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填空题重点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填空题重点知识点大全
填空题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的是第_______人称、_________视角,使用这种叙事人称与视角的最大好处是
能突破叙述者的所见所闻,不受_________限制,自由、灵活地反映生活,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
具有__________。

答案:三全知时空客观性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叙事视角的能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

一般以第三
人称为主。

叙述者并无固定视角,像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

简言之即叙述者所知大于作品中人物
所知。

全知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传统作家通常采用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
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

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
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2、文学常识。

(1)《论语》是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_______体著作,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


现了孔子在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方面的重要思想。

(2)孔子(前551—前479),名_____,字_____,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_____晚期_____家、
_____家、_____家,儒家学派_____。

孔子的伦理思想——仁,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___________。

(3)子路,姓_____名_____,字_____。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作为孔子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内乱,子
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混战中被蒯聩击杀,结缨遇难,被砍成肉泥。

葬于澶渊(今河南
濮阳)。

(4)曾皙,姓_____名_____,字_____。

曾点喜欢弹琴唱歌。

信奉儒学。

崇拜孔子,父子同师孔子,学习儒
家学说,并付诸实践,但未与孔子周游列国。

(5)冉有,姓_____名_____,字_________,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冉贤集)人。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的嫡裔。

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

以政事见称。

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6)公西华,复姓_______名_____,字____。

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
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

答案:儒语录丘仲尼春秋思想政治教育创始人因材施教仲由子
路曾点子皙冉求子有公西赤子华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涉及的文学常识,包括《论语》相关知识及孔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人的相关知识。

重点要掌握孔子的思想及其弟子的姓名、经历等。

3、文学常识。

(1)戏剧是一种在_____艺术;它是借助___、___、___、____等艺术手段塑造______,揭示社会矛盾,反映
社会生活。

在中国,古代戏剧以“___”“___”为主要因素,称为“戏曲”,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

现代戏剧
主要指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___、___、___。

(2)戏剧的要素
①_____: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人物的性格冲突。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或是先进与
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

②_____:它包括_____和____。

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

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作者
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

③_____: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______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
中____的段落。

答案:舞台上表演的综合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人物形象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戏剧冲
突戏剧语言人物语言舞台说明幕和场一个较完整较小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戏剧文学常识的能力。

(1)涉及戏剧的概念,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皮影戏等。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剧融化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它们在综合体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文学,主要
指剧本。

造型艺术,主要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

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歌剧中,还包括曲调、演唱等。

舞蹈,主要指舞剧、戏曲艺术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话剧中转
化为演员的表演艺术。

(2)戏剧三要素:一、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它来源于拉丁文conflitus,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

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

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

二、戏剧语言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三、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

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四种形式。

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
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
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

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

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扩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思想家孔子:“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朗根尼西:“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文学家歌德:“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批评家罗伯特•林德:“友谊绝不会忍受长期和频繁的忠告。


认真领会上面四句名言的含意,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选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
料的含意和范围,不得抄袭或套作。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适合的两项是( )
A.《把握尺度,善告善道》
B.《让忠告远离友谊》
C.《从善如流,成长捷径》
D.《成长来自自身的体验》
E. 《忠告之我见》
答案:BE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概括要点的能力。

作文材料是由四句有关“忠告”的名言构成,这四句名言其实告诉了我们:生活中或人生道路上,有时需要“听听忠告”,有时又不能被“忠告”束缚,关键是看什么样的“忠告”,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的“忠告”。

读懂了材料的这个中心,便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人生路上或者生活中有哪些忠告,这些忠告来自哪里;二是什么样的“忠告”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的“忠告”该听或者不该听。

这些“忠告”对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对此,试题给定的标题中:
B.过于绝对,材料中说明不能被“忠告”束缚的一方,也并没有完全否定“忠告”,仅仅是说“长期和频繁的”。

