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形态的构造-文字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形态的构造主要是学习产品形态的设计方法、形态构造规律以及深入形态转换的设计能力。
4-1.形态-形态产品的构造
形态-形态产品的构造流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想法的过程。
见图1。
图1
形态构造过程,是首先产生想法,经过分析,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良,加上新的创意,提出设计方案,最终转化为商品。
如图2中儿童座椅的设计,首先产生儿童座椅设计的想法;接着对其进行分析,现有儿童座椅多采用方形的几何结构,分别包括靠背、座位、承重柱,来满足坐、休息等功能;再设计过程中考虑如何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良,于是在原有基本形的基础上加上仿生梅花鹿的创意,最终提出梅花鹿造型的儿童座椅设计,并转化为商品。
图2 4-1-1 基本形态转化为简单产品形态
不同形态
的不可视
状态 可视化形态 形态信息 形态优选 形态+创意 确定方案
几何图形解构 方形 儿童座椅 几何结构 靠背
座位
承重柱 满足坐、休息等功能
如何满足儿童心
理? 几何图形重组 +
基本形 仿生创意 美学概念构造
梅花鹿儿童座椅 结构和功能等分析
1 2 3 4
在产品形态转换的项目里提到过产品设计中常用的基本形态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梯形体、圆体、椭圆体、环形体等等。
第一种形态构造的方法就是直接由这些基本形态组合、穿插、包容构成新的形态,并转化为简单的产品形态。
如图3中的灯具系列设计都是由简单的基本形态转化而成。
灯具①是梯形体的变形,灯具②是长方体的组合,灯具③是圆柱体的穿插,灯具④是梯形椎体的组合。
图4中为用基本形结构图,图5为3D建模图。
①
②
+
③
④
+
+
图3
图4
图5
4-1-2 复杂形态转化为复杂产品形态
第二种形态构造的方法是以形态的原型为元素,分析原型的形态轮廓,结合产品的功能,重新建构新的形态内部结构,利用形态转换中的二维形态转化为三维形态的方法,将复杂形态转化为复杂产品形态。
如图6中花椅的设计,就是根据自然界中花朵的形态转化而成。
首先分析花朵的形态轮廓,花瓣是椭圆形的,整体形态是几个椭圆形以花蕊为中心旋转组合而成。
再根据椅子的功能是人可以坐着休息的,需要有个平面承受体重,因此选择两个花瓣位置作为座椅面,高度与膝高相近,座椅的舒适度考虑要有个靠背支撑背部,再选择剩下花瓣位置为靠背,高度约与肩位置同高。
这样就将复杂的花朵形态,通过形态轮廓分析→功能重构→维度转化几个步骤转化为花朵形式的座椅。
图6
4-2.产品形态的设计思维
产品形态创意产生的过程如图7所示,首先外界环境给予设计者一定的刺激,设计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到刺激,大脑获得新的信息;信息的输入让设计者有了短时记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了灵感来源;短时记忆与设计者自身的长时记忆中相似内容相碰撞,产生新的想法,作为创意输出;设计者可以通过草图表现、语言描述、文字描绘等外部表征形式将创意外显,最后将创意输出实现,反馈给环境中的刺激。
图7 产品形态创意产生的过程
通过分析形态设计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和方法,探讨出形态设计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应用方法。
4-2-1形态仿生思维form bionic thingking
形态仿生思维方法就是指在产品形态设计过程中,向自然界寻求启迪,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及其象征寓意,对生物的结构和形态等元素进行抽象、概括、提炼、模拟仿真的设计思维过程。
它不仅仅指机械的对生物体本身进行具象的形态模拟,还包括通过对生物的运动、形态等特征的研究分析,进行抽象、概括、提炼,成为产品形态设计的拟态依据。
形态仿生不是对自然生物形态的照搬,而是要捕捉自然生物形态的某种特性,将其与所设计的产品结合起来,经过抽象、演变、提炼、升华,使得所设计出的最终形态具备该自然形态的特质,并非造型上的相似。
比如,古人从漂浮的原木中得到启发设计制造了独木舟;受原木从山坡滚下的启发设计制造了车轮;还有我们熟知的,鲁班因被茅草割破了手指,就从其叶子的齿状边缘中获得灵感发明了锯子。
图8是利用形态仿生设计的几款座椅,分别仿生梅花鹿、牛、兔子的造型。
