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变更内容教程(共36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Ji)师变更
南京(Jing)审计学院(Yuan) 郑石桥
本章对审计师变(Bian)更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概述,包罗四局(Ju)部内容,一是审计师变更的原因,二是审计师变更的效果,三是审计师变更的披露,四是审计师变更与审计定见购置。

审计师变更的原因可以区分为客户原因、审计师原因和共同原因,我们将共同原因归入客户原因或审计师原因中介绍,所以,具体来说,本章分为以下四节:
★审计师变更的客户原因;
★审计师变更的审计师原因;
★审计师变更的效果和披露;
★审计师变更与审计定见购置。

第一节审计师变更的客户原因
石油勘探成本〔exploratory drilling costs〕有完全成本法〔full cost accounting〕和成功法〔successful effortsaccounting〕两种方法。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No. 19 (SFAS-19)发布之前,企业可以在这两种方法中选择,大大都企业选择完全成本法。

SFAS-19限制了企业的选择,偏好成功法。

对于SFAS-19的影响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由于这种方法的改变并不克不及企业的现金流量,所以,没有经济后果,有的那么认为会带来石油行业竞争力的下降。

DeAngelo (1982) 从此外一个角度来研究SFAS-19是否有经济后果,具体来说,是研究SFAS-19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

DeAngelo的预期是,由于SFAS-19对于石油行业有负面影响,从而可能会导致客户与审计师的矛盾程度增加,从而呈现SFAS-19前后不同的审计师变更情况。

同时,SFAS-19对石油行业不同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从而可能会导致客户与审计师的矛盾程度不同,不同企业的审计师变更也会不同。

为此,DeAngelo设计了两种查验,一是时间序列查验,即受SFAS-19影响较为严重的企业,在SFAS-19之前的一个时期和SFAS-19之后的一个时期的审计师变更进行比较;二是行业内部横截面查验,将石油行业企业分为受SFAS-19影响严重的企业和影响不严重的企业,比较在SFAS-19之后这两类企业的审计师变更。

按照 246个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DeAngelo进行统计阐发的成果是,受到SFAS-19影响较为严重的企业,在SFAS-19争议期间,审计师变更显著增加,而受到SFAS-19影响不严重的企业那么没有发生这种增加。

研究审计师变更原因的文献提到的原因主要包罗公司办理者变更、对额外审计效劳的需求〔例如从私营变为公众公司〕、对于陈述事项的争执和审计费用的矛盾,但是,关于这些原因的实证查验成果却没有一致性的结论〔DeAngelo, 1982〕。

Schwartz & Menon〔1985〕认为,以前的研究都是企业的正常情况下的审计师变更,他研究掉败企业的审计师变更原因。

Schwartz & Menon对掉败企业审计师变(Bian)更原因的阐发如下:〔1〕陈述争议和非尺度审计意(Yi)见〔reporting disputes and qualified opinions〕:在破产之前,企业的财政状况很差,在这种布景下,办理者可能进行盈余办理甚至弄虚作假,所以,审计师与办理者在会计政策方面的可能争议更大。

此外,当企业财政状况很差时,审计师更可能签发非标(Biao)准审计定见〔持续(Xu)经营
问题〕,从而也与办理者的(De)偏好现出矛盾。

〔2〕办理者变更〔management change〕:掉败企业更可能更换此刻的办理者,而新的办理者到任后,对现任审计师可能不对劲或者是由于对其他的审计师更了解,从而会更换审计师。

〔3〕保险需求〔insurance demand〕: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更需求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其有信心,从而可能会选择具有品牌效应的会计公司来提供审计效劳,而且,从外部利益相关者来说,选择大型会计公司还可能有“深口袋〞效应。

〔4〕审计费用:处于财政困境中的企业可能会要求降低审计费用,而审计师会认为本身的风险增加而要求增加审计费用,从而二者之间呈现矛盾。

Schwartz & Menon指出,上述这些因素在企业财政健康时也可能存在,从而形成审计师变更,但是,在企业财政处于困境时,这些因素更突出。

Schwartz & Menon的样本是NASE和AMSY〔American Stock Exchange〕上市公司1974至1982期间的132家破产企业,这些行业涉及70个行业,同时,Schwartz & Menon还按行业、规模和年度为尺度,在NASE和AMSY上市企业中为每个破产企业配对一个控制企业,所以,全部样本由264家NASE和AMSY上市企业组成。

