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的人物心理描写
《变形记》读书笔记

《变形记》读书笔记《变形记》读书笔记1卡夫卡的《变形记》,描述了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情节,揭示人与人之间表面上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从书中,我感受到了两点。
第一,人是自私的。
但很多时候的自私都是单纯的。
文中主要描述的是一家人,可是这一家人的联系程度在一个不可抗拒因素出现后,也慢慢疏远,主要体现在对格雷高尔还是不是自己家人的矛盾和犹豫上,当家庭的顶梁柱格雷高尔变成一只甲壳虫后——父亲:从回家后仍然穿着制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要脸面的人,自己的儿子由可以说是家庭的骄傲变成了一只可笑的甲壳虫后,他是生气的,甚至用苹果扔他,但心中还是有些不舍,所以没有主动说放弃他,从本质上,他对家庭的爱是霸道的,一些情况看还是有限的。
母亲:文中可能看上去自私程度最少的人了,她爱自己的儿子,而且不愿放弃,但她的性格更多的是懦弱和没有主见,而且她的这种爱中更多带有一些无知,是她没有像格雷高尔的父亲和妹妹一样认为他永远是只虫子了,她还活在以前的世界中,认为他有一天可以再变回人类,所以说她的这种所谓看上去不自私是建立在她认为格雷高尔有可能变回人类他们还有可能变回以前的生活的基础上的。
妹妹:这是一个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最初格雷高尔变成虫子后她是最关心他的,可是也正是她第一个提出放弃格雷高尔,她内心也许挣扎没几天后就认定格雷高尔就是一只虫子了,而她照顾格雷高尔出于自己内心的一是她觉得该照顾他,二是她觉得自己成年了在家中能担起一部分责任,她的这种照顾并不是纯粹的对哥哥的爱,某个角度看是参杂着自私,从文中家里来了房客在听她拉小提琴的时候格雷高尔跑出来了,她委屈夹杂着愤怒,并且第一个提出放弃对格雷高尔的照顾中就可以看出。
我想这三个形象是再平凡不过的家庭中的形象了,这三种自私也是最常见也最不被人当作自私的自私了,这些看起来都是正常的,无害的,但是又都是那么的伤害人——在格雷高尔变成了一只甲壳虫后。
《卡夫卡变形记》:对身份困境和社会压力的揭示

卡夫卡变形记:对身份困境和社会压力的揭示卡夫卡的著名小说《变形记》是一部描写主人公格雷戈尔·桑姆塔通过突如其来的变异而陷入身份困境和面临社会压力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主题,详细分析作品中所揭示的身份困境和社会压力。
1. 身份困境的揭示在小说中,主人公格雷戈尔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个巨大昆虫状生物,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异彻底改变了他的身份。
他面临着无法与外界沟通、无法融入正常社会的困境。
作者通过描写格雷戈尔努力隐藏自己的新形态、寻求重回正常生活的努力以及最后被家人放弃等情节,深刻地展现了身份困境对个体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造成的冲击。
2. 社会压力的揭示除了身份困境,作品还对社会压力进行了深刻揭示。
当格雷戈尔变成昆虫后,社会对他的反应从开始的好奇和同情渐渐转变为厌恶和排斥。
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场所,格雷戈尔在面对这种压力时感到孤立和无助。
卡夫卡通过描写主人公与家人、雇主以及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落差,生动地展现了社会对于个体异态身份的排斥和歧视。
3. 对身份困境和社会压力的思考《变形记》引发了人们对身份认同、自我接纳以及社会包容性等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主人公内心世界、记录他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使读者得以深刻理解个体在迎接身份挑战和承受社会压力时所经历的痛苦和困惑。
这进一步促使人们反省并探索如何更加关爱、尊重并接纳不同身份与形态的个体。
总结起来,《卡夫卡变形记》通过揭示主人公格雷戈尔·桑姆塔所经历的身份困境和面临的社会压力,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
它警示人们要更加关注和尊重每个人的独特个体与身份,并为创造一个包容、多元的社会做出努力。
这部作品不仅是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也对我们现实生活有着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人教版)《变形记》(奥地利)弗兰茨卡夫卡

教学目的:1.体会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2.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3.通过分析情节及描写方法去欣赏人物性格。
4.如何认识表现主义小说。
一、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1、概述内容: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
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
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
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
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
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
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
