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化学9月月考试卷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化学9月月考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2分/题=50分) (共25题;共50分)
1. (2分)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 液氯
B . 干冰
C . 酒精
D . 金属钠
2. (2分)在2A+B⇌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 υ(A)=0.5mol•L﹣1•S﹣1
B . υ(B)=0.3 mol•L﹣1•S﹣1
C . υ(C)=0.8mol•L﹣1•S﹣1
D . υ(D)=6 mol•L﹣1•min﹣1
3. (2分)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定容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经 2 s后测得 C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这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这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30%
④ 2 s 时物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4. (2分) (2018高二上·承德期末) 下列生产生活中需要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 铁锹生锈
B . 牛奶变质
C . 塑料老化
D . 高炉炼铁
5. (2分) (2019高二下·台州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A(s)+3B(g) 2C(g)+D(g),如果气体密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B .
C ( s) + H2O (g) CO ( g) + H2 (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容器体积,正速率减小,逆速率增大
C . N2(g) + 3H2(g) 2NH3(g) △H=—93kJ·mol—1 ,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 molN2(g)和2 mol H2(g)达到平衡时,可以放出37.2 kJ的热量
D . A(g)+ 3B (g) 2C (g) + D (g),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B=0.6mol·L-1·min-1 ,
② ,则前者比后者快
6. (2分) (2017高二上·广州期中) 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B .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再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CO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
C .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 .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7. (2分) (2016高二上·安阳期中)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变化规律(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反应Ⅰ:△H>0,p2>p1
B . 反应Ⅲ:△H>0,T2>T1或△H<0,T2<T1
C . 反应Ⅱ:△H>0,T1>T2
D . 反应Ⅳ:△H<0,T2>T1
8. (2分) (2018高二上·河北期中) 可逆反应aA(g)+bB(g) cC(g)+dD(g)△H=Q,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规律是()
A . a+b>c+d T1>T2 Q>0
B . a+b>c+d T1<T2 Q<0
C . a+b<c+d T1<T2 Q>0
D . a+b>c+d T1>T2 Q<0
9. (2分) (2016高二上·成都期中) 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 .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 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A,同时生成3amolC
C .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 .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10. (2分) (2018高二上·大庆期中) 在氨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 +OH-,下列情况能引起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的有()
①加NH4Cl固体②加NaOH溶液③通HCl ④加CH3COOH溶液⑤加水⑥加压
A . ①③⑤
B . ①④⑥
C . ③④⑤
D . ①②④
11. (2分)某温度下,反应2NO2N2O4;△H<O,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平衡时改变外界条件,使反应再次平衡,新平衡时,c(NO2)/c(N2O4)与原平衡相比变大了,则改变条件的可能有
A . 保持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NO2
B . 保持容器压强和温度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N2O4
C . 保持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N2
D . 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升高了温度
12. (2分) (2015高二上·中原期末)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用明矾净水是因为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粒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B . 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阴极,纯铜作阳极
C . 钢铁因含杂质而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蚀
D . 工业合成氨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氨的产量
13. (2分)(2015·成都模拟) 已知:下表为25℃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 HClO H2CO3
K a=1.8×10﹣5Ka=3.0×10﹣8Ka1=4.4×10﹣7Ka2=4.7×10﹣11
右图表示常温下,稀释CH3COOH、HClO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相同浓度的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c(ClO﹣)>c(CH3COO ﹣)>c(OH﹣)>c(H+)
B . 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O2+H2O=HClO+CO
C . 图象中a、c两点处的溶液中相等(HR代表CH3COOH或HClO)
D . 图象中a点酸的总浓度大于b点酸的总浓度
14. (2分) (2020高二上·芜湖期末) 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 . 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
B . 1 mol·L-1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 . CH3COOH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D . 0.1 m ol·L-1 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15. (2分) (2017高二上·濉溪期中) 已知反应①:CO(g)+CuO(s)⇌CO2(g)+Cu(s)和反应②:H2(g)+CuO(s)⇌Cu(s)+H2O(g)在相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 ,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
B . 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C . 对于反应③,恒容时,若温度升高,H2的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D . 对于反应②,恒温恒容时,若加入CuO,平衡向正向移动,H2的浓度减小
16. (2分) (2019高二上·泉州期末) 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
CO(g)+3H2(g),测得CH4的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p1>p2
B . ΔH<0
C . 加入催化剂可以提高甲烷的转化率
D . 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CH4浓度减小
17. (2分) (2016高二上·吉安期中) 下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 . 减压
B . 加大X的投入量
C . 升高温度
D . 减小体积
18. (2分) (2018高二上·滦县期中)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 mol N2和8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 . 5%
B . 10%
C . 15%
D . 20%
19. (2分) (2015高二下·武汉期中) 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 . 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 . 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 . 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
20. (2分)可逆反应A(g)+B(s)⇌C(g)+D(g)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 消耗amolA物质的同时消耗amolC物质
B . 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C . B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D .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
21. (2分) (2016高二上·广水期中) 在298K、101.325kPa时发生下列反应:
①2H2(g)+O2(g)═2H2O(l);
②CaO(s)+CO2(g)═CaCO3(s).