按照这个样本,Schwartz & Menon进行了以下查验:〔1〕破产企业与配对控制审计师更换的差别:Schwartz & Menon查验了破产企业和配对企业审计师更换比率的差别显著性,成果如表1所示,破产企业显著高于配对企业。

〔2〕破产企业更换审计师与审计定见:Schwartz & Menon查验破产企业的审计师变更是否是由于审计师签发了非尺度审计定见之后才发生的,132家破产企业中,4家企业的审计师变更发生的破产之前的4年,所以,Schwartz & Menon认为这种审计师变更与研究的主题无关,所以,剔除这4家企业,剩下的128家企业破产前三年不同审计定见下的审计师变更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非尺度审计定见下,审计师变更的比率还少于尺度审计定见下的比率。

所以,Schwartz & Menon的结论是,破产企业的审计师变更不是由于非尺度审计定见所致。

〔3〕办理者变更与审计师变更:128家破产企业破产前办理者变更与审计师变更的组合情况如表3所示,Schwartz & Menon查验组合A和组合B的差别显著性,成果是没有显著性。

所以,Schwartz & Menon的结论是,办理者变更与审计师变更无系统关系。

〔4〕审计师变更标的目的:132家破产企业中,35家企业有审计师变更,变更标的目的如表4所示,Schwartz & Menon查验组合C和组合B的差别显著性,二者并无显著差别。

但是,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等级之间的审计师之间的变更较为显著。

按照上述成果,Schwartz & Menon的结论是,破产企业审计师变更较为显著,而且倾(Qing)向于不同等级之间的审计师之间的变更。

Big Eight的组成局部。

Healy & Lys (1986)研究这些Non-Big Eight的客户会在什么样的反响,是继续作为Big Eight的客户,还是选择其他Non-Big Eight。

Healy & Lys预期是,如果客户能从Big Eight的专业化效劳或品牌中获益,那么可能继续作为Big Eight的客户,否那么,将发生审计师变更,选择其他Non-Big Eight。

关于Big Eight的专业化效劳,Healy & Lys指出,Big Eight具有广泛的分支机构,如果客户的经营机构也是分布于各地,那么可能从Big Eight 中获益,所以,Healy & Lys预期,具有较多异地经营机构的本来的Non-Big Eight客户,在这个会计公司并入Big Eight之后,可以也伴随该会计公司成为Big Eight的客户,即继续作为本来会计公司的客户,从而也就成为Big Eight的客户,而没有分支机构分布于异地的客户那么可能选择其他的Non-Big Eight。

关于Big Eight的品牌,Healy & Lys指出,Big Eight相对于Non-Big Eight具有品牌优势,如果客户需要从成本市场筹资,那么能从这种品牌中获得,从而可能成为Big Eight的客户,如果客户不需要从成本市场筹资或没有客筹算,那么可能选择其他的Non-Big Eight。

总之,Healy & Lys认为,客户是否选择作为Big Eight的客户是客户筹资方案、规模和成长性的函数。

Healy & Lys的样本(Ben)是两例Big Eight并(Bing)购Non-Big Eight的(De)案例,一是Touche Ross & Co.并(Bing)购J. sser & Co.,另一例(Li)是Ernst & Whinney并购Leidesdorf & Co.上述并购中,Touche Ross & Co.和Ernst & Whinney是Big Eight,并购会计公司,J. sser & Co.和Leidesdorf & Co.是Non-Big Eight,目标会计公司。

在合并之前,两个Non-Big Eight会计公司的客户中,上市公司共为249家,剔除数据不全和破产及并购企业,最后样本是110家企业,这110企业中,选择作为并购Big Eight客户的89家,选择作为其他Big Eight客户的5家,选择作为Non-Big Eight客户的16家。

按照这个样本,Healy & Lys要查验这110家客户的规模、成长性及筹资方案与其选择的会计公司类型之间的关系。

Healy & Lys的变量设计如下:〔1〕依存变量:客户选择的审计师类型,如果选择Big Eight那么取值为1,其他为0。

〔2〕解释变量:客户规模,用会计公司合并前一年客户总资产账面价值的自然对数暗示;客户成长性,会计公司合并前三年,用客户总资产平均增长速度暗示;债券筹资方案,用会计公司合并之后三年间,客户持久负债的增加比例暗示;成本筹资方案,用会计公司合并之后三年间,客户股东投入成本的增加比例暗示。

