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通用版一轮学案:12.4分类突破(3)羧酸、酯、基本营养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 分类突破(3)——羧酸、酯、基本营养物质
知识点一 羧酸的结构与性质
1.羧酸的定义
由烃基与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官能团为—COOH ,饱和一元羧酸分子的通式为C n H 2n O 2(n ≥1)。
2.羧酸的分类
3.甲酸和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4.羧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的性质取决于羧基,反应时的主要断键位置如图:
(1)酸的通性
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强,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 3
3COO
-
+H +。
乙酸分别与Na 2CO 3和NaHC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 2CO 3+2CH 3COOH ―→2CH 3COONa +H 2O +CO 2↑, NaHCO 3+CH 3COOH ―→CH 3COONa +H 2O +CO 2↑。
(2)酯化反应
CH 3COOH 和CH 3CH 182OH 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OOH +CH 3CH 182
OH
浓H 2SO 4
△
CH 3CO 18OCH 2CH 3+H 2O 。
(3)注意事项
①能与NaHCO 3反应产生CO 2气体的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羧基,且1 mol —COOH 与NaHCO 3反应产生1 mol CO 2。
②甲酸的结构为
,分子中既含—COOH ,又含—CHO ,因此,甲酸既有
羧酸的性质,又有醛的性质。
③草酸(乙二酸):草酸(HOOC —COOH)的酸性强于甲酸,具有强的还原性,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草酸在浓H 2SO 4作用下分解可用于制取CO :H 2C 2O 4――→浓H 2SO 4
△CO 2↑+CO ↑+H 2O 。
[对点训练]
1.(2019·江西五校一模)有机物M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与氢气发生加
成反应得到物质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机物M 含有2种官能团
B .有机物M 的分子式为
C 4H 6O 2 C .有机物M 能发生取代反应、加聚反应
D .甲的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链状同分异构体有6种
解析:选D 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A 正确;分子式为C 4H 6O 2,B 正确;含有羧基,可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C 正确;满足题给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以下5种,酸:CH 3—CH 2—CH 2—COOH 。
酯:HCOO —CH 2—CH 2—CH 3、HCOOCH(CH 3)2、CH 3COOCH 2CH 3、CH 3CH 2COOCH 3,D 错误。
2.苹果酸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 .1 mol 苹果酸可与3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
C .1 mol 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 反应生成1 mol H 2
D .HOOC —CH 2—CH(OH)—COOH 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A A 项,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为羧基和羟基,有2种,正确;B 项,苹果酸分子中含有2个羧基,所以1 mol 苹果酸可与2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错误;C 项,羧基和羟基都可以与Na 反应生成氢气,所以1 mol 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 反应生成1.5 mol H 2,错误;D 项,HOOC —CH 2—CH(OH)—COOH 与苹果酸为同一种物质,错误。
知识点二 酯的结构与性质
1.酯的结构与性质
(1)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
可简写为RCOOR′,官能
团为
(2)酯的物理性质
(3)酯的化学性质
①酯的水解
酚酯水解生成和RCOOH,和RCOOH均能与NaOH反应,因此1 mol该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会消耗2 mol NaOH。
[提醒]酯的水解反应为取代反应;在酸性条件下为可逆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能中和产生的羧酸,反应能完全进行。
2.乙酸乙酯的制取
3.酯化反应的五大类型
(1)一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如
CH 3COOH +C 2H 5OH 浓硫酸△
CH 3COOC 2H 5+H 2O
(2)一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如 2CH 3COOH +HOCH 2CH 2OH
浓硫酸△
CH 3COOCH 2CH 2OOCCH 3+2H 2O
(3)多元羧酸与一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如 HOOCCOOH +2CH 3CH 2OH
浓硫酸△
CH 3CH 2OOCCOOCH 2CH 3+2H 2O (4)多元羧酸与多元醇之间的酯化反应
此时反应有三种情形,可得普通酯、环酯和高聚酯。
如 HOOCCOOH +HOCH 2CH 2OH
浓硫酸△
HOOCCOOCH 2CH 2OH +H 2O
(5)羟基酸自身的酯化反应
此时反应有三种情形,可得到普通酯、环酯和高聚酯。
如
[对点训练]
1.某品牌白酒中存在少量有凤梨香味的物质X,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易溶于乙醇
B.酒中的少量丁酸能抑制X的水解
C.X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分子式为C5H10O2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有5种
解析:选D A项,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正确;B项,该物质为丁酸乙酯,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丁酸和乙醇,增大生成物丁酸的浓度,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正确;C项,该物质分子式为C6H12O2,完全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正确;D项,能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说明该物质有—COOH,可表示为C4H9—COOH,丁基有4种结构,故符合条件的物质有4种,错误。
2.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与硫酸溶液共热可得有机物A和B。
将A氧化最终可得C,且B和C为同系物。
若B可发生银镜反应,则原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A.HCOOCH2CH2CH3B.CH3COOCH2CH3
C.CH3CH2COOCH3D.HOCH2CH2CH2CHO
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C4H8O2为酯,在硫酸溶液共热可水解成醇、羧酸,又A氧化最终可得C,即A为醇、B为羧酸;B和C为同系物即C为羧酸;又B可发生银镜反应,所以可得B这种羧酸为HCOOH,即C4H8O2是酯为甲酸某酯。
3.某酯A,其分子式为C6H12O2,已知又知B、C、D、E 均为有机物,D不与Na2CO3溶液反应,E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A结构可能有() A.5种B.4种
C.3种D.2种
解析:选A E为醇D氧化后的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E只能为酮,所以D中
一定含有结构(因D 还能发生催化氧化),D 这种醇可以为
这五种醇,对应的酯A 就有5种。
知识点三 基本营养物质
(一)糖类 1.组成和分类
2.结构与性质
(1)葡萄糖:多羟基醛CH 2OH(CHOH)4CHO
(2)蔗糖与麦芽糖
蔗糖和麦芽糖均属于二糖,化学式为C 12H 22O 11,在稀酸的催化作用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3)淀粉与纤维素
(二)油脂
1.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所生成的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结构可表示
为
2.性质
(1)油脂的水解(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
①酸性条件下:
②碱性条件下——皂化反应:
