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第二学期现代文阅读经典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第二学期现代文阅读经典题
填空题有答案含解析
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
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
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
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
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
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有删改)
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A.空间顺序B.时间顺序C.逻辑顺序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举例子B.打比方C.作诠释D.分类别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如果宇航员的座舱一旦泄露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B.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能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
C.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是致命的。
D.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噪声,相当于繁忙交通路的噪声。
2.阅读课文《老王》选段,完成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
..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质朴,描写细腻而真实,平和的语调中,时时流露出真挚的感情。
B.第①段中的“镶嵌”是比拟、夸张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当时身体僵直的形态。
C.老王给作者送鸡蛋,一是因为他不吃鸡蛋,二是他想用简单实在的方式来表达谢意。
D.第⑨段中画线部分是心理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善良,对不幸者的关爱和同情。
2.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面如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词,让人感到可怕。
作者什么要这样写?________
3.选段中,作者的善良具体表现在哪些行为上?请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回答。
________
3.阅读《最优秀的学生》,回答小题。
最优秀的学生
①那年那天,我被一个很不显眼的学生感动了。
②那是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报名阶段,我们班有两个项目一直没人报,动员也不行。
其中一个是女生
100 米,这个项目成了本班的一大羞事,从来拿不了名次不说,还出了几个笑话,比如被甩得太远干脆坐下不跑了,比如被喝倒彩站住哇哇大叫起来……反正我的宝贝女生都恨透了这个项目。
③那天自习课,我正在办公室里愁这件事,一个女生喊报告进来,红着脸很认真地说:“我想报100米”。
④我有点吃惊,看着她一时无语。
她又说:“放心,我会跑出好成绩!”
⑤我怕我的异常反应有伤她的自尊,忙说:“好吧,我考虑一下,你先回去吧!”
⑥她转身走时又说了一句:“老师,相信我!”
⑦我开始认真地考虑她的请求。
张梅,女生中最不显眼的一个,黑胖憨厚,而且肢体动作显然比常人迟钝一些,她从来没违反过任何纪律,但也从来没有迸发过任何光彩,学习成绩排在后15名,没参加过任何赛事,在班级赛跑中她也是跑得最慢的一个,成绩尚未达到及格线。
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无可指责也无可指望的憨厚孩子,平日也不大留意她,单独说话这还是第一次。
⑧可是,就这一次,我发现她的言语和姿态里有一种奇特的东西,一时理不清,但让我感动。
想来想去,我决定答应她的请求。
在班会上我对她提出了表扬,果然,全班哄笑起来。
我发现她只是笑了笑,起身说:“谢谢老师!”
⑨运动会中,我最关注的就是女生百米了,我知道张梅取得名次是不可能的,究竟在关注什么,我自己也不大明确。
终于到女生百米比赛了,我在终点张望着,内心有一种莫名的紧张。
起跑时,张梅就迟缓了一步,前方各班的巾帼名将们几乎没有差距,狂风一团,张梅一开始就被孤零零地甩在了后面。
第一名冲线时,她离终点至少还有40米。
全场气氛却异常热烈,笑声、叫声海啸一般。
⑩我紧盯着张梅的每一个动作,很快我看懂了,真正感动了:她拼尽了全力在跑,她几乎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只是尽最大努力完成比赛,当跑道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她反而发挥正常了,更有拼搏的劲头了,没有怯场,没有逃避,而是越跑越快。
这时,全场喝倒彩的学生不约而同静了下来,显然,全都感到一种赛事之上的奇特力量!
⑪张梅跑到终点后,直接跑到计时人员跟前问:“多少?”计时人员报:“16秒08!”张梅一听欢呼起来:“好啊!太棒了!……”这时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对计时人员解释:“她是最优秀的!她上次的百米成绩是17秒67!”
⑫就从那次百米赛开始,张梅成了我最关注的学生,也成了我心目中最优秀的学生。
我发现了她身上的许多亮点,她一直在进步,虽然非常缓慢;她一直很刻苦,虽然成绩一直落后。
她是唯一不崇拜明星的学生,她是唯一一个学习一般却认真参加中考而且多方打听成绩的学生,她是唯一一个让我泪流满面的学生。
她离校时还憨笑着对我说:“老师,我的百米现在15秒08了!谢谢您!”
