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雕琢美玉,用教育散发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劳动雕琢美玉,用教育散发光彩
发布时间:2023-05-31T09:19:02.85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98期作者:刘襄
[导读] 找准对策,解决发展困境。
青山区钢城十八小作为一所偏远薄弱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面临如何激发办学活力的发展瓶颈。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城十八小学430080
摘要:“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待雕琢的璞玉,教育就是“琢玉”的过程。
近年来,国家全面重视教育,并将劳动教育完全独立出来。
为此,我校在原有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凝练出新的办学思想:“共美玉成”,即“美美与共,玉汝于成,成为更加美好的自己”。
学校不仅通过劳动教育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为青少年塑造新时代的强大精神意志。
本文主要阐述了学校学子在劳动教育的雕琢下绽放奕奕光彩。
关键词:价值观树立劳动教育时代精神
一、响应国家政策,转变教育方式
1.找准对策,解决发展困境。
青山区钢城十八小作为一所偏远薄弱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面临如何激发办学活力的发展瓶颈。
钢城十八小校园面积大,果木葱茏,具备发展劳动教育的自然优势。
学校以此为突破口,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实现五育和谐,大力施行“试玉农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开展活动,强化劳动认知。
博物以致知,琢玉成大器。
2020年11月16日,青山区钢城十八小“试玉农场”开幕。
全校每个班级认领一块试验农场,包含花、果、蔬、木、药五大种植区。
学校开展了“我的农场我做主”等实践活动。
“试玉农场”作为为孩子们打造的博物园,使学生在亲历劳动的过程中体味劳动的艰辛、享受收获的喜悦。
3.知行合一,培养节俭理念。
“试玉农场”是一处知与行辉映的乐园,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
学生通过书本知识发现了腐烂物质发酵的办法:“校长伯伯,农场施肥,我有一个好办法,食堂里的剩饭菜发酵以后就能变成肥料!”经过两个月的试验,餐厨垃圾完成华丽“变形”,形成了有机肥料。
厨余垃圾的有效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也为农场施肥节省了成本。
此举不仅受到专家学者高度好评,也为成功创建2021年武汉市绿色学校提供了助力。
4.收获产品,提升劳动热情。
在市绿色学校现场评估当天,专家们收到了由老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而成的“试玉农场”贴标出产的桂花蜜。
学生制作了艾草、紫苏、金花等药包,贴上“试玉农场”logo,制成文创产品,进行网络推广、校际交流;美术老师王玉洁带领学生写生农场植物,绘出了《图说农场四季》系列画册;英语老师马峥嵘带领“英语趣配音”团队为农场做英文解说,并发展成为学校接待参观的保留展示项目。
劳动创造价值,“试玉农场”逐渐成为十八小劳动教育特色品牌,点燃了师生的劳动创造激情。
二、劳动服务校园,培养责任意识
劳动要为校园服务。
学校为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系列劳动小课题,把校园近两万平方米的保洁任务交给学生,建立了保洁制度。
如日常校园保洁,推行“班级服务制”;临时性保洁,发布“校园服务召集令”。
1.熟练总结经验。
学生们由一开始的拿拖把划大字,到逐渐熟练总结“多快好省”的保洁方法,一系列劳动小课题《不同地面使用不同劳动工具的小研究》《“净”在细微处》等应运而生。
虽然稚嫩,但凝聚着孩子们的劳动心得。
2.发扬学生优势。
学校在没有保洁员的情况下,学生责任意识逐渐增强。
如班主任在发现学生小余责任心强,但自二年级父母离婚后沉默寡言,学习不上心,拒绝参加活动时,果断地将班级劳动委员的重任交给他。
小余同学不仅把劳动任务分配妥当,还身先士卒,完美完成了班级保洁任务,由此成为同学心中的“班级红人”,也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开朗,成绩稳步提升。
三、落实立德树人,拉近亲子关系
劳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和最终目的在于育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必须基于“立德树人”的视角,梳理劳动教育的时代脉络和价值依归。
为解决“试玉农场”运转初期师资匮乏这一难题,学校携手家长共创美好校园。
一是校领导发聘书将家长们请进课堂,担任农场顾问,解决师资匮乏问题。
二是校园每周三实行“农场开放日”,家长们登上讲台,为孩子们讲解田间知识,带孩子们到班级农场劳作。
三是开展《夸夸我的父母》主题班会。
学校通过家长顾问进课堂这一方式,转变了孩子们的价值观念。
学生以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父母,因父母而骄傲。
学生学会感恩的同时,树立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
四、结合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劳动教育要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扎根文化精髓,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基于这一理念,学校开发编印了《走进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打造了二十四节气园,建设了二十四节气文化大道,形成了春分播种节、谷雨纸鸢节、小满艺术节、芒种采摘接、秋分体育节、寒露读书节、冬至分享节校园“七大节气活动”,实现了劳动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把劳动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学校农场以“劳”为媒介,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打造育人品牌,开展校园服务实践活动,建构起“一课一品一行”的劳动教育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劳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金锐将劳动教育的大命题“做实、做细”[N].中国教师报,2023,03,22,(004)。
[2]李宁董宏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共享的困境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23,(09),5-8。
[3]马慧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理论意蕴、时代省思与现实路径[J].林区教学,2023,(03),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