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基础-推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学常用检查方法
脊柱部检查
脊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弯曲,其中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凹向后,脊柱的弯曲增大了脊柱的弹性,对于稳定人体的重心,减轻震荡,保护胸、腹脏器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脊柱的这种结构,也使之具有广泛的运动功能。

颈椎的前屈主要是双侧前、中、后斜角肌同时收缩作用;
其后伸主要是双侧胸锁乳突肌、竖脊肌、斜方肌的同时收缩作用。

正常颈椎可主动屈曲、后伸各35°。

颈椎的侧屈主要是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收缩作用,正常侧屈每侧约45°;
颈椎的还有旋转功能,即头向一侧转,下頦可接触这侧肩部,正常每侧旋转度约60°~80°。

腰椎的前屈主要是腹内、外斜肌、腹横肌、腹直肌等腹外侧肌群的作用,正常从直立到屈曲约有90°的活动度。

腰椎的后伸主要有竖脊肌的收缩,侧屈主要是腹外侧肌群和腰方肌的作用,在固定骨盆与髋关节的情况下,正常腰的伸展度为30°,侧屈度约为20°。

躯干的旋转活动主要是腹外侧肌群的作用,正常躯干旋转都每侧约30°。

前、中、后斜角肌:三者均起自颈椎横突,前、中斜角肌向下止于第一肋骨,后斜角肌止于第二肋骨。

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

竖脊肌:起自骶骨背面及髂嵴的后部,止于沿途的椎骨和肋骨,并到达颞骨乳突。

斜方肌: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1/3、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冈。

腹内斜肌: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半,止于耻骨
腹外斜肌:起自下8个肋骨外面,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

腹横肌:起自下6个肋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部,移行为腹横肌腱膜。

腹直肌:起自耻骨联合结节之间,止于胸骨剑突级第5~7肋软骨的前面。

压痛点
1. 浅压痛表示棘上、棘间韧带等浅层组织的病变;
2. 深压痛和间接压痛表示椎体、小关节和椎间盘等深部组织的病变。

3. 颈肩综合征的压痛区较广泛,多在胸锁乳突肌、提肩胛肌、斜方肌、冈上肌处。

4. 落枕的压痛点,在提肩胛肌与斜方肌之间,并伴有肌紧张区域。

5. 腰筋膜劳损,多在第三腰椎横突旁有压痛和肥厚感,或见肌痉挛、索状结节;
6. 腰背部肌肉劳损,该肌可有痉挛,并且该部肌肉的附着区有压痛。

7.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病变椎间盘的棘突间及两旁多有深压痛和放射痛。

特殊检查
1.叩顶(压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正坐位,各向挤压,引起项痛或者放射痛的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

隔掌叩击头顶,引起项痛或者放射痛或麻木感,或引起患侧腰腿痛,是为阳性,提示颈或腰神经根受压。

2.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颈前屈,医者一手抵住患侧头部,一手握患肢腕部,反向牵拉,患肢疼痛或者麻木感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3.屈颈试验患者仰卧,被动屈颈1~2分钟。

引起腰腿痛为阳性,提示腰部神经根受压。

4.挺腹试验仰卧位,患者腹部挺起,腰及骨盆离开床面。

同时咳嗽一声,引起腰腿痛为阳
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性,提示腰神经根受压。

5.双膝双髋屈曲试验仰卧位,医者将患者屈曲的双下肢同时压向腹部,如活动受限或引起疼痛,提示腰骶或髋关节病变。

如将一侧屈曲的下肢压向对侧腹部引起骶髂关节疼痛,说明骶髂韧带损伤或关节病变
6.骨盆分离或挤压试验仰卧位,挤压或外按两髂骨翼,有疼痛为阳性,提示骶髂关节病变,或骨盆骨折。

7.“4”字试验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肢屈曲外旋,足置于膝上方,医者一手压于患侧膝上方,另一手压住健髂前上棘,使患侧骶髂关节扭转,产生疼痛为阳性,如无髋关节病变即为骶髂关节病变。

8.直腿抬高试验与加强试验仰卧位,保持膝关节伸直,分别做直腿抬高动作,测量抬高时无痛的范围,如60°以下出现受压神经根分布区的疼痛,即为阳性,然后将下肢降低5~10°至疼痛消失,并将足背屈,坐骨神经再度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坐骨神经受到牵拉。