按照上述设计和样本,Healy & Lys进行统计阐发的成果是,客户规模和客户成长性与客户选择Big Eight显著相关,债券筹资方案和成本筹资方案与客户选择Big Eight没有系统关系。

一般认为,独立审计是控制代办署理成本的一个外部机制。

所以,不同的代办署理成本及其变化状况可能影响审计质量选择,代办署理成本越高,对审计质量的需求越高。

而审计质量又是与审计师不成别离的,所以,代办署理成本及其变化会影响审计师选择及审计师变更。

Frencis& Wilson〔1988〕研究客户代办署理成本及其变化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

Frencis & Wilson的预期是,代办署理成本越高或代办署理成本升高的客户,可能发生的审计师变更是从非Big Eight变为Big Eight,而代办署理成本较低或降低的客户,可能发生的审计师变更是从Big Eight变为非Big Eight。

Frencis & Wilson界定的代办署理成本包罗两个方面,一是股东与办理者之间的矛盾,二是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矛盾。

对于股东与办理者之间的矛盾,Frencis & Wilson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内部人士持股比例,持股比例越低,矛盾越是严重,但是,当内部人士持股比例过高时,其他控制机制会掉效,从而也会增加代办署理成本,Morck, Shleifer和Vishny〔1986〕的研究说明,当内部人士持股比例低于5%或高于20%时,对企业业绩都不利,所以,有利于降低股东与办理者之间的矛盾的内部人士持股比例应该在5-20%之间;二是股权分散状况,股权越是分散,代办署理成本越高;三是办理者鼓励方案,越是采用会计根底奖励方案,代办署理成本越高。

对于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矛盾,Frencis & Wilson认为,办理者倾向于将财富从债权人转移股东,所以,企业负债比例越高,对高质量审计需求的程度越低。

此外,企业规模和成本性还影响代办署理成本,规模越大,增长越快,代办署理成本越高。

按照以上阐发,Frencis & Wilson的变量设计如表5所示。

Frencis & Wilson的样本是1979-1985期间的196例审计师变更,此中由非Big Eight变为Big Eight的57例,相反变化又21例,Big Eight内(Nei)部和非Big Eight 内部变换的118例。

Frencis & Wilson用部Big Eight和非Big Eight之间的变化〔共(Gong)78例〕检(Jian)验代办署理本(Ben)钱与审计师品牌之间的关系(Xi),即代办署理成本是否会影响对审计师品牌的选择,由于变化的数值性质,Frencis & Wilson采用的方法是概率单元〔probit〕回归。

Frencis & Wilson用全部样本〔196例〕查验审计师规模与代办署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即代办署理成本是否会影响对审计师规模的选择。

查验的成果是,代办署理成本与审计师品牌之间的关系与Frencis & Wilson的预期相一致,审计师规模与代办署理成本之间的关系没有发现系统关系。

按照这个成果,Frencis & Wilson的结论是,代办署理成本对审计师变更具有解释力。

更。

Johnson & Lys认为,一方面,审计师具有不同的行业专长,另一方面,客户会购置审计成本最低的审计效劳,而不同审计师由于其行业专长不同,所以,对于不同的客户可能会有不同的审计成本,当客户的经营及财政特点发生变化时,可能会使得本来具有成本优势的审计师不再具有这种优势,所以,审计师变更可能会因此而发生。

所以,Johnson & Lys的具体预期是,影响审计成本的客户因素的变化对审计师变更有显著影响。

很显然,依存变量是审计师(Shi)是否变更。

解释变量是影响审计本(Ben)钱的因素,由于审(Shen)计本(Ben)钱受到审计师和客户特点的同时影响,所以,需要别离设(She)计这两方面的解释变量。

由于审计师成本无法不雅察到,Johnson & Lys用审计师规模代表审计师成本布局〔事实上,由于Johnson & Lys 研究的客户特点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所以,审计师成本布局也可以看作控制变量〕。

对于影响审计成本的客户经营及财政特点,Johnson & Lys在文献综述的根底上,分为扩张、筹资、盈利性及审计风险四个方面,别离为这四个方面设计解释变量。

〔1〕客户扩张。

有两个变量,一是资产平均增长率,二是并购支出与总资产之比,别离按审计师变更前和变更后计算,以二两个时期的指标值之差作为解释变量。

〔2〕客户筹资。

有两个指标,一是发行的债券与总资产账面价值之比,二是发行的权益证券与总与总资产账面价值之比,别离按审计师变更前和变更后计算,以二两个时期的指标值之差作为解释变量。

