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足球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偶然性,强大的一方可能在弱小的一方门前久攻不下,而弱小的一方却可能抓住机会反戈一击夺得胜利。

B . 一些乐于为国出力,而怵于受奖的同志,主要慑于嫉贤妒能者的非议,不愿当“出头鸟”。

C . 某名校因借助奥数选拔学生而被《人民日报》不具名批评,此后教育部门史无前例的针对性整治措施也随之出台。

D . 老王家藏那个汉代的陶罐,据说价值连城,可是前几天被他孙子失手打碎了,变得一文不名了。

2. (2分) (2017高一下·唐山期末) 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寡人,是古代国君的自称,意思是我是天下无双的人。

国君的自称还有孤、不谷等。

B . 臣,是君主时代的官吏,也包括百姓。

秦汉以前表示谦卑的自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

C . 避讳,封建君上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用其名,而以别的字代替。

D . 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在外可以代表皇帝和国家。

3. (2分) (2017高一下·江阴期中) 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 .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4.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叙述了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在海上同鲨鱼搏斗的故事。

B .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

唐诗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王勃、李白、韩愈、李商隐分别为这四个阶段的代表诗人之一。

C .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司马迁的《史记》是史传文的典范,贾谊的《过秦论》是政论文的代表,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汉赋中的名篇。

D . 《楚辞》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艺术感染力,它和《诗经》一起构成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5. (2分)补入下面文段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著名心算阿伯特•卡米洛从来没有失算过。

这一天他做表演时,有人上台给他出来道题:“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87人下车,65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来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来96人;再再下一站又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再下一站又下去17人,上来23人……”那人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答道:“小儿科!告诉你,火车上一共还有……”“不,”那人拦住他说,“我是请你算出列车一共停了多少站口。

”卡米洛呆住了,这组简单的加减法成了他的“滑铁卢”。

由此可见,,天才也难免遗憾。

A . 心怀骄傲,目空一切
B . 不听完题目,心急抢答
C . 不能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D . 不能放低姿态,冷静思考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20高三上·鹤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燮字和叔,庆元府鄞县人。

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

入太学,登进士第,调江阴尉。

浙西大饥,常平使罗点属任振恤。

燮命每保画一图,田畴、山水、道路悉载之,而以居民分布其间,凡名数、治业悉书之。

合保为都,合都为乡,合乡为县,征发、争讼、追胥,披图可立决,以此为荒政首。

除沿海制属。

连丁家艰,宁宗即位,以太学正召。

时朱熹诸儒相次去国,丞相赵汝愚罢,燮亦以论去,自是党禁兴矣。

嘉定初,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

因对,言:“陛下即位之初,委任贤相,正士鳞集,而窃威权者从旁睨之。

彭龟年逆知其必乱天下,显言其奸,龟年以罪去,而权臣遂根据,几危社稷。

陛下追思龟年,盖尝临朝太息曰:‘斯人犹在,必大用之。

’固已深知龟年之忠矣。

今正人端士不乏,愿陛下常存此心,急闻剀切,崇奖朴直,一龟年虽没,众龟年继进,天下何忧不治。

”“臣昨劝陛下勤于好问,而圣训有曰:‘问则明。

’臣退与朝士言之,莫不称善。

而侧听十旬,陛下之端拱渊默犹昔也,臣窃惑焉。

夫既知如是而明,则当知反是而闇。

明则辉光旁烛,无所不通;闇则是非得失,懵然不辨矣。


迁国子司业、秘书少监,进祭酒、秘书监。

延见诸生,必迪以反躬切己,忠信笃实,是为道本。

闻者悚然有得,士气益振。

兼崇政殿说书,除礼部侍郎兼侍读。

时史弥远主和,燮争益力,台论劾燮,罢之,以宝文阁待制提举鸿庆宫。

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奉祠以卒。

(节选自《宋史·袁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
B . 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
C . 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
D . 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

宋代太学为最高学府,而且学制比较完善。

B .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

按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C . 迁,是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迁调”“迁转”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官,“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职。

D . 社稷,这里借代“国家”。

古代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袁燮才能出众,不辱使命。

浙西闹饥荒,他受常平使罗点的差遣,前往抚恤百姓。

抚恤方法得当,做事高效,救荒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

B . 袁燮命运多舛,仕途坎坷。

他曾连续遭遇父母丧事,回家守孝;在任太学职位时,又因朱熹、赵汝愚等人相继遭贬,受党禁牵连,被迫离职。

C . 袁燮深明政道,循循善谏。

他借皇帝后悔贬谪正直敢言的彭龟年的旧事,劝谏国君要听取切实的言论,嘉奖朴实正直的行为,以广纳贤才。

D . 袁燮爱国敢言,孤掌难鸣。

他在任礼部侍郎兼侍读的时候,史弥远主张和敌兵讲和,袁燮坚决反对,但后来因御史台上奏弹劾,被罢免了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即位之初,委任贤相,正士鳞集,而窃威权者从旁睨之。

