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第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理主体部分语言标志
第2段:这个人的逝世,对于……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3段:马克思发现了…… 第4段: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 第5段:该是很够了,但是……而且…… 第6段: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
主要的。 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理清结构 概括功绩
理清结构 概括功绩
• (一)结合文章主体部分,以小组合 作的方式完成下列任务。
• 1. 圈画文章主体部分的标志性语句 • (包括文章中的过渡性、概括性、承递性
语句,文章中指代词、关联词、对比性词 语) • 2.概括马克思一生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有哪些? • 3.探讨各语段的层次关系
理清结构 概括功绩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梳理文本结构,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合作探究,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马克思的伟大功绩与崇高人格,感受作者的悲悼 之情。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演讲稿

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 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
• 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 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之情。
品味语言 体悟情感
2.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 表达了恩格斯的什么心情?
点拨: “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
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 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 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 分析比较 • 相同点:两篇都是悼词,从内容上看,情感基
调都是悲痛而不哀伤,都对逝者作出了崇高的 评价和热情的赞颂。从形式上看,都是叙述、 抒情、议论相结合,语言质朴,内蕴深厚。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 分析比较 • 不同点:
《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重点叙述了燕 妮不平凡的人生,赞颂了这位伟大女性的崇高 品德和牺牲精神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 以议论为主,着重于评价这位伟大思想家在科 学发现和革命实践两方面的丰功伟绩。
巨说 理 大) 论
贡 层家
3、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4、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特殊运动规律
5、研究的领域很多,发现独到,不是浅尝辄止
献 进革
命 6、从事历史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是起推动作用的、

革命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的目的:指导革命实践)

真正使命:推翻 解放
践 7、一生主要革命活动

‖小结‖
这篇悼词,极其简洁地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无 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不仅令人信服,而且 令人感动。令人信服,是因为文章列举了马克思一 生的伟大功绩,他的业绩是客观存在的,是无可争 辩的。令人感动,是因为文章在说理过程中,运用 了适当的描写性语言,从而打动读者。这种在特定 场合、特定环境下、特定身份的讲话,表达了恩格 斯对马克思的沉痛悼念和热烈赞颂。
品味语言 体悟情感
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 逝世的时间?
• 点拨:两点三刻
• 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表 达了一种庄重的意味。
• 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对于全世界来讲是多么 的不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 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 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第3课 海阳市第一中学 姜淑波
• “此曲终兮不复弹, • 三尺瑶琴为君死”
3月17日,在伦敦海 格特公墓举行了葬礼, 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 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 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 了这篇著名的悼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借助文体特点和有标志性的语句来理清课文严谨、 巧妙、有创意的结构。 精读品味,揣摩字里行间真挚的感情,感悟本文 语言的艺术魅力。
作业设计
【妙句品仿】
• 假若你是姚贝娜的粉丝)请用美饰的修辞,仿照恩格斯的句 式,言说以下消息: 据深圳晚报微博2015年1月16日报道, 当日下午,著名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在北京大学深圳医 院去世,年仅33岁。她唱的歌曲有《也许在》《也许明天》 《红颜劫》《画情》等。
科 3、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学 家
层 进
不仅如此
4、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特殊运动规律
理 层 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论 进 即使一个, 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层 家 5、研究的领域很多,发现独到,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革 6、从事历史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是起推动作用的、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 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根据悼词的特点理一下文章的结构。
一、(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 点和情景。(开头)
二、(2-7)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 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 (主体部分)
三、(8-9)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
影响,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结尾)
品味语言 体悟情感
3.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 么用“停止思想了”而不用 “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 跳动”?
点拨: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
“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
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是
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
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
劳动人民失去了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领

革命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的目的:指导革命实践)
家 实 因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践果 家 7、一生主要革命活动
真正使命:推翻 解放 革命业绩:宣传 组织
理清结构 概括功绩
对于无产阶级
对象上
2、逝世造成的损失
对于历史科学
(生前的巨大贡献) 程度上: 不可估量 空白
生 前 的
总 分 ( 解
科 学 家


品味语言 体悟情感
4.“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 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点拨: 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
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 遗容的安详。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 恩格斯《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这篇演讲词的内容和课文相比有什么区别?为 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分组讨论)
革命业绩:宣传 组织
马克思对于科学理论的贡献
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品味语言 体悟情感
• 精读探究
• 齐读第一段,重点赏析“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 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 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 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句话的情感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