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合集下载

统计学原理复习指导

统计学原理复习指导

统计学原理复习指导第一章统计总论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又称统计实践)、统计资料(又称统计信息)、统计学。

它们的联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以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

三、统计的基本范畴1、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和总体单位是互为存在地连接在一起的。

没有总体单位,总体就不存在;没有总体,就无法确定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研究目的的不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联系:(1)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的特征,统计标志是反映单位的特征。

(2)统计指标必须是可量的,统计标志未必都是可量的。

(3)总体特征是由单位特征汇总而来的,没有标志就没有指标。

四、国家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统计指标体系,通过各种具体的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个单位的信息。

它必须达到准确性和及时性两个基本要求。

二、统计调查的分类1、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

3、按搜集资料的来源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派员调查和问卷调查。

三、统计调查方案(重点掌握)统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时间和时限、调查的组织工作。

注意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的区分,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的区分。

四、统计调查方法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抽样调查的作用:(1)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2)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

(3)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4)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第三章统计整理一、统计整理的概念了解统计整理的含义、意义和内容。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简答题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简答题

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品质标志可否汇总为质量指标?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示。

质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它反映的是统计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可用数值表示,具体表现为相对数和平均数。

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有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菜形成统计指标,但不是质量指标,而是数量指标。

2.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体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3.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有何不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具有综合性,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不具有综合性;指标具有可量性,标志不一定,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4.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虽然都是全面调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普查属同一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

全面统计报表需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这就可以通过普查来解决。

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因此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靠全面统计报表。

5.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三者多少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具有调查单位少,省时省力的特点。

但三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调查单位的意义和取得方式不同,重点调查是选择为数不多但标志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绝大比重的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的选择具有客观性;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根据研究目的有意识选择的代表性单位,单位的选择具有主观性;抽样调查中的样本单位是按照随机原则从研究总体中抽取的、具有较高代表性。

06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06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06秋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经管导学部2006年12月修订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技能。

2.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

3.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和期末复习指导。

4.考试要求这次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指标、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角度来要求。

了解是要求考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掌握是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重点掌握是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

5.考试题型及结构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判断题(占10%左右)、单项选择题(占10%左右)、多项选择题(占10%左右)、填空题(占10%左右)、简答题(占10%左右)、计算题(占50%左右)6.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成人教育专科经济类各专业的必修课以及电子商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物流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黄良文、陈仁恩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统计学原理》(修订本);辅教材是由刘建萍等主编,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的《新编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书》。

7.其它说明考试时,要求考生携带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总论一、重点掌握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2.简述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区别。

3.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者有何关系?4.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标志表现、变量、指标等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种类及相互关系。

二、一般掌握1.统计的研究对象。

2.统计的涵义及其关系。

3.统计的研究方法。

4.国家统计的职能。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重点掌握1.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统计学原理贾俊平期末考试重点

统计学原理贾俊平期末考试重点

统计学期末(单选、10个填空、5个判断、三个计算、一道论述)第一章导论1、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分析数据: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两种方法。

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内容包含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2、统计数据的类型:(1)按照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与数值型数据。

注意: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都是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通常是用文字来表述的,其结果均表现为类别,因此可以通称为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qualitative data)。

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通常用数值来表现,因此可以统称为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quantitative data)。

(2)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3)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 panal data)。

3、抽样独立性问题:总体区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目的是为了判别在抽样中每次抽取是否独立(类似抽小球是否放回的问题)。

在统计推断中,通常是针对无限总体的,因而通常把总体看做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

统计上的总体通常是一组观测数据,而不是一群人或者一些物品的简单集合。

4、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数量特点和作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样本(sample)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量(sample size)。

抽样的目的是根据样本提供的信息推断总体的特征。

5、总体参数(parameter)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某种特征值。

样本统计量(statistic)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是根据样本数量计算出来的一个量。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统计学原理远程教育期末复习指导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统计学原理远程教育期末复习指导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统计学原理》远程教育期末复习指导2004年5月一、参考教材:《统计学原理》修订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黄良文陈仁恩主编参考资料:网上四次作业二、考试卷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四、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8分)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六、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三、各章应重点掌握的内容:第一章统计总论掌握: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含义及相互关系;统计标志的含义、分类;标志表现的含义、分类;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含义、两者有何区别;能在一个具体的统计研究中,指出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

第二章统计调查掌握:1、统计调查的概念、分类;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

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相互之间的关系、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的含义。

3、统计调查的方法;重点单位的概念。

第三章统计整理掌握:1、统计分组的种类;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组中值的含义及计算;组距式分组的划分条件及表现形式。

2、分配数列的概念、组成要素;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的含义;编制一个变量分配数列。

第四章综合指标掌握:1、总量指标的含义、分类(分类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概念,如: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及分类的依据;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相互关系。

