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12周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郑云霞
课题
能说会写要是有了它……
课时
第12周
第1节
教材
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课突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文中有四点提示和要求:一是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启迪思维,激发想象;二是对学习方式的提示,可独立思考,也可合作交流;三是对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四是提示学生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表达意思。
教学
难点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2.能把自己想象的东西介绍清楚。
教具
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
时间
教学过程
修订
4分
8分
20分
8分
一、提问导入
1、你知道的电话有多少种?
2、除了文中提到的,你还希望有什么样的电话?
二、口述学习目标:
能把自己想象到的东西,抓住特点,介绍清楚。
三、介绍资料,引发话题。
3、增强在生活中“变废为宝”的意识,学习一些变废为宝的方法。
教学
重点
先说后写,能把画面上的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
难点
先说后写,能把画面上的意思表达清楚。
教具
准备
例文一篇。
时间
教学过程
修订
1分
1分
7分
8分
15分
5分
3分
一、提出学习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如何“变废为宝”。
2、把“变废为宝”的过程写清楚。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的主要任务,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同学们,一周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大家都做了吗?
3.下面大家就来交流一下调查的情况,看我们是不是能从中得到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探究新课
1.同学们,大家通过讨论交流,都有什么想法啊?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情
分析
介绍资料,也是一种交际,要让学生不但能说清自己的意思,而且注意小结说话时的表情和语气。
教学
目标
1.通过口语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2.能把自己想象到的东西介绍清楚,提出特点。
3.初步培养学生查阅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
重点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2.能把自己想象的东西介绍清楚。
学情
分析
本次写话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会很感兴趣,也能写好。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愿意做到正确的处理废弃物,唤起他们初步的废物利用的生态环保意识。
2、了解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
3、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
4、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
2.通过一周的调查记录,我们可以看出,日常生活中家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有剩饭剩菜、果皮、菜叶等食物垃圾;有旧的书、本、报纸等旧物品;还有包装袋、杂物等垃圾,一个家庭都产生这么多,一个城市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垃圾”、“垃圾山”;欣赏视频“固体垃圾增多”。)
3.一个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都是非常巨大的,那么大量的垃圾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都有哪些影响呢?
2.举行“新闻发布会”。(交流收集的新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板
书
语文七色光六
略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郑云霞
课题
语文七色光六
课时
第12周
第5节
教材
分析
本次“语文七色光”共安排四项活动,一为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内容是组词和用词语训练;二为“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关于友谊的名言警句;三为“知识窗”,引导学生阅读写李白杜甫友谊的知识短文,感受两位诗坛巨匠的伟大友谊;四为“窗外事”,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养成善于观察、留心周围发生的事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热点新闻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生受到了启发,想象力得到扩展,这时先别让他们急着说,应提供一个静心思考的氛围,让他们想深、想开。】
2.合作交流,充善想法
让学生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小组内互相启发、补充,完善想法,达到一种和谐、热烈的交流。
【设计意图:如何谈自己的想法,如何听取别人的想法,如何谈出自己的建议,要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要将热烈有序的讨论同喧闹嘈杂区分开来。】
2、指导说话
A、先单幅画面说。表达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注意说清人物的行动举止和表情、语言。
B、让学生连起四幅画面完整地说。
要求学生努力说的连贯,说顺畅,语速适中,表达清楚。
【设计意图:说评结合,通过师评,学生评,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3、小结
四、指导写话
1、出示例文
(1)读文,《变废为宝》
(2)分析例文《变废为宝》
四、打开“知识窗”
1.学生自读《远行靠什么》,同桌互读。教师感情范读,学生放声诵读。学生谈感受。
2.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志士的伟大友谊?(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调动学生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自主阅读和交流中感受两位诗坛巨匠的伟大友谊。】
五、了解“窗外事”,发布热点新闻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龙龙和文文要举行新闻发布会了,小记者们,准备好了吗?
