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1课文注释:借款具有很强的政治奴役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注释:借款具有很强的政治奴役性
甲午战后,为了偿付大量赔款,清政府被迫向帝国主义国家举借外债。
清政府分别在1895年签订了“俄法借款”、1896年签订了“英德借款”、1898年又签订了“英德续借款”等合同。
这三笔大借款,总计白银3亿两,加上利息共计7亿两。
这是帝国主义金融资本的侵略性的政治借款,与清政府在甲午战前和战时的外债有别,主要表现为:
第一,“俄法借款”,以中国海关收入税款及存单为抵押,关税收入有首先担保归还的义务。
附款又规定,如果中国不能如期付还本利时,由俄法银行团代为继续付给,但中国应另许俄国以别项进款加保;至于另商加保之事,“应由两国大臣在北京办理”。
这已超出金融保证范围,而另含政治意义。
第二,“英德借款”合同第七款规定:“此次借款未付还时,中国总理海关事务应照现今办理之法办理”。
要求中国海关制度,在借款未清偿以前,按照现状,不作任何改变,亦即保证英国人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现行制度不得变更,保持英国已攫取的中国海关行使权。
第三,甲午战争赔款的最后1亿两,应于1898年5月8日以前交付。
清政府于1897年6月命李鸿章着手办理借款。
李鸿章主借俄款,张荫桓主借英款。
沙俄提出的借款条件是:1.沙俄借款用以建筑并管理满洲及中国北部之铁路;2.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职位空缺时,中国须聘俄人担任;3.以海关税收为担保,不足时以地税、厘金为抵押。
英国提出类似条件,加上长江流域不割让与他国和开放大连、南宁、湘潭为商港,外国商品在各商埠免纳厘金等。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借款,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中国的灾难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