其熵变分别为△S1和△S2 ,则下列情况中正确的是()
A . △S1>0,△S2>0
B . △S1<0,△S2<0
C . △S1<0,△S2>0
D . △S1>0,△S2<0
22. (2分) (2018高二上·固阳期中)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2O(g) CO2(g)+H2(g)。
CO2(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反应CO(g)+H2O(g) CO2(g)+H2(g)的ΔH>0
B . 在T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则一定有ν正﹤ν逆
C . 平衡状态A与C相比,平衡状态A的c(CO)小
D . 若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 ,则K1<K2
23. (2分)反应3A(g)+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 v(A)=1.5 mol•L﹣1•s﹣1
B . v(C)=0.5 mol•L﹣1•s﹣1
C . v(D)=0.6 mol•L﹣1•s﹣1
D . v(B)=0.4 mol•L﹣1•s﹣1
24. (2分) (2018高二上·清远期末) 下列列举的四个选项是4位同学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 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及其影响因素是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研究的问题
B .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学平衡理论研究的问题
C .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 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转化为产品是化学平衡理论研究的问题之一
25. (2分) (2016高三下·黑龙江开学考) 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 (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 v退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 . 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C . 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 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总
二、填空题(25空*2分/空=50分) (共5题;共48分)
26. (10分) (2018高二上·宝坻期末) 现有下列物质①NaHCO3②液态SO2 ③纯醋酸④硫酸钡⑤液氨
⑥酒精(C2H5OH)⑦NH3·H2O⑧铝
请用以上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填序号)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导电的是________。
27. (12.0分)(2018·防城港模拟) 十氢奈是具有高储氢密度的氢能载体,经历“十氢奈(C10H18 )→四氢奈(C10H12)→奈(C10H8)”的脱氢过程释放氢气。
已知:
C10H18(l) C10H12(l)+3H2(g) △H1
C10H12(l) C10H8(l)+2H2(g) △H2
△H1>△H2>0;C10H18→C10H12的活化能为Ea1 ,C10H12→C10H8的活化能为Ea2 ,十氢奈的常压沸点为192℃;在192℃,液态十氢奈的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约为9%。
请回答:
(1)每1mol 十氢萘液体可储存5mol氢气,可运载到使用氢气的场所,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释放氢气,生成的液体萘可重复催化加氢来储存氢气,如图所示,则△H1+△H2=________。
(2)有利于提高上述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__。
A . 高温高压
B . 低温低压
C . 高温低压
D . 低温高压
(3)不同压力和温度下十氢萘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①在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未达新平衡前,v正________v逆(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研究表明,将适量的十氢奈置于恒容密闭反应器中,既升高温度又增大压强,十氢萘的转化率也升高,可能理由是________。
(4)温度335℃,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高压液态十氢奈(1.00 mol)催化脱氢实验,测得液态C10H12和液态C10H8的产率x1和x2(以物质的量分数计)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在8h时,反应体系内氢气的量为________mol(忽略其他副反应),液态十氢奈的转化率是________。
②x1显著低于x2的原因是________。
28. (4分) (2018高二上·红桥期中) 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的N2和0.6 mol的H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 2NH3(g) △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根据右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NH3)=________mol/(L·min)
(2)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 0 20 mol/L
B . 0.1 mol/L
C . 0.10 mol/L
D . 0.08 mol/L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在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设此时NH3的浓度为0.25mol/L)。
请在图中画出第5分钟末到此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
________
29. (12分) (2017高二上·濉溪期中) 在一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1mol的N2和0.3mol的H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根据如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4分钟末),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
(3)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N2和NH3浓度相等
b.NH3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3v正(H2)=2v逆(NH3)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4)在第5分钟末改变某一条件后,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mol/L),达到新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如上图.则第5分钟末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
30. (10分)(2017·西城模拟) 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表为制取Cu2O的三种方法:
方法Ⅰ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方法Ⅱ
电解法:2Cu+H2O
Cu2O+H2↑
方法Ⅲ用肼(N2H4)还原新制Cu(OH)2
(1)工业上常用方法II和方法III制取Cu2O而很少用方法I,其原因是________.
(2)己知:2Cu(s)+ O2(g)=Cu2O(s)△H=﹣akJ•mol﹣1
C(s)+ O2(g)=CO(s)△H=﹣bkJ•mol﹣1
Cu(s)+ O2(g)=CuO(s)△H=﹣ckJ•mol﹣1
则方法I发生的反应:2CuO(s)+C(s)=Cu2O(s)+CO(g)△H=________kJ•mol﹣1.
(3)方法II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而制备纳米Cu2O,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的阳极反应
式为________.
(4)方法III为加热条件下用液态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用以上两种方法制得的Cu2O分别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2H2O(g) 2H2(g)+O2(g)△H>0
水蒸气的浓度随时间t变化如表所示.
序号010********
①T10.0500.04920.04860.04820.04800.0480
②T10.0500.04880.04840.04800.04800.0480
③T20.100.0940.0900.0900.0900.09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
A . 实验温度:T1<T2
B . 实验①前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O2)=7×10﹣5mol/(L•min)
C . 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的催化剂效率高
(6)25℃时,向50mL0.018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mL0.02mol/L盐酸,生成沉淀.若已知Ksp(AgCl)=1.8×10﹣10,则此时溶液中的c(Ag+)=________.(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若再向沉淀生成后的溶液中加入100mL0.001mol/L盐酸,是否继续产生沉淀________(填“是”或“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