教学
目标
1.练习一字组多词和选词填空,学会运用字词。
2.学会积累关于科学的名言。
3.阅读《远行靠什么》,扩展知识面。
4.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教学
重点
字词积累与运用;名言积累;新闻收集与交流。
教学
难点
字词积累与运用;名言积累;新闻收集与交流。
学情
分析
为了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突出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合作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开放学习空间,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构建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如何《变废为宝》
3、把这个过程用笔写下来。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郑云霞
课题
语文七色光六
课时
第12周
第4节
教材
分析
本次“语文七色光”共安排四项活动,一为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内容是组词和用词语训练;二为“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关于友谊的名言警句;三为“知识窗”,引导学生阅读写李白杜甫友谊的知识短文,感受两位诗坛巨匠的伟大友谊;四为“窗外事”,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养成善于观察、留心周围发生的事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热点新闻的好习惯。
三、走进“日积月累”,倾诉友情
1.让我们走进“日积月累”,倾诉友情。
2.学生看书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充分诵读。
3.拓展延伸。老师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搜集到不少有关友情方面的名言,让我们面对朋友一吐为快吧。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灌输”形式,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情感,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课前充分准备,课上充分表达,教师相机点拨,在“练”的过程中增进对“朋友和友谊”的感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自主活动中得到提高。】
,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突出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合作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开放学习空间,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构建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家看课本第八十八页,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废物也可以变宝,我们以后是不是也该分类处理垃圾啊!结合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动员大家将家里的废旧电池放入学校电池回收箱,。号召大家随有随带来,努力减少生活垃圾,保护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废物巧处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生活垃圾的严峻形势和危害性,懂得了减少了垃圾就是在保护环境,了解了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到了在生活中应分类处理垃圾,提高了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增强了环保意识
教具
准备
课件(练习题)。
时间
教学过程
修订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一、口述学习目标:
1.练习一字组多词和选词填空,学会运用字词。
2.学会积累关于科学的名言。
二、创设情境,在练中以“友”会友
1.龙龙和文文结识了这么多的朋友,感到非常幸福。他们也想给大家介绍四对好朋友,你们愿意接待他们吗?选词填空。每个小组接待一对好朋友,比一比,哪个小组对待朋友最用心,最真心。
让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到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科学幻想的书籍,教师选择有代表的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介绍资料,也是一种交际,要让学生不但能说清自己的意思,而且注意小结说话时的表情和语气。】
四、开动脑筋,奇思妙想
1.开动脑筋,静心思考。
学生有了上面的启发,思维上跃跃欲试,想象力被拓展,先别让我们急者说,提供一个静心思考的氛围,让他们想深、想开。
教学
重点
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教学
难点
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教具
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资料。
时间
教学过程
修订
5分
2分
3分
3分
2分
8分
2分
4分
2分
6分
3分
一、口述学习目标:
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
二、检查预习
1.大家看到这个图片的场景感觉是不是很熟悉呢?
板
书
变废为宝
有顺序
抓重点
前后联系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郑云霞
课题
习作变废为宝
课时
第12周
第3节
教材
分析
本次写话由两部分组成:四福连环画和文字要求。连环图画展示了一组情节性强、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生动地表现出两个小朋友“变废为宝”的经过。画面上的两个人物的表情逼真,形象可爱,可以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动机。
二、自读文字,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文字。
2、归纳写作要求
仔细观察图画,想清“变废为宝”的过程,然后写下来。
三、指导观察
1、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前后联系地观察连环画。
A、有顺序:按照连环画的顺序去观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去观察。
B、抓重点:观察人物的举止、表情、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
C、前后联系:把静止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画面。
(1)思考,你觉得这篇作文好吗?好在哪里?
(2)讨论:作者是怎样将《变废为宝》的经过写清楚的?
(3)归纳
2、小结:
作者注意将人物的举止、神态、语言乃至心理活动较具体的写出来。
五、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对照自己写的作文,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的?