图8 产品形态仿生设计
形态仿生设计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对生物形态原型进行研究,吸收其对技术要求有益的部分,得到一个生物模型;
(2)将生物模型提供的资料进行数学分析,使其内在联系抽象化,并用数学语言把生物模型“翻译”成一般意义上的数学模型;
(3)通过物质手段,根据数学模型制造出可在工程技术上进行试验的试验模型;
(4)根据试验模型进行调整、完善,设计出产品模型。
图9中形态仿生思维案列是同类形态的不同类型仿生设计。
以大蒜味原型进行仿生,大蒜一瓣瓣的形式,可以组合起来构成球状整体。
大蒜盛物器利用大蒜可分开,可组合的特征,将一个个单独的大小统一的盛物器做成勺子状,顶部开孔,再设计一个挂物架,可以将单独的盛物器收集起来构成一个大蒜的整体造型。
大蒜调料组合也是利用其可聚合可分散的特点,但是每个单独的调料瓶大小不同,根据调料的使用量的不同分不同等级,显得很生动,有人情味。
图9 同类形态的不同类型仿生设计
‘大蒜’盛物器 大蒜 ‘大蒜’调料组合
4-2-2形态联想思维form association thingking
形态联想思维就是通过联想进行形态设计的思维方法。
1.功能与形态联想:
通过功能的相似进行形态模仿,再根据产品的特征进行改进。
例如,电热水壶就是在对传统热水壶外观的模仿中步入市场的。
(图10)
图10
2.结构与形态联想:
形态设计中以现有结构为基础进行创新,利用结构的科学合理性来满足产品应有的功能。
例如,蜂房(图11)是多个六角柱状体的集合,经过研究它容量最大,耗材最少,是最经济的结构。
日本一个建筑师根据蜂房的这种特殊结构,建造了蜂房式旅馆,房间安排紧凑,空间相对狭窄,专供赶不上夜班车的低薪人士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图11
3.符号与形态联想:
符号的形态联想就是综合产品的形态、色彩、肌理等视觉要素作为造型符号,通过抽象、概括、提炼等设计手法进行的形态设计。
符号化的产品形态更利于表达产品的功能、说明产品的特征等,而且形态设计中运用符号化的设计语言更易于从情感上拉近新产品与消费者关系。
例如,直线给人以硬朗、力量、简洁的感觉,大量的男性产品就以干练的线条、简洁的结构出现,凯迪拉克轿车、悍马越野车就是他们的代表。
(图12)
图12
4-2-3形态发散思维form divergence thingking
形态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它是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的局限与束缚,沿着不同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去探索的思维形式.形态发散思维往往能使新的设想新的突破和创见产生,尤其在提出设想或方案设计阶段,更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图13为发散思维方法,以某一词为起点,说出与其相关的特征词,再进行他物联系,可以将思维发散。
图13 发散思维方法
4-2-4草图形象思维draft image thingking
概念的形象表达就是用草图将构思视觉化的过程。
草图主要包括构思草图,结构草图,色彩草图以及展示草图等。
在草图绘制过程中为保持思维的连续性,就要求眼、脑、手并用。
最好的设计源于心,从手绘的表达开始,并经过连续不断的推敲论断。
草图思维的过程一般分为构思草图阶段,结构草图阶段,色彩草图阶段,展示草图阶段等,它是一个不断检验论断的过程,也是推动设计从概念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的动力和手段。
草图将创意可视化,可视化的形象更加方便的推进设计方案的深入。
图14为产品设计中设计者思维形式的表现。
图14 产品设计中设计者思维形式的表现
4-3.产品形态的美学基础:
通常所讲的设计美学指现代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把美学应用于生产技术领域,使美学与技术达到和谐统一的一门应用美学。
”
设计之美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主体的创作而产生的“美的对象”,即创作的设计之物;二是判定设计之物的富有“美感体验”的主体态度与活动。
如,红旗轿车外型大气尊贵独特的东方神韵;奥迪 A6L 汽车动感非凡的整体造型;劳斯莱斯的豪华秀美;悍马的粗犷、马自达的飘逸……,
设计美学的问题领域必然涉及到三个方面:
一是设计状态中设计者的“美的对象”,即设计之物的构成;
二是接受者与创作者的“美感体验”的构成;
三是把它们统一起来考察的“美的价值的原理”,从体验和对象两方面分析美的现象的本质构造,进而论及美的价值等问题。
