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诊断时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诊断时采用血常规和生化
检验项目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与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
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2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两组均
接受血常规检查与生化检验,分析不同的检验结果。

结果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观察组的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则高于对
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检验结果,观察组的A/G以及ALB均低于对照组,TBIL以及ALT则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应用血常规与生化检验均可为临床提
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诊断;血常规;生化检验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发病期间,
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黄疸、右上腹疼痛等,如治疗效果不理想,可诱
发肝性脑病、肝脏代谢功能障碍等诸多并发症,对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由于该
病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患者忽视,难以在最佳治疗时机接受治疗,降低预后。

血常规是三大常规检验之一,在诸多疾病的初筛中有明显的干预价值,其可
以清晰的观察到细胞的形态分布和数量变化,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而生化检验
可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1],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特殊
的项目进行检查,因此,为了探究如上两种检验方式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
效果,本文进行如下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入选对象共计40例,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受血
常规与生化检验者。

其中20例为病毒性感染确诊患者,其余20例为健康体检者,并将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本组20例中女性患者有9名,男性患者有11名,年龄最小者26
岁,年龄最大者70岁,平均年龄为(45.33±2.31)岁。

对照组:本组20例中女性有10名,男性有10名,年龄最小者25岁,年龄
最大者68岁,平均年龄为(45.63±2.22)岁。

上述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方法
检查前,做好受检者的健康教育,使其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充足的睡眠、
清淡的饮食,在抽血当天保持空腹[2]。

检验流程:抽取空腹静脉血5ml,300r/min离心处理,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
仪分别开展血常规检验和生化项目检验。

其中,血常规检验需要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情况,而生化项目检验需要检测患者的A/G (人血白蛋白/球蛋白)、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氨酸转氨酶)、ALB
(白蛋白)[3]。

如上两种检验结果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共同诊断,如存在争议,
需要集中讨论,必要时邀请第三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参与,确定最终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包括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

对比两组的生化检验结果:包括人血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谷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白蛋白(ALB)。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当处理结果显示p<0.05,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常规检验结果
详见下表一所示,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观察组的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则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一血常规检验结果(±s)
2.2 生化检验结果
如下表二所示,生化检验结果,观察组的A/G以及ALB均低于对照组,TBIL 以及ALT则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二生化检验结果(±s)
3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传染性较强的病症,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深受临床关注,尤其是近年来病毒性肝炎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

由于该病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导致患者不易在最佳的时间接受治疗,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健康,还会威胁到他人的健康安全。

有诸多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以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为典型症状,而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和白细胞计数存在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并发肝硬化后,更易影响白细胞计数,因此,临床提出可将白细胞计数当做着暖依据,但也有研究表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确保诊断准确性,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伴有血小板计数持续降低,原因多与造血环境持续恶化、骨髓外部损伤有关联性[4],因此,在诊断病毒性肝炎时,可对人血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知,生化和血常规检验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中均具备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病毒性肝炎诊断中,血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均可获取理想的效果,可结合实际临床的情况,合理选择,必要时可以二者联合。

参考文献
[1]厚麟怡.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
医药,2021,16(27):37-39.
[2]陈冬玲,黎青梅,何国华,刘玉玲,司徒经伟.分析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
生化检验项目的意义[J].系统医学,2021,6(18):49-51.
[3]刘萍,雷婷园,佘燕妮.临床生化检验指标联合血常规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诊
断中的应用研究[J].智慧健康,2021,7(23):21-23.
[4]徐丹丹.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8):9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