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亲人抛弃。
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2、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
1. 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提示: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
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2. 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要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提示: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
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3. 小说的内在主线是什么?提示:应该说,《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一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
4. 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段有哪些?提示: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卡夫卡:《变形记》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卡夫卡:《变形记》内容梗概一天早晨,某公司的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非常着急,因为如果不能按时上班的话,就会被公司解雇。
这时公司派秘书主任前来催促他上班,格里高尔挣扎着打开了房门,一看见他的样子,主任吓得连忙逃走了,母亲吓得当即晕倒在地,父亲则厌恶地发出嘘声,恶狠狠地把他赶回了房间。
起初,只有妹妹时常地来照顾他。
格里高尔也逐渐地适应了虫子的生活,不过他仍然保留着人的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并且为家人的生活烦恼而感到不安和痛苦。
一天,妹妹和母亲商量着替他搬走一些房里的家具,让他有更大的空间活动身体,而格里高尔为了留下一张他喜欢的画像,就爬到墙上,紧紧地抱着那张画,母亲壮起胆子走进了他的房间,一眼瞥见墙上的大虫就昏了过去,父亲见了,气得不断地向他扔苹果,把他往房间里赶,其中一只击中了他的后背,深深地陷了进去,并对他造成严重的伤害。
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人对他日渐厌恶。
后来父母为了增加收入,将空出的几间房出租。
一天晚上,妹妹在客厅里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格里高尔,他不由得想起从前的愿望通过努力地工作,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学习,格里高尔不由自主地来到了客厅,他的出现吓坏了房客们,后者借机嚷着要退租。
这时,妹妹终于表示无法再忍受这种情况,要求父母设法将眼前的怪物格里高尔弄走。
于是,格里高尔终于清楚了自己的处境和家人对他的态度,一时间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要强烈,当天夜里,格里高尔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在空虚而安谧的沉思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第二天早晨,家人冷静地接受了这一切,觉得从此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他们决定这一天暂不工作,去郊外旅游,以纪念新生活的开始。
研究综述卡夫卡生前发表作品很少,不为世人注意。
《变形记》(1915)是他生前发表过的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之一。
从20世纪30年代起,卡夫卡开始受到西方评论界的重视,形成卡夫卡热。
中国大陆对于卡夫卡的介绍相对较晚。
卡夫卡《变形记》中“人性异化”之我见

卡夫卡《变形记》中“人性异化”之我见《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
它运用变形这种手法,转换视角,从另一侧面审视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感情的变化,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家庭关系的变化,描绘了人的异化过程,进而揭示了人性的异化。
文中,职业为旅行推销员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造成人变虫的深层原因,作者认为,是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
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
仔细品味,文章的主旨在于向世人揭示人性的异化。
当一个人被别人依赖时,那么他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会处于正常状态。
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情况下,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维系着一家宁静温饱的小康生活,在家里受到尊重和爱戴,家庭同他的关系是融洽的。
格里高尔也曾有过片刻的欢乐,那是当他的辛勤工作换来“亮晃晃圆滚滚的银币,当着惊诧而又快乐的一家人的面放在桌上的时候”。