美具有客观社会性、形象性、感染性、功利性四大特征。
美好的事物可以陶冶人的精神生活,愉悦人的心情,开拓人的思想,纯洁人的灵魂,培养人们高尚的品格。
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的精神作用绝不可低估。
4-3-1产品语意的美学
产品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望,而人的需要和欲望得以满足的精神
前提是感觉和认知,人的情绪是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产品形态设计中需要注意语意学带给人的精神感受,也即是情绪体验。
因为人的体验和感受很重要,可以起评价作用,对认知指导意义重大。
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审美需求也逐步提高,要求审美对象具有可感知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唤起审美意向的感染力和情感激发作用。
产品语意中的审美需求最初级的是身体的愉悦,直接由对感官的刺激而产生的生理层次的快感,再进一步是心理的愉悦,对某些形象意蕴的领悟的有限性的感知突破,最高层次的审美需要是精神愉悦,对精神的激荡达到超然的境界,从而获得人生价值的体验和志向的激励。
图15中小猪水壶设计,壶身的圆鼓造型让人联想到猪圆滚滚的身体,壶嘴用猪鼻的形态,搭配粉系色彩,适合梦幻风格的年轻女性使用,其可爱的造型带给人身体感官的愉悦。
图15
4-3-2产品生态美学
将生态美学思想引入产品设计领域是对当前产品设计学科在美学领域的拓展,它强调产品不再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审美客体,而是一种人与产品互动共生的平等存在。
基于生态美学思想而设计的产品不仅应该在形态上反映自然,在技术上保护自然,更应该在意境上融入自然,能够唤醒人的自然意识,在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中完成对人的生态主义感化,使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自觉地完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问题的再思考。
生态审美观的核心是追求一种真正的人的体验,人的快乐和自由。
从生态美的涵义上来看,生态美关注的就是整个人类生活本身,是人类生存的诗意化和理
想化。
对于人类的生活而言,生态美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体现着一种既是物质和技术的,又超越了物质和技术的人文观和审美观,一种生命层面、情感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享受观和自由观。
图16中花瓣灯的设计中就符合生态审美的观点,通过在灯的使用中,花瓣逐渐地打开,模仿自然中生态发展的规律,让人在使用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图16
4-3-3产品美学原则
1.功能原则:产品设计时要考虑产品应当具有的使用目的和效用,体现设计的目的性。
2.经济原则:现代设计师要考虑经济核算问题,考虑原材料费用、生产成本、产品价格、运输、储藏、展示、推销等费用的便宜合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适用、优质、美观的设计。
3.科技原则:设计时要考虑现代材料的性能和现代加工方法所起的作用。
考虑反映新科技成果和新加工工艺,以利于优质高效地批量生产,使产品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4.信息原则:现代设计师要重视信息元素,了解现代设计信息发送、传输和客观规律,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功能、材料、结构、环境等社会因素。
5.艺术原则:设计时要考虑所涉及产品的艺术性,使它的造型具有恰当的审美特征和较高的艺术品位,从而给受众以美感享受。
6.合理原则:合规律性或者是合逻辑性,在进行设计时考虑尊重、遵从和符合客观规律,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
4-3-4产品美学规律
1.变化与统一
统一是指同一个要素或者形态特征在同一产品中多次出现,具有一致、安静和宁静之感。
产品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品功能与形态的统一;产品比例尺度的统一;产品线性风格的统一;产品色彩效果的统一;产品质感的统一。
