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纽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印纽艺术
关键词:印纽;印章;艺术价值
人们对印钮的迷恋,始于文化而非技艺,印钮勾连起的是一代代王朝霸业,一朝朝文人风流。
封建一统的秦汉王朝将曾经不拘一格的古玺钮制也纳入等级有序的理念中。
如《汉旧仪》记载:皇帝皇后用玉玺螭虎钮,诸侯王、丞相、大将军用金印龟钮,其余二千石高官用银印龟钮,千石至二百石皆铜印鼻钮,官印制度森严。
后期渐趋宽重,衍生习称的瓦钮和桥钮。
与官方相比,民间所用的印钮样式更为多样,山水、花鸟、楼台亭阁都能成为印钮的样式。
特别是随着石质印章逐渐代替玉石、铜等成为印章雕刻的主要材料后,印钮雕刻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在印钮雕刻中,“相石”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步骤。
“不同的石头有不同的特性,有的温润如玉,有的色彩斑斓,有的形状各异,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颜色和纹理,雕刻时,要通过感觉、触角、视角来辨别,对千姿百态的石章要能因才施艺,因色取俏。
“脆软之石性,温润之石质、斑斓之石色,多变之石形…”在寻找到“脆软、温润、斑斓”之石后(此类石头硬度一般在2.6—2.8范围),便是“石形”的构思设计,要根据石头的色彩、材质以及纹路来决定雕刻的内容,使作品有一种自然天成的感觉。
”例如:作品《汉韵犹存》,是由20方印纽组成,取材“中国四大名石”(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作品上的古兽是花了不少功夫细雕而成,经过独特的构思、流利的刀法、和谐饱满的造型,将古兽温顺的姿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作品之所以取名《汉韵犹存》,是因为汉代印钮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至今被人们推崇,并作为学印、学钮的典范,作品取此名,也是为了纪念汉印艺术。
印钮的基本雕刻技法:
1.圆雕:是施于印体顶部的立体雕刻。
圆雕的表现内容多以传统的鼻、瓦、亭、坛等钮式外,也有带图腾色彩的石兽钮,如:螭虎、辟邪、龙凤、麒麟、石狮等,其次比较贴近生活写实的龟、蛇、蟾蜍、鹿、驼等。
再有
现代的花、鸟、鱼虫、人物、人体、草木瓜果等。
2.浮雕:是施于印顶部或印体周围部分的半立体雕刻。
浮雕分为深浮
雕和浅浮雕。
浅浮雕传统称“薄意”,深浮雕以博古钮为主,博古钮是一
种图案化的装饰雕刻,它的纹样大多取自古代玉器和青铜器,通常雕刻在
平顶印章上端。
浅浮雕(包括薄意)题材内容更为广泛,人物、山水、花
鸟无所不能表现。
例如:罗汉、观音、八仙、四美、樵夫渔父、隐士高人、亭台楼阁、山峦湖泊、梅兰竹菊、花鸟鱼虫、十二生肖等;还有喜庆吉祥的,如:五“蝠(福)临门”、“蝠(福)从天降”、“一鹭(路)平安”、“马上蜂(封)猴(侯)”;有沁入诗词意境的如:“燕子来时桃
花开”、“兰舟催发”、“雪中送炭”、“踏雪寻梅”;有反映人物故事
的如:“渭滨垂钓”、“曲水流觞”、“香山九老”、“竹林七贤”、
“东坡赏砚”、“米芾拜石”等等。
3.线刻:是施于印章顶面和周围的线条雕刻。
线刻分阴刻、阳刻和微刻,一般以诗词文章为主或配以书画等。
现代印钮雕刻作品多在传统的风格基础上,逐渐向更具设计感的方向
转变,在古兽的风貌上以及严谨程度上也更进一步的加强,写实、对称、
规矩、简练的设计以及对于线条的充分利用使得兽钮更具有磅礴的气势。
当然因为艺术的创作需要不间断的感情投入,所以很多印钮的风格、形态
也不都是一样的。
所以不管是哪一种都是艺术家自己对艺术的一种特殊的
见解、一种美学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