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湖南会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
恭城湖南会馆
恭城湖南会馆位于恭城瑶族自
治县县城太和街,与周渭祠相邻,
是一组三进两天井布局的院落式建筑组群。
会馆始建于清同治十一(1872 年),为当时的三湘同乡会
集资所建,因其结构独特、造型奇巧、雕饰丰富,花草人物繁杂,故
有“湖南会馆一枝花”之美称。
它是恭城“四大会馆”(广东会馆、
湖南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至今唯独保存完整的一座。
湖南会
馆具有明显的岭南古建筑特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是广西较为罕见的古建筑珍品。
1993—
2002 年,先后维修过其门楼、戏台、会馆正厅、回廊、正殿及两边厢房。
2006 年,恭城湖南会馆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今,会馆较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形制,整体坐西北向东南,沿中轴线从南至北为门楼、戏台、中厅、后厅,轴线两侧是东西侧廊以及一墙之隔的左右厢房。
门楼和戏台连成一体,临街
一面是高三层的门楼,建筑平面呈“凸”字形,两侧采用镬耳式山墙。
其后为戏台,不设正门,由底层开侧门出入,勾连搭式琉璃屋面,青
石垒砌台基,台底浅埋水缸 36 口,
以增强音响效果。
看台前院能容纳
1000 余人。
门楼和戏台互为前后,在梁架结构上采用“移柱造”法,以适应戏台和门楼双层使用的功
能。
陶塑屋脊显得玲珑且富于变化;屋顶垂脊高高翘起,在端部采用卷草装饰;檐枋梁架细致的木雕、丰
富的彩饰让古戏台显得富丽堂皇。
中厅为湖南籍商人联络议事的
厅堂,面阔三开间,进深三开间。
前跨用鹅颈轩,以蝙蝠状花板支撑,
轩梁为扁作直梁,伸出廊柱承托挑檐檩,其下用三角形鳌鱼雀替辅助
支撑。
挑檐部分用素平天花装饰,不露出檩条、桷板,梁下设扁作月梁的随梁枋,不伸出檐柱。
中跨进
深十三步架,用瓜柱插梁式木构架,
恭城湖南会馆门楼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发现广西价值 展现至美广西
其中梁为圆作直梁,通身无装饰,瓜柱为上细下粗的葫芦形瓜柱,但梁和瓜都相对较细,且檩下有随脊枋、随檩枋,三架梁上有蝙蝠状大花板式梁枕木承托脊檩及其左右两根檩条,这些都是湘赣式建筑的木构架特色。
后跨进深两步架,因用素平天花,遮蔽了其上的内部构架。
中厅山墙为跌落两次的五山式马头墙,马头墙以“人”字小青瓦瓦顶收束,以卷草纹灰脊压顶。
卷草纹高高翘起,就如中国书法中的勾挑,潇洒而利落。
马头墙端头翘起的卷草前端都有一只可爱小兽雕塑,好像淘气地在墙端上蹿下跳。
翘起的卷草与水平的叠涩砖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端面,这就是“马头”。
三角形马头上以卷草装饰双坡屋顶,马头面上则用泥水彩绘装饰。
此外,马头墙的墀头部分有灰塑装饰,檐下呈条状,铺满黑地白纹的黑白墙头画。
中厅正脊也非常有地域性特点,中间是三幅灰塑浮雕,
两侧是高起的夔龙纹,夔龙在两侧
化成吞脊兽咬住正脊,展现了趣味
性的一面。
后厅是供奉禹王等神的殿堂,
面阔三开间,进深三开间。
前廊无
轩棚,用“瑞狮咬剑”花板式木
构架,有辟邪之寓意。
前廊大梁为
桂北湘赣式建筑里常用的扁作拼梆
月梁,东侧月梁主体部分雕刻卷轴
形画幅,画幅中雕刻锦鸡和鲜花,
寓意“锦上添花”,月梁伸出檐柱
部分则雕刻道家八宝中的宝剑和渔
鼓;西侧月梁主体部分亦雕刻卷轴
形画幅,画幅中雕刻凤凰和牡丹,
寓意“花开富贵”,月梁伸出檐柱
部分则雕刻了拂尘和佛家八宝中的
宝瓶。
中跨进深八步架,用插梁式
木构架,各架梁头都雕刻回纹。
三
架梁上是大三角形蝙蝠梁枕木,承
托三花檩,脊檩下设随脊枋穿过梁
枕木,各檩条下都有随檩枋,增加
了梁架的拉牵作用。
此外,中跨各
层梁间置成对的瑞狮、蝙蝠等小圆
雕,减小梁的跨度,并具有一定的
装饰效果。
后跨进深四步架,用桂
北汉族穿斗式木构架,瓜柱做成方
形,坐在扁枋上。
左侧厢房为义所,右侧厢房为
护馆人员食宿之所。
东西连廊位于
中厅与后厅之间天井的东西两侧,
面阔、进深均为一开间,是联系中
厅和后厅的主要通道,两廊均为小
青瓦单坡屋面的悬山顶建筑。
总之,恭城湖南会馆布局合理、
装修华丽、雕刻精美,其中湘赣风
格与广府风格杂糅的做法,更是展
现了明清时期各地商人齐聚恭城,
互通有无,共同推动湖南、广西、
广东贸易发展的历史景象。
(摘编自《广西古建筑》,谢小英、熊伟、
韦浥春、韦玉姣 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
社,2021年出版)
恭城湖南会馆平面示意图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