⑬14年过去了,张梅现在是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的总裁,连锁公司8家,拥有近亿资产,并成了济达八方的“爱心天使”。
就目前来说,当初这个最不显眼的学生已成了最优秀的学生。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张梅是怎样的一个人。
3.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4.张梅的成功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4.阅读
草鞋人和皮鞋人
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
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
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
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皮鞋却是黑黑的,不时发出屡屡光亮。
这条路上,这两双脚曾有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乡。
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也是一两年才有的事。
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
两只提包和两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
“爸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我顶得住。
”草鞋人汗流满面的说。
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叭”,担子变成了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草鞋人跌到了山间杂草中。
“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飞奔过来,草鞋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迹。
看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
“刚才是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
”草鞋人执意不让。
“伟伟听话么?”草鞋人已是第三次这么问了。
话刚出口,草鞋人便意识到自己在傻问。
然而没办法,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
“很听话,他常常念着你呢!”皮鞋人觉得前面的两次答话可能都不中老父之意,因此这次增添了后半句。
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很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问题上千嘱万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
“爸,我来挑吧,你已挑了一个多钟头了。
”皮鞋人双手抢担,请求说。
“下了这道坡,再走三里路,就是马家溪的枫亭口,到那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动着带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话。
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到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闲状。
皮鞋草鞋在马家溪镇上的街道移动着。
马家溪的村民们给了草鞋人很高的评价,养了个好儿,城里能作官,乡里能挑担,是个孝子。
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
走到不到一华里的马家溪路段,又是一段漫长的山间无人道,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驼腰前进。
望着前面草鞋人的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泪。
1.本文所说的“草鞋人”是指,“皮鞋人”是指。
2.①第一段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②第四段写了“鞋”的变化,目的是什么?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事情。
4.简要概括“草鞋人”这一形象。
5.对于文中的人物(草鞋人或皮鞋人),你有没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呢。
5.《说和做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回答各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30年到1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
2.选文中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都“做”什么了?请简要概括。
3.请从修辞角度,对选段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4.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令人敬仰。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只说不做,或者言行不一致,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完成下列各题。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②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
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
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
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或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又发烧了。
父亲迅速地给我穿戴好,用自行车带我去镇上的医院。
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
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
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
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
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小路能近点。
”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
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一米宽,并不是很平坦。
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
“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
”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
”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A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
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
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
B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1.“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文意回答。
2.本文有不少精彩的语句,请将文中画“_____”线的A、B两处选择一处,并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3.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仿照下面的句式补写句子。
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一处并加以分析。
5.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它与文章所表达的主旨相同吗?它们又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
自己的看法。
材料: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
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
不论世界对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有多么漠不关心,这些选择和决定是我们自己做出的。
总而言之,这些选择和决定最终将构筑我们自己的命运。
7.现代文阅读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
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
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3.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4.“我”曾把_________________作为长大的标准。
第二次,“我”是把________________作为长大的标准,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原文来回答 )
5.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6.“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白琴键上的爱
徐立新
①迈克不知道,这是他们第几次搬家了,“妈妈东奔西走,我也东奔西走。
”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迈克的妈妈叫卡娅,是位30多岁的女人。
她之所以不停地搬家,是因为没人喜欢跟她做邻居,因为会被她的琴声吵死。
有一次,迈克偷偷从门缝里看到,一位阿姨站在门口,狠狠地训斥妈妈,指责她在制造噪音。
而妈妈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背着双手,头一直低着,不做任何的辩解,只是怯生生地重复说:“对不起,对不起……”
②当时,迈克真想冲出去,给那可恶的阿姨一拳,“妈妈的琴声那么好听,她居然说那是噪音!”但他没有那样做,妈妈曾无数次教导他对邻居们要和善友好。
③第二天,卡娅又带着迈克搬家了。
此后,迈克发现,妈妈每天都会起得很早,在上班前,把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就连邻居们放在外面的轿车也会被妈妈擦得很干净。
但邻居们似乎并不领情,麻烦还是和以前一样找上了门。
④迈克敢打包票,妈妈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因为哪怕再忙再累再晚,妈妈每天都会坚持弹琴,自己也总是在妈妈的琴声中入眠。
⑤两年后,10岁的迈克终于可以上学了,这让迈克兴奋不已,他一直渴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可是,之前总没有学校愿意接纳他,尽管妈妈求天拜地,好话说过无数次。
⑥迈克很努力地学习,想让妈妈高兴。
结果他的成绩果然不错,毫不逊色于班上其他同学。
⑦渐渐地,迈克能认识很多字了,并且对很多词语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一天,妈妈不在家,迈克无意间在抽屉里翻到了一张医院的病例,上面写着:“迈克,5个月,脑积水,会致终生智力障碍,音乐疗法或有效。
阿拉斯加州卡萨森儿童医院,1996年5月15日。
”
⑧晚上,下班后的卡娅和往日一样,照例坐到钢琴前面,打算为迈克弹上一曲。
“妈妈,我可以跟您说说话吗?”迈克站在房门口,眼睛里闪着泪花。
⑨“当然可以,请说吧!”
⑩“妈妈,我知道您不喜欢音乐,也不爱弹琴,对您来说,这太难了。
但为了我,您这样做了,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
谢谢您,妈妈!”说完,迈克朝妈妈飞快地跑过去,然后,将卡娅那只有三根手指的残疾手紧紧地抱在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