可惜这种时刻稍纵即逝,家人很快就习以为常,而格里高尔“再也没有那种光荣感了”,一朝成了大甲虫,失去了职业,一下子成了家庭的累赘。
这无异于天塌地陷,一家人对他的态度就变了,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乃至于他最亲密的兄妹关系,都变的冷冰冰,显示出一幅极端自私、冷漠、残酷、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亲情、伦理之情荡然无存。
父亲发现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由惊奇、愤恨而狂怒,握紧拳头,露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用手杖竭力赶他回卧室。
格里高尔谦恭地恳求并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
由于父亲用力一推,格里高尔的身体被门挤出了血,但父亲还气恼不过,把一只苹果砸进他的背部的壳中,并一直深陷进肉里,始终没挖出来,造成了他的致命伤。
他的父亲憎恶这个可怕的东西,屡次攻击他、伤害他,并在最终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慈父之爱已消失殆尽。
母亲呢?起初,他的母亲可怜儿子,想看看儿子,却被他的丑陋形状吓得晕了过去。
由于格里高尔不能工作,家庭经济陷入了困境,所以和格里高尔最亲近的妹妹虽然最初还对哥哥抱有同情和关心,不过一旦格里高尔妨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连最同情他的妹妹也终于对他产生了厌烦,表示无法忍受,坚决要求把这“怪物”弄走,否则便会把父母“拖垮”,父亲亦十分赞同,而其实善良的格里高尔不过是爬出房间昕一听心爱的妹妹的小提琴声罢了。
《变形记》观后感范文

《变形记》观后感范文
《变形记》是一部充满深刻寓意的文学作品,通过主人公卡夫卡的变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看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产生了很多感悟。
首先,小说中描写了主人公卡夫卡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个巨大昆虫的过程,表达了现代社会中个人在生活中的困境和无力感。
他被家庭、工作、社会所束缚,最终变成了一个被孤立和压迫的存在。
这让我思考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会渐渐失去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变得越来越奴化和被动。
其次,小说中对社会的描绘也很深刻,从家庭到工作再到社会,无一不体现出冷漠和残酷。
卡夫卡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冷漠,同事们也置之不理,整个社会对他的存在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这让我意识到,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他人的冷漠和忽视是多么的普遍,我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关心,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
最后,小说中的主人公卡夫卡在直面困境时,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和善意的心,坚守自己的初衷,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即使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们也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挑战。
总的来说,看完《变形记》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现实,引发了很多感悟和反思。
这部作品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也更加坚定地相信善良和爱心的力量。
变形记人物形象分析

变形记人物形象分析变形记人物形象分析本文延续了卡夫卡一贯的写作风格:作品明显带有荒诞的色彩,主人公的来历背景皆模糊不清,小说气氛虚虚实实,无妄之灾突然降临到主人公的头上,却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这种困境,最终只能在愁苦中死去。
文章中充斥着孤独、失落、陌生、恐惧、绝望的感受,深刻体现了现代人的困惑感和危机意识,极具发人深省的力量。
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社会底层不起眼的小人物,他的家庭人口简单,父亲经商破产,一蹶不振,母亲生病居家休养,不能劳累,妹妹上学,心理单纯。
作者并没有对于格里高尔的外貌等特征着重叙述,而是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对他进行心理描写。
格里高尔的日常生活、性格、他的愿望或者说他的生活目标,他在变成甲虫后的焦虑,考虑家庭以后的经济来源时的羞愧以及面对家人的惊慌厌恶时的绝望和痛苦,都是通过心理描写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格里高尔的内在性格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他非常的富有责任感。
在他没有变成甲虫之前,他一个人负担着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尽管在工作中受尽上司的欺压和同事的白眼,并且繁重的工作已经快要压垮他的肩膀,他仍然不允许自己冒险换工作,只是梦想着可以在偿还完父亲经商欠下的债务后找个自由点的工作,并且攒下一笔钱帮家人改善生活。
其实,格里高尔已经尽到了作为长子的责任,在自己工作这么辛苦的情况下,还为家中请了两个女佣帮助母亲和妹妹做家务。