②时史弥远主和,燮争益力,台论劾燮,罢之。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7. (9分)(2019·上海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
(唐)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

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无人竭浮蚁① ,有待至昏鸦。

【注】①浮蚁:指酒
(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用“北雪”、“胡云”是因北方多雪,长沙属南方,偶有雪。

B . 颔联写雪随风而飞,间有未落之叶,在雨雪之中诗人不能赏花.
C . “金错囊徒罄”句写作者已经囊中羞涩,已经没有买酒的钱了。

D . “银壶酒易赊”是诗家常用语,藏一字于其中,“易”实“不易.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 . 清新自然
B . 雄起瑰丽
C . 高亢豪放
D . 沉郁顿挫
(3)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7高二下·葫芦岛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一句写宋荣子不会因为外界的非难而改变自己。

(2)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自己身为一介布衣时所持的处世态度。

(3)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

《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________,________”,借月抒发别离之情。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9. (12分) (2020高二下·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棚
苏学文
屋是泥坯草屋,草屋久了,墙皮就一块一块地脱,屋顶的草也朽成了泥,背阴的地方就生出一片片青苔,朝阳的屋脊便有狗尾巴草在微风中婷婷地摇晃。

冬天还好。

若是夏日雨季,草屋就在风雨中飘摇。

屋中的盆盆罐罐就传出清脆的雨滴敲打声。

老屋虽破,但住着一家六口人。

有老人有孩子,老人七十多了,就像老屋一样,朽了。

老人的儿子四十多了,儿子的儿子也十七八了。

一日,天气极好,日头透过低矮的门洒进一片光,儿子的儿子对父亲说:“瞧咱家这草屋,该盖新的了。


父亲看了儿子一眼:“钱呢?”
儿子看看那片日光不吭声。

儿子正在读高中,弟妹也在上学,全家只靠父母两人挣工分,年底扣了口粮款,拿到手的也只是几十元钱。

一年的油盐钱、学费、老人治病费用,都要从几十元钱中出。

没钱怎么能盖新屋呢?但不盖新屋,三间老屋也住不下了。

于是,儿子就说:“在大门边搭一间草棚也行。


父亲说:“搭草棚顶啥?”
儿子说:“搭草棚我住。


父亲与儿子就一齐动手,仅用三天时间,父子俩就搭起了一间草棚。

草棚虽小,但草棚是一片独立的空间。

草棚搭好那天,儿子很激动,儿子想,我终于有自己的屋了。

儿子住进草棚后,父亲半夜还能看见棚里的灯光。

父亲就想,儿子在用功呢,明年儿子考上大学,就不会再住这样的草棚了。

父亲就在院中掏出烟吸着,直吸到儿子棚里的灯灭了,他才回转老屋歇息。

转眼过了一年,儿子没有考上大学,儿子还住在草棚里,父亲看见草棚里的灯依旧整夜地亮着。

父亲就想,儿子大了,要娶媳妇的,怎么着也得想办法盖房了。

半夜,当父亲推开用柴笆做的棚门时,父亲看见儿子伏在桌上写字,就坐在儿子的身边,吸了会儿烟,说:“鸡都快叫头遍了,明天还要出工呢!”儿子停下笔说:“待会儿再睡。

父亲看着儿子桌上的书和一撂写满字的纸,问:“明年还考大学?”
儿子打了个呵欠:“不考了。


父亲不解:“不考,你还熬夜做啥?”
儿子笑笑,儿子自上高二就没准备考大学,但儿子没说,儿子知道说了也没用,便自个儿憋着劲地写。

父亲看见儿子很认真的样子,就问:“你想住一辈子草棚?”
儿子说:“不想。


“咱就盖房。


儿子说:“让我再熬一年夜,到时我也甘心。


父亲再没说啥,就走出草棚。

父亲走出草棚,仰面看了会儿天,天空很净,星星很亮,父亲望着星星出神。

夏天一过就到了秋天,秋天的时候,村里人都吵着说要分地。

分了地,父亲就不愁盖房了。

父亲盘算着过两年给儿子盖三间瓦房,让儿子在瓦房里娶妻生子。

可是,秋天的日子没完,儿子就当兵走了。

