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价检测(一)
第一单元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3年的毒校服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毒校服被检出
偶氮染料,这种染料可分解成致癌物质芳香胺。

下面几项研究
与化学无关的是( )
A.芳香胺的内部结构
B.偶氮染料分解成芳香胺的过程
C.偶氮染料的产地
D.偶氮染料的制取方法
【解析】选C。

根据化学的概念可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如A)、性质和变化规律(如B)的研究均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物质的制取(如D)是根据物质的性质,经一定的变化制得,故也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而对偶氮染料的产地的研究与化学无关。

2.(2014·阳江检测)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用干冰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C.火焰分为三层
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
【解析】选A。

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

【误区警示】
误区1 错误地认为光=火焰
“光”是可燃性固体直接燃烧产生的;“火焰”是气体、固体气化或液体汽化后再燃烧产生的。

如铝箔在纯氧中能直接燃烧,因此它产生的是白光,而不是白色火焰。

误区2 错误地认为烟=雾
“烟”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固体小颗粒扩散而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分散到另一种气体中形成的。

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因此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而不是白雾。

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里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扩散形成的。

误区3 错误地认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指一切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人的感官能够感受到的,如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则指根据在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经分析推理之后得出的结论。

3.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解析】选C。

小明按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认液体是白醋还是白酒,因此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环节。

4.(2013·衢州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解析】选C。

铁丝弯折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吹肥皂泡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霉变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电灯发光过程中只是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5.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是( )
A.溶液变色
B.发光发热
C.物种减少
D.体积膨胀
【解析】选C。

有的物理变化中会伴随着变色(如氧气变液氧)、发光发热(如灯泡通电)、体积改变(如热胀冷缩)等,但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可能造成物种减少。

6.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D.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解析】选A。

固体药品一般盛放在广口瓶中,细口瓶是用来盛放液体药品的。

7.(双选)(2012·东营中考)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B.实验完毕,要及时洗净器皿,整理好实验用品,擦净桌面,清理水槽
C.对某些药品,可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或尝一下其味道
D.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解析】选B、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A项中,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不能带出实验室,因此不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C项中,对于药品,不可以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或尝一下其味道。

8.(2013·黑龙江中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选B。

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正上方;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口与试管口要紧挨,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药品;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时,首先把试管横放或倾斜,再用药匙将药品轻轻放入试管中,最后将试管竖起;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试管与桌面大约成45°,图中试管内的溶液过多。

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9.(2014·甘肃平凉八中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把块状固体投入直立的试管中
【解析】选B。

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中,放回原试剂瓶会造成药品的污染,A不正确;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B正确;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易造成火灾,C不正确;把块状固体加入试管中应沿试管壁滑入,投入直立的试管中易砸破试管底部,D不正确。

10.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
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
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
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
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

对描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C.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D.①②③④都正确
【解析】选D。

分析题中实验可知,该实验是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及现象,由日常生活经验知,蜡烛燃烧产生气体,故应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收集生成的气体;因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故应用干燥的冷烧杯,以利于水蒸气的凝结,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因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应向反应后的气体中加入石灰水,并采用振荡的方法使二者充分接触,为了避免气体散逸,应将烧杯迅速倒置,故这四点描述都正确。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6分)
11.(6分)(探究创新)取一根银白色的镁条做如下实验,并做好记录:
①用剪子剪一片
②另取一片镁条放入醋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③在空气中点燃镁条产生大量白烟
④把镁条剪成细丝状并连接电池与灯泡,灯泡发光
(1)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

【解析】用剪子剪一片,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把镁条剪成细丝状并连接电池与灯泡,灯泡发光,说明镁条具有导电性,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另取一片镁条放入醋酸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镁能与醋酸反应;在空气中点燃镁条产生大量白烟,说明镁燃烧生成了新物质。

答案:(1)①④没有新物质生成(2)②③
12.(4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被用来歌颂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请回答:
(1)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说明
(提示:从变化的角度)
(2)观察蜡烛燃烧,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现象?(至少说出三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蜡烛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燃烧后几乎不会留下任何的灰烬;蜡烛燃
烧的过程会伴随许多不同的现象发生,比如会观察到蜡烛顶端熔化成液态,原来白色的烛芯变得焦黑,围绕烛芯的火焰为淡蓝色,上部火焰是明亮黄色,火焰处有热量放出,蜡烛逐渐变短,熔化的石蜡在下淌的过程中又凝结起来等现象。

答案:(1)蜡烛边燃烧边熔化
(2)蜡烛顶端熔化成液态原来白色的烛芯变得焦黑
围绕烛芯的火焰为淡蓝色上部火焰是明亮黄色火焰处有热量放出蜡烛逐渐变短