他还希望家庭条件能更好,妹妹能够永远单纯快乐的生活下去,可以完成音乐梦想,这些都成为了格里高尔鞭策自己的动力。
而在他变成甲虫之后,依然将扛起家庭重担作为自己的责任。
他焦虑着每况日下的家境,对父亲拿出私下积攒的钱财(要知道格里高尔为了还债和改善家庭生活几乎一刻不停的工作,父亲却从没有将这笔钱拿出来过)不仅没有生气、伤心,而是觉得父亲有先见之明,做得对。
面对不得不出去工作的父亲、妹妹和帮别人做工的妈妈,他被“自责和忧愁压抑”着,“羞赧和伤心地浑身燥热”。
《变形记》点评

《变形记》点评《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荒诞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备受推崇。
这部作品通过描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甲虫的经历,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困境。
首先,作品通过荒诞的情节展示了人的异化。
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旅行推销员,过着平凡而单调的生活。
然而,他突然变成了一只甲虫,这一荒诞的情节使得他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不再是社会的一员,而是被社会所排斥和孤立。
这种异化不仅体现在他身体上的变化,更体现在他心理上的孤独和无助。
其次,作品深刻剖析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们从一开始的同情和关心,逐渐变得冷漠和厌恶。
这种态度的转变不仅揭示了人性中的自私和冷漠,也展示了人在面对异己存在时的恐惧和排斥。
同时,格里高尔在变形后依然保持着人的思维和情感,这使得他在甲虫的身体里经历了巨大的心理折磨。
他渴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接纳,但最终却只能孤独地死去。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进一步强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此外,作品还通过荒诞的情节和寓言式的故事结构来探讨现代社会中人的困境。
格里高尔的变形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现代社会的缩影。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物质利益所驱使,忽视了人性的本质和价值。
他们追求着表面的成功和幸福,却忽略了内心的孤独和空虚。
这种困境不仅体现在个体的身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层面上。
总的来说,《变形记》是一部深刻反映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困境的荒诞小说。
作品通过荒诞的情节和寓言式的故事结构来展示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的重要视角。
《变形记》中的人物与心理描写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利己的,自私的,每 个人其实都无法得到救赎。欢乐的心情用 残酷的东西烘托出来,而欢乐本身也反衬 了这个残酷,人生的真相无非如此。局中 人可能体会不到,发现不了,而艺术家的 价值却在于他总能在幸福、欢乐中发掘出 被遮蔽、被忽视的人类生存的真相,尽管 这种真相也许是惨不忍睹的。
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 个负担。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 病,陷入绝望,“他怀着深情和爱意想他的一家人”, “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 了最后一丝气息”,死了。父亲、母亲和妹妹开始过 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
• 人物形象分析-------格里高尔、亲人 • 描绘人物的手法-----格里高尔
电车里射进了温暖的阳光。他们舒服地靠 在座位上谈话。他们的前景,经过仔细推 敲,完全不坏,因为三个人都有工作。这 是不成问题的,也是有利的,特别对以后 是有保障的;目前最能改善状况的办法当 然是更换住房,他们要一套较小的、便宜 的住房,这住房的地点要更好一些。而且 要比格里高找的目前这一套住房更实用。
好哥 哥
大孝 子
格里 高尔
好职 员家庭 支柱来自房间里静静的,四周是熟悉的墙壁,桌上 摊开着收集得来的织物样品,往上看挂着 一幅画,那是他不久前从画报上剪下来的。 镶嵌在一个美丽的镀金的相框里,这是一 幅夫人的画像。
庸庸碌碌的中产阶级 底层 狭小
要不是由于父母的原因我早就该声明辞职 了,我早就该去上级跟前彻底倾诉我的肺 腑之言。 现在,希望还是有一点的,我已经积蓄了 一点钱,为了向他还清父母的债——这债恐 怕要还五、六年——我是绝对要还清的;然 后可以获得厚利。目前,我无论如何要起 来了,因为我乘的是五点的车。”
六年级上册《变形记》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变形记》课堂笔记一、文章背景。
1. 作者简介。
2. 创作背景。
二、内容概括。
1. 开端。
- 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早晨醒来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有着甲虫的外形,坚硬的外壳,许多条腿,但仍保留着人类的意识。
他对自己的变形感到惊恐万分,同时又担心自己不能按时去上班,因为他是家中的经济支柱,要偿还家庭的债务。
2. 发展。
- 家人发现他的变形后,先是震惊和恐惧。
他的父亲愤怒地驱赶他,母亲则晕倒。
他的妹妹开始照顾他的饮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对他的态度逐渐变得厌烦。
