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201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爱祖国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演唱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对伟大祖国最真挚的感情和最崇高的祝福。

2、聆听歌(乐)曲,感受旋律特点和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3、认识中国作曲家冼星海和认识延长记号。

教学内容: 1、演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只怕不抵抗》 2、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卢沟谣》、《红旗颂》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目标: 1、随音乐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积极参与表
演和即兴创编歌词活动,并从中体验乐趣。

3、通过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热爱之情,表达对祖国最真挚的感情和祝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仔细瞧瞧,什么小精灵来到我们身边了? 出示小蜡笔。

师:对,蜡笔小精灵在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呢!它还带来了4
位好朋友。

引出歌词:小小蜡笔,穿花衣。

出示课件红、黄、蓝、绿四个蜡笔小精灵出
现在屏幕上。

师问:蜡笔小精灵身上的衣裳漂不漂亮?它们都穿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呀?
它们衣服上的颜色都一样吗?有哪几种颜色?
三、学习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1、学习第一乐句师:蜡笔小精灵为自己编了儿歌
(出示课件)“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

” 小朋友们仔细听,蜡笔小精灵要考
考你们,谁能记住儿歌,能把它按照节奏读出来。

2、学习第二乐句师:这么可爱的蜡笔
小精灵你们喜欢它吗?生答。

师小结:“小朋友们多么欢喜”,那你能用小蜡笔做些什么呢?课件出示画面:小朋友们比赛画画的图片师问:咦?他们在干什么呢?要比赛什么呢?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歌词。

课件显示歌词:“画个图画比一比” 要求学生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3、学唱第一乐段。

师:老师把前面蜡笔小精灵编的儿歌组合在一起,加上了旋律,小朋友们听一听! 课件显示歌词:“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

小朋友们多么欢喜,画个图画比一比。

” 老师范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请学生试着用“Iu”哼唱曲调,教师及时鼓励。

完整地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四、表现 1、听唱歌曲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画。

蜡笔小精灵见小朋友们这么
喜爱他们,画的画又这么漂亮,也忍不住高兴的唱起歌来。

听…… 出示课件(五) 画面:歌词
背景音乐:整首歌曲的演唱 2、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问:小朋友,你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用高兴、快乐的心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只怕不抵抗》 2、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感受进行曲的音乐特征。

2、初步了解作曲家,了解延长记号及
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1、设问: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气候、季节、
节日……) 2、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回答问题: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
题思想?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片,再次欣赏:边看谱边欣赏。

研究的问题:歌曲由几
部分组成?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赏: (1)边看教材的图形谱[1],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谈
谈你对这部分音乐的感受。

(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二部分,谈谈与第一部分的对比。

“风”、“雨”的含义? (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

谈谈这一部分的形象并
与第一、二部分比较。

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

研究的问题: (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 (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 6、各人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

三、演唱《只怕不抵抗》 1、在抗日救亡歌曲中,冼星海还专为孩子们写了这类歌曲,《只怕不抵抗》就是流传最广泛的一首,作于1937年。

2、聆听范唱。

设问:谁能把歌词内容记住?听后,说说歌词与歌曲的情绪。

3、板书歌词、再听一遍歌曲范唱。

4、学唱歌曲: (1)板书1—10小节歌谱,教师范唱曲与歌各一次。

(2)学生自学,学会后相互唱给
旁座的同学听,并相互纠正。

(3)教师范唱11—17小节三遍,并提问:谁的记忆力最好,能准确地唱出?(可以看谱,从实际出发,教师随时调控自己示范的次数,大致估计75%—80%学生已掌握即收。

) (4)用以上方法再学唱第二乐段10小节。

(5)把第一、二
乐段连起来完整的唱(包括词与曲,前后顺序从班级学生水平出发),并在歌谱需要唱的强
的部位涂上实心黑圆点。

(6)教师示范歌曲最后一句[5小节方法同(3)]。

(7)学生自学全歌。

要求:先学会唱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巩固自己学习成果的
过程,最终达到能背唱。

