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的绩效:以杭州友邦集成化吊顶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融合的绩效:基于友邦集成化吊顶的实证检验*
周旭霞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310002〕
[摘要] 产业融合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开展中的重要现象。

本文以浙江嘉兴友邦的集成化吊顶产品为例,分析其绩效产生的主要因素。

研究结果说明:产业融合促进了产业的竞争,催生了新产品与新效劳,推进了人力资本的开展。

产业融合对经济开展的带动作用,还表达在其外溢效应上。

本文利用135份客户信息效劳反响单的调查数据对以上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 产业融合,绩效,友邦,集成化吊顶
一、引言
产业融合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1。

早在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Nicholas Negroponte用三个重叠的圆圈描述了计算机、印刷和播送三者的技术边界,预言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

Alfonso和Salvatore〔1998〕的研究说明,20世纪80-90年代期间,计算机、通讯、半导体以及其他电子产品行业发生了明显的产业融合现象,与其它融合现象不明显的产业相比较,这些产业的绩效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产业绩效与技术融合的状况呈现正相关关系。

Banker,Chang和Majumdar〔1998〕对1988-1992年信息通讯产业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由于拥有共同的根底设施资源,这些被检验企业的单位平均本钱减少,说明了信息技术的融合对减少企业本钱具有正相关影响,从而支持了技术和产业融合能改善信息产业绩效的论点。

周振华(2003)认为产业融合意味着传统产业边界模糊化和经济效劳化趋势,产业间新型的竞争协同关系的建立,带来了更大的复合经济效应。

马健(2001)总结性地认为产业融合不仅从微观上改变了产业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绩效,而且从宏观上改变了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

然而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仅限于信息通讯业的融合,事实上产业融合已广泛存在于其它领域,产业融合的绩效在理论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另外,由于不同类别产业部门的属性各不相同,不同行业中的企业组织类型及规模有较大的差异,各地区产业开展的水平也不一样,产业融合改善产业绩效的路径依赖也不尽相同,我国学者大多是从共性的角度对融合型产业的绩效进行了总结,实证探讨还为鲜见。

本文以友邦集成化吊顶作为个案,试图进一步探讨产业融合背景下的绩效问题。

*[基金工程] 国家社科基金“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融合及其动力机制研究〞〔06CJL025〕,浙江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八批规划课题,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D06YJ02〕。

1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5期。

二、友邦集成化吊顶的融合理念
友邦集成化吊顶是运用模块化、自组式的产业融合理念,将传统浴霸及吊顶拆分为取暖、换气、照明三大模块,然后对各个模块进行单独开发,最大限度优化其功能,自由搭配、自由移动、再次组合成为一个新的体系。

友邦集成化吊顶是嘉兴友邦的产品,该公司坚持以“创新推动开展〞,“用融合打造品牌〞,经过几年的开展,已成为具备大规模生产供货能力的企业,并获得了56项国家创造专利。

2004年公司攻克了主机模块无法同条扣板搭配使用的技术难关,开创性地开发出了48款能同条扣板自由搭配的专用电器模块,进一步推动了吊顶产业的融合与开展。

友邦集成化吊顶的主要特点是和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和谐的外观设计:彻底打破传统厨卫吊顶中吊顶扣板、浴霸、换气扇、照明灯均有不同的厂商设计、制造并提供安装等效劳,友邦集成化吊顶对以上系统进行优化、重组,进行集成化开发、设计及安装等效劳,集成化吊顶展现的外观更加和谐。

和谐的平安设计:将原本的浴霸产品拆分为假设干个功能块,通过消费者的自由选择组合而集成为一个新体,模块化拆分后,取暖器散热性能更好,有效克服了传统浴霸固定箱体高温集聚的不平安隐患,换气扇风轮、风道大小不再受到浴霸机箱大小的制约,换气效果更理想。

照明灯可以任意安置在空间任何位置,远离电器集聚局部的株连。

和谐的功能设计:取暖、换气、照明等性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工作效能大大增强,特别是提升了浴室取暖的功能。

三、友邦集成化吊顶的绩效检验
1. 友邦集成化吊顶产生的绩效:4个推论
集成化吊顶之所以蕴藏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是因为这些产品的融适宜应了消费结构升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取暖、换气、照明、吊顶四大功能融合为一体化,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当今家庭、宾馆等对于厨卫装修的高标准要求,不同效果的取暖、照明模块迎合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创造出完美的装饰效果,简洁的造型和优美的流线型设计充分表达了时尚、前卫的消费品位。