儿子走时,除了一包书一撂写满字的纸,啥也没带,连裤衩都脱下了。

儿子穿着一身军装,很平静地走了。

儿子走后,草棚就空落了。

又到半夜,父亲看见草棚一片黑,心里就空落落的。

于是,父亲就到草棚里吸烟,想着在部队的儿子。

冬日,农闲时,土地分到了户。

过了冬,春风吹绿田野时,父亲卖了队里分的一头老牛,到集镇上买了一匹枣红马。

父亲年轻当兵时骑过马,因此,父亲喜欢马。

喜欢马的父亲将马拴进了儿子住过的草棚里。

每夜,父亲就起来给马添草添料。

父亲站在草棚里,一边听着马嚼草的声音,一边想着此时儿子在部队写着什
么。

枣红马被父亲驯服得十分温顺,耕田耙地比牛走得快,父亲十分珍爱它,闲时就牵马到田边坝上放。

忙时,父亲将马笼头卸了,马就自己出去找草吃,却不吃一口庄稼,晚上自己回家。

父亲说,马通人性。

日子过得很顺畅,父亲终于盖起了三间瓦房,但儿子没有回。

父亲想,儿子怕是不回来。

父亲依然住在草屋里,草屋虽破,但父亲住了一辈子。

父亲伴着马过日月。

后来,父亲在草屋里患了癌症。

患病时,马也病了,父亲却半夜牵着马走了几十里给马找兽医。

马病医好后,父亲就再也没有下床。

当儿子从部队回家奔丧时,看见棚里的枣红马已绝食几天了。

儿子就给马解下笼套,马却不动,把马牵出门时,枣红马就伸着脖子长嘶。

儿子给父亲办完丧事后,看见枣红马已经皮包骨了。

儿子想,枣红马倒也有情有义。

儿子立在棚前,久久地看,看见那马的两眼汪着水。

儿子就牵着马来到父亲的坟前,马在父亲的坟边又长嘶一声,那声喑哑、沉闷,久久地在坟前萦绕。

儿子将马笼套解下,放马在田野里吃草。

到了傍晚,那匹枣红马却没了踪影。

儿子看着马棚,还有马棚里的枣红马的笼套,耳边又响起了枣红马的嘶鸣。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篇有关泥坯草屋的环境描写,突出其久经岁月、腐朽破败的特点,为人物出场提供了舞台,为下文情节发展起到铺垫作用。

B . 小说描写父亲半夜里看见儿子草棚里的灯光时的心理与动作细节,既表现儿子为梦想而用功的拼搏精神,也写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C . 父亲终于盖起了三间瓦房,但让儿子在瓦房里娶妻生子的愿望到死也未实现,小说借此表达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无法弥合的主题。

D . 小说透过一户农村家庭的“窗口”观照特定历史时期农民生活与思想面貌的变化,“挣工分”“土地分到了户”等短语交代了时代背景。

(2)枣红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从情感的角度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以“马棚”为题?请通读全文,从情节与环境的关系、人物与主题的关系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10. (18分) (2016高二上·鹤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小丑的眼泪
(奥地利)约·马-齐默尔
圣诞夜的前一天上演的马戏开演了。

这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引人入胜的。

他们满心喜悦地坐在巨大的帐篷里。

当黑色的矮马跳舞时,他们欣喜若狂;当雄狮怒吼时,他们毛骨悚然;当穿着白色紧身衣的漂亮女郎在半空中荡秋千时,他们惊恐得大叫。

啊,小丑出场了!
他刚在跑马道上跌跌绊绊地出现,孩子们就欢快地扯开他们的嗓门尖叫起来。

孩子们大笑着,帐篷在他们的笑声中颤抖。

他们笑得那么厉害,以至眼泪蒙住了视线。

这个小丑可真了不起!他的滑稽表演是那样扣人心弦。

这个小丑根本不说话。

他用不着说话就妙趣横生。

他在孩子们面前表演他们想看的哑剧。

他一会儿装小猪,一会儿装鳄鱼,一会儿装跳舞的熊。

装兔子的时候,他简直滑稽透了。

突然,这个年迈的小丑紧张起来。

他发现一个头上扎着红蝴蝶结的小姑娘。

小姑娘和她的父母坐在跑马道的第一排。

她是一个长着聪明俊秀的面庞的漂亮姑娘。

坐在她身旁的父亲在笑,母亲也在笑,只有这个扎着红蝴蝶结的小姑娘不笑。

只有她一人不笑。

于是他又专为这个坐在第一排的小姑娘卖力地表演起来。

年迈的小丑从来没有表演得如此精彩。

然而,无济于事。

那姑娘仍然毫无笑意。

她瞪着滚圆而呆滞的眼睛看着小丑,连嘴角都没有动一下。

年迈的小丑正突然感到一阵不知所措的悲戚和束手无策的恐惧。

他真想中断表演。

他觉得,如果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小姑娘还是那样瞪着他,他就无法再继续表演了。