四、小结: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表达我们中华儿女对我们伟大祖国最真挚的感情,最崇高的祝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红旗颂》 2、聆听《卢沟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红旗颂》 1、谈话: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

人民大会堂
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晚会。

晚会的题标就是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红旗颂”。

红旗象征着革命,
是我们的信仰。

它火红炽烈,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

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

2、熟悉、哼唱“红旗”主题。

(1)听赏第一部分“红旗”主题旋律的片段。

(2)出示主题曲调的歌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并要求学生看着谱跟唱曲调。

3、
欣赏第一部分。

设问: (1)乐曲一开始的音调你熟悉吗?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的音
调?(国歌) (2)“红旗”主题给你什么感受?从红旗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听后讨论以上两
个问题,如有必要还可以听一次。

4、欣赏第二部分。

设问:这部分主题音调是什
么曲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 (这环节是本教学内容的
重点,要细致引导点拨,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体验。

) 5、重点讨论相同曲调表现出的不
同情绪。

(1)要求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是讲,还要唱。

唱出两个相同曲调的不同表现(第
一部分抒情歌唱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速度也加快了)。

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启发。

(2)分析两部分不同的情绪表现、发挥学生的想像进行形象比较。

(3)有必要的适度播
放第一、第二部分的“红旗”主题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

6、完整地聆听全曲。

7、小结:人们赞红旗,颂红旗,用最美的旋律表达对红旗的颂扬。

显示出我们民族的伟大,民族的骄傲。

三、聆听《卢沟谣》1、用历史资料“七七事变”导入2、初听《卢沟谣》,了解歌曲内涵3、复听《卢沟谣》,体验音乐特点。

演唱形式怎样?画画旋律线,说说旋律有什么特点?
赏析合唱部分,了解演唱形式是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对比齐唱部分,了解情绪的变化。

4、完整聆听,边听边哼。

5、介绍背景
四、复习《只怕不抵抗》、《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完成练习
第二课美妙童音
教学目标: 1、通过五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了解和学习京剧的
一些基本知识,感受京剧的韵味,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

3、从《猜调》、《摇船调》
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4、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
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学内容: 1、演唱《摇船调》、《一只鸟仔》 2、聆听《猜调》、《木偶的步态舞》、《穷人
的孩子早当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摇船调》 2、聆听《猜调》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演唱歌曲并结合歌
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书本,坐姿等。

二、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
三、表演《摇船调》 1.由《猜调》导入:一问一答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了《猜调》,今天
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

2.聆听(录音)范唱。

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
回答? 3.再听范唱。

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
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
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

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

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
字多音,附点节奏等。

6.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

7.各组排列成船形(四组4条船)教师手执口风琴到各组轮流伴奏(不带旋律,曲谱见课本),全班学生随教师的口风琴伴奏边唱边观察各组的表演(即兴)。

教师到哪一组中间,该组就边唱边表演,各组唱一段歌词即间→答→问答。

师生评价。

8.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队员自己
承担)。

五、欣赏 1.介绍:《猜调》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2.聆听《猜调》。

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 3.再听《猜调》。

设问:歌曲的
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4.复听《猜调》。

5.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
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
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6.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
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编创活动教学重难点:通过节奏问答
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1、形象导入 (1)设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
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 (当学生自由即兴模仿,教师可轻声地播放
《木偶的步态舞》作为背景音乐衬托。

当有的学生能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时,教师应及时
给予表扬。

) (2)设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活泼、可爱、滑稽、动作机械…… 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表扬他们观察很细致,总结很得当……) 2、聆听《木偶的
步态舞》。

(1)揭示课题——标题名称。

(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
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

(3)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
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
不必语言交流。

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

(有条件的教室,学生最好脱鞋在地板上走动,教师也一样,这样能保证安静,听清音乐。

) (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
走路。

三、编创活动:节奏问答 1、节奏问答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是一种较为自由的一种即兴创作活动,没有太多的制约,原则上长度相同即可,但也不是完全一定要一样的小节数。