六、同座互改
七、欣赏习作,评议习作
板
书
习作变废为宝
1、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情
分析
本次写话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四福连环画和文字要求。连环图画展示了一组情节性强、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生动地表现出两个小朋友“变废为宝”的经过。画面上的两个人物的表情逼真,形象可爱,可以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动机。
教学
目标
1、能把画面上的意思表达清楚。
2、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三、.畅所欲言,表达创见
小组交流后,选出创意好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畅所欲言的空间,同时让其他学生学会评价。】
板
书
要是有了它……
想象:要具体,形状、特点和用途
表达:口齿伶俐,有条理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郑云霞
课题
习作变废为宝
课时
第12周
第2节
教材
分析
本次写话由两部分组成:四福连环画和文字要求。连环图画展示了一组情节性强、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生动地表现出两个小朋友“变废为宝”的经过。画面上的两个人物的表情逼真,形象可爱,可以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动机。
4.说一说:垃圾的危害
5.下面大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们讨论的结果,给大家说一说。
6.同学们说到了很多方面,那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7.可见垃圾的危害是多么的大啊!那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些废弃物才能减少对我们的危害呢?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儿歌,大家就会明白一些。
窗体底端
8.这回大家知道知道,用什么方法处理这些废弃物了吧!那就是分类处理,我们来具体学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交流,让同学们针对调查情况,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四、废物巧处理
1.大家打开课本第八十八页,来看一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处理废弃物的。然后说一说。
2.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分类投放,这样就可以进行回收利用了。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垃圾处理(一)”、“垃圾处理(二)”、“回收资源”、“垃圾分类回收”;欣赏图片“变废为宝”系列、“垃圾回收”系列、“回收旧电池”、“回收加工”、“变废为宝扎花”。)
2.小组合作探究。
3、分组汇报,说说对每个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理解。
4、读句子,在读中感悟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5、扩展练习。(课件出示其他近义词)
【设计意图:小学生爱交朋友,正与单元的主题内容密切相连,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使原本枯燥的字词训练充满生机。其次,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熏陶。】
主备人:郑云霞
课题
能说会写要是有了它……
课时
第12周
第1节
教材
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课突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文中有四点提示和要求:一是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启迪思维,激发想象;二是对学习方式的提示,可独立思考,也可合作交流;三是对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四是提示学生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表达意思。
教学
难点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2.能把自己想象的东西介绍清楚。
教具
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
时间
教学过程
修订
4分
8分
20分
8分
一、提问导入
1、你知道的电话有多少种?
2、除了文中提到的,你还希望有什么样的电话?
二、口述学习目标:
能把自己想象到的东西,抓住特点,介绍清楚。
三、介绍资料,引发话题。
3、增强在生活中“变废为宝”的意识,学习一些变废为宝的方法。
教学
重点
先说后写,能把画面上的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
难点
先说后写,能把画面上的意思表达清楚。
教具
准备
例文一篇。
时间
教学过程
修订
1分
1分
7分
8分
15分
5分
3分
一、提出学习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如何“变废为宝”。
2、把“变废为宝”的过程写清楚。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的主要任务,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同学们,一周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大家都做了吗?
3.下面大家就来交流一下调查的情况,看我们是不是能从中得到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探究新课
1.同学们,大家通过讨论交流,都有什么想法啊?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情
分析
介绍资料,也是一种交际,要让学生不但能说清自己的意思,而且注意小结说话时的表情和语气。
教学
目标
1.通过口语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2.能把自己想象到的东西介绍清楚,提出特点。
3.初步培养学生查阅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
重点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2.能把自己想象的东西介绍清楚。
学情
分析
本次写话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会很感兴趣,也能写好。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愿意做到正确的处理废弃物,唤起他们初步的废物利用的生态环保意识。
2、了解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
3、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
4、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
2.通过一周的调查记录,我们可以看出,日常生活中家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有剩饭剩菜、果皮、菜叶等食物垃圾;有旧的书、本、报纸等旧物品;还有包装袋、杂物等垃圾,一个家庭都产生这么多,一个城市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垃圾”、“垃圾山”;欣赏视频“固体垃圾增多”。)
3.一个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都是非常巨大的,那么大量的垃圾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都有哪些影响呢?