于是他走到小姑娘面前,有礼貌地问:“告诉我,你不喜欢我的表演吗?”
小姑娘友好地回答:“不,我很喜欢。


“那么,”小丑问,“你为什么不笑呢?”
“请您原谅,”她回答,“因为我看不见你。

我是瞎子。


当时,整个帐篷里就像死一般的寂静。

母亲解释遗:“爱丽卡从来没有看过马戏!我们给她讲了不少关于马戏表演的情况。

所以这一次她无论如何要来。

她想知道马戏究竟怎么回事!”
小丑郑重地问:“爱丽卡,你现在知道马戏是怎么回事了吗?”
“是的,”爱丽卡高兴地回答,“我当然已经都知道了。

爸爸和妈妈给我解释了这里的一切。

我听到了狮子的怒吼和小马的嘶鸣。

只有一件事还不清楚。


“为什么大家对你发笑?”
“那么好吧。

如果你的父母方便的话,明天下午我到你家里去。


“到我家里?”爱丽卡激动地问。

“是的。

我将表演给你看,同意吗?”
当夜大雪纷飞,第二天仍然下个不停。

他准时到达。

她握着他的手,激动地结结巴巴地说:“真……真……真太好了。

您真的来了!”
“当然,我答应过的。

”小丑说。

他牵着爱丽卡的手,把爱丽卡安顿在圣诞树前的沙发上,自己在她的面前跪下。

“那好,我们开始吧!”小丑说,“但是请不要让手离开我。

你要不停地摸着我,这样你才能知道我在干什么。


于是年迈的小丑开始表演。

他把在马戏团表演的全套节目从头做起。

“现在小熊开始跳舞。

”当他模仿熊跳舞时,爱丽卡细嫩的小手抚摩着他,但是她的面容仍然呆滞不变。

虽然这是他毕生最困难的表演,但是小丑一点也不畏缩。

他又开始学鳄鱼,然后学小猪。

渐渐地,爱丽卡的手指从他的脸上滑到了肩上,她的呼吸急促起来,嘴巴也张开了。

仿佛爱丽卡用她的小手看到了其他孩子用眼睛看到的东西,她在小丑装小猪的时候哧哧地笑起来,笑得短促而轻柔。

年迈的小丑更有信心地表演起来。

爱丽卡开始欢笑了。

“现在是兔子。

”小丑说,同时开始表演他的拿手好戏。

爱丽卡大笑起来,声音越来越响。

她高兴得喘不过气来。

“再来一遍,”她兴奋地喊,“请再来一遍!”
她的父母面面相觑,爱丽卡还从来没有这么快活过。

她笑得气喘吁吁。

她高喊:“妈妈!爸爸!现在我知道小丑是怎么回事了!现在我什么都知道了!这真是世界上最美的圣诞节啊!”
她细小的手指仍在跪在她面前的老人脸上摸来摸去。

突然爱丽卡吃了一惊。

她发现这个伟大的小丑哭了!
(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圣诞夜前一天上演的马戏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节目,而在整个马戏节目中,小丑的表演是最受欢迎和最受期待的。

B . 小丑一会儿装小猪,一会儿装鳄鱼,一会儿装跳舞的熊,一会儿又装兔子,他的表演不需要语言,他滑稽的模仿就足以让孩子们欢笑。

C . 小姑娘虽然坐在第一排,因为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表演,所以与听到矮马和雄狮的表演时不同,在小丑表演时没有发出笑声。

D . 小丑了解了小姑娘的困惑后,就决定到她家里专门为她表演,因为他很想让小姑娘知道,大家为什么对他的表演发笑。

E . 小说通过一个滑稽演员和一个失明小姑娘的故事,以小见大,表现了善良美好的人性,表达了作者对无私的爱的赞美。

(2)小说前半部分着力突出孩子们看到小丑表演时的喜悦和兴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小丑”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结尾“小丑的哭”这一情节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20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现在的人少了敬畏,也没有了禁忌。

……我们是在不怕的教育氛围中成长的。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曾国藩认为: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7-1、
7-2、
7-3、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8-1、
8-2、
8-3、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