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与消费需求形成了良性互动。

推论1:集成化吊顶实现了与消费需求的良性互动
集成化吊顶作为一种新的产品,在推向市场的同时产生了许多新的效劳工程。

如可以为顾客设计吊顶,从多个产品的购置到一站式采购,轻松实现了顾客个性化、自主化的选择,方便了顾客的购置,同时也便于日后的维修,降低了客户的维护本钱。

总之,集成化吊顶一方面提高了产品的价值创造功能,另一方面由产品的融合推动了吊顶技术效劳的融合、业务效劳的融合和市场效劳的融合。

推论2:集成化吊顶产生了新的融合型效劳
集成化吊顶突破了取暖、换气、照明、吊顶四大产品分立的限制,从而为企业提供了扩大规模、扩展事业范围、开发新产品和新效劳方面的巨大商机,友邦集成化吊顶打破了原来产品的结构,实现了融合型的创新,使得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合理配置,从而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降低了原来产品的价格。

表1列举了吊顶集成模式与传统模式的配置与价格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集成模式不但在用料上比传统模式优良,价格上也显示优势。

表1 集成模式与传统模式配置、价格比较
推论3:集成化吊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和整合,降低了产品价格
友邦集成化吊顶的融合开展,塑造了新的市场结构,对原本的换气扇、照明灯、吊顶、浴霸等产品产生了巨大冲击,迫使这些产品在技术上改良,降低产品的本钱,提高性价比。

对吊顶业单件产品的竞争格局所产生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融合产品的不断创新。

推论4:集成化吊顶迫使业内产品的改良
2. 友邦集成化吊顶的绩效检验
(1) 模型与变量选择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计量分析的根本模型设定如下:
εβββββ+++++=443322110X X X X Y
选取这四项指标主要是根据客户信息效劳反响问卷的结果〔以下说明〕,并
假设四项指标本身不存在相关性。

另外,在本模型中,不考虑由于产品技术开放〔主要指产品的完全互换、不完全互换性〕、促销、单件缺货、选择范围小等其他间接变量对销售量的影响。

(2) 数据来源与说明
为了检验的一般性,本文选取了友邦杭州分公司2006年3月份的销售财务数据,以回访和客户填写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随机调查了150名客户。

调查前设计了客户信息效劳反响问卷,调查的重点问题是:为什么选择友邦集成化吊顶?客户的答复集中产品的价格、质量、便利和产品的美观四个方面,有8名客户没有直接答复,有7名客户并不了解友邦集成化吊顶,是由装修公司选择的,在统计中均被剔除,因此,实际有效信息的反响单〔以下简称有效反响单〕共135份。

(3) 计量检验过程
表3 统计量
Y β1β4β3β2
均值
中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标准差
观察次数135 135 135 135 135
表4 检验结果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Y
β1
β4
β3
β2
R-squared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S.E. dependent var
S.E. of regression
注:通过F检验
(4) 对检验结果的解说
通过对上面检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产品的方便性对友邦集成化吊顶绩效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相关系数高达11.48。

在调研与消费者的交谈中也证实,随着消费档次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愈来愈多的消费者更倾向产品的功能整合性,在都市,精装修的高档楼盘、整体橱柜等融合产品特别受到消费者青睐。

2〕产品的价格与友邦集成化吊顶的绩效是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4.34。

产品的价格依然是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因子,友邦集成化吊顶的销售人员和效劳人员谈及到,客户在购置该产品时,反复和原来的单件产品价格作比较,最后选择该产品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低廉。

3〕产品的质量也是支持友邦集成化吊顶绩效的一个因子,但并不特别明显。

这主要和产品刚推出有关,局部客户在购置时,要求效劳人员出示相关质量证书,询问企业的规模和资质。

甚至有些客户要求参观一些用户,进一步打听产品的质量情况。

4〕出乎意料的是:消费者对产品美观性的追求位于第三位,有效反响单上也显示,购置友邦集成化吊顶的客户群中,年轻人的数量最多(当然,这可能和年轻人结婚买房人数居多有关),销售人员也证实,中、老年人不如年轻人注重产品的外观。

对友邦集成化吊顶绩效的调研中发现,顾客认为近几年来,整个吊顶产品层出不穷,性价比有所提高,计量检验分析也说明,4个推论均可得到验证。

四、产业融合绩效归结
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性是由创新在某一产业内迅速、有效地积聚,通过部门之间的技术联系(投入-产出关系)发生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的扩散效果来决定的,没有创新和创新的扩散,高增长部门的更迭只是产业结构变动的低水平循环2。