2、节奏问答包含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而问答相当灵活,可以强对强,也可以强问弱答、弱问强答……。

3、开始可以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在实践中主要是学生间的相互问答,时间上也较宽松,按课堂情况而定,但不宜做得时间太长,视学生兴趣而定。

宜每课做些活动,细水长流。

四、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一只鸟仔》 2、聆听《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书本,坐姿等。

二、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 2、节奏模仿
三、聆听《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1、导入 2、初听音乐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 3、复听,了解歌词。

4、随音乐打拍子 5、跟录音学唱 6、学习一到两个亮相动作 7、小结
四、学习《一只鸟仔》 1、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台湾民歌《一只鸟仔》。

2、
初听歌曲,听后说说,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3、听后学生自由说 4、再听歌曲,引
导学生发现,在这首台湾民歌中出现了许多衬词和象声词,使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更加与众
不同。

5、读一读歌词进行识字教学重点读象声词,模仿出鸟的叫声 6、学唱歌曲轻轻
地跟着范唱录音唱(二遍)找出难唱的地方一起练唱重点练唱: 2 3 │ 2 3 2 1 │2 0 5 5
│2 0 0│ 透早起来(伊嘟)拐一下拐 5 6 │ 5 0 0 │ 哮啁啁 7、唱好后八分休止节奏,八分休止前一个音要轻唱 8、注意唱出下滑音,且要唱得自然 9、跟琴连唱注意唱好衬词
和象声词,把歌曲生动有趣的爱鸟心情表演出来在四分休止符“0”用 ⅩⅩ 拍手 10用打击乐器伴奏分小组自己按照乐谱练习分小组、分角色演唱和伴奏分组展示,评价 11、集体分角
色演唱和伴奏 12、学唱歌谱设问:这首歌曲的歌谱又哪几个音组成?“ 2、5、6、1、2、3” 教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跟唱(二遍)找出难唱的地方重点练唱唱谱是不加下滑音记号,注意八分休止符慢速跟琴连唱。

第三课我们的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空山鸟语》、《荫中鸟》,演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柳树姑娘》,感受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聆听《空山鸟语》、《荫中鸟》,感受音乐
中“鸟”的形象,并能根据音乐进行联想与想象。

比较二胡演奏的《空山鸟语》和笛子演奏
的《荫中鸟》的相同和不同。

3、认识笛子,了解笛子、二胡的音色,感受其表现力。

教学内容: 1、聆听乐曲《空山鸟语》、《荫中鸟》 2、演唱《顽皮的杜鹃》、《柳树姑娘》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顽皮的杜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书本,坐姿等。

二、基本练习 1、模唱音阶 2、提炼歌曲中的节奏性做模仿游戏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2、聆听歌曲,说说在这首歌曲种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 3、讨论杜鹃叫了几次,每次出现在什么地方? 4、学唱歌谱 5、说说歌曲有几个乐句,有没有重
复的乐句,节奏一样吗? 6、朗读歌词 7、边唱边表演
四、做练习: 1、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2、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
是两音的音准),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
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 6 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

教师示范“5 6 7”的柯尔文手势。

3、
手势游戏。

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尝试视唱。

4、听辨训练:听出乐
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

)5、机动:
视唱全曲。

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空山鸟语》、《荫中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书本,坐姿等。

二、基本练习
三、聆听《空山鸟语》 1、初听全曲设问: A:这首曲子的曲名为《空山鸟语》,你能从
音乐声中感受“空山”与“鸟语”吗? B:这首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听后学生自由回答
师生讨论:(可以放音乐录音)引子主要表现空山、空谷回声,鸟语(鸟的叫声)穿插与
整首乐曲中 2、复听全曲设问:曲中除了“空山”、“鸟语”外,还有什么?是否有“人”在其中。

要求学生仔细听,仔细“品味”二胡的音色听后学生说说设问:你喜欢选择哪一幅图
来表达乐曲的内容?在括号内打勾 3、介绍刘天华作者刘天华(1895~1932),我国民族器
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中学时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军号,曾先后学
过铜管乐、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

