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高考复习经典题集萃:《经济常识》主观试题(十二) 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易错题集萃:《经济常识》主观试题(十二)
四川省中江县仓山中学唐成虎
三、论述题
15." 价格战 " 是家电市场屡试不爽的竞争手段。

入夏以来 , 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城市的空调价格大战又开始上演---- -早在2018年 3
月底 , 苏宁家电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为期 4周的大型降价促销活动。

从 5月 15日起 , 广东永乐全线击破该市主流空调的降价体系 ,平均降幅 18.1%, 同时 ,广州国美的主流空调价格也大幅下滑 25%-35% 。

(1) 从经济学上看 , 空调价格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 分析说明价格战对企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材料二《暗望》周刊报道 : 目前 ,我国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只有 70%, 不良产品每年损失近 2000亿元。

我国的科技转化率只有 15% 左右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 29%, 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 的水平。

(1) 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 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
(2) 运用经济学知识 ,谈谈上述问题对我们的启示。

17. 材料一目前 ,我国品质较差的早籼稻严重过剩 ,而优质粳米却不存在难卖的问题 ; 普通小麦供过于求 ,但制作面包的优质小麦却依赖进口 ;
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 ,但水果优质率不到30%, 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 1.3% 。

.
材料二某省现有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为 7: 3, 该省根据市场需求和该省实际可能 , 决定用 3 年时间将其调整为 3:7 。

材料三在我国一些省份 , 第一产业比重过高 , 第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 ,这就形成了农业大区、工业小区、财政穷区的落后局面。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 怎样才能改变这一严峻现实 ?
(2) 材料二和材料三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
(3) 针对我国农业现状 ,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
18. 某县是北京最大的梨生产基地 ,销路一直很好。

但是 ,近些年来 ,全国鸭梨生产过剩 ,外地鸭梨大举抢占北京市场 , 尽管梨价一降再降 ,
但仍无人问津。

三四元一筐都卖不出去 ,最后大量烂在家里。

梨贱伤农 , 果农纷纷申请将几十年的老树砍掉。

县政府得知此事后 , 加以阻拦 ,动员果农搞丰水梨的 " 高接换优 "( 嫁接优良品种 ),因丰水梨果大 ,口感好 , 水份多 , 果色如橙 ,非常漂亮。

政府决定出资450 万元 , 作为经费 ,请技师传授新技术、建立高科技示范园、推出兴果富民系列扶持奖励政策等。

因每亩梨树高接换优须投资 3000元 , 使果农犹豫了 , 部分农民仍存侥幸心理 , 对未来市场抱有幻想。

2018 年秋季 , 丰水梨卖火了 , 在超市每公斤梨卖 20元。

明年的果还没出 , 就被一家公司以每公斤 6.2 元的价格全部订购。

而鸭梨每公斤0。

.8 元难觅销路。

丰水梨的俏销给农民上了生动的一课。

(1)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学道理 ? 并指出这些道理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
(2) 你认为怎样才能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尽快发展起来 ?
19. 某地有两家国有大型企业 , 其基本情况见表 1。

注 :AB 企业毗邻 , 分属于不同约行政主管部门。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 , 两家企主择据各自行政主营的指令 , 制定了投资发展计划 , 扩大生产范围号如果计划实现 , 若干年后出现的情况见表 2。

表 2
(1) 表 1 反映了什么经济理象 ?
(2) 你是否赞成这两家企业的投资发展计划 ? 为什么 ?
(3) 你认为如何才能解决这两家企业存在的问题 ?
20. 华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涤棉纱以每吨高出市场价 0.5 万元的价格销售 , 仍然订单不断、客户盈门 , 远不能满足
需求。

连续几年华茂的经济效益都居同行之首。

十多年元亏损 ,创造了纺织业的奇迹。

该公司于十几年前就开始对数百名全员职工进行轮流系统培训 : 每位职工都集中进行了科学理论、劳动技能等严格训练。

与此同时 , 他们抓紧了规章制度建设 ,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突出体现在售后服务上。

他们不惜巨资购直了先进的质量检测仪 ,为用户企业把好质量关 ; 他们还派技术人员帮助用户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系统化 , 树立了较高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华茂在不背沉重的债务包袱的前提下 ,将主要生产设备的关键部件全部进行了技术改造 , 使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华茂重视市场调研 ,每年开发数十个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

全集团抓目标成本管理 , 原料、动力、水电、办公用品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 ,每年降低成本开支 1000多万元。

阅读上述材料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华茂人为什么能创造纺织业的奇迹 ?
高考复习易错题集萃:《经济常识》主观试题(十二)参考答案
15.答案:(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空调价格的不断下降 ,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导致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2) 合理的价格战可以促使企业改进技术 , 改善经营管理 ,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因而在交换中获利就较多。