变化是指在同一物体中,产品的形态要素与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或在同一物体中,相同要素以一种变异的方式使之产生设计上的差异感。
由于产品形态要素的不一致性,从而使形体有动感,克服呆滞、沉闷感,使形体具有生动活泼的吸引力。
变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2种:加强对比,强调重点部位。
加强对比可以从形状、排列、材质、色彩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在产品设计中,根据形、色、质等形态要素,将其某部分加以强调表现就能做到突出重点、达到对比的效果。
例如,在产品线形的处理上,柔软的曲线配上强劲有力的直线会增加产品的艺术感染力;在色彩设计中,以淡色为主调,再嵌上少量的浓郁色,这个形就会被明确地强调出来等。
2.均衡与稳定
均衡是指产品各部分上下、左右、前后之间相对的体量关系。
产品形态的均衡形式,主要是指产品由各种形态要素构成的量感,通过支点表现出来的秩序和平衡。
所谓量感就是指视觉对各种形态要素(如形体、色彩、肌理等)和物理量(如体积、重量等)的综合感受。
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稳定的形式有“实际稳定”和“视觉稳定”两个方面。
稳定的基本条件是物体重心必须在物体支撑面以内,越靠近支撑面的中心部位,其稳定性越大,另外,产品的重心越低,其稳定性也越大。
稳定的形态给人以安全、轻松的感觉。
稳定是保证产品安全性最重要的条件,因此,进行产品设计时,首先要保证产品状态的稳定。
同时,稳定的形式也是一种美的体现。
3.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产品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对比可使得产品形体活泼、生动、个性鲜明。
而调和可使产品的形态统一、协调、稳重,使不相同的事物取得类似性,产生协调美。
对比与调和在产品的形态设计中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形态的对比与调和
形态的对比与调和主要表现为在产品的各个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形状和大小的对比与调和。
冰箱的冷冻箱与冷藏箱的几何形状都是成一定比例的矩形,两者的比例接近形成调和,同时又和冰箱的整体比例接近,调和的效果更加明显。
但是,两者的大小和方向又不同,从而形成对比的效果,显得生动、活泼和舒服。
2).线型的对比与调和
线型的对比和调和是指组成产品的轮廓线、结构线、分割线和装饰线等线的基本形状之间的对比和调和。
对比起强调形态的主次以及丰富形态情感的作用,调和则强调产品形态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线型的对比和调和主要表现为:线型的曲线与直线、粗线与细线、长线与短线、虚线与实线等的对比和调和。
产品若以直线为主,则转折部分只宜采用少量的弧线或小圆角过渡,形成以直线为主,又有直线与曲线对比的调和效果。
同样,产品若以曲线为主,在直线部分则尽量使之自然过渡,形成以曲线为主,又有曲线与直线的对比的调和效果。
3).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的色彩,由于色相、明度、纯度的不同都可以形成对比和调和的效果,比如,色彩的冷暖、明暗、进退、扩张、收缩与轻重等。
因为,色彩的应用最为灵活,它不受产品形态、结构的限制,所以,色彩的对比和调和是产品设计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方法。
产品的色彩设计应以调和为主,以一种或者两种色彩搭配形成产品色彩设计的主色调,而在细节以及装饰设计上,采用对比的形式,强调重点结构,突出变化。
4).材质的对比与调和
材质的对比是指将不同质地的材料,或同一种材料经过不同的工艺处理形成
的不同质感的表层组合在一起,形成产品外形表面的质地对比和调和的关系,材质的对比和调和与色彩的调和与对比一样,不会改变产品的形态,但是也不受产品形态结构的约束,运用比较自由和灵活。
材质的对比和调和主要表现为:天然材质与人造材质、有纹理材质与无纹理材质、有光泽材质与无光泽材质、细腻材质与粗糙材质、坚硬材质与柔软材质、华丽材质与朴素材质、金属材质与非金属材质、有光材质与无光材质等不同材料的运用上。
数码相机的机身处理成粗犷的黑色,而上部镜头部分则处理为金属色,由于机身所占面积较大而强调整体,上部镜头部分的金属色所占面积较小而形成对比的效果,同时机身处理成凸凹点状的质感表面使人在使用时不易滑落.