他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依然关心家人,听到家人的经济困境时,内心充满愧疚。
3. 高潮。
- 格里高尔的存在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他的房间变得脏乱不堪,家人开始将他视为累赘。
妹妹不再像以前那样精心照顾他,有一次,妹妹在房间里打扫时,决定将他的一些家具搬走,这让格里高尔感到极度的不安,因为这些家具是他作为人类生活的最后一点痕迹。
他试图阻止妹妹,却吓到了她,这成为家人彻底厌弃他的导火索。
4. 结局。
- 格里高尔在孤独、饥饿和绝望中死去。
他死后,家人如释重负,开始计划新的生活,他们发现生活变得轻松起来,并且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
三、人物形象。
1. 格里高尔·萨姆沙。
- 善良且有责任感。
- 即使变成了甲虫,他首先想到的还是不能耽误工作,要为家庭赚钱还债。
他一直关心家人的生活,听到家人的谈话中提到经济困难时,内心充满愧疚。
- 孤独无助。
- 在变形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疏远。
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在角落里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家人对他的态度从最初的震惊到厌烦,他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只能孤独地面对这一切。
2. 格里高尔的家人。
- 父亲。
- 起初是家庭的权威形象,在格里高尔变形后,他表现出愤怒和暴躁。
他用苹果砸向格里高尔,造成了格里高尔身体上的伤害,这显示出他的残忍和对变形后的儿子缺乏理解。
《变形记》读后感(15篇)

《变形记》读后感(15篇)《变形记》读后感1《变形记》这本是书对人物心理描写十分精湛。
虽然篇幅不长,但心理转变的很自然。
既荒诞又合乎情理。
格里高尔变甲虫后的心理变化大致是这样的。
1、格里高尔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他惊慌、忧郁。
他回忆过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的“累人的差使”,为还清父债而苦干。
他清醒地想到起床,赶车上班去。
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赶他回卧室。
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
他忍辱负重,还不忘顺从父亲。
2、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
格里高尔失业在家,过着甲虫生活,只能爬来爬去。
但是,他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还想着给妹妹实现“美梦”。
他想着,父亲老了,母亲生病,妹妹还只有17岁。
他一听到家人出去做工挣钱,就“羞赧和伤心得浑身燥热”。
他“受到了自责和忧愁的压抑”,“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
3、受重伤后,被亲人厌弃而绝望,心态走向平和。
一只苹果砸在背上,身受重伤,格里高尔终于被妹妹厌弃。
妹妹一再说“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它”。
格里高尔“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
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他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
格里高尔异常冷静,他在绝望而又平和的心境中死去。
面对变形,面对亲人厌弃,面对死亡,格里高尔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
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人。
格里高尔的人格形象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他忠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而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奈与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种超脱——死亡。
格里高尔同家人应该互相热爱,互相帮助。
可是,亲人们认为格里高尔不能再养家,把他看做累赘,最终抛弃了他。
格里高尔死去,亲人们也不悲痛,反而去郊游。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
变形记一文中假如变成一只甲虫,那一刻的心理描写200字

变形记一文中假如变成一只甲虫,那一刻的心理描写200字这本书,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
在书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甲虫,成为无人能沟通的异类。
失去人形后,他丢了工作,从家庭的顶梁柱变成毫无价值的虫子,随之而来的是亲情的日渐淡漠,孤独的如影随形……卡夫卡用平淡的语调,讲述了一个怪诞离奇的故事,但脱下故事的外衣,背后隐藏的真相却深深地刺痛了我们。
那个躲在黑暗中的甲虫,何尝不是我们人到中年的缩影。
年人的字典里,没有容易二字。
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位旅行推销员。
每天早上,他天没亮就得起床,搭乘五点的火车去上班。
工作五年来,格里高尔堪称“模范员工”。
他从未因为任何私事请过假,也从未在工作上偷过懒。
生活本可以平淡地继续,直到某天,他一觉睡醒,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