1914年在失业、丧父、贫病交迫的逆境中自学二胡。

1927年创立了国乐改进社,在创作和演奏上均有成就。

还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
京女子高师和北京艺专教授二胡、琵琶、小提琴。

刘天华还刻苦学习西洋作曲理论和民间
戏曲。

他谦虚好学,向各种人(包括演奏家、流浪艺人、和尚、道士、乞丐等)求教,因而
在二胡和琵琶上有较深的造诣。

他在二胡演奏技巧上吸收了小提琴的长处,把二胡从伴奏
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并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

他的作品有《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等10首二胡曲和15首琵琶
练习曲。

四、聆听《荫中鸟》 1、揭题导入,初步聆听设问:乐曲给你什么感觉?情绪怎样? 1、
介绍笛子 2、再听乐曲,模仿不同的鸟鸣声 3、讨论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和笛子独奏
曲《荫中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拓展性提问:你还听过哪些乐曲中有模拟鸟鸣的声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柳树姑娘》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1、师生问好 2、猜谜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
语请你猜一猜,竖起你的小耳朵听好了。

(生答出就在柳树上长出一片叶子)小姑娘,
本事大,江南塞北都安家。

湖水替她照镜子,风儿帮她梳头发。

二、请柳树 1、唤柳树(情境创设):师: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秋天,经过秋风吹拂、秋雨滋润的柳树姑娘变得更美了,小朋友想不想见见柳树姑娘啊?那让我们一起呼唤她出来吧!师带领学生一起呼唤:柳 ·树姑︱娘— —︱快 ·出来︱呀— — 2、迎柳树师:咦!
怎么还不出来呢!要不让我们和她的好朋友—秋风、秋雨一起来迎接她的到来吧! 1=D
1 6 1
2 2 ︳
3 6 1 2 2 ︳秋风: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 5 3 5 6 6 ︳ 5 3 5 6 6 ‖ 秋雨: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1)按节奏念:秋风、秋雨是怎么说话的呢?(2)唱旋律:跟着老师的琴声,让我们把她们的声音唱出来吧!
三、赞柳树 1、配乐欣赏柳树图片。

师:听到小朋友这么美的声音,柳树姑娘终于揭开
她的面纱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瞧瞧。

2、欣赏后用音乐的方法来赞美柳树。

(语言、动作、旋律…)师:柳树姑娘怎么样?谁能用你的语言和动作来赞美她!(指名3-4名回答)
五、诵柳树——歌词教学
第四课春天的歌
教学目标: 1、在聆听和演唱音乐作品中,想象或联想音乐表现的“春”的意境,能用歌声
表达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聆听民乐合奏《杨柳青》,感受乐曲明快、清新的民
歌风格,能听辨出乐曲中主要演奏乐器的音色。

认识民族乐器——笙,并记住笙的音色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
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教学内容: 1、聆
听《春》 2、表演《嘀哩嘀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书本,坐姿等。

二、基本练习
三、聆听《春》 1、听《春》的主题音乐。

设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
哪一个季节?说说你的感受。

2、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

3、完整地听全曲,
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
的答案。

4、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

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

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色彩)相
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四、表演《嘀哩嘀哩》 1、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
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2、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3、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
鸟叫声。

4、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5、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6、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
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
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3)完
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7、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8、让学生自己为歌曲
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
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杨柳青》,感受乐曲明快、清新的民歌风格,能听辨出乐曲中主要演奏乐器的音色。

认识民族乐器笙的音乐特点。

2、在聆听和演唱音乐作品中,想象或联想
音乐表现的“春”的意境,能用歌声表达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编创旋律的练习
教学内容:聆听《杨柳青》
教学重难点:感受笙的音色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书本,坐姿等。

二、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
三、聆听《杨柳青》 1、师演唱民歌《杨柳青》,介绍江苏民歌的特点。

