心。“一次”即依托上海路與墅溪路,利用兒童公園周邊用地開發的契機,結合軌道站點設置具有商貿、服務外包、創意產業等綜合功能的城南片區公共次中心。南昌市城規院有關人士說,此舉就是要充分挖掘洪都集團的工業文化底蘊,再加上充裕的空間、現有的建筑,可打造成類似北京“798”、上海“8號橋”這樣的創意產業高地和文化休閑區。與目前南昌已運營的“樟樹林”、“791”等相比,規模更大、定位可更高端。
背景:
吸引老城区人口转移缓解拥堵
当前南昌市已进入了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南昌市交通管理部门近期公布的数据,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60万辆。一方面城市快速扩张, 外围组团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迫切要求通过轨道、干线道路等重大交通基建提高外围组团的交通可达性,吸引老城区人口和岗位的转移;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扩 张,交通出行距离大幅度增长,机动化出行总量的快速增长导致既有干线道路拥堵严重。根据东京、中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大都市的经验,在轨道大规模建 设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覆盖全市的干线路网,一方面支撑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结构的拓展以及外围重点城镇的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有效地缓解当前的 交通拥堵。为此,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编制了南昌市干线路网规划。
三軸將分“兩主一次”,一主即城南片區以廣州路為依托的橫向綜合功能主軸及以上海路為依托的縱向綜合功能主軸﹔一次即以新溪橋路(快速路)為依托的橫向居住功能次軸。
五區即以新溪橋路、上海路與廣州路劃分CN2分區形成的五個片區,分別為兒童公園居住片區、玉河居住片區、城南副中心片區、昌南綜合片區、幸福水渠居住片區(如圖)。
外围五大组团到2015年,用地规模为81平方公里。
“双核三圈”都市区一体化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着力构建“双核三圈”的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双核,即“一江两岸、双核拥江”,以红谷滩中心区、旧城中心区为核心,以综合服务功能为主体,差异化发展、相得益彰的城市核心区域。
三圈由内向外的第一圈是中心城区,由城市核心片区、若干城市副中心相应片区及长堎片区组成;第二圈是城市拓展圈,布局城市发展五个新的组团。包括瑶湖生态科技新城、昌南现代综合新城、九龙湖现代综合新城、乐化空港新城、梅岭休闲度假新城;第三圈是一小时经济与生活圈,以南昌中心城区为核心,快速交通网为依托,重点发展新祺周、龙津、向塘、民和四个次级城市,文港、温圳、李渡,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梅庄九个特色城镇,推动南昌省会都市合作示范区的建设。
交通有快速路網和地鐵
在該區域的交通組織上,包括兩條城市快速路,即由新溪橋路、高新大道組成的“一縱一橫‘T’字”快速路網,紅線寬度\(包括車行道、步行道、綠化帶、分割帶\)為50~70米,雙向6~8車道。城市主干道包括由解放西路、洪都南大道、井岡山大道、廣州路路、上海路、青山湖大道“三縱二橫”主干路網,紅線寬度40~68米,雙向6車道。城市次干道包括洪?路、墅溪路、新溪橋北路、新溪橋南一路、新溪橋南二路、新溪橋東一路、新溪橋東二路、市場東路。紅線寬度25~40米,雙向4車道。
为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委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编制了《南昌市干线路网规划》,并公布该规划进行批前公告。 根据该规划方案,南昌规划“五横三纵”城市快速路,总里程254公里;规划“五横七纵”干线性主干道,总里程317公里,城市干线道路网总体呈“十横十 纵”布局;规划“一环十三射”干线公路,总里程1080公里。近期投入300亿元,建设5条快速路、3条干线性主干道及新增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等迫在眉睫 的项目,实现中心城区内交通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目标。
五千年前,南昌已有手工捻纱。战国时期,已有铁斧之类的铁器生产。清光绪八年(1882),南昌建立了第一家私营工业——罗兴昌机器店,此为南昌近代工业之始。从手工业萌芽到清末的数千年,南昌市逐步建立手工业和手工工场,乃至发展到近代工业。民国时期,南昌市的手工业、工业得到较快发展。1933年《经济旬刊》对南昌市的工业首次进行了调查统计:纺织业125家,职工5050人;化学工业76家,职工465人;食品工业108家,职工1594人;印刷业63家,职工508人;机器业28家,职工223人;制帽业40家,职工250人;建材业1家,职工286人;毛刷业3家,职工15人。
方案:
干线路网呈“井”字“井”字方格网布局,规划“五横三纵”城市快速路,总里程254公里;规划“五横七纵”干线性主干道,总里程317公里,城市干线道路网总体呈“十横十纵”布局。各等级路网密度都达到国家标准的上限。
根据总规城镇体系规划中外围重点城镇的布局,外围干线公路网总体呈“环+射线”结构布局,规划“一环十三射”干线公路,总里程1080公里,与高速公路及城市干线道路有较好的衔接。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摩托车、第一台轮式拖拉机都诞生于南昌。“一五”时期南昌市把优先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国家投资1.5亿元,新建重大项目26个,建立了航空、机器制造、电力、化学、建材、纺织、造纸、农药和食品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二五”时期,在“大办钢铁,大办工业”的群众运动中,南昌市兴建了一批冶金、矿山机械、轻工、化工等企业。“三五”、“四五”时期,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使工业生产徘徊、下降,甚至面临崩溃边缘。改革开放后,使南昌的制造业初步形成了汽车、机电、纺织服装、生物制药等30多个行业、130多个中类、450多个小类较为完整的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市工业战线围绕每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为核心战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运行质量,壮大工业总量,加快南昌工业发展,全市工业经济十年当中均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2009年,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15.1亿元,是2000年的6.9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5.4亿元,是2000年的8.2倍;实现利税196亿元,是2000年的6倍。十年当中,工业战线实现了许多零的突破,如南昌制造出来的第一台轿车、第一艘游艇、第一台空调、第一辆电动自行车、第一圈超细铜箔、第一台压缩机、第一台电脑显示器、第一台彩电、第一部手机、第一块电脑芯片、第一根多晶硅棒、第一块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均在过去十年中填补了南昌制造的空白,有的甚至是全国全球第一,如第一盏新材料发光节能灯、第一块硅衬底蓝、绿光LED芯片等。
