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抚顺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25题;共86分)
1. (4分) (2017高一下·三明期末) 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 计划生育
B . 鼓励生育
C . 采取移民政策
D . 鼓励人员出国
2. (2分) (2017高二上·金山期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海人口的年龄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可以判断()
A . 1990年以后上海人口出生率急速下降
B . 2010年上海少年儿童比重约占15%
C . 上海外来人口以适龄劳动力为主
D . 65岁以上老年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3. (2分) (2014高一下·邢台月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
A . 西欧、北美、澳大利亚
B . 东南亚、西亚、南非
C . 东亚、西欧、拉丁美洲
D . 西欧、北美、中东
4. (4分) (2018高三上·七台河期末) 读我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
A . 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B . 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
C . 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D . 青少年人口比重增加
(2)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地区()
A . 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B . 人口总量占绝对优势
C . 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D . 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
5. (4分) (2017高一下·南阳月考)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A . 现代型和原始型
B . 现代型和传统型
C . 原始型和传统型
D . 传统型和现代型
(2)
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6. (4分) (2017高三上·衡水月考) 读我国2000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
(1)
若要绘制如上图所示的人口统计图,则须具备的数据资料是()
A . 出生人口数量、各年龄段人口数量
B . 死亡人口数量、各年龄段人口数量
C . 出生人口数量、死亡人口数量
D . 年龄段比率、各年龄段性别比率
(2)
据图判断,到2050年我国人口状况的突出特点是()
A . 劳动力比重增大
B . 性别比例平衡
C . 老龄化趋势严重
D . 独生子女减少
7. (2分) (2014高一下·郓城月考) 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 “五•一”到东南亚去旅游
B . 上海人出差到北京
C . 云南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
D . 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
8. (2分) (2019高一下·蒙山月考) 下列城市的发展早期是矿产资源开发并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形成的是()
A . 中国的广州、深圳
B . 英国的阿伯丁、伦敦
C . 美国的纽约、华盛顿
D . 中国的大庆、攀枝花
9. (4分) (2018高三上·长春期中)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 . 政局动荡
B . 生育观念
C . 产业结构
D . 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A . 北美
B . 西亚
C . 西欧
D . 南美
10. (4分) (2018高一下·赣榆期中) 十年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由2005年的1.47亿增长到2015年的2.53亿人。
读我国不同地区2005年和2015年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各地区流动人口说法正确的是()
A . 东北地区流动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B . 西南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最大
C . 西北地区流动人口比重降低
D . 南部沿海地区流动人口比重变化最大
(2)该时期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 . 政策
B . 经济
C . 气候
D . 矿产
11. (6分) (2019高一下·滁州期末) 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时期大量的人口流入东莞。
现今,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频繁出现了企业“东南飞”的外迁现象。
而东莞的制造业也逐渐由“代工厂”向“梦工厂”实现漂亮转身。
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影响人口“孔雀东南飞”的主导因素是()
A . 家庭因素
B . 气候因素
C . 经济因素
D . 政策因素
(2)下列工厂属于“梦工厂”的是()
A . 机器人厂
B . 电子装配厂
C . 普通服装厂
D . 皮鞋厂
(3)企业“东南飞”的目的地是东南亚,那么对东南亚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②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④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2. (2分)下列城市在区域的发展中产生作用最大的是()
A . 北京
B . 济南
C . 济宁
D . 曲阜
13. (4分) (2017高一下·宁德期末) 自2011年初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已有超过400万叙利亚人逃往国外,造成严重的难民危机。
下图为某研究机构绘制的叙利亚人迁往欧洲的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材料中提到的叙利亚人迁往欧洲属于()
A . 国际人口迁移
B . 国内人口迁移
C . 人口活动
D . 人口增长
(2)造成叙利亚人迁往欧洲的主要因素是()
A . 政策因素
B . 家庭因素
C . 经济因素
D . 战争因素
14. (2分) (2019高一下·沈阳月考) 目前制约北京市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 . 植被覆盖率
B . 资源状况
C . 经济水平
D . 土地面积
15. (2分)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 . 资源数量
B . 科技发展水平
C . 人口的消费水平
D . 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16. (6分) (2017高一下·厦门期末) 意大利米兰位于地中海地区北部,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2014年,米兰市中心建成两座“垂直森林”大楼(下图)。
“垂直森林”是由民居与不同绿化植物构成,夏天枝繁叶茂,冬天落叶满地,不同季节建筑外观各异。
大楼内还配有节水回收浇灌系统和太阳能系统。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垂直森林”建筑外观的季节变化可()
A . 改善空气质量
B . 美化社区环境
C . 增加绿化面积
D . 调节室内光照
(2)与传统社区绿化相比,推进“垂直森林”的建设有助于()
A . 节约城市建设成本
B . 集约利用城市土地
C . 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D . 提供居民休憩场所
(3)“垂直森林”大楼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 持续性原则
B . 共同性原则
C . 公平性原则
D . 阶段性原则
17. (4分) (2017高一下·孝感期末)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 . 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 .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 . 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D . 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 . ①处和③处
