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农村丧葬习俗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农村丧葬习俗的作文
《大同农村丧葬习俗之我见》
在大同农村,丧葬习俗那可是相当有讲究的事儿,就像一本古老又神秘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传统的故事。
我记得有一次村里的李大爷去世了。
这消息就像一阵风,把整个村子都吹动了。
很快,丧葬的流程就开始了。
首先要报丧,一般是逝者的儿子们,穿着素白的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告诉亲戚朋友们这个悲痛的消息。
他们脸上带着悲戚,每到一家,未开口眼泪就已经在眼眶里打转,声音也哑哑的,说一句“我爹走了”,那屋子里的气氛瞬间就凝重起来。
然后就是布置灵堂。
在李大爷家的正屋中间,摆上了那口冰冷的棺材。
说是棺材,可一点都不简单。
棺木是早早准备好的,厚实而沉重,看起来就很庄严。
灵堂四周挂满了白色的布幔,在风中晃荡着,就像一种无声的哀伤诉说。
棺材的前面摆放着香烛,火苗一闪一闪的,像是在为死者的灵魂照亮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
李大爷的遗像就静静地放在那里,目光静静地望着前方,仿佛还在守护着这个家。
之后连续好几天,家里人早上晚上都要哭灵。
妇女们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啊。
我就看见李大爷的儿媳妇,坐在灵堂前的草垫子上,哭得满脸都是泪水鼻涕。
她一边哭一边诉说着李大爷生前的好,从他怎么辛苦劳作养活
一家子,到他对孙子孙女的疼爱,那真是点点滴滴都记得清清楚楚。
什么“爹呀,你上次还给娃塞了零花钱,你怎么就走了呢”,哭得周围的人也跟着落泪。
到了出殡那天,那阵仗可大了。
一群人抬着棺材缓缓地走在村子的小道上。
前面有吹唢呐的,那唢呐声呜呜咽咽的,就像在抽抽搭搭地哭。
还有人一路撒着纸钱,那白纸片在空中飘飘洒洒,落在地上像是给李大爷铺的路。
队伍里的亲戚们都穿着白色的丧服,低着头默默地走着。
人们抬着棺材,深一脚浅一脚的,因为棺材重,大家的表情都紧紧绷着,可又透着一种肃穆的坚决,就好像完成一项无比神圣的使命。
当棺材最终入土的时候,大家仿佛都松了一口气,又像是有什么东西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下面。
这就是大同农村的丧葬习俗,充满了对逝者的尊重和生者的思念。
《大同农村丧葬那点特别事儿》
咱再唠唠大同农村丧葬里一些特别的小细节。
就拿准备丧服来说吧。
丧服那可得是实打实的白色棉布,在村里,一般都是女人们自己裁剪缝制的。
这一家有丧事,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都会过来帮忙。
我家隔壁张婶就被请去帮老陈家做丧服。
张婶那可是做衣服的一把好
手,手脚麻利着呢。
她到了老陈家,拿过已经裁好的白布,就坐在那老式的缝纫机前面,脚一踩踏板,机子就嗡嗡地响起来了。
她边做还边念叨:“这布料可得缝结实咯,丧服在这种时候可不敢出纰漏。
”那专注的神情就像在做什么绝世珍宝似的。
她把领口袖口都细细地翻好,用针线细细地缝上,还会特意检查一遍有没有缝歪的地方。
而老陈家的厨房里也没闲着。
那葬礼期间要招待不少亲戚朋友呢,所以大锅饭是少不了的。
炖烩菜是主打。
我探头往锅里一看,好家伙,满满一锅的土豆、白菜,还有豆腐粉条在里面翻滚着。
那烧火的大叔,脸上被火映得红彤彤的,不断往灶膛里添着柴火。
只见他一会儿塞个大树枝,一会儿又拿个小木棍捅捅里面的炭火。
随着火势的大小,锅里的烩菜也跟着忽上忽下地起伏。
锅旁边的案板上摆满了切好的馒头,都热腾腾的,散发着麦香味儿。
再看守灵的人。
那晚上守灵可不容易呢。
灵堂里灯光昏黄,大家就坐在那里,偶尔小声嘀咕几句。
有个小伙子,刚开始还挺精神,到了后半夜就困得不行了。
他眼睛眯成一条缝,脑袋一点一点的,像是在给大家鞠躬行礼似的。
旁边的长辈看不过去了,拍他一把,他才一下子惊醒,赶紧正襟危坐,眼睛瞪得大大的,那模样惹得周围人偷偷笑起来。
在这丧葬期间,整个村子的力量都好像聚集到了这一家。
大家怀着对逝者的敬意参与其中,虽然有悲伤,但也有一种质朴的凝聚力。
大同农村
的丧葬习俗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对死亡的对待方式,更是村民们之间浓浓的人情味儿。
《我所经历的大同农村丧葬趣事背后的习俗坚守》
说到大同农村丧葬,我总能想起来一次特别的经历。
那回村里孙爷爷去世了。
孙爷爷在村子里可是个老好人,人人都尊敬他。
按照习俗,葬礼期间得进行祭祀仪式。
这祭祀的供品可不含糊。
有大蒸馍,每个馍都蒸得又白又大,像个小枕头似的。
还有水果,必须是新鲜完整的。
准备这些供品的时候可有意思了。
孙爷爷家的小孙子才七八岁,他看到大人们摆供品,也想帮忙。
只见他拿起一个苹果,像跟苹果有仇似的,擦得特别用力。
大人们就笑他,说这苹果都快被他擦破相了,上供的东西要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可不能这么粗鲁。
小孙子还一脸委屈地说他是想让爷爷吃到最好的苹果呢。
祭祀开始了,家里的晚辈一个个排着队,在长辈的指挥下,恭恭敬敬地给孙爷爷上香、鞠躬。
那动作要规规矩矩的,错了一点都不行。
有个年轻人,在外打工久了,不太熟悉这一套了。
他上香的时候手有些抖,站的位置也不对。
旁边的老长辈马上就皱着眉头指出错误,年轻人脸一下子就红了,赶紧调整好姿势重新来一遍。
这时候大家也没有取笑的意思,都是一脸严肃,因为这每一个环节都是对逝者敬重的体现。
丧事中还有一个环节是扎纸活。
纸扎的东西可多了,有纸房子、纸马之类的。
村里有专门扎纸活的大爷。
那大爷可巧了,用几根竹条和彩色的纸张,就能扎出个像模像样的东西。
我就好奇在旁边看着。
只见大爷拿过一根竹条,手那么一弯,一绕,就做出了个房子的骨架。
然后蒙上白色的纸,再用彩色笔画出窗户门之类的。
扎好的纸房子看起来有模有样的,就像孙爷爷在另一个世界的家一样。
不过小孩子们可不知道轻重,有个调皮的小孩跑过去想摸摸纸房子,被大人呵斥住了,说这纸房子要完整无缺地给爷爷带到另一个世界去的,可不能弄坏了。
这一场农村丧葬,虽然看起来事儿多又规矩繁琐,但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着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大家顺着老一辈传下来的习俗,仔细认真地进行着每一步。
这个丧事就好像是村里人的一次集体回忆与对传统的坚守,把大同农村丧葬习俗的独特魅力完完整整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