2.举行“新闻发布会”。(交流收集的新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板
书
语文七色光六
略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郑云霞
课题
语文七色光六
课时
第12周
第5节
教材
分析
本次“语文七色光”共安排四项活动,一为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内容是组词和用词语训练;二为“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关于友谊的名言警句;三为“知识窗”,引导学生阅读写李白杜甫友谊的知识短文,感受两位诗坛巨匠的伟大友谊;四为“窗外事”,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养成善于观察、留心周围发生的事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热点新闻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生受到了启发,想象力得到扩展,这时先别让他们急着说,应提供一个静心思考的氛围,让他们想深、想开。】
2.合作交流,充善想法
让学生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小组内互相启发、补充,完善想法,达到一种和谐、热烈的交流。
【设计意图:如何谈自己的想法,如何听取别人的想法,如何谈出自己的建议,要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要将热烈有序的讨论同喧闹嘈杂区分开来。】
2、指导说话
A、先单幅画面说。表达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注意说清人物的行动举止和表情、语言。
B、让学生连起四幅画面完整地说。
要求学生努力说的连贯,说顺畅,语速适中,表达清楚。
【设计意图:说评结合,通过师评,学生评,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3、小结
四、指导写话
1、出示例文
(1)读文,《变废为宝》
(2)分析例文《变废为宝》
四、打开“知识窗”
1.学生自读《远行靠什么》,同桌互读。教师感情范读,学生放声诵读。学生谈感受。
2.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志士的伟大友谊?(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调动学生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自主阅读和交流中感受两位诗坛巨匠的伟大友谊。】
五、了解“窗外事”,发布热点新闻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龙龙和文文要举行新闻发布会了,小记者们,准备好了吗?
教学
目标
1.练习一字组多词和选词填空,学会运用字词。
2.学会积累关于科学的名言。
3.阅读《远行靠什么》,扩展知识面。
4.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教学
重点
字词积累与运用;名言积累;新闻收集与交流。
教学
难点
字词积累与运用;名言积累;新闻收集与交流。
学情
分析
为了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突出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合作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开放学习空间,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构建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如何《变废为宝》
3、把这个过程用笔写下来。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郑云霞
课题
语文七色光六
课时
第12周
第4节
教材
分析
本次“语文七色光”共安排四项活动,一为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内容是组词和用词语训练;二为“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关于友谊的名言警句;三为“知识窗”,引导学生阅读写李白杜甫友谊的知识短文,感受两位诗坛巨匠的伟大友谊;四为“窗外事”,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养成善于观察、留心周围发生的事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热点新闻的好习惯。
三、走进“日积月累”,倾诉友情
1.让我们走进“日积月累”,倾诉友情。
2.学生看书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充分诵读。
3.拓展延伸。老师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搜集到不少有关友情方面的名言,让我们面对朋友一吐为快吧。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灌输”形式,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情感,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课前充分准备,课上充分表达,教师相机点拨,在“练”的过程中增进对“朋友和友谊”的感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自主活动中得到提高。】
,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突出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合作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开放学习空间,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构建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家看课本第八十八页,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废物也可以变宝,我们以后是不是也该分类处理垃圾啊!结合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动员大家将家里的废旧电池放入学校电池回收箱,。号召大家随有随带来,努力减少生活垃圾,保护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废物巧处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生活垃圾的严峻形势和危害性,懂得了减少了垃圾就是在保护环境,了解了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到了在生活中应分类处理垃圾,提高了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增强了环保意识
教具
准备
课件(练习题)。
时间
教学过程
修订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一、口述学习目标:
1.练习一字组多词和选词填空,学会运用字词。
2.学会积累关于科学的名言。
二、创设情境,在练中以“友”会友
1.龙龙和文文结识了这么多的朋友,感到非常幸福。他们也想给大家介绍四对好朋友,你们愿意接待他们吗?选词填空。每个小组接待一对好朋友,比一比,哪个小组对待朋友最用心,最真心。
让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到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科学幻想的书籍,教师选择有代表的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介绍资料,也是一种交际,要让学生不但能说清自己的意思,而且注意小结说话时的表情和语气。】
四、开动脑筋,奇思妙想
1.开动脑筋,静心思考。
学生有了上面的启发,思维上跃跃欲试,想象力被拓展,先别让我们急者说,提供一个静心思考的氛围,让他们想深、想开。
教学
重点
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教学
难点
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教具
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资料。
时间
教学过程
修订
5分
2分
3分
3分
2分
8分
2分
4分
2分
6分
3分
一、口述学习目标:
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
二、检查预习
1.大家看到这个图片的场景感觉是不是很熟悉呢?