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感受着自己陌生的躯体惊慌不已。
但慌张的情绪持续没多久,就被另一种思绪替代:闹钟已经指向了六点半,自己现在起床去上班,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反常的迟到,公司经理上门催促,甚至怀疑他携款潜逃。
当格里高尔艰难地把反锁的门打开后,他急忙跟经理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但他丝毫没发现,自己喋喋不休的话语在别人耳中只是一串虫叫。
家人看到他的虫形大惊失色,经理更是难以自控,转身就逃。
此时的格里高尔,满心都是自己的饭碗,他必须把经理留下来,好好安抚他,否则自己马上就会失业!他跌跌撞撞地爬行,试图追上经理,却只看到经理翻身跳下楼梯的身影。
母亲已经吓呆了,而父亲根本听不到格里高尔的心声,非但没有帮忙留住经理,反而举着拐杖一步步逼向他。
格里高尔仓皇躲避,最后被父亲一拐杖捅进房间,腹部被门擦伤,鲜血淋漓,颓然倒地。
格里高尔为了生计狼狈争取的模样,藏着多少中年人心酸的影子。
为了绩效迎着上司,为了业绩四处求着客户,因为最可怕的不是丢了面子,而是丢了工作。
年轻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每天小心翼翼地彰显着自己的价值,生怕下一个被淘汰的是自己。
每天睁开眼睛,脑子里都是父母的健康,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开销,变得不敢任性,不敢生病,更不敢辞职……梁文道说过:“成年人在扇动翅膀时,两边羽翼上还挂着重重的秤砣。
由《变形记》谈亲情的淡漠面

由《变形记》谈亲情的淡漠面《变形记》是卡夫卡短篇小说代表作,通过描写一个推销员由人到虫的突变以及之后的悲惨经历揭示了生命价值对生存状态的强烈冲击,是卡夫卡用荒诞的艺术为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所谱的一曲哀歌。
文中亲情淡漠的描写令人毛骨耸然,然而细细想来在其内在具有可怖的客观真实性。
格里高尔变形前是一个推销员,以自己的工资供家里开销,并替父亲还债,作为家里的长子,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妹妹理想的承载者。
变形之后,他曾经给家里人的所有憧憬都破灭了:他失去了工作,父亲的债还不了了,妹妹也不能上音乐学院了,上了年纪的母亲和年纪尚小的妹妹都得通过工作来维持日常开销。
格里高尔不仅帮不上忙,还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累赘。
他的社会价值完全消失,正是这种转变使他的人的生活变为了动物的生活,家人也由此越来越嫌弃格里高尔,最终甚至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
格里高尔作为一个有人的意识的甲虫却不能再进行跟人有关的社会活动是悲哀的,被关在一个活动范围越来越小房间里,妹妹给他送的是越来越不合口的食物。
父亲甚至用苹果砸格里高尔导致其背部严重溃烂。
与社会严重脱节的格里高尔已逐渐被人淡忘,他变成了被粘液、头发和剩饭沾满了背的满身肮脏的东西,他的生存状态越来越麻木最后只能顺其自然自生自灭。
统观全文亲情的冷陌触目惊心。
中国有句古话“久病无孝子”,当长辈久病无治且无限期拖延之时有很不一大部分儿女会表现出痛苦、无奈,甚至部分儿女咒久病的长辈早点辞世。
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儿女对久病的长辈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长辈非但已经失去了社会价值还耗费着家里的财力,对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因此暗里报怨,令一方面迫于传统的孝的观念又不得不对长辈继续进行赡养。
除此之外,亲情的淡漠面还有很多表现,家庭中任何人社会价值的丧失都会过多或少了感受到亲情的淡漠面,这与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人品素质有一定联系,但纵使是优越的家庭境遇纯朴的人性面对格里高尔式的悲剧时心里必定会感到遗憾和报怨。
面对此类悲剧,更多人只能无奈的接受,但此时的亲情是大打折扣后的亲情,对待一个正常人与对待一个拖累家庭的残疾人其心理过程毕竟不一样。
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孤独意识

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孤独意识作者:徐洁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5期摘要: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描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从人变成大甲虫,被社会和家人疏离和抛弃,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的悲惨经历。
作者用荒诞的手法展现了在西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被金钱、冷漠和隔绝所异化,哪怕是近在咫尺的亲人有时候都得不到正常的沟通,孤独仿佛一直伴随着格里高尔,在他突然变成甲壳虫之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疏离让他身心俱伤,最终在孤独中去世。
文章从格里高尔的心路历程和生存环境的变化着手探讨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孤独意识。
关键词:《变形记》;卡夫卡;格里高尔;孤独意识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者之一,弗兰茨·卡夫卡的作品具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多作品虽然形式荒诞不经,但读者似乎能透过文字看到作者想表达的主人公的恐惧、负罪、障碍和孤独意识,其中篇小说《变形记》最具有代表性。