产业融合产生了许多新产品与新效劳,开辟了新市场,使更多的新参与者进入,增强了竞争性和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带来了就业增加和人力资本开展。

产业融合正是以极大的扩散渗透效应推动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成为产业开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1. 产业融合催生了新产品与新效劳
产业融合实现产品功能整合,提高产品档次,使传统的产品变得更丰富多彩,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消费者获得的效用也随之提高,从而增进了社会福利水平。

由于这些融合的产品具有崭新的功能、优良的性能、良好的市场前景,对于引导社会新的需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产业融合不仅产生了许多新的产品,而且还增添了新的效劳,在原有根底上以更高的质量提供更加完美的效劳,同时通过对原先不同效劳产品或内容的有机整合,以系统集成或“打包〞的形式出现,催生了许多全新的效劳运作程序,大大推进了产品的效劳化水平。

效劳本身也由于融合了原先相互别离的属性而产生了变化,使分散性的效劳进入一个全新的相互合作的活动领域。

产业融合开辟了新市场,又促进了新参与者的进入,使得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

剧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原有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步伐,与新进入企业一起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和效劳。

2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开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4期。

2. 产业融合产生了外部增长效应
由于融合型产品具有崭新的功能和优良的性能,良好的市场前景。

产业融合为企业提供了扩大规模,扩展事业范围,开发新产品、新效劳等巨大的商机,一方面促进了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在更广范围内形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使企业本钱下降,另一方面是网络外部效应,产业融合扩大了网络的范围,从而使各种资源参加网络的可能性增大,给原有产业带来巨大的增值时机及收益递增。

产业融合还使生产系统更具有开放性,特别是向消费者的开放,促使知识在组织内的传播更为广泛。

正因为如此,产业融合在当今世界才得以迅速开展,并逐步成为一种趋势。

另外,产业融合中形成的新产品与效劳并不是完全替代了原有的产品与效劳,更多的是与原来产品和效劳形成互补,丰富和扩大原有的功能,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溢出效应。

围绕着这些新的产品与效劳,可能会形成一系列相关部门,包括直接参与融合的部门以及与之相关的部门。

这些相关部门都会受到这一融合产品与效劳的溢出影响,形成巨大的“相关收益〞。

产业融合所产生的外溢效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体系。

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就是以信息技术融合及互联网为根底构建起来的电子商务,正在对总体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开展将会引起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为经济社会创造出实质性净收益。

3. 产业融合促进了产业的竞争
植草益(2001)认为:融合后从事该产业的企业数量自然会增加,竞争也自然会激化,在产业融合过程中,来自其他产业的企业也会新参加进来,竞争会进一步激化。

产业融合后,在合并产业中,企业数量增加,竞争激化,来自于其他产业的企业也会参加进来,竞争进一步激化,必然有企业倒闭和企业吸收合并等悲剧;但同时产业融合为企业提供了扩大规模,扩展事业范围,开发新产品、新效劳等巨大的商机,企业会演化出新的组织形式。

当然,不同产品之间在联合使用时应有共同的标准硬软件“接口〞。

“标准接口〞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也直接影响着产业竞争格局。

如果是开放的,那么融合过程中由于新进入者容易进入,有可能使得产业的竞争程度加剧。

如果是封闭的,那么某一企业在“标准接口〞的竞争中取得垄断地位,此时产业的竞争格局取决于该垄断企业竞争策略的变化。

4. 产业融合推进了人力资本的开展
由于产业融合会带来一些新的产业部门,这样就可以增加就业时机,解决一些就业问题。

另外,产业融合使两个或多个产品之间形成了共同的技术、业务和市场根底,这些新的部门会要求具有创造性及创新型的人才,迫使学校和培训机构加强对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改变原来单一结构的培养模式,推进人力资本新的开展。

产业融合并不是社会分工的对立面,因而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产业都融为一体,使产业回归分工前的“混沌状态〞。

也不是在原有框架下对原本各自别离的
简单整合,而是在其相互渗透中形成一个可将不同部门容纳其中的新的框架。

产业融合创造了新的开展空间,使原有业务有可能获得新生,从而促进原有产品与效劳的新开展。

[参考文献]
[1]Alfonso,G.and Salvatore,T.(1998)."Does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imply convergence in markets? Evidence from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Research Policy.27,445-463.
[2]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2期.
[3] 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J],2002年第5期.
[4] :产业开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4期.
[5]植草益.産業融合-産業組織の新たな方向[M],岩波書店,2000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