B . ①处和④处
C . ②处和③处
D . ②处和④处
18. (4分) (2018高二下·定远月考)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业生产模式为()
A . 灌溉农业
B . 雨养农业
C . 生态农业
D . 林网农业
(2)图示农业生产模式的优越性,主要是()
A . 改善生态环境,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兼顾经济观赏效应
B .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
C . 使粮食作物能更多地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 . 有利于大型机械化的实施
19. (4分) (2017高三上·西安期中)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农业地带沿0º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 . 水分
B . 热量
C . 地形
D . 土壤
(2)
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 光照
B . 热量
C . 水源
D . 土壤
20. (4分) (2018高一下·铜陵期末) 下图为“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上图所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劳动力充足
B . 科技水平高
C . 商品率高
D . 生产规模大
(2)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
A . 水源不足
B . 市场广阔
C . 科技落后
D . 热量不足
21. (4分) (2017高二下·华安期末)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
下图示意我国东线放蜂线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光照
B . 气温
C . 降水
D . 市场
(2)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
A . 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
B . 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C . 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D . 在东北遇初霜蜜蜂挨冻
22. (2分) (2019高一下·渭南月考) 下图为某种粮食作物种植主要分布图。
此种粮食作物区生产特点或现状是()
A . 水利工程量大
B . 机械化水平高
C . 科技水平高
D . 粮食商品率高
23. (2分) (2018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读图,该区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有()
A .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高
B .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C . 培育良种牛
D .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24. (4分) (2018高三下·江西模拟)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大棚农业设施剖面图。
该地修建大棚时,往往将地面挖深0.5-1.5m,同时在大棚的一侧修筑厚达3m的土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0.5—1.5m的主要目的是()
A . 扩大农作物生长空间
B . 防止土壤肥力流失
C . 提高地表土壤温度
D . 加快空气流动速度
(2)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的深度增加,会影响棚内的()
A . 空气温度和土壤肥力
B . 太阳光照和空气温度
C . 空气湿度和土壤肥力
D . 太阳光照和空气成分
25. (4分)(2018·浙江模拟) 2016年11月14日新西兰南岛中部地区发生7.5级地震。
读下图,完成下题。
(1)由材料可知,新西兰()
A .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 . 地热资源丰富
C . 位于板块内部
D . 南岛地形平坦
(2)震中所在的南岛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 水稻种植业
B . 热带种植业农业
C . 乳畜业
D . 地中海农业
二、综合题 (共4题;共37分)
26. (15分) (2017高一下·濮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五: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材料六: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大批中原饥民为谋生计,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背井离乡“闯”入人烟稀少、土壤肥沃的东北地区,史称“闯关东”。
(1)
根据材料一,二,三,四,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
(2)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和中国华北都出现大批人口向本国东北迁移的现象,其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非常频繁,且规模很大,主要方向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27. (6分) (2017高一下·福建期中) 下图是平原地区某城市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该城市在中心城区外围建立了________城和________区。
(2)
河流为该城市的发展提供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3)
城市的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
①对生物的影响:________。
②对气温的影响:________。
28. (5分) (2017高二下·河北期末) 读某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_______。
E、F两地中,表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
(2)除考虑风向外,图中该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还有哪些________?
(3) 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地方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9. (11分) (2014高一下·淄博期末) 读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所示阴影部分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图乙中所示阴影部分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图甲所示阴影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①气候:________,
②地形:________,
③人口:________.
(3)比较图甲和图乙中所示地区两种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主要差异.(可从经营方式和生产规模、机械化程度、商品率等方面分析)
(4)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极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________的原则.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共25题;共86分)
1-1、
1-2、
2-1、
3-1、
4-1、
4-2、
5-1、
5-2、
6-1、
6-2、
7-1、
8-1、
9-1、
9-2、
10-1、
11-1、11-2、11-3、12-1、13-1、13-2、14-1、15-1、16-1、16-2、16-3、17-1、17-2、18-1、18-2、19-1、
20-1、
20-2、
21-1、
21-2、
22-1、
23-1、
24-1、
24-2、
25-1、
25-2、
二、综合题 (共4题;共37分)
26-1、
26-2、
26-3、
27-1、
27-2、
27-3、
28-1、
28-2、
28-3、
29-1、
29-2、
29-3、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