(2)油脂的氢化
烃基上含有,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其目的是提高油脂的饱和程度,便于油脂的保存和运输。
[提醒]①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②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三)氨基酸与蛋白质
1.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
(1)结构
α氨基酸,其通式为,官能团为—NH2和—COOH。
(2)氨基酸的性质
①两性:
甘氨酸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OOC—CH2—NH2+HCl―→HOOC—CH2—NH3Cl
H2N—CH2—COOH+NaOH―→H2N—CH2—COONa+H2O
②成肽反应:
氨基酸可以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二肽或多肽。
2.氨基酸的成肽规律
(1)2种不同氨基酸脱水可形成4种二肽
如甘氨酸与丙氨酸混合后,可以在相同分子之间,也可以在不同分子之间,形成以下4种二肽。
结构简式分别为:
(2)分子间或分子内脱水成环
(3)氨基酸分子缩聚成高分子化合物
3.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1)蛋白质的组成
蛋白质由C、H、O、N、S、P等元素组成,蛋白质分子是由氨基酸分子连接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
(2)蛋白质的性质
(3)蛋白质盐析和变性的比较
[对点训练]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棉花、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②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
③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
④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⑤淀粉、油脂、蛋白质、塑料、橡胶和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⑥石油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A.②④B.①⑤⑥
C.①②③⑤D.②④⑤
解析:选A①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②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正确;③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有机化合物,例如溴单质等,错误;④Na2CO3与乙酸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钠,同时饱和Na2CO3溶液可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正确;⑤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⑥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错误。
2.(2017·全国卷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选C糖类化合物一般可用通式C m(H2O)n表示,可称作碳水化合物,A项正确;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B项正确;蛋白质是由C、H、O、N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物质,C项错误;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D项正确。
3.(2019·石家庄质检)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A.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
B.汽油、柴油、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C.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碳碳单键
D.蛋白质的水解和油脂的皂化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解析:选A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醇氧化变为羧酸的反应,A正确;植物油属于酯不是碳氢化合物,B错误;分子中若有五元环可形成5个碳碳单键,C错误;油脂的皂化是由大分子(不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D错误。
4.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A .碘水,变蓝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
B .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
C .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
D .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砖红色沉淀
解析:选D 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利用碘水鉴别淀粉溶液;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可用浓硝酸鉴别蛋白质溶液;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知识点四 合成有机高分子
1.有机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两个基本反应
(1)加聚反应:小分子物质以加成反应形式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2)缩聚反应:单体分子间缩合脱去小分子(如H 2O 、HX 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3.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及性质特点
4.加聚反应、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加聚反应的书写方法
①单烯烃型单体加聚时,“断开双键,键分两端,添上括号,右下写n ”。
例如:
②二烯烃型单体加聚时,“单变双,双变单,破两头,移中间,添上括号,右下写n ”。
例如:
n CH 2===CH —CH===CH 2――→一定条件
2—CH===CH —CH 2
③含有一个双键的两种单体聚合时,“双键打开,中间相连,添上括号,右下写n”。
例如:
(2)缩聚反应的书写方法
①书写缩合聚合物(简称缩聚物)结构式时,与加成聚合物(简称加聚物)结构式写法有点不同,缩聚物结构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而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横线“—”表示。
例如:
②写缩聚反应方程式时,除单体物质的量与缩聚物结构式的下角标要一致外,也要注意生成的小分子的物质的量。
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的小分子物质的量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的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2n-1。
例如:
5.高聚物单体的推断方法
推断单体时,一定要先判断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并找准分离处。
(1)加聚产物单体判断
加聚产物的主链一般全为碳原子,按“凡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的规律画线断键,然后半键闭合、单双键互换。
(2)缩聚产物单体判断
[对点训练]
1.能源、信息、材料是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现有一种叫HEMA的材料,是用来制备软质隐形眼镜的,其结构简式为则合成它的单体为()
解析:选B该高聚物为加聚反应的产物,其链节为它是
由对应的单体和HOCH2CH2OH先发生酯化反应,再发生加聚反应而生成的。
2.关于下列三种常见高分子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顺丁橡胶、涤纶和酚醛树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顺丁橡胶的单体结构简式为CH3—C≡C—CH3
C.涤纶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
D.酚醛树脂的单体是苯酚和甲醇
解析:选C顺丁橡胶、涤纶和酚醛树脂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A错误;顺丁橡胶的单体结构简式为CH2===CH—CH===CH2,B错误;酚醛树脂的单体是苯酚和甲醛,D错误。
3.填写下列空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单体是
(2)的单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5)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