2、指导学生哼唱,熟悉歌曲旋律。

3、初步聆听,感受基本情绪、演唱形式。

4、分段聆听,说说第一段中
主题出现了几次?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 5、欣赏第二段,说说情绪上的变化,用什么乐
器演奏?并模仿乐器演奏。

6、欣赏最后一段,说说情绪上和力度上的变化,用什么乐器
演奏? 7、完整聆听,当听到11 1时,加入伴奏声。

8、小结
第五课音乐会
教学目标: 1、在对比聆听《进行曲》《男生贾里新传》主题曲、《船歌》中,能分辨出旋
律和情绪的不同。

并能在乐曲中分辨手风琴、口琴、木吉他的音色,了解这些乐器的演奏
方法,能随乐曲模仿其演奏动作。

2、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能为歌曲编创歌词,在音
乐活动中体验当小音乐家的情趣。

教学内容: 1、歌曲《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 2、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比聆听《进行曲》、《男生贾里新传》主题曲、《船歌》中,能分辨出旋律和情绪的不同。

2、在聆听中分辨手风琴、口琴、木吉他的音色,了解这些乐器的演奏方法,能随乐曲模仿演奏动作。

教学内容:聆听《进行曲》、《男生贾里新传》、《船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书本,坐姿等。

二、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
三、赏析《进行曲》 1、听辨乐器导入,播放《进行曲》片段,说说用什么乐器演奏? 2、认识手风琴,了解其音色。

3、复听乐曲,感受旋律特点。

a边听边律动感受 b哼唱旋律
c模仿演奏乐器动作
四、赏析《男生贾里新传》 1、听辨乐器导入,播放《男生贾里新传》片段设问:这首乐
曲的演奏乐器是手风琴吗?如果不是,你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 2、了解乐器特点 3、完
整聆听,感受旋律特点和表现情绪。

4、分段聆听 5、讨论旋律特点、情绪特点。

6、复听乐曲模仿口琴演奏动作。

五、赏析《船歌》 1、导入 2、初听乐曲,感受音乐特点。

3、了解船歌 4、再听乐曲,感
受音乐旋律特点及表现情绪。

5、了解演奏乐器——木吉他 6、复听音乐,模仿木吉他演奏动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2、活动与
练习
教学内容:演唱《嘹亮歌声》教学重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书本,坐姿等。

二、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
三、表演《嘹亮歌声》 1.演唱形式导入:我们两年多的音乐课上,基本上是大家一齐唱,
这种形式称为齐唱。

有种演唱形式,曲调是一样的,但不是一齐进入,有先有后轮流进入,这就称为轮唱。

2.聆听轮唱《嘹亮歌声》。

要求能听辨出同一曲调分先后进入交叉进行。

3.看歌谱再听一遍。

请大家看图形谱:两个人的睑部,二次进入线条是一样的
4.学唱
第一声部。

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1)设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
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2)每4个小节为一句,共四句。


班分四组学生每组自学一句。

(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句) (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

(4)交换乐句,再次接唱。

(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5.学唱轮唱:
(1)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第二声部。

先学唱第二部最后一句。

(2)在教
师指挥下,唱二声部轮唱。

(注意进入要准确,最后结束二声部音准)轮唱时,两个声
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

各人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能听另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
部的关键(也包括轮唱)。

(3)填入歌词。

要唱得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第六课牧童之歌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小放牛》,认识唢呐并记住唢呐的音色。

能听辨出音乐中塑造的村姑与牧童对答的形象,对唢呐表现的人物形象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聆听歌曲《孤
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特点,并能在衬词处按指定节奏拍手。

教学内容: 1、聆听乐曲《小放牛》《孤独的牧羊人》 2、演唱歌曲《剪羊毛》《小小羊儿
要回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风格的作品,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

2、通过表演《剪羊毛》,感受和体验歌曲塑造的栩栩如生的音
乐形象,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坐姿、书本。

二、基本练习 1、发声训练 2、节奏游戏
三、聆听《孤独的牧羊人》1、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 re mi》歌曲导入)。

(有条件找到影碟片VCD,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断,更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 2、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
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

3、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4、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
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