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沪教版高一下第六课 经济制度 社会保障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沪教版高中政治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所以②③正确
①④错误排除
故选B
2.微信“打赏”是读者在微信订阅号上阅读完原创文章后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点击文章下方的“打赏”链接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作者的行为微信公司在汇总“打赏”所得金额如数支付给文章作者这样的“打赏”()
①变革了原有支付模式能够提高作者的收入
②增加了读者的支出会降低读者的消费体验
③增加了微信公司的收入提高了其经营效益
④体现了社会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微信公司在汇总“打赏”所得金额如数支付给文章作者这样的“打赏”变革了原有支付模式能够提高作者的收入体现了社会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
②错误微信“打赏”体现了读者对作者的认可会提高读者的消费体验
③不合题意材料强调最后微信公司在汇总“打赏”后会把所得金额如数支付给文章作者因此不涉及提高其经营效益
3.在我国之所以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物质基础在于()
A. 我国坚持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主体
B. 我国坚持以共同富裕目标
C.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 我国多数劳动者是从事体力劳动的
【答案】C
【解析】A错误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B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我国坚持以共同富裕目标
C符合题意在我国之所以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物质基础在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我国多数劳动者是从事体力劳动的
故选C
4.2018年铜川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比重达50.1% 缴纳税款占全部税收的80.27% 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由此可以推断出()
A. 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提高
B. 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已经全部解除
C. 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D. 非公有制经济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
【答案】C
【解析】A错误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控制国民经济
B错误“全部解除”说法绝对
C正确“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比重达50.1% 缴纳税款占全部税收的
80.27%”说明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D错误公有制经济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
故选C
5.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公布明确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要素之一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是因为()
①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
②数据是最具流动性的基础性资源
③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日益凸显
④数据广泛融入生产过程具有独特创造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材料未体现排除
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是因为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日益凸显广泛融入生产过程具有独特创造力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以下简称“三权”)分置并行实行“三权”分置()
①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
②是推动城乡同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③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④便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分散经营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正确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②错误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差距较大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而不是二者同步发展
④错误实行“三权”分置便于规模经营
故选B
7.生病、车祸、失业等不可预测事件往往会使一个家庭的经济生活陷入困境下列选项中能够帮助家庭抵御上述风险的是()
①健全的金融体系
②有序的企业竞争环境
③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④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人们购买的商业保险属于金融体系故入选
②不符合题意人们生活陷入困境与有序的企业竞争环境无关排除
③符合题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解决人们生活陷入困境故入选
④不符合题意人们生活陷入困境与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无关排除
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
A. 巩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B. 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起同等作用
C. 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D. 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平等配置资源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B说法错误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公有制是主体
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
D符合题意我国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材料中强调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平等配置资源
9.烟台格瑞特果品专业合作社由山东省栖霞市东院头村党支部领办、180户村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合作社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的单一生产经营模式将200多亩土地成方连片建成了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有机矮化苹果园烟台格瑞特果品专业合作社属于()
A. 个体经济
B. 集体经济
C. 私营经济
D. 混合所有制
【答案】B
【解析】ACD不合题意题中烟台格瑞特果品专业合作社属于集体经济不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也不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B符合题意烟台格瑞特果品专业合作社由山东省栖霞市东院头村党支部领办、180户村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属于集体经济
10.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M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规定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的从该项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七十的比例这一规定旨在()
①强化知识价值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②完善分配政策导向激发生产要素创造活力
③调节科技领域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④突出效事优先原则发挥科技引领发展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正确允许科技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效益获取相应收益分配体现了国家对知识创造的尊重目的是通过科技领域分配政策的调整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活力
③错误按生产要素分配会拉大收入分配差距
④错误我国在个人分配领域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的说法有误
故选A
11.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出更大优越性这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④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正确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为公有制
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

③错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④错误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故选A
1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银监会《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民营银
行已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①说明我国国有经济不再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②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格局
③有利于有效激发各种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和竞争力
④有利于使民间资本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我国国有经济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②③符合题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格局有利于有效激发各种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和竞争力
④说法错误民间资本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哥哥的收入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行分配制度()
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