2、相对指标的含义、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区分属于同一总体中的相对指标有哪些,不同总体中的相对指标有哪些。

3、平均指标的含义、特点,平均数的种类;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公式的应用;众数的含义;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权数的意义及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

4、变异指标的概念和种类;变异系数的含义、标准差系数的计算及作用。

第五章 抽样推断掌握:1、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11秋期成人教育专科《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份 课程考核说明第三部分 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错误 2.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错误3.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正确 4.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错误5.全面调查包括统计报表和普查。

错误6.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错误 7.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错误8.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错误 9.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错误10.离散变量只适合于单项式分组。

错误11.组距分组只适合连续变量。

错误 12.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数列就是次数分配数列。

错误 13.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可以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1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低4%,实际降低了3%,则成本降低计划的超额1%完成。

错误15.变异系数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正确 16.抽样估计的置信度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正确17.若变量x 的值减少时变量y 的值也减少,说明变量x 与y 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正确 18.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于+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

错误 19.计算相关系数时,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关系。

错误 20.若直线回归方程x y c 5.2170-=,则变量x 与y 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正确21.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唯一方法。

错误22.如果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上涨5%,销售价格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不变。

错误 23.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统计学原理韩兆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统计学原理韩兆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小题)1、统计的含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2、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3、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1)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的特征;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例:制造业企业是一个总体、由所有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所组成,每一个制造业企业都是一个总体单位。

特征:同质性(都是制造业)、大量性、差异性(不同的总体单位间,除了某方面必须有共性之外,其他方面的差异性,如员工人数等等)(2)总体的分类: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总体单位有限为有限总体,总体单位无限称为无限总体(3)标志、变异与变量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由标志名称+标志值构成。

变异:可变的品质标志变量:离散变量、连续变量,(指的是标志,不是标志值)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所有公民总体单位:每一位公民标志名称标志值国籍:中国(不变标志)姓名:张三(品质标志)性别:男(品质标志)民族:汉(品质标志)婚姻状况:已婚(品质标志)数量标志:家庭成员数:4人(离散变量)年龄:50(连续变量)身高:172cm (连续变量)体重:72.5kg(连续变量)收入:2000元/月(连续变量)(4)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联系和区别离散变量:以整数出现连续变量:可做无限分割的变量在某些特殊场合,连续变量可做离散化处理。

(当人口按年龄分组)(5)指标与标志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由指标名称+指标值组成。

例:工业普查总体:工业企业总体单位:每一个工业企业指标名称指标值工业企业总数:10000000工业企业职工数:3亿人区别:①、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②、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既可以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联系: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到的(6)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目的为纽带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考试方式及考试时间1.考试时间及题型2009年1月11日上午11:00-12:30单项选择(6题×2分=12分)多项选择(4题×2分=8分)判断正误(5题×2分=10分)简答题(2题×10分=20分)计算题(3题,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闭卷考试,可以带计算器。

2.考试成绩:平时作业占30%(中央电大四次作业),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把形考的比重加大,强调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不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到期末的死记硬背上。

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不得参加本次终结性考试。

3.复习的时候如何利用资料进行复习。

教材是最基本的复习依据。

一定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当中所规定的考试的范围认真复习和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

然后做学习指导书和作业的题目。

大家知道每一种指标的计算公式是固定的,但是出题的形式和类型是有所变化的,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作业篇幅有限,同时考试到大家的实际情况,一些经典的题都是以作业的形式给大家了。

大家在复习中会发现总做练习的题练习的数量就不够,这样你反过来在学习指导书中做相应的题目,它有足够的数量的题帮助你练习。

最后我们下发的期末复习指导,它分为考核说明和各章的复习题。

考核说明规定了你所学的内容当中哪些是属于一般的了解的,哪些是掌握的,哪些是熟练掌握的。

这样你就用这这四种复习资料就完全够了。

另外,请大家注意:在试卷的后面我们把所有的课程所涉及的常用公式都附上去了。

实际上也是课程进行考试改革的一种尝试。

统计学原理课程有它的特殊性,既有概念的理解,也有方法的掌握。

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要求大家掌握方法的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很多时候都是落到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上。

相关公式的记忆不是很关键的,而在于要根据资料和研究目的进行恰当的公式选择。

在平时的四次作业中每一章重点掌握的公式以名词形式出现,其目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同学们对公式本身的建立和应用的理解。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1——4章)第一章绪论本章的重点1、统计学的认识对象——统计学是一门适用于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数量方面研究的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的认识对象是大量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以及数量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统计学认识对象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

2、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本章的难点3、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许多个别事物所构成的整体。

它是由特定研究目的而确定的统计研究对象,可简称总体。

1、总体具备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三个特征。

2、总体的分类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实体总体与行为总体;事物总体与数值总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