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是公司的普通职员,有一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一只行动笨拙的大甲虫,他的变形没有得到家人的细心照顾,反而是躲避甚至厌恶,他为之勤奋工作的公司也完全不考虑他以往的贡献而抛弃他,格里高尔最终在整个社会的冷漠和厌恶中孤独和绝望中死去。
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历程,整篇文章似乎都是格里高尔一个人在思考在自语,孤独一直陪盼着他。
格里高尔·萨姆沙的一生仿佛都是悲剧,没有娱乐,没有休闲,唯一的活动就是拼命工作养活一家人。
而他的家人本来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却无视格里高尔的劳累和奔波,依附于格里高尔生活,生活的重压让格里高尔在变形前就已经气喘吁吁了。
让我们来看看格里高尔平时的生活:早上4:00起床,5:00赶火车上班;经常出差,每天像机器一样生活,丧失了自我价值与个性。
可悲的是,他对一切却又毫无怨言,哪怕在变成甲壳虫之后,他第一反应不是自己生活生存的艰难,而是担心家人的生活来源。
格里高尔变形后,原本依附于他生活的父亲、母亲、妹妹对其的疏远和厌恶让人心寒,原本熟悉和亲密的家人突然变得如此陌生和冷漠。
卡夫卡《变形记》作品分析

卡夫卡《变形记》作品分析(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卡夫卡《变形记》——作品介绍中文1033班 1号曹海沅一、作品内容《变形记》故事神秘离奇。
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挣钱养活家人。
一天早晨他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腹部长了两排细腿,背部变成硬壳,翻不了身,下不了床。
他感到恐慌,担心失去工作,也无法见人。
他的父母和妹妹见到这个情景,极为震惊。
父亲不理他,母亲悲伤并害怕,妹妹开始同情他,照顾他。
由于他失去了挣钱养家的能力,家境江河日下,他们只得出租房屋以增加收入。
一天格里高尔被妹妹的小提琴声吸引并且爬了出来,房客惊恐要退租,妹妹表示无法忍受,一定得把这个“怪物”弄走。
此时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他反锁自己不再进食,很多天后,老妈子发现他已经死了,成了一具干瘪的尸体,全家人仿佛卸掉了沉重的包袱。
二、《变形记》艺术手法1、借虚幻写真实,于正常见反常。
主人公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很难想象还会有比这更虚妄的怪事。
甲虫又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并对其所受折磨产生了极为复杂的反应,更是不可思议。
但这从表面上看来反常、虚妄、荒诞的事情,从社会本质来看,又是正常、可能、现实的。
在当时的社会里,人一旦失去了谋生的能力、手段、资本和机会,就无异于一只大甲虫,何况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异化为非人,早已司空见惯。
与此同时,作品还告诉读者,格里高尔的家人并不是过分见利忘义的坏蛋,都是普普通通的正常人,他们甚至还不乏善良的心肠。
只是由于格里高尔好转无望而家庭又处于极端困顿时,才逐渐对他厌恶起来。
作者把这种冷酷的社会关系写得极其平淡、“合情合理”,似乎无论什么人处在那种情况下都会采用同样的态度。
这正是作者用心所在,即透过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披露其反常的社会实质,使读者深感问题的严重性。
2、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记》的人物心理描写
作者:陈玉焕
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1期
内容摘要: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大量运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突出描写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以此来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反应,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
关键词:《变形记》格里高尔心理描写
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叙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养成了甲虫的生活习性,但他却始终保留着人的意识。
小说正是通过主人公变成甲虫后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运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突出描写人物变形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以此来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反应,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
小说开头写道:“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了形,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作者没有交待任何原因,而是在下面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周围环境和他的心理活动。
他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惊慌而忧郁。
