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孩子未来可以幸福的“许可证”心灵捕手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孩子未来可以幸福的“许可证”心灵捕手07 《心灵捕手》专栏
孩子一生对性的认识,
从父母如何回应开始。
今天是第三篇。
夫妻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
1
孩子是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的一面镜子。
不要只揪着症状去制止,要找到导致症状的根本原因,去在根上调整。
就像火警的警报响了,你不能只是把警报停止,你要灭火。
当孩子有一些所谓“症状”的时候,那可能只是映射出家庭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
比如在上一篇例子中说到小姑娘夹腿,我接触到的几乎没有例外,他们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都存在问题,比如父母非常非常忙碌,在情感上比较忽视孩子,不关注孩子,只是交给老人照看着,只要有吃有穿没生病,那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就被禁锢在了自己的身上。
或者夫妻可能处于冲突当中,面临离婚的压力,有的可能是长期存在的这种压力,孩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能看到爸妈的脸,能感到这个家庭的氛围是什么样的。
他会很紧张、恐惧,发生这样的身体状况就可以让他不只是待在那个紧张恐惧当中。
而且有可能父母发现了孩子的问题,就停止了战争停止了分离,终于能够站在一起,一致的去处理孩子的问题。
所以孩子的症状或者问题反而变成了家庭完整的粘合剂。
如果真的因为这样粘合在了一起,那孩子怎么敢好起来?
他必须保持有问题保持爸妈的连接,你能想象孩子承受多大痛苦么?
如果这样失败了,家庭还是破碎。
孩子的思考方式是自我中心的,他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自己做的不对,爸妈不喜欢自己了所以才分开。
这样的孩子是无法自信的,他永远都会担心自己有错,或者觉得自己不好。
2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安全的基地。
从上面我们提到的例子中,你会发现,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在一些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的是父亲和母亲两个人的参与。
孩子才能获得母亲的接纳,抱持,柔韧,才能获得父亲的坚毅,果敢,向外的攻击力,征战的勇气。
而父母之间相互支持,非常的恩爱,他们彼此的感情就是有依托的,这样他就不用去寻找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伴侣的替代品。
同时孩子在长大之后,要去活出他自己,他在离开父母的时候,才不会觉得自己抛弃了、背叛了孤苦无依的父亲或者母亲。
设想一下,假如父母不幸福,妈妈很痛苦,你敢幸福吗?
所以如果夫妻关系很糟糕,孩子是不敢离开父母独自去偷欢的。
因为那种背负巨大的内疚感,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意识不到这个内疚感。
在咨询当中,我们听到很多人说,我不想嫁给爸爸这样的男人,我不想成为父亲那样的男人,我不想像妈妈一样为了家庭付出,一直牺牲没有自我,我不想自己未来的婚姻是父母那样的,甚至有一些来访者表达,自己不想结婚,从来没看到过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与其两个人在一起痛苦不如独自一人更自在……
有时甚至你意识不到这些,你只是慢慢发现,自己的婚姻慢慢的过成了最不喜欢的父母的样子。
所以经营好夫妻关系、家庭关系,就是给了孩子一个允许幸福,
允许他离开你们去活出他自己的许可证。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分享这些,不是为了让大家更焦虑。
而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更真实更勇敢的直接面对,反而就化解了。
最后,祝大家拥有滋养你的亲密关系。
咨询师介绍
李思曼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向上滑动阅览
◇ 受训背景
>正念冥想修习三年以上
>接受专业训练2800+小时;持续接受个人分析、团体治疗1500+小时,持续接受个体及团体督导;咨询小时数1700+小时以上> 心智化治疗专项训练,短程动力性人际治疗,包括:心智化概念版图、评估、病理、干预、文献导读、实操答疑,导师王倩博士> 人际反馈模式-存在主义团体带领者培养,连续三年,导师辛思洁;
三位一体线上团体带领训练,一年期,督导许玥
>曾奇峰初级精神分析线下工作坊;曾奇峰、施琪嘉、张培超团体
督导;曾奇峰、李孟潮、李小龙心理咨询录像解析
>英国儿童治疗精粹课程COLLECTION-与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心理动力工作,第一期已完成;第二期受训中
>萨提亚模式转化式系统治疗技术,导师崔怡然;担任专业咨询师培养工作坊助教工作
>王敬伟***一阶
>梦境意象解读理论与技能实操,持续两年长程线上梦工作小组,导师张维扬博士
> 《觉知的力量》七周正念集修导师胡婷婷;《伯克利幸福大脑》训练营
>创伤对个体的影响及治疗方法,Bessel主讲(《身体从未忘记》作者)
>《危机干预》,导师陆宇光
>《家庭系统治疗》,导师马希权,陈露
> 以及绘画疗法、CBT(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等
◇擅长领域
动力学取向的个人深度探索及人格成长;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人际沟通,情绪管理。
◇成长感言
最初,我是作为“病人”进入治疗。
在淹没性的抑郁中挣扎,在亲密关系中依赖、受害,又迫害、拯救,困在无明里循环,这曾带我潜入深深的黑暗,我不知道需要多久、要怎么做,才会好起来。
只是寻着心里那一个微弱但持续的声音,去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在我的治疗师和伙伴那里,得到一些支持,善意,获得一些理解,领悟,借助他们,我看见和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
当那些曾固着你的卡点被激活被点亮,那反而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我是那个点灯的人。
你和我一样。
◇ 对咨询的看法
美好的东西,你要去渴望、去获得,也毫不内疚、理所当然的去享受。
艰难的时刻,亦需要在情绪唤起时,被体验,被理解,被整合,让情绪只是流经你,而不是困住你。
我们在咨询中做的,就是去发现并释放你被潜抑的资源,假如过往的经验让你的内心有一部分缺失,现在,我们一同重新发展ta,最终我们可以穿越那些弥散性的痛苦。
自在、真实的生活,用你希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