板
书
变废为宝
有顺序
抓重点
前后联系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郑云霞
课题
习作变废为宝
课时
第12周
第3节
教材
分析
本次写话由两部分组成:四福连环画和文字要求。连环图画展示了一组情节性强、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生动地表现出两个小朋友“变废为宝”的经过。画面上的两个人物的表情逼真,形象可爱,可以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动机。
二、自读文字,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文字。
2、归纳写作要求
仔细观察图画,想清“变废为宝”的过程,然后写下来。
三、指导观察
1、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前后联系地观察连环画。
A、有顺序:按照连环画的顺序去观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去观察。
B、抓重点:观察人物的举止、表情、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
C、前后联系:把静止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画面。
(1)思考,你觉得这篇作文好吗?好在哪里?
(2)讨论:作者是怎样将《变废为宝》的经过写清楚的?
(3)归纳
2、小结:
作者注意将人物的举止、神态、语言乃至心理活动较具体的写出来。
五、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对照自己写的作文,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的?
六、同座互改
七、欣赏习作,评议习作
板
书
习作变废为宝
1、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情
分析
本次写话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四福连环画和文字要求。连环图画展示了一组情节性强、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生动地表现出两个小朋友“变废为宝”的经过。画面上的两个人物的表情逼真,形象可爱,可以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动机。
教学
目标
1、能把画面上的意思表达清楚。
2、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三、.畅所欲言,表达创见
小组交流后,选出创意好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畅所欲言的空间,同时让其他学生学会评价。】
板
书
要是有了它……
想象:要具体,形状、特点和用途
表达:口齿伶俐,有条理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郑云霞
课题
习作变废为宝
课时
第12周
第2节
教材
分析
本次写话由两部分组成:四福连环画和文字要求。连环图画展示了一组情节性强、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生动地表现出两个小朋友“变废为宝”的经过。画面上的两个人物的表情逼真,形象可爱,可以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动机。
4.说一说:垃圾的危害
5.下面大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们讨论的结果,给大家说一说。
6.同学们说到了很多方面,那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7.可见垃圾的危害是多么的大啊!那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些废弃物才能减少对我们的危害呢?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儿歌,大家就会明白一些。
窗体底端
8.这回大家知道知道,用什么方法处理这些废弃物了吧!那就是分类处理,我们来具体学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交流,让同学们针对调查情况,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四、废物巧处理
1.大家打开课本第八十八页,来看一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处理废弃物的。然后说一说。
2.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分类投放,这样就可以进行回收利用了。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垃圾处理(一)”、“垃圾处理(二)”、“回收资源”、“垃圾分类回收”;欣赏图片“变废为宝”系列、“垃圾回收”系列、“回收旧电池”、“回收加工”、“变废为宝扎花”。)
2.小组合作探究。
3、分组汇报,说说对每个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理解。
4、读句子,在读中感悟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5、扩展练习。(课件出示其他近义词)
【设计意图:小学生爱交朋友,正与单元的主题内容密切相连,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使原本枯燥的字词训练充满生机。其次,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