前者在髂胫束及蝈绳肌紧张时也会出现阳性。

9.床边试验仰卧位,患侧臀部靠床边,健侧下肢屈膝屈髋,固定骨盆。

医者将患肢移至床外并将之尽量后伸,是骶髂关节牵张和移动。

若产生疼痛,提示病变
10.跟臀试验俯窝位,下肢伸直,肌肉放松,医者卧足部,使足跟触到臀部,如引起腰骶部疼痛,骨盆甚至腰部也随之抬起,则可能为骶髂关节病变。

PS:腰椎管内外病变引起腰腿痛的鉴别
1.脊柱侧弯试验;
2.俯卧位胸腹垫枕试验;
3.胫神经弹拨试验(宣蜇人试验)。

肩部检查
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股骨头构成。

由于股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薄而松弛,因此肩关节是人体中运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在肌肉韧带的作用下,其可作屈伸、收、展、内旋、外旋等运动。

肩关节的前屈运动主要是三角肌前部、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及肱二头肌的作用,正常上举向前举,可达水平位(90°);
肩关节的后伸运动主要是三角肌后部、背阔肌、大圆肌的作用,正常上臂向后伸,能达到45°;
肩关节的外展运动主要是三角肌和冈上肌的作用,当固定肩胛骨,肩关节完全外展,能达到90°,这时若肩胛骨下角外转,内角内转以及肱骨外旋,则上臂可完成上举动作;
肩关节的内收运动主要是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喙肱肌、大圆肌和肱三头肌的作用,正常上臂内收,肘部可达身体中线,即内收角度为45°;
肩关节的内旋运动主要是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背阔肌的作用,屈肘位时,前臂向内水平摆动,手可与下背部接触,内旋度约为70°~90°;
肩关节的外旋运动主要是冈下肌、小圆肌、三角肌后部的作用,屈肘位时,前臂向外水平摆动,外旋度约为30°。

另外,在肩部,三角肌从前、外、后面包裹肩关节,使肩关节圆隆。

而肌腱袖则从上、后、前包绕肩关节,并与肩关节囊紧密相连,从而具有固定肱骨头于肩胛盂中,保持肩关节稳定的作用。

肌腱袖损伤,在临床上可出现典型的肩关节疼痛弧。

位于三角肌深面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肩峰与冈上肌腱之间的三角肌下、肩峰下滑囊在临床上也有重要意义,当炎症性粘连时,可使上臂外展外旋障碍。

三角肌: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面的三角肌粗隆。

冈上肌: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深面,跨过肩关节之上,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

冈下肌:起自冈下窝的骨面,肌束向外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小圆肌: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后面,肌束向外上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大圆肌: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和下角,肌束向上外,绕至肱骨之前,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肩胛下肌: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巩固小结节。

背阔肌: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和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肌束向外上方集中,以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胸大肌: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各部肌束集合向外,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喙肱肌: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内侧。

压痛点
1. 压痛点在肩峰前下方,一般是肱骨小结节附近的病变,例:肩胛下肌肌腱损伤;
2. 压痛点在肩峰外侧,多见于肱骨大结节附近的病变,例:肱骨大结节骨折、肩峰下滑囊
炎、冈上肌肌腱损伤;
3. 压痛点在肱二头肌长头结节间沟处,多见于肱二头肌肌腱滑脱症、肱二头肌腱鞘炎、肩关节周围炎初期。

