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发现西周虢国邦墓出土随葬品上千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结构多为单层塔壁,内部为空心式,以黄土胶泥为主要材料,将四周砌出厚壁,使塔体内部呈筒状,上下直通,并于各楼层地面设木质楼板、楼梯,木楼板搭于向内凹进的叠涩挑檐上。
从唐代开始,砖塔的建造逐渐模仿木结构阁楼式塔,一般不设基座,第一层塔身直接砌于地面,整体塔身比较高。
每层塔的高度和层面大小随塔体自下而上逐层递减缩小,多以素面为主,个别的仅在塔檐做斗拱装饰,各层用砖叠涩出檐。
外形整体轮廓同样收成刚柔结合的曲线,简单大方又不失柔美。
凝寿寺塔上的刻花砖作为最基本的筑塔材料,在图案选择与装饰搭配上都是很讲究的。
它不只是单纯地作为装饰用以追求建筑外在的美观,而是通过典型的佛教装饰纹样——“卐”字纹和菊花,进一步解读佛塔自身内在的、深刻的社会人文精神内涵。
以具有象征性的纹样装饰佛塔,使其具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寓意和内涵,使本体建筑和所承载的文化讯息整体构成佛教文化所宣扬的载体。
因此,本文通过对凝寿寺佛塔的砖雕纹样解读,进一步理解
陇东佛教建筑的建筑特点,认识陇东佛教文化所传达的独特艺术语义,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陇东佛教建筑的美学思想。
■
参考文献
[1]张弛.宋崇宁佛教造像浮雕“奏乐图”及其价值[J].陇右文博,2016(3).
[2]楚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万字纹艺术符号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3.
[3]朱江波.宁县塔儿庄塔调查[J].陇右文博,2016(3).
[4]魏红友,谢骁燕.浅析马家窑彩陶中的“卐”形纹饰[J].陇右文博,2012(1).
[5]袁洁.佛教植物文化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6]张荣东.中国古代菊花文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7]施静.传统服饰中菊文化现象探析[J].丝绸,2016(1).[8]李彩云.中国万字纹的艺术美[J].文艺生活,2016(10).[9]管静.中国传统万字纹的符号学解析与现代运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6).
[10]郭文奎.庆阳大辞典[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
◆资讯◆
河南三门峡发现西周虢国邦墓 出土随葬品上千件
礼器、车马器、兵器……一处虢国邦墓日前在河南三门峡市义马市上石河村被发现,百座墓葬出土随葬品2000余件,穿越千年时空,向世人讲述这一中国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的过往兴衰。
“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的墓葬形制、器物组合及纹饰等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相似,结合出土铜鼎铭文‘虢季氏子虎父作鼎’和史料记载,它可能是虢国东逃的贵族及家眷和护卫随从的邦族墓地。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立超说。
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是三门峡地区发现的又一处较大规模的虢人埋葬地。
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上村岭虢国墓地大规模考古发掘,曾先后两次因出土大量青铜器、玉器轰动国内外,分别被评为1990年、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考古人员发现,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的铜、玉礼器数量及质量与上村岭虢国墓地相比有较大差距,多数铜器为明器,且器物组合不全。
“这可能与逃亡有关。
铸造不了新的青铜器,人们只能用逃亡时所带的配鼎或者是明器随葬。
”郑立超说。
2018年4月至9月,为配合项目工程建设,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义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
发掘共清理墓葬和马坑125座,其中春秋时期虢国墓葬115座、唐代墓葬1座、清代墓葬2座、马坑7座。
出土铜、陶、玉石、骨蚌等随葬品2700余件(颗)。
据郑立超介绍,初步探明墓地现存范围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墓葬分布较为密集。
下一步将对墓葬进行充分发掘清理,后续保护和展示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
(来源:新华网)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017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03(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