5).虚实的对比与调和
产品的虚实对比主要表现为:产品形体的凸与凹、实与空、疏与密、粗与细等形态之间的变化效果。
在产品设计中,虚指的是产品的部分结构采用透明或镂空的效果,给人以轻巧感。
实指的是产品的实体部位,给人以厚实和沉重感。
实的部分通常为重点表现的主题,虚的部分起衬托作用。
虚实构成对比与调和,使产品的形体的表现更为丰富。
6).体量的对比与调和
产品的形体结构之间的体量与对比与调和,可以使产品外形变化丰富,主次关系分明。
体量的大小对比强烈,可以突出体量大的部分的量感,也可使小的部分显得更为细致、精巧;体量的大小对比弱,给人以调和的感觉,产品的整体形象统一、协调。
4.节奏与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的一种重复的属性,是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变化的运动形式,它反映了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某种运动规律。
韵律的体现一般有以下几种:连续韵律;渐变韵律;交错韵律;起伏韵律。
5.对称与平衡
对称是自然界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形式,是动力和重心两者矛盾统一所
产生的形态,是均衡形式中同质同量的均衡。
采用对称形式造型,可给人们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产品的功能与造型获得感受上的一致,产生协调的美感。
对称图形由于过于完美,缺少变化,会给人一种呆滞,单调的感觉。
所以,人们会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改变其部分元素,使画面具有变化性。
由于事物在运动中,时常处于不对称的状态,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不对称的平衡现象。
平衡相对于对称具有更为丰富的形态。
当画面的对称关系被打破时,可以调整力的重心使画面达到力的平衡。
力的平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当两个事物相同时,力的重心位于两个事物中间位置,形成了绝对的平衡关系。
我们也称这种绝对的平衡关系为对称。
(图17)
图17
●当两个事物量感达到平衡时,形象上可以有所差别。
(图18)
图18
●当两个事物量感不同时,可以调节力的重心使之达到平衡。
(图19)
图19
6.比例与尺度
产品形态设计必须具备合适的比例和尺度,是实现产品功能与形式以及各个部分形式美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比例关
系是黄金比及黄金矩形(图20)和根号矩形(图21)。
图20 黄金比及黄金矩形
图21 根号矩形
4-3-5商品审美价值原理
消费者之所以愿意购买商品,是出于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要。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未真正完成商品交换之前,商品的使用价值的优劣还无从知道,那么是什么促使消费者下决心选择某一商品呢?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消费者本人对商品的直观印象作出的评价,而所谓直观印象自然离不开商品的形象特征美感,即审美价值。
4-3-6设计师的审美
产品形态创意设计作为设计师创造力的一种表现,它集中展示了设计师对工程科学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反映了设计师对人类社会发展中蕴含的生活价值观念的认知与诠释。
作为形态创意的主体,设计师也是审美主体,必须具有以下审美条件:
第一,具备必要的产品设计专业知识。
第二,具备较强的审美鉴赏能力。
第三,具备敏锐的审美心理。
4-4.产品形态的设计:
4-4-1形态的过渡
形态的过渡是针对两个或更多的形态而言的,要使这些形态在重新组合不显得杂乱无章就要求形态的过渡使产品具有整体感,形态的过渡要与整个形体的感情色彩相一致,使之具有和谐美感。
就有无第三个中间形态而言,我们将立体形态过渡分为: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
就形态单元的属性而言,将立体形态过渡分为:同一物体不同形态单元之间的过渡,系列物品之间的过渡,产品的内部形体与“外壳”之间的过渡,产品与人的过渡,产品与环境的过渡。
1.直接过渡
直接过渡是指一个形态简单的加到另一个形态之上,两个形态之间没有第三个中间形态出现。
其特点是形体转换明确、形态简洁硬朗,形体与形体之间关系清晰,但这一特点势必造成整个形体生硬刻板、不够自然。
图22 图23
图22所示的是著名的红蓝椅的造形,作为椅子,用直接过渡处理坐面、扶手以及靠背难免给人坚硬、不舒适的感觉,但其传达的严谨的逻辑思想、和谐的构成理念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椅子”的意义。
图23中的产品是一款办公家具,直来直去的转角,金属支架直接嵌入木质柜子,给人简单、直接、冷静、高效的感觉。
由于直接过渡具有这样的感情色彩,所以常被应用于比较严肃的场合。
2. 间接过渡
间接过渡是指形态组合时,有一个形态作为过渡区域出现,将这些形态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间接过渡的特点是过渡自然、形态优美,具有女性化的特征。
因此,在家居环境中,生活产品的设计常采用间接过渡处理形态与形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