E.只说“我见”,范围太大,也没有明确表达观点,算不上规范的议论文标题。

故选BE。

5、说出古代称自己的四个谦称。

答案:愚,鄙人,敝人,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人,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人,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6、字音识记
蹇.叔( ) 商鞅.( ) 鄢.郢( ) 搏髀.( )
范雎.( ) 穰.侯( ) 太阿.( ) 灵鼍.( )
外厩.( ) 傅玑.( ) 阿缟.( ) 窈.窕( )
击瓮.( ) 赍.盗粮( )
答案:jiǎn yāng yān bìjū ráng ē tuó jiù jīgǎo yǎo wèng jī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声调注意:“蹇”为三声,“穰”为二声,“缟”为三声,“窈”为三声,“瓮”为四声;
形声字思维误导:“髀”不能读作“卑”,“穰”不能读作“襄”,“厩”不能读作“既”。

形近字:“雎”不要误认为“睢(suī)”,“赍”不要误认为“赉(lài)”。

7、作家作品。

(1)杜牧(804~852年),字____,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______著名诗人,唐宰相杜佑之孙。

晚年居
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为“_______”。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强调文章形式
要为内容服务。

工于诗、赋、文、辞,他的散文以_______见长,气势纵横,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________,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其诗与_______齐名,世称“________”。

(2)苏洵(1009~1066),字_____,自号_____,眉州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_______。

27岁
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嘉祐元年,以所著文章22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了
欧阳修的赏识,并向朝廷推荐。

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

苏洵与儿子_____、______合称“_______”,均列入_________________。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
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著有《______》十五卷。

答案:牧之晚唐杜樊川议论豪健俊爽李商隐小李杜明允老泉散文家苏轼苏
辙三苏唐宋散文八大家嘉祐集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杜牧(公元804-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因晚年居长安
城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诗歌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多切经
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十五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
世。

8、关于汉字的构成,许慎有所谓的“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方法,后两种只不过是用字方法。

答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略。

9、(1)在“花、芹、苗、苇、莓、菜、芳”中属于会意字的是( )。

(2)“彡”在“彭、衫、彰、影、彩、彪、须”中充任声旁的字是( )。

答案:苗衫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应用造字法的能力。

(1)苗,会意字。

从田,从艸(cǎo)。

田里生长的形状象草的东西。

其他都是形声字。

(2)衫,指衣服,从衣,“彡”声。

其他字“‘彡’”都表形象。

10、兼语两种情况,请分别写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让令给把为
本题考查学生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

兼语句,是句中某一部分同时兼有两种不同的语句成分。

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

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

另外一种是,前一个词是介词,介词的宾语同时也是后一个动词的主语,这样的介词有:给、把、为等。

例如:这只钢笔给你用,这句话中的“你”既做宾语又作主语
11、在下列材料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1995年,27岁的孙炯去北京参加全国优秀导游考试①____遇到一道考题②____英国小说家J③____希尔顿的小说④____消失的地平线⑤____里写到的⑥____香格里拉⑦____源自哪种语言⑧____法语、英语
⑨____还是喜马拉雅山麓的一种方言⑩____答案是最后一个。

答案:,: ·《》“”?,?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①“1995年,27岁的孙炯去北京参加全国优秀导游考试”中主语为“孙炯”,“去北京参加全国优秀导游考试”为
连动短语作谓语,独立成句,“遇到一道考题”中承前省略主语“孙炯”,独立成句,但两句间关系密切,所以第一处应用逗号。

②“一道考题总领下文,即“英国小说家J……源自哪种语言”是对“一道考题的解说,所以第二空用冒号。

③“英国小说家J”“希尔顿”之间用间隔号隔开,表示名+姓。

④⑤两处“消失的地平线”是书的名字,用书名号。

⑥⑦两处“香格里拉”是引用,用双引号。

⑧处照应“一道考题”是试卷中的一个问题,用问号。

⑨⑩两处连接的是选择问,句间用逗号,末尾用问号。

1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1)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
yìbùyìqū_________,不敢越雷池一步。

《喜看稻菽千重浪》
(2)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yōng róng________、活力涌流的企业。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
品质》
(3)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yù tiē____而微苦的味道。

