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A、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途径是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传入神经→脊髓,脊髓再通过神经②传导大脑皮层,A正确;
B、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脊髓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但是脊髓的控制下仍可以完成排尿反射,B错误;
C、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的过程存在正反馈调节,C正确;
D、成年人能根据环境情况适时排尿,体现了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控制,也就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正确。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是指在未受到刺激时,K+通道开放,大量的K+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是指在受到刺激时,K+通道闭合,Na+通道开放,导致大量的Na+内流,电位发生变化,形成外负内正的膜电位。
【详解】A、分析曲线可知AB段在零电位以下,说明是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引起的,因此若使用K+通道阻断剂,静息电位会减小,A正确;
2.、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成J形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成S形曲线。
【详解】A、培养基配置好之后,需要进行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A正确;
B、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要振荡试管,从而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否则会导致结果有误差,但不一定就是偏小,B错误;
故选C。
【点睛】
6.正常人的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若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引起机体发热,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如38.5℃),此时机体相当于受到寒冷刺激,发生的变化是()
A.皮肤毛细血管舒张B.立毛肌舒张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抑制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若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使机体发烧,则该过程相当于寒冷刺激,据此分析作答。
【解析】
【分析】1.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2.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由题意知,哺乳动物的肾上腺可分泌一种激素,促进肾脏对Na+重吸收,手术摘除小鼠的肾上腺后,该激素分泌量减少,Na+重吸收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多,C正确;ABD错误。
【详解】A、ab段血糖的含量逐渐增加,此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以降低血糖浓度,A正确;
B、ab段血糖浓度上升是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de段血糖浓度上升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B错误;
C、cd段血糖浓度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以升高血糖浓度,C错误;
D、f点时,运动后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增加升高血糖,当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时,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错误。
B、BC段为动作电位,由于钠离子内流引起的,B正确;
C、根据B选项分析可知BC段为动作电位,由于钠离子内流引起的,因此使用Na+通道阻断剂,对BC段有影响,C错误;
D、由DE段可知,此时排钠保钾,因此在恢复到静息电位之前,膜两侧电位经历电位波动,D正确。
故选C。
4.某健康男子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详解】A、由题干可知,重症肌无力的病因是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即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乙酰胆碱受体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降低,因此,若检测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的量,重症肌无力患者不会低于正常人,A错误;
B、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退化,对乙酰胆碱的刺激应答出现异常,导致化学信号→电信号无法正常转化,B正确;
故选B。
3.下图是某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为静息电位,此期间若使用K+通道阻断剂,静息电位会减小
B.BC段为动作电位,其产生的原因是Na+内流
C.若使用Na+通道阻断剂,对BC段没有影响,会延缓CD段
D.由DE段可知,在恢复到静息电位之前,膜两侧电位经历电位波动
【答案】C
A.新冠疫苗作为抗原,其化学本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蛋白质
B.接种疫苗是通过激发体液免疫来抵抗特异性抗原
C.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保留了病原体的抗原特性
D.全民接种疫苗能建立人群免疫屏障实现群体免疫
【答案】A
【解析】
【分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RNA(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故选A。
5.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肾上腺可分泌一种激素,促进肾脏对Na+重吸收。若手术摘除小鼠的肾上腺并给予与术前相同的饲喂条件,则与术前相比,小鼠体内出现的变化是()
A.Na+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B.Na+重吸收减少,血浆渗透压上升
C.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减少D.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
【答案】C
C、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只有保留病原体的抗原特性,才能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起到预防的效果,C正确;
D、全民接种疫苗可建立人群免疫屏障,实现群体免疫,D正确。
故选A。
8.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部骨骼肌极易疲劳,尤其活动后症状加重。其病因主要是患者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作用于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普通高中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是机体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B.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C.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D.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A.ab段随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
B.de段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与ab段相同
C.cd段血糖浓度下降,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
D.f点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点进食后,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使血糖的含量逐渐增加,此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以降低血糖浓度,所以ac段血糖浓度先增加后降低到正常水平;c点后,由于运动消耗,导致cd段血糖浓度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此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升高血糖浓度,后de段血糖浓度逐渐升高。
C、患者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能作用于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说明乙酰胆碱受体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的抗原在结构上有相似性,C正确;
D、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弱免疫反应,减少抗体的产生,降低抗体对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从而起到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D正确。
故选A。
9.下图表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几种植物激素含量(单位:μg/10g干重)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脊髓→②→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B.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无法完成排尿
C.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的过程存在反馈调节
D.成年人能根据环境情况适时排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会受到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ABC、由分析可知,该体温调定点上移过程中,相当于寒冷刺激,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各种效应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ABC错误;
D、寒冷刺激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快,产热增多,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D
7.在新冠疫苗研制方面,我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如mRNA疫苗)等多种研究路线均取得重大进展。2020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我国首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分析题图:该图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而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说明植物生命活动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详解】A、种子尚未萌发时,脱落酸的含量较高,A错误;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由图可知,种子萌发早期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细胞数目增多,B正确;
A.若检测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的量,重症肌无力患者低于正常人
B.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上化学信号→电信号无法正常转化
C.乙酰胆碱受体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的抗原在结构上存在相似性
D.临床上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减弱免疫反应,治疗重症肌无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经过突触时有以下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此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细胞外液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因此由细胞外液构成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A正确;
B、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B正确;
C、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能促进萌发,脱落酸能抑制萌发,二者表现为拮抗关系,C正确;
D、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可以影响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植物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的实质是调控细胞基因表达,D正确。
故选A。
【点睛】
10.酵母菌是一种异养型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存活。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2、注射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
【详解】A、新冠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如mRNA疫苗),其中基因工程疫苗的化学本质不都是蛋白质,A错误;
B、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且失去了侵染性,所以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来起到免疫效果,即通过体液免疫来抵抗特异性抗原,B正确;
A.种子尚未萌发时,3种植物激素的含量都很低
B.种子萌发早期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细胞数目增多
C.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表现为拮抗关系
D.植物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的实质是调控细胞基因表达
【答案】A
【解析】
【分析】1.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3)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C、二氧化碳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也能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如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刺激呼吸运动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C错误;
D、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
故选C。
【点睛】
2.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膀胱逼尿肌接收兴奋后收缩,产生排尿反射。逼尿肌收缩时,又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直至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制备酵母菌马铃薯培养液时,需要进行高压蒸气灭菌
B.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要振荡试管,否则计数结果偏小
C.适时更换培养液,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D.不再更换培养液,一段时间后培养瓶内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将达到K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1.、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