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答案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主频为50Hz的雷克子波的时间延续长度为()。
答案:40ms
2.波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波长数目叫做()。
答案:波数
3.粘弹介质中品质因子和吸收系数的关系为()。
答案:;
4.纵波垂直入射到存在波阻抗差的反射界面会产生()。
答案:反射纵波;透射
纵波
5.地震勘探中常见的面波有()。
答案:瑞雷波;勒夫波
6.反射地震记录道可以由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的褶积得到。
()答案:对
7.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只与岩石的弹性参数有关,与其他因素(如地层埋深、温
度、压力等)无关。
()答案:错
8.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拉梅系数、泊松比、
纵横波速度比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其中只有两个变量是独立的。
()
答案:对
第二章
1.NMO又叫正常时差,其近似表达式为()。
答案:;
2.单一倾斜界面反射波的时距曲线为双曲线,其中叠加速度为()。
答
案:V1/
3.单一水平界面折射波的时距曲线为()。
答案:直线
4.地震记录中观测到初至形式的折射波需要()。
答案:入射角大于临界角;超
越距离之后;下层速度大于上层速度
5.地震波传播的基本规律包括()。
答案:费马原理;斯内尔定律;惠更斯原理;
反射透射定律
6.绕射波的时距曲线为双曲线,其顶点位于绕射点正上方,不随震源位置而改
变。
()答案:对
7.面波的时距曲线为直线,在tao-p域为一个点。
()答案:对
第三章
1.对于单边放炮、24道接收观测系统,炮点每次移动1个道间距,该观测系
统的最大覆盖次数为()。
答案:12
2.地震有效波的视周期为T,有效波到达相邻检波器的时间差为t,为了可靠
地辨认有效波的相同相位,两者之间需满足()。
答案:t <T/2
3.野外观测系统设计遵循的原则有()。
答案:方位角分布均匀;覆盖次数分布
均匀;偏移距分布均匀;施工成本低
4.与模拟检波器相比,数字检波器的优点有()。
答案:动态范围大;灵敏度高、
失真小;低点噪声;频带宽
5.界面为水平层,如果观测到的记录都来自于界面上R点反射,R点称之为
这些道的()。
答案:共反射点;共中心点;共深度点
6.以固定的炮检距对界面上某点进行了多次观测,就称之为多次覆盖。
()
答案:错
7.利用炸药震源激发地震波时,大幅度增加炸药量,接收到的反射波振幅也就
越强。
()答案:错
第四章
1.在远离激发点处,地震波在多层介质中传播的真正速度与平均速度关系
()。
答案:真正速度>平均速度
2.根据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所求得的速度称为()。
答案:叠加速度
3.常规方法在计算倾斜界面动校正量时,与下列哪些变量有关()。
答案:炮
检距;介质速度;共中心点处自激自收时间
4.对于水平界面,水平叠加是哪些道集的叠加()。
答案:共中心点道集;共反
射点道集;共深度点道集
5.对于有限长度的波形,当相对时移值τ趋于无穷时,其自相关函数ϕxx也
趋于无穷。
()。
答案:错
6.水平叠加前,是对共中心点道集进行动校正处理。
()答案:对
7.界面深度约大,观测到的折射波盲区约小。
()答案:错
第五章
1.当波垂直入射到界面时,反射系数R与投射系数T满足下述哪种关系()。
答案:R+T=1
2.在平面图上一厘米一个数据,如1:5万的构造图上深度点的横向间隔应为
()。
答案:500 m
3.用一个零相位子波制作自激自收剖面,对应的薄层厚度从λ到λ/40,相当
于薄层顶底反射波的时差变化范围为()。
答案:[2T, T/20]
4.薄层厚度的分辨率极限hmin与下列哪些变量有关()。
答案:视周期T;
视波长λ;主频f
5.子波的频带不变,增加子波的主频,能够提高分辨率。
()答案:错
6.薄层的类型可分为韵律性薄层、递变性薄层以及多个韵律性薄层的组合(即
薄互层)三大类。
()答案:对
7.当断层倾角较平缓,断层走向与地层界面走向一致时,不同方向测线上的断
层断点,其升降盘和落差不变。
()答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