〔3〕客户盈利性。

有两个指标,一是资产报答率,二是经营净现金流量与总资产之比,别离按审计师变更前和变更后计算,以二两个时期的指标值之差作为解释变量。

〔4〕审计风险。

一是客户规模,用审计师变更前客户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暗示;二是财政杠杆和已获利息倍数,别离按审计师变更前和变更后计算,以二两个时期的指标值之差作为解释变量;变更前审计定见类型,按哑变量处置;审计师变更前,客户与审计师是否有会计政策的不同定见,按哑变量处置。

Johnson & Lys的样本数据来自于Disclosure Journal (January 1973 through April1975) 和 who Audits America(January 1976 through December 1982)的Form 8-K资料,1973至1982期间共有3,751审计师变更,剔除金融企业、被并购的企业及数据不全的企业,最后样本是603家企业。

按照上述样本和变量设计,Johnson & Lys进行统计阐发的成果是撑持Johnson & Lys的预期。

Roberts, Glezen&Jones〔1990〕研究学区〔school district〕审计师变更问题。

学区是公立中小学办理机构,也是公共部分,在文献综述的根底上,他们在将影响学区审计师变更的原因分为三类,一是客户和审计师关系〔MODOPIN, IAC, BRDCOMP,ADMCOMP〕,二是经济原因〔FEECHAN, BOND,SIZE〕,二是政治原因〔BRDCHAN, SUPTCH〕。

Roberts, Glezen&Jones提出的查验模型如公式〔1〕所示。

(1)
公式〔1〕中,AUDCHAN是依存变量,暗示学区是否发生审计师变更,变更的取值为1,其他为0;MODOPIN暗示前一的年的审计定见类型,非尺度审
计定见取值为1,其他为0;IAC暗示审计陈述中对内部控制的定见,如果陈述
中认为内部控制不符合要求,那么取值为1,其他为0;BRDCOMP暗示审计陈
述对学区董事会的定见,如果认为董事会不符合要求,那么取值为1,其他为0;ADMCOMP暗示审计陈述对学区办理的定见,如果认为办理不符合要求,
那么取值为1,其他为0;FEECHAN暗示审计费用相对程度,用本来审计师最
后一年的审计费用与新任审计师第一年的审计费用之比暗示;BOND暗示变更
之后一年学区是否改造债券,发行的取值为1,其他为0;SIZE暗示学区规模,人口大于10,000的学区取值为1,其他为0;BRDCHAN变更前两年学区董事会
人员变更比例;SUPTCH暗示变更前一年,学区最高长官是否变更,变更的取
值为1,其他为0。

Roberts, Glezen&Jones的样本是Texas地域1980至1985年期间发(Fa)生审计师变更的87个学区和没有发生审计师变更的271个学区。

按照这个样本和上述
模型,Roberts, Glezen&Jones进行统计阐发的成果是,FEECHAN、IAC、BRDCOMP和ADMCOMP与审计师变更显(Xian)著正相关。

按照这个成果,Roberts, Glezen&Jones的结论是,审计费用(Yong)和审计师定见类型是影响学
区审计师变更的主要原因。

Anderson, Stokes&Zimmer〔1993〕认为企业(Ye)并购发生时,如果并购企业和目标之间的经营相似性〔business similarity〕越(Yue)强,那么并购后目标
企业审计师留任的可能性越少。

他们用并购类型〔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多元并购〕和财政杠杆差别暗示经营相似性。

按照 60个并购案例,他们的查验成果是与预期相反。

Firth〔1996〕认为,Anderson, Stokes&Zimmer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置控制变量,因为并购之后原目标企业的审计师是否留任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Anderson, Stokes&Zimmer的研究并没有设置控制变量。

所以,Firth引入一些并购类型之外的变量来研究企业并购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

具体来说,Firth研究企业并购后,目标企业〔被并购的企业〕本来的审计师是否会被其他审计师代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在文献综述的根底上,Firth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越是横向并购,并购企业越是较少可能保持目标企业本来的审计师作为新子公司〔即目标企业〕的审计师。

越是多元并购,越是较大可能保持目标企业本来的审计师作为新子公司的审计师。

假设2:如果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在同一行业,那么较少可能保持目标企业本来的审计师作为新子公司的审计师。