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变成了“非人”,不能自已后,就再也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切无从猜测的灾难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在现代西方社会中,是什么使格里高尔这样的小人物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呢?从人物的内心独白中可以得知其因。
正如他想:“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
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
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
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可见,工作辛劳,饮食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是他异化的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还债的心理压力大,受老板的气,使他一直生活在重压之下。
“我若不是为了父母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我就会走到老板面前,把我的意见一股脑儿全告诉他。
他非从斜面桌上掉下来不可……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要五六年吧,我就一定把这事办了。
那时候我就会时来运转。
不过眼下我必须起床,因为火车5点钟开。
”由此可见,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工作上、生活上、心理上方方面面的压力,致使他异化为非人。
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他想为父亲还清债务,他想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他想给妹妹实现上音乐学院的“美梦”,他想……作者通过心理描写不仅揭示出主人公变形的原因,而且也写出了人物变形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
作者浓墨重笔写主人公变形后悲凉凄苦的内心世界。
他的心理大致经历了这样的变化:由开始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到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再到他被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
格里高尔心理变化的全过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
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是多么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
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和悲凉。
格里高尔非常清醒地了解自己的处境,面对死亡还仍“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
他表现得异常冷静,在绝望而又平和的心境中“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微弱的气息”。
这对于格里高尔来说或许是一种无奈的超脱。
对家人来说,他的死亡,倒使亲人们如释重负一般,他们不但不悲痛,反而去郊游,得以开始“新的生活”。
变形前格里高尔勤奋工作,拼命干活。
能挣钱养家时,就是父母的好儿子、妹妹的好哥哥,家中的顶梁柱。
但变形后,失去人的本质,不能挣钱养家,在家人眼里成了“累赘”,因此亲人们逐渐憎恨他、厌恶他,最终抛弃了他。
而他却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恋亲人。
这种人情反差,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在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人际关系异化。
主人公变形后,谁也不同情他、怜悯他,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被暴露无遗。
什么父子情、母子情、手足情,一切亲情都化为乌有。
父亲的狂怒,母亲的无奈,妹妹的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
在金钱和私利面前,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这就是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真实的人际关系。
小说用荒诞的情节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以及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人变成甲虫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但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一旦失去了谋生的能力、手段、资本和机会,就无异于一只甲虫。
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作品把虚幻的离奇荒诞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这就是“卡夫卡式”小说的特色。
陈玉焕,河南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