《我与地坛》
答案:亦步亦趋雍容熨帖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亦”“趋”“雍”“熨”的写法。

13、元杂剧角色一般分________、________、净、杂四大类。

答案:旦末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

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

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

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

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

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
男演员。

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

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

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

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等。

14、解释词语。

(1)疏朗:
(2)洗练:
(3)万应锭:
(4)不落言筌:
(5)一字千金:
答案:(1)疏朗:稀疏通透,不繁密。

(2)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

(3)万应锭:万能药。

锭,指做成锭状的药物。

(4)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痕迹,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舒服、清新的感觉。

(5)一字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含义的能力。

(1)疏朗:原文是“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清秋气息”,可见这里的“疏朗”感觉与树叶有关。

)疏朗:稀疏通透,不繁密。

(2)洗练:原文是“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见“洗练”是文字运用的特点。

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

(3)万应锭:原文是“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可见这里的“万应锭”有比喻义。

万应锭:万能药。

锭,指做成锭状的药物。

(4)不落言筌:原句是“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可见“不落言筌”是语言运用的较高境界,是褒义词。

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痕迹,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舒服、清新的感觉。

言筌:就是解释说明。

筌,捕鱼的竹器。

(5)一字千金: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给千金(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

后来用“一字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

15、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
答案:演奏琵琶的方式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批把”,拨奏弦鸣乐器。

直项琵琶的早期称呼,源自演奏拨法,所谓“正拨”和“反拨”。

往下弹称“批”;往上挑称“把”,即“弹”和“挑”的拟声词。

来源于演奏琵琶的方式。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渔鼓道情”又称“梆梆筒子”,是我国安徽萧县最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盛行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近在某综艺节目上,年轻歌手将“渔鼓道情”的曲词进行改编,用汉语和法语两种语言交替的形式演唱渔鼓道情的《要荆州》。

她的这次改编引来了老艺术家的不满:“我不太喜欢你们在中国的舞台上,用外语唱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轻歌手却有不同的看法:“音乐面对的听众不只是中国人,如果太原汁原味,外国人可能就听不懂了。

”二人的辩论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论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适合的两项是( )
A.《中西方结合引领新时代》 B.《艺术创新该有“度”》 C.《文化的继承》 D.《艺术不分国界,创新值得鼓励》 E. 《文化的多样性》
答案:BD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拟写标题的能力。

材料的中心事件是“年轻歌手用汉语法语交替的形式演唱传统曲目”,对于这一做法,老艺术家和年轻歌手各有观点。

老艺术家认为不应该在中国的舞台上用外语唱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轻歌手认为音乐面对的不只是中国人,需要用新的方式来传承。

争论的焦点可以归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间的关系”。

从老艺术家的角度来看,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原汁原味,要坚守传统文化,要传承和尊重民族文化。

传统的弘扬在于维护传统的规范,经典的传承在于维护经典的本原。

创新,应以尊重传统艺术为前提,不能丢弃“传统”二字,将其扭曲或恶搞得面目全非。

一个国家,只有弘扬和发扬国家文化,才能够与外界更好的沟通与交流。

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固然需要和新载体、新时代结合,不能固步自封,但传统文化自有其时代性,没必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当下生命力”而去搞哗众取宠的胡乱混搭。

从年轻歌手的角度来看,考生可以围绕如下观点分析:真正优秀的艺术是无国界的,文化具有包容性;坚持文化创新,让民族文化更为耀眼;在创新的道路上,利始终大于弊;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在吸收其它优秀文
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体系;中西结合,古今结合,把现代艺术元素与古典文化底蕴相融合,中国
元素与外国元素相借鉴,能取得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文化也像生命体一样,需要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来维
持活力,这血液便来自创新。

综合二者来看,可以围绕如下立意:传承可以创新,但不应违背艺术的根本;创新要有原则、要有底线,要
保留本真;文化需要创新,但不是偏离传统的创新,只有创新才有活力,只有善于传承才有根基。