假设3:目标企业盈利性越好,那么较大可能保持目标企业本来的审计师作为新子公司的审计师。

假设4:并购前目标企业得到非尺度审计的,那么较少可能保持目标企业本来的审计师作为新子公司的审计师。

假设5:如果目标企业的审计师是Big Eight,那么较大可能保持目标企业本来的审计师作为新子
公司的审计师。

假设6:如果企业并购不是用竞争方式确定的〔在竞争方式下,目标企业不合作〕,那么较大可能保持目标企业本来的审计师作为新子公司的审计师。

假设7:目标企业高管层的留任情况与目标企业本来审计师的留任正相关。

假设8:如果目标企业没有重大的组织重组,那么较大可能保持目标企业本来的审计师作为新子公司的审计师。

假设9:目标企业负债与总资产的比例越高,那么越是较大可能保持目标企业本来的审计师作为新子公司的审计师。

假设10:目标企业本来审计师的收费越低,越是较大可能保持目标企业本来的审计师作为新子公司的审计师。

Firth提出的(De)查验模型如公式〔1〕所示和(He)公式〔2〕所示,这两个
公式(Shi)的区别是TYPE和INDUSTRY,公式〔1〕中使用TYPE是为了(Liao)与Anderson, Stokes&Zimmer的研究结(Jie)果比拟,因为他们的研究用TYPE作为解释变量。

(1)
(2)
两个公式中变量的含义如下:RETAIN是依存变量,如果目标企业原审计
师留任,那么取值为1,其他为0;每个假设都有相应的解释变量,TYPE暗示并购类型,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多元并购,采用Anderson, Stokes&Zimmer 物方法,由投资阐发师按分级量度方法对每个并购进行赋值,横向并购为1,纵向并购为4,多元并购为7,不同阐发师对每个工程的评分的平均数就是该并购工程的类型得分;INDUSTRY暗示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是否在同一行业,按照Financial Times Actuaries (FTA) industry classifications体系,如果不在同一行
业,那么取值为1,其他为0;PROFIT暗示并购前目标企业盈利性,用权益盈利率暗示;OPIN暗示并购前目标企业审计定见类型,尺度审计定见取值为1,其
他为0;B8和NB8暗示审计师类型,目标企业本来审计师如果是Big Eight那么B8取值为1,其他为0,如果并购企业由Big Eight审计而目标企业由非Big Eight审计,那么NB8取值为-1,其他情况下NB8为0;CONTEST暗示并购企业并购目
标企业的方式,如果长短竞争并购那么取值为1,其他为0;IR暗示目标企业高管层是否留任,留任时取值为1,其他为0;INT暗示目标企业在并购之后是否
有重大重组,如果没有那么取值为1,其他为0;DEBT是目标企业负债程度,
用全部负债与全部资产之比暗示;AF暗示目标企业并购前审计费用相对程度,按照 Chan, Ezzamel和Gwilliam〔1993〕的方法进行估算。

以上都是解释变量,此外,Firth还设置了两个控制变量,一是市场对并购的反响〔AR〕,用并购企业并购公告后3天内股票非正常变更与并购总值之比暗示,二是并购相对规模〔RELSIZE〕,用目标企业规模与并购企业规模之比暗示,企业规模用并购前全部成本暗示。

Firth的样本是1976-1992期间英国Financial Times数据库中并购案例,而且
要求能找到并购后审计师留任与否的数据,共175个数据齐全的并购案例,此中141个变更了审计师,34个没有变更审计师。

按照这个样本和上述模型,Firth
进行统计阐发的成果是,假设9没有得到撑持,假设3标的目的与预期一致但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其他8个假设均得到撑持。

Beattie & Fearnley(1998)认为,以经济理论为根底对审计师变更的解释存在许多不克不及解释的问题。

所以,需要引入一些行为因素〔behavioural factors〕来解释审计师变更。

以问卷查询拜访的方式了解审计师变更的原因及审计师竞争投标机制〔audit tendering〕的运用情况。

Beattie & Fearnley的查询拜访对象
是英国508家上市公司的财政经理,收回有效问卷328份。

按照这些问卷的数据,Beattie & Fearnley阐发审计师变更及审计师竞争投标机制的运用。

〔1〕审计师变更情况。

328家公司中,在过去五年中,进行过审计师变更的109家,考虑变更审计师但是还没有变更的126家,93家未考虑变更审计师。

可见,审计师变更的频度是很高的。

〔2〕审计师变更的原因。

Beattie & Fearnley按照已经实行过审计师变更和考虑进行审计师变更的企业对审计师变更的原因的答复,编制原因分布表如表6。

〔3〕选择新审计师考虑的因素。

对于已经实行审计师变更的109个企业,选择担后任审计师时考虑的因素如表7所示。

〔4〕审计师竞争投标。

328公司中,在过去5年中,共有73家使用过审计师竞争投标,底子情况
如表8所示,这些公司在邀请参与投标的审计师时考虑的因素如表9所示,审计师竞争投标对时审计费用报价情况如表10所示。