曾制造出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的洪都要搬遷,給該區域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南昌市規劃部門對洪都老廠區周邊地區進行了規劃,以提高品質。昨日,記者從南昌市城鄉規劃局獲悉,該局對《南昌市城南片區CN2分區(洪都老廠區周邊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公告,該區域將是南昌市城南片區的核心組成部分,成為以市級商務、商業、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功能及居住功能為主的綜合片區,打造成創意產業高地和文化休閑區。如對該規劃有建議,可在7月25日前與南昌市城鄉規劃局聯系。
组团以产业带动吸纳人口
对南昌的各大组团,则以拓展战略发展空间为核心,以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为先导,以职住平衡和功能综合为基础,着重发挥外围组团在产业带动、吸纳人口、提升功能等方面的综合作用。重点建设乐化组团起步区和龙头岗港区、九龙湖组团起步区、瑶湖组团东岸航空城;昌南组团象湖新城和小蓝汽车城,以及梅岭组团。
此外,根據南昌市的規劃,軌道二號線、軌道五號線途經該區域。
配套規劃23個綜合超市
規劃中對該區域的配套設計非常齊全,學校、醫院、文體設施,甚至公廁和消防站的數量都很明確。其中,教育資源方面將配置4所中學(高中)、8所九年制學校和5所小學﹔此外,還有3所醫院、5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一區域的市民休閑、購物也都能就近滿足,有7個街道文化中心和3個體育中心,還規劃了23個綜合超市(肉菜市場)。
总人口规模552万人
《规划》提出,南昌市作为省域中心城市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规划至2015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55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520万人,暂住人口3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规模在380万人以上。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60万人。
中心城区236平方公里
随着南昌经济的发展,南昌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规划至2015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为236平方公里。其中,昌南城市建设用地154平方公里:旧城片区21平方公里,城东片区44平方公里,城南片区40平方公里,朝阳片区19平方公里,瑶湖片区30平方公里;昌北城市建设用地82平方公里:红谷滩片区16平方公里,红角洲片区22平方公里,蛟桥片区44平方公里。
记者郭宁、实习生李倩报道:南昌市规划到2015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552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60万人。昨日,记者获悉,《南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公示,在市域人口规模与空间发展方面,提出2015年南昌市城镇化水平超70%,中心城区达236平方公里。如对该《规划》有建议需提出,可在11月12日前与南昌市城乡规划局联系。
目标:
中心城区交通时间不超30分钟
本次规划对象分为城市干线道路网和外围干线公路网两个层次,即中心城区500平方公里范围:城市快速路、城市干线性主干道;全市域7400平方 公里范围为干线公路。具体的发展指标为“10、15、30、60”,即中心城区10分钟内上快速路,外围重点城镇15分钟内上高速公路;中心城区内交通时 间不超过30分钟,中心城区至外围重点城镇不超过30分钟,市域范围任意两点之间交通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在乐化起步区,拉开路网,配套职住;龙头岗港区则要初步启动,完善设施;在九龙湖起步区,构筑框架,建设市政;对瑶湖航空城,完成一期,拓展麻丘;对象湖新城,要提升配套,完善功能;小蓝汽车城,则优化产业,完善建设;对梅岭组团,要保护环境,提升设施。
一座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工业的蓬勃发展,南昌工业的发展对于这座城市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财政的增长、就业的增加、居民收入的增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南昌就把优先发展工业放在全市经济的首位,尤其自新世纪以来,南昌举全市之力支持工业发展,综观近几年南昌工业经济增长曲线的律动,仿佛是一首如歌的快板,一种优美的旋律演绎出了一段富于活力,亮点纷呈,而又不失和谐的韵味。随着南昌工业发展,逐渐形成了五大支柱产业和十大产品基地的格局,“南昌制造”在红土地上孕育而生。从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到工业布局的调整,从产品结构的优化到职工队伍的壮大,在这一次次转变中,南昌工业逐步升级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名詞解釋
北京“798”
北京“798”地處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從2001年開始,來自北京周邊和北京以外的藝術家開始集聚798廠,將此變為富有特色的藝術展示和創作空間,並成為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郭寧)
來源:江南都市報
●全市域干线路网三环变五环,市内交通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中心城区10分钟内、外围重点城镇15分钟内上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