如果低于成本价的恶性竞争 ,就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误区 1:面对材料说明题或材料论述题 , 往往感到 "无从下手 " 。

要做好这类题 , 首先要审好题 , 要认真阅读材料 , 抓住中心思想 ; 然后联系所学知识 ,分析材料的内在联系 ; 组织答案要条理清楚 , 逻辑严密 ; 最后要注意引申总结 ,结合社会实际 ,适当地谈谈自己对材料有关问题的总认识和总评价 , 表明自己应有的正确态度和立场。

误区 2:知识上的缺陷。

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

商品之所以能大幅度地降价 ,是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了。

同时 ,对降价本身也要有正确的认识 , 合理的价格战对优势企业、消费者、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是有利的。

而恶性价格战则会损害生产者、国家的利益 , 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启示 :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 ①审题。

审材料 , 审题目的设问 , 审联系。

②准确、全面地组织答案。

观点要正确 , 论证要充分 , 要表明个人的立场、观点 o
16.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现有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整体偏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材料二反
映了我国企业的产品合格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技术进步贡献率都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技工的技能水平整体偏低 , 影响了企主主产品质量、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夸口
(2) 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
乃至生产力水平 ,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 ,是劳动者接受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因此 , 我们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误区 :不善于从图表数据对比中找到变化或差距 ,得出正确结论 , 并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 结合材料谈启示时,离开材料而谈 , 缺乏针对性。

17.(1) 材料一表明我国目前农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 , 质量低,不适合市场需求。

要改变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现状 , 必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 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

(2) ①材料二说明我国农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结构不合理 , 粮食作物比重过大 , 对农业结构的调整是正确的。

②料三表明我国三大产业比重相对较低 ,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3) 进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走农林牧副渔共同发展之路;
②依靠科技进步 ,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
③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 , 发挥地区农业的比较优势 ;
④调整经营方式 , 加快农业经营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⑤提高农产品质量,面向市场 , 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
⑥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误区 : 在审题时 ,不能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发现并找准问题 ; 在回答如何解决问题时 ,脱离材料 ,使寻找的解决办法没有对性。

18.(1) ①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影响商品的价格。

由于鸭梨生产过剩 , 使梨价一降再降 , 以至于没有销路 , 造成极大的浪费 ;
②反映了政府部门在调整农村产品结构中 , 发挥了积极的宏观调控作用。

引导果农改良品种 , 高接换优 , 并出资巨款聘请科技人员传授知识 , 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 ;
③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 不能单纯靠提高产量、降低价格赢得商机 , 而更重要的是应该靠优良的产品质量和品质来占领市场 , 提高效益。

丰水梨卖高价 , 正是由于品优质高 ,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2) ①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 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 , 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 一要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二要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三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不仅要增加资金投入 , 而且要增加物质投入。

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入。

四要积极发展农村的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方式 ;
②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 必须加快发展乡镇企业 , 乡镇企业的发展对繁荣我国农村经济 , 增加农民收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1)A 、 B 两企业相互毗邻 , 且具有内在的经济联系 , 由于分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 , 使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被人为地割断 , 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

(2)不赞同上述两家企业的投资发展计划。

因为 , 这种投资发展计划不是从市场需求出发 ,而是从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出发。

从宏观上看 , 由于各自追求大而全而重复投资 , 生铁和钢的产量超过了市场容量 , 导致资源浪费。

从企业方面看 , 由于供大于求 , 产品积压 ,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企业难以搞活。

(3 〉应实行政企分开 , 让这两家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 帮助它们以市场为导向 , 合理配置资嚣 , 从而为搞活企业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两家企业应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束缚 , 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面向市场 , 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和联合 , 企业 A 完全可以将生铁就近供应给企业 B 。

这样 ,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0.(1)重视劳动者技能的提高。

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严率的水平。

这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茂人十几年前就开始对数百名职工进行培训 ,他们很早就拥有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2)规范的企业制度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华茂之所以有较高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 就在于他们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他们视产品的质量为企业的生命 ,不惜重金购买先进的质量检测良 , 严把质量关 ,并且为用户企业排除技术难题 , 全心全意为客向着想。

所以他们的产品尽管价位高 ,仍然定单不断 ,客户盈门。

(3)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和创新精神。

重视市场调研 , 用理代科技武装企业。

每年开发数十个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 , 使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 经济效益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高质量 , 高价格 , 低成本 , 低债务 , 全集团抓目标成本管理 , 量力而行搞技改 , 每年阵提成本开支1000多万元 , 这就是华茂集团的效益公式。

正是以上四方面的原因 , 使华茂人创造了纺织业的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