部审计师实行强制轮换〔mandatory rotation〕。

在美国的公(Gong)司中,Du Pont对外部审计师的选择政策较(Jiao)为特殊,从1910年开始,实行外部审计师每年更换政策,后来改为几年更换一次,这个政策一直实行到1954年。

在这之后,Du Pont最终确(Que)定了Price, Waterhouse&Co.作为长久的审计师,不再实行经常更换政策。

Zeff (2003) 阐发这此中的原因,即Du Pont在1954年之前为什么实行审计师经常更换政策,而这之后又为什么改变更换政策,确定了长久的审计师。

通过Du Pont的阐发,对审计师实行轮换的利弊及原因得出一些启示。

Zeff阐发Du Pont相关资料后得出的结论是,1954年之前对审计师实行经常更换是由于Du Pont公司核心人物对外部审计师的一些不雅点所造成的,这些不雅点
主要包罗:要让会计公司对Du Pont没有兴趣〔disinterestedness〕,外部审计师不该该为公司财政部分提供审计之外的专业效劳,应该由与公司没有任务关联的会计公司来审计公司的财政陈述,应该防止外部审计师与内部人士的勾结。

后来,让Price, Waterhouse&Co.成为长久的审计师的主要原因是Du Pont规模增大,经营越来越复杂,而且伴随着跨国经营业务的开展。

比利时是一个开放经济的小规模国家〔small open economies〕,企业布局的显著特点是少数几个大企业控制众多的中小企业,所以,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大企业的子公司。

Branson & Breesch (2004) 认为,这种企业布局可能会对审计师变更发生影响。

同时,以前关于审计师变更的研究主要是对大企业为样本来进行的,而中小企业的审计师变更可能有一些不同于大企业的原因。

所以,他们研究比利时中小企业/子公司审计师变更,出格是母公司推举〔referral〕审计师对中小企业审计师变更的影响。

Branson & Breesch对推举的界定是:子公司在母公司的鼓励下,聘任与母公司不异的审计师。

具体来说,Branson & Breesch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子公司是否与母公司聘用同一审计师?第二,子公司审计师变更与母公司是否相关?
Branson & Breesch首先对审计师变更的原因进行了综述,将解释变量及查验成果归纳如表11所示。

Branson & Breesch认为,上述这些研究中都没有考虑母公司对子公司选择审计师的影响,所以,需要增加这方面的变量。

在此根底上,Branson & Breesch别离查验上述两个问题。

〔1〕子公司是否与母公司聘用同一(Yi)审计师。

Branson & Breesch的样本来自于Belgian National Bank (November 1997 edition),这个数据(Ju)库中,能确认1995/1996年度审计师的(De)子公司1922家,此中931家的母公司在比利时,此外991家的母公司在国外。

1922家公司中,能够确认母公司1995/1996年度审计师的1434家,此中比利时809母公司809家,国外母公司625家。

所以,Branson & Breesch的最后样本是1434家企业子公司及相(Xiang)应的母公司。

这些公司的审计师聘任情况如表1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Kan)出,76%的子公司与母公司聘任同一审计师,母公司在比利时注册的,比例更高,为84%。

〔2〕子公司审计师变更是否与母公司相关。

1994年至1995年期间,比利时审计市场共有1688例审计师变更,Branson & Breesch对这些企业的CFO进行问卷查询拜访,查询拜访问卷是按照文献综述的根底上提出了审计师变更的14种原因〔这些原因中包罗母公司的影响〕,由CFO在这14种原因中选择。

发出问卷1688份,收回有效问卷36%,查询拜访成果显示,79%的子公司审计师变更是由母公司提议实行的。

按照上述成果,Branson & Breesch的结论是,在比利时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几个大企业控制众多的中小企业,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大企业的子公司,所以,中小企业的审计师变更受到母公司的显著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