——标志与标志表现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

从总体观察标志还有不变标志与可变标志。

2、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统计调查所得的结果。

——变异与变量1、总体各单位在标志表现上的差别称为变异。

变异是统计的前提。

2、可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变量。

变量的具体取值称为变量值。

——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一)统计指标是表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取值。

1、统计指标的涵义: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

任何指标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2、统计指标的组成要素: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要素构成。

3、统计指标的作用4、统计指标的特点:1、数量性。

即任何指标都可以用数值表示。

没有不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2、综合性。

即任何指标都是综合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

3、具体性。

即任何指标数值都是反映所研究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水平。

4、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2)标志有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与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字表示)两种,而指标都可以用数字表示。

《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统计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一)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和本考核说明。

(四)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应用分析能力的内容按“了解、理解和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占分20%、理解和掌握占分45%、综合应用占分35%。

(五)考试题型及讲解1、单项选择(15题×2分=30分):在列出的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

2、多项选择(5题×2分=10分):在列出的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选择题这部分内容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的运用等。

占全部试题的10%。

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题型、难度、出题的样式可以看本复习指导书,那上面所列的所有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是复习的参照依据、作业、期末复习指导3、判断正误(10题×1分=10分):通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对题目作出正确的判断。

占全部试题的10%。

判断题的难度及内容可以以中央电大编辑部下发的4填空题(10题×1分=10分)5、简答题(4题×3分=12分):考核对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掌握及应用程度。

占全部试题的12%左右。

6、计算题(3题,28分):考核对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占全部试题的28%。

做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

计算题参考作业及期末复习指导,但注意计算题一般不会出现一模一样的原题。

(六)考试应注意的问题1、由于本门课程考试涉及大量的计算题,而且基本上都是大家无法用口算甚至笔算得出结果的,所以本门考试是允许大家带计算器入场的,所以请大家考试时一定要带上计算器。

《统计学原理》期末重点

《统计学原理》期末重点

1.什么是统计学?为什么统计学可以通过对数据分析达到对事物性质的认识?答:(1)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2)这是由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和统计方法的特性共同决定的。

①从客观事物方面来说,根据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

同样,任何一个数据,也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二者作用的对立统一。

②从统计方法来看,统计学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专门用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显示数据的特征,进而分析和探索(或推断)出事物总体的数量规律性。

2.解释总体与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的含义。

答:①总体:所研究的全部个体(元素)的集合。

②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③参数: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参数通常是一个未知的常数。

④统计量: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量。

由于样本是我们所已经抽出来的,所以统计量总是知道的。

3.解释总体分布、样本分布和抽样分布的含义。

答:(1)总体分布:整体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通常称为总体分布。

(2)样本分布:从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得到n个样本观测值的概率分布,则为样本分布。

(3)抽样分布:就是由样本n个观察值计算的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4.简述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概念及其联系。

答:(1)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2)两者间联系:一方面反映了统计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统计方法研究和探索客观事物内在数量规律性的先后两个过程。

5.简述中心极限定理。

答:中心极限定理就是对于一个抽自任意总体(均值为µ,方差为σ2),样本容量为n 的随机样本。

当n充分大时(通常要求n≥30),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将近似于一个具有μ、方差为σ2/n的正态分布。

重庆电大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重庆电大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重庆电大《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考核说明部分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技能。

2.考核对象中央开放教育专科: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统计学原理》。

成人专科:经济类各专业3.命题依据依据教材、期初下发的教案实施意见和期末复习指导。

主教材:黄良文、陈仁恩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统计学原理》(修订本)辅教材:刘建萍等主编,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的《新编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书》。

4.考试要求这次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指标、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角度来要求。

了解是要求考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掌握是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重点掌握是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

5.试卷的类型及结构本课程试卷题型包括:判断题(占5%左右)、单项选择题(占10%左右)、多项选择题(占10%左右)、填空题(占10%左右)、简答题(占15%左右)、计算题(占50%左右)6.考核形式本次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进行。

7.其它说明考试时,要求考生携带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

(二)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总论1.重点掌握(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

(2)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标志表现、变量、指标等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种类及相互关系。

2.掌握(1)统计的涵义及其关系。

(2)统计的研究方法。

(3)国家统计的职能。

3.了解(1) 统计的组织和管理第二章:统计调查1.重点掌握(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2)统计调查的种类。

(3)统计调查方案的制定。

(4)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2.掌握(1)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3.了解(1)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

(2)统计调查资料的检查第三章:统计整理1.重点掌握(1)统计分组的概念、分类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对2.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错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错4.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体的特征,因而变异招标的数值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高,反之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低。

错5.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错6.跟军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统计量(样本指标)。