所以,文
化既要传承也要创新。

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是鱼与水的关系,两者都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粗暴地“拿来”尽管可能博得一时的眼球,可却也会落下肤浅与无聊的骂名。

虽有继承,没有创新,好比有水而无鱼,不过一潭死水;只是创新,抛弃
继承,好比有鱼而无水,不过是涸辙之鲋。

这样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A.没有针对性,可以说中西方艺术或文化等;
CE两项太宽泛,把材料中的重点又拔高了扩大化了。

故选BD。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抵御外敌,蜜蜂舍身刺敌;大量雄蜂的产生,却仅为单纯的交配,交配结束便被它们能育的姊妹们杀死;枞树花粉惊人地浪费;蜂后对于其能育的女儿们存有本能的仇视;姬蜂在毛虫体内求食;以及诸如此类的其
他例子:都不足为奇。

依照自然选择学说,真正奇怪的倒是没能发现更多完美无缺的例子。

…………
再看一看本能吧。

某些本能虽然神奇,可是根据连续、微小、有利变异的自然选择学说,它并不比身体构造
更难解释。

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自然在赋予同一纲中不同动物的许多本能时是采取的方式进行的。

我曾试图用级进原理来解释蜜蜂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能力。

习性无疑常对本能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
它并不是的,就像在中性昆虫中所看到的那样,它们并无后代来遗传其长期连续的习性效果。

根据同属内
的所有物种都是从一个共同祖先而来,并且继承了很多共同的性状这一观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边缘物
种虽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但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

例如:为什么南美洲热带和温带的鸫类,与我
们英国的那些物种一样,要在其所筑的巢内糊上一层泥土?根据本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缓慢获得的这种观点,当我们发现某些动物的本能并不完美和易于发生错误,甚而许多本能还会使其他动物受害时,就无须了。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循序渐进不可或缺大惊小怪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此处强调按照步骤,以逐渐深入或提高的“方式进行”,应用“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步,通常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第二空处,此处强调不可缺少,可填“不可或缺”。

不可或缺: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

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

第三空处,此处指不需要表现得过分慌张或过分惊诧,应用“大惊小怪”。

大惊小怪: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表现得过分慌张或过分惊诧。

18、生字注音。

飨.士卒( ) 美姬.( ) 左尹.( ) 鲰.生( ) 卮.酒( )
按剑而跽.( ) 玉玦.( ) 参乘.( ) 樊哙.( ) 目眦.( )
刀俎.( ) 杯杓.( ) 得.兄事之( ) 百余骑.( ) 戮.力( )
答案:xiǎnɡjīyǐn zōu zhī jì jué shènɡ kuài zìzǔ sháo děi jì lù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考生可以结合形声字的特点推测读音。

如“飨”音同“乡”,如“跽”音同“忌”,“杓”音同“勺”。

还可以结合字义辨析多音字读音。

如“乘”读shèng时,与车有关,“参乘”指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所以“乘”读shèng;“骑”读jì,是一人一马的合称。

19、识读字音。

吮舐
..( ) 颠沛.( ) 虐.待( ) 砧.石( )
喇.叭( ) 角.色( ) 花坪.( ) 憎恶.( )
害臊.( ) 厮.守( ) 傀儡
..( )
..( ) 觊觎
蜥蜴
..( ) 同衾.( )
答案:shǔn shì pèi nüè zhēn lǎ jué píng wù sào sīkuǐlěi jì yú xī yìqīn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吮舐:读音为“shǔn shì”,意思是嘴吸舌舔。

砧石:读音为“zhēn”捣衣石。

觊觎:读音为“jìyú”,希望得到(非分的东西)。

20、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①他通宵做è mèng________,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②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chuán sòng________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林庚《说“木叶”》)
③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cāng hǎi yī sù________。

(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答案:噩梦传诵沧海一粟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①噩梦:指做内容恐怖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

注意“噩”的书写。

②传诵:流传开来,被很多人诵读或称赞。

注意“传”的读音,“诵”的书写。

③沧海一粟: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注意“沧”“粟”的书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