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设计角度论证建筑高度,建筑退线和道路红线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城市道路红线宽度,道路两侧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以及建筑物高度是
城市规划特别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所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尝试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论述建筑高度,建筑退线以及道路红线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设计,道路红线,建筑高度,建筑退线
城市道路规划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整个城市的缩影, 能
否合理的确定道路红线与临街建筑物高度和位置的关系, 是城市规划设计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人们行走在大街上,两侧的建筑物是他们观赏与评论的主要景物之一, 如何确定一栋临街建筑的高度,与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的合理性?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对于基本定义的认识。
1)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红线是道路横断面范围内各种工程设施与道路沿街建
筑的分界线。
城市道路网和道路宽度规划确定以后, 为了有效地予以实施, 就要将规划的道路线形实测定在地形图并落实在地面上, 据此作为有关建设的依据, 道路宽度线在我国一般叫做道路红线。
2) 征地红线:建设单位使用土地, 持经国家规定程序批准的有关文件, 向规
划管理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的申请规划管理部门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节约用地的原则, 核定或审批建设用地的位置和范围线, 即为征地红线。
3) 建筑红线:建筑红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也叫灰线。
沿街的建筑
红线不是一条直线, 而是若干独立存在的线段。
4) 建筑退线:在已确定或批准的红线、绿线的基础上再退后适当的距离作为
缓冲带,退后的距离各地并不统一,由主管部门规定。
在这一区域内未经批准也不得进行任何项目的建设。
5) 建筑高度: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的水箱
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道路红线,征地红线和建筑红线示意图
2、建筑退线区域的意义。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为将来道路红线拓宽留有充分余地。
道路红线一旦确定, 道路两侧的新建筑将以红线为依据而建设。
一旦道路两侧建筑物基本形成, 将来要再拓宽道路红线, 困难和成本都很大, 因此道路红线具有相对的固定性, 在一定时期内不会随便更改。
但是如总体规划有一定年限那样,道路红线的制定也具有一定
的年限, 因为形势在变化、国家政策在调整, 经济建设速度、人口增长快慢和交通量的变化都将影响总体规划的实施, 因而总体规划每隔一定时期要进行修改、补充、调整, 甚至重新修编。
同样道路网及道路红线也将修改或拓宽, 如果沿街建筑压道路红线而建设, 不但景观单调、呆板, 也为将来道路红线拓宽带来困难。
建筑物的色调、造型、屋顶的处理, 后退红线的宽窄, 后退红线地带绿化、小品的布置、建筑物间隔等等方面, 要按城市设计要素有序进行。
理想的沿街建筑物建设应是一部凝固的乐章,有韵律、有节奏、有高潮、有起伏, 每幢建筑物根据其使用性
质、建筑物高度、后退红线宽度, 建在不同的音节线谱上, 使城市景观富于变化而更加优美。
3、建筑退线宽度的确定。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宽度与建筑物的高度、规模、功能及道路性质有关。
其中建筑物的高度是最关键的因素。
若从道路通风、采光、日照等因素考虑, 建筑物的阴影不宜超过道路红线宽度。
建筑物后退红线宽度示意图
即, tgα=H/d+W , 则d=H/tgα-W
d: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宽度
H:建筑物高度
W:道路红线宽
α: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 即太阳高度角
显然, 不同季节太阳光线的高度角是不同的, 为保证对街建筑在冬季也能得到一定时间的日照,α应取各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
当建筑物高度较低, 所求得的后退宽度小于等于零, 建筑物是否允许压在道路红线上, 甚至侵占道路红线呢显然这是不允许的。
一般来说, 某条街道两侧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宽度应基本一致,
以保持后退道路宽度在空间上的连续与一致。
因此, 即使是那些较低的建筑物也应后退道路红线一定的宽度。
根据《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的有关条款,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其中的具体要求。
道路宽度(米)退线距离(米)建筑类型及高度城市次干路
40>W≥24
城市支路
24>W≥12
小区道路
W<12
居住建筑H≤10米 6 5 3 10米<H≤24米8 7 5 24米<H≤60米10 9 7 H>60米15 12 9
公共建筑H≤10米7 6 3 10米<H≤24米9 8 5 24米<H≤60米12 10 7 H>60米15 12 9
其他建筑H≤10米 5 4 3 10米<H≤24米7 6 4 24米<H≤50米9 7 5 H>60米13 10 7
备注1、居住建筑后退东西向各级道路距离,除应满足上述控制指标外,还应满足道路两侧建筑间距的要求。
2、高层建筑的裙房部分按相应高度的公共建筑退线要求执行。
3、建筑后退W≥40米的新建城市道路按第九十条规定执行。
4、建筑退让特定道路可按已编制规划或市政府相关文件控制。
道路平面交叉口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控制一般情况下不是取决于区间段、而是取决于交叉口处的通行能力。
交叉口处的通行能力与交叉口的布置关系极大。
交叉口可分为立交和平交两种, 若采用平交, 又有展宽式与不展宽式之分。
立体交叉往往占地广、规模大、通行能力高。
本文主要讨论在平面交叉口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宽度。
道路平面交叉口后退红线示意图
根据《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的有关条款,我们也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其中的具体要求。
道路交叉口
退线距离L(米)
建筑高度
主要道路交叉口次要道路交叉口
H≤10米7 6
10米<H≤24米9 8
24米<H≤60米12 10
H>60米15 12
另外, 在交叉口布置建筑时, 建筑物不应以缘石半径
另外, 在交叉口布置建筑时, 建筑物不应以缘石半径后退红线, 而应根据交叉口处机动车通行时的视距三角形边缘来后退见图, 以保证车辆行驶与行人的安全。
道路平面交叉口建筑物布置示意图
建议与意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基本得出建筑高度,建筑退线和道路红线的基本关系,除此之外我想从环境控制的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环境控制方面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方面是道路交通环境对临街建筑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建筑物本身的环境对周围建筑物及其它设施等方面的影响。
这两方面都依其使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如交通性干道, 其噪声、烟尘量就比生活性道路要大。
再如工业建筑大都会产生较多的废水、废渣、废气和噪声, 而民用建筑则相对要小得多。
因此, 我们在布置临街建筑物时, 就要从道路交通环境和建筑本身的使用性质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来确定退红线的距离。
退出红线的用地可以建设绿化及建筑小品, 这样既可以减少污染, 又可以美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