对7.(甲)某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因此,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对8.已知:工资(元)倚劳动生产率(千元)的回归方程为:Yc=10+80x 因此,当劳动生产率每增长1千元,工资就平均增加90元。

错9.在综合指数中,要求其同度量因素必须固定在同一时期。

对10某产品产量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因此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也是年年上升的。

错11.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103%X102%X107%X105%)-100% 对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错2.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对3.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对4.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标线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对5.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对6.我国目前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是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普查。

对7.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错8.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得变量值能准确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差别。

错9.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低于最大变量值。

错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错11.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对12.对于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错13.样本成数是指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标线的单位数占全部样本单位数的比重。

对14.样本容量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错15.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唯一的。

错16.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错17.在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b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对18.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y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错19.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错20.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他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错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而是(每一件产品)2.对一个统计总体而言(可以有多个指标)3.在某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中(全班平均成绩是指标)4.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5.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普查,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6.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指标分组(半成品按品种分组)7.某市场销售洗衣机,2009年共销售60000台,年底存库50台,这两个指标是(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8.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可允许的误差范围的指标是(抽样极限误差)9.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y=1)10 某工厂今年一季度同去年一季度相比,产量提高了5%,产值增长了15%,则产品价格提高了(9.5%)11.某企业第一、第二季度和下半年的原材料平均库存额分别为10万元、15万元、20万元,则全年平均库存额为(16.25万元)1.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品质标志)2.某地区有15家生产同种产品的工厂,要研究它们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3.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情况进行研究,统计总体是(工业企业全部职工)4.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5.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6.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应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7.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8.调查时限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9.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一分组是正确的(90%以下90-100% 100-110% 110%以上)10.在编制变量分配数列中,组限的确定(最大组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11.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产品按品种分组)1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的正确选择)13.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标志总量)14.某月份甲工厂产品废品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15.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总量指标)16.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a=5 o=6 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无法判断)17.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18.抽样极限误差同差需要用什么作为标准单位来衡量(抽样平均误差)19.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整群抽样)20.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56+8x,这意味着(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21.若变量x增加时,变量y的值减少,那么变量x与y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22.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不完全的依存关系)23.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24.某管理局为了全面反映所属各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平均成本总得变动情况需要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25.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26.已知一个数列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3%、5%、8%,则该数列的定基增长速度为(103%x105%x108%)-127.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28.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多选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因此(AD)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CE)B每个人是总体单位C年龄是变量E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是指标3.有三个学生,其统计学原理成绩分别是60分、70分、80分。

这三个数字是(CDE)C数量标志标线D标志值E数量值4.要了解某市商业企业经营状况,则统计指标是(ABD)A该市商业企业个数B该市商业职工数D该市商业企业销售额5.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6.在统计调查中(CD)C调查时限是调查工作起止的期限D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7.调查单位是(BCE)B所要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个体单位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E调查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8.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ACE)A300人以下,300-500人C300人以下,301-500人E299人以下,300-499人9.经调查已知某地区199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这一指标属于(BCE)B相对指标C质量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10一个全及总体中可以抽取一系列样本,所以(ABDE)A样本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B样本指标是样本变量的函数D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E样本指标的数值随样本不同而不同11.判断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ABC)A对客观现象作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12.全社会零售商品价格指数属于(BD)B总指数D质量指标指数13.指出下列数列哪些属于时期数列(BCD)B某商店各月的商品销售额C某地区历年的人口出生数D某企业历年的工伤死亡人数1.下面哪些是连续型数量标志(住房面积,商店的商品销售额,人口的出生率,工业增长速度)2.下列统计指标中,是质量指标的有(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亩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3.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我国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某企业全部工人…产量)4.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的时间和时限)5.全国人口普查中(每个人是总体单位,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6.抽样调查(除去抽样推断的结果往往缺乏可靠性,选是一种…其目的…它具有…其调查…)7.下列哪些现象是指标宜于采用非全面调查(了解扩大企业…电视机出厂前…对全国各铁路区丑站得货运量…)8.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固定资产按用途分组,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9.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有(组距,组数,总体单位数)10.次数分配数列(是由总体分成的各个组…包括品质分配…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示…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11.调查某地区国有企业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得出的标志总量有(实现利税,总产值,销售收入)1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每人平均国民收入,每人平均粮食产量)13.不同总体间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可以通过标准差系数进行比较,因为标准差系数(消除了不同数列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消除了不同数列各标志值差异的影响)14.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15.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16.计算相关系数时(相关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关系,相关系数有正负号,可判断相关的方向)17.设p为价格,q为销售量,则Eq1po/Eqopo指数的意义是(商品销售量的变动程度,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18.下列指数中哪些属于质量指标指数(单位产品成本指数,商品价格指数,工资水平指数,全社会零售商品价格指数)19.设p为价格,q为销售量,则Eq1p1/Eq1po指数的意义是(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