特殊检查
1.肩内收屈肘试验(搭肩试验、杜加氏试验)是诊断肩关节脱位的重要体征。

方法为让病人屈曲患肢,患手去摸对侧肩部,若肘部不能紧靠胸壁,或摸不着对侧肩部,即为阳性。

2.骨性三角检查肩峰、喙突和肱骨大结节三点组成三角形。

肩关节脱位时,因大结节位置变动,故所成的三角形与正常侧不同。

3.肩关节外展试验次试验对于肩部疾病能做大致的鉴别
(1).肩关节功能丧失,并伴有剧痛时,可能为肩关节脱位或骨折。

(2).肩关节炎时,从外展到上举过程皆有疼痛。

(3).外展开始时不痛,越近水平位时肩越痛,可能为肩关节粘连。

(4).外展过程中疼痛,上举时反而不痛,可能为三角肌下滑囊炎。

(5).从外展至上举60°~120°范围内有疼痛,超越此范围时反而不痛,可能为冈上肌肌腱炎。

(6).外展动作小心翼翼,并有突然疼痛者,可能为锁骨骨折。

4.肱二头肌长头紧张试验令病人肘关节抗阻力屈曲,前臂旋后,若引起肱二头肌结节间沟处疼痛,即为阳性,说明有肱二头肌炎。

5.落臂试验首先让病人的臂部处于外展90°位,然后慢慢放下。

如果肩袖肌损伤,病人不能使上肢缓慢放下,而是直落体侧。

肘部检查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桡骨小头和尺骨鹰嘴构成,它们被包裹在一个关节内,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副韧带加强。

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肘关节活动以屈伸为主,肘关节的前屈运动主要是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的作用,正常屈曲度为130°~150°;
肘关节的后伸运动,主要是肱三头肌的收缩,正常肘关节完全伸直成中立位(0°)。

前臂的旋前运动,主要是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的作用,正常旋前度为80°;
前臂的旋后运动,主要是旋后圆肌和肱二头肌的作用,正常旋后度为100°。

肱二头肌:起端有长、短两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上方,穿过肩关节囊,沿结节间沟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

两头在臂中部汇合成一肌腹,向
下延续为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

肱三头肌:起端三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下方,外侧头起自肱骨后桡神经的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的内下方,三头合为一个肌腹,以扁腱止于尺骨鹰嘴。

肱肌:起自肱骨体下半部前面,止于尺骨粗隆。

肱桡肌:起自肱骨外上髁上方,止于桡骨茎突。

旋前圆肌:起自肱骨内上髁,止于桡骨体中部内侧。

旋前方肌:紧贴桡、尺骨远侧前面,起自尺骨,止于桡骨。

桡侧腕屈肌:起自肱骨内上髁,止于第2掌骨底前面。

压痛点
1. 肱骨外上髁压痛多见于肱骨外上髁炎。

2. 肱骨内上髁压痛多见于肱骨内上髁炎
3. 鹰嘴部压痛多见于鹰嘴骨折、鹰嘴滑囊炎等。

4. 尺神经沟压痛尺神经沟位于肱骨内上髁后面,当尺神经有病变,局部可有肥厚感,并有
压痛和窜麻等现象。

特殊检查
1.腕伸肌紧张试验(MILL氏症)病人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

如在肘伸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即为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炎。

2.前臂屈、伸紧张(抗阻力)试验
(1).病人握拳、屈腕,检查者以手压病人手背,病人抗阻力伸腕,如肘外侧疼痛则为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病变。

(2).病人伸手指和背伸腕关节,检查以手压患者手掌,病人抗阻力屈腕,如肘内侧疼痛为阳性,提示肱骨内上髁病变。

髋部检查
髋关节的前屈运动主要是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的作用,正常可屈髋130°~140°;
髋关节后伸运动主要是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瞙肌的作用,正常可过伸10°~30°;
髋关节的内收运动主要是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耻骨肌和股薄肌的作用,正常内收角度为20°~30°;
髋关节外展运动主要是臀中肌、臀小肌的作用,正常外展角度为45°~60°。

当屈膝、屈髋位时,髋关节还有旋转活动,内旋运动主要是臀中肌、臀小肌的前肌束完成的,正常髋关节内旋度为30°~45°;
外旋运动主要是臀大肌、髂腰肌、梨状肌、闭孔内收肌、股方肌等的作用,正常髋关节外旋度为40°~45°。

髂腰肌:腰大肌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两肌向下互相结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和髋关节的前内侧,止于股骨小转子。

股直肌:起止髂前下棘,止于胫骨粗隆。

缝匠肌:起自髂前上棘,经大腿前面,转向内下侧,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

阔筋膜张肌:起自髂前上棘,肌腹被阔筋膜包裹,向下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臀大肌:起自髂骨外面和骶、尾骨的后面,肌束斜向下外,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臀中肌、臀小肌:起止髂骨外面,止于股骨大转子。

股二头肌: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头合并,止于腓骨头。

半腱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

半膜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起自闭孔周围骨面和坐骨结节的前面,止于股骨粗线股薄肌:起自闭孔周围骨面和坐骨结节的前面,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外。

压痛点
外侧大转子浅表性压痛,提示大转子滑囊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厘米出游压痛,或拳扣击大转子及足跟,引起髋关节痛,说明髋关节有病变。

特殊检查
1.单腿独立试验(Tienanelenburg氏征)检查者站在病人身后,观察其髂后上棘上方的皮窝呈水平位。

然后让病人单腿独立,保持身体直立,当一腿离开地面时,负重侧的臀中肌立即收缩,将对侧骨盆抬起,则为试验阳性。

若骨盆不能太高,甚至下降,则意味着负重侧的臀中肌无力或功能不全,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2.髂前上棘与坐骨神经结节连线检查病人侧卧,患侧向上,屈髋至90°~120°,髂前上棘与坐骨神经结节连线称尼拉通氏线。

正常情况下,大转子的尖端应在此线以下。

若超过此线1厘米,提示大转子向上移位,常系股骨胫骨骨折或髋关节脱位。

3.屈膝屈髋分腿试验病人双下肢屈曲外旋,两足底相对,双下肢外展外旋。

股内收肌综合征患者,大腿不易完全分开,若被动分开即产生疼痛。

4.梨状肌紧张试验病人仰卧,患侧下肢屈髋、屈膝,检查者左手按压膝部,右手握小腿,两手用力配合使大腿内收、内旋,出现疼痛者为阳性。

5.髋关节屈曲试验(Thmas征)病人仰卧,将健侧髋、膝关节极度屈曲,置骨盆前倾体位,患髋即表现出屈曲畸形,大腿与床面的夹角即为畸形角度。

膝部检查
膝关节有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膝关节的伸膝运动主要是股四头肌的收缩作用,正常情况下,膝关节能完全伸直,有时可有5°~10°的过伸;
膝关节的屈曲运动只要是半腱肌,半瞙肌、股二头肌、腘肌、缝匠肌和腓肠肌的作用,一般膝关节屈曲度120°~150°;
当膝关节在半屈曲位时,小腿可有小幅度的旋转运动。

小腿的内旋运动主要是半腱肌、半瞙肌、缝匠肌和腘肌的作用;
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小腿的外旋运动主要是股二头肌的收缩。

腘肌:起自股骨外髁的外侧面,止于胫骨后侧的三角区域。

压痛点
1.髌骨软化症髌骨边缘
2.髌下脂肪垫髌韧带两侧
3.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间隙的边缘处
4.胫骨结节软骨炎颈骨结节处
5.侧副韧带损伤侧副韧带附着点
6.髌下韧带病髌下极
特殊检查
1.浮髌试验病人仰卧,下肢伸直。

检查者一手将髌骨上方髌上囊内液体向下挤入关节腔,另一手食指垂直方向按压髌骨,速度要快,速按压速放开,如积液多时,可有髌骨浮动感,为阳性。

2.侧压试验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握住伤肢踝部,另一手掌的大鱼际顶住膝上部的内侧或外侧,强力内收或外展小腿,如内侧副韧带部分损伤,外展时因牵扯损伤的韧带引起疼痛;如完全断裂,则有异常外展活动度,反之,如外侧副韧带部分损伤,内收时因牵扯损伤的韧带引起疼痛;如完全断裂,则有异常的内收活动度。

3. 麦氏(McMurray)试验(回旋挤压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将髋与膝尽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外展、外旋和外展、内旋、或内收、内旋、或内收、外旋,逐渐伸直。

出现疼痛或响声即为阳性,根据疼痛和响声部位确定损伤的部位。

4. 研磨试验病人俯卧,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用膝部轻跪于患肢大腿背面,双手握住患足,用力向下按压挤膝关节,并向左右旋转小腿,若引起疼痛者为阳性,提示半月板损伤。

若膝关节过度屈曲,旋转疼痛着为半月板后角损伤。

再将小腿提起,你、并左右旋转小腿,若引起疼痛,则为侧副韧带损伤。

5. 抽屉试验病人仰卧,屈膝90°,固定股骨,检查者双手握住小腿上端,向前拉或向后推胫骨。

如前十字韧带断裂,胫骨有向前异常动度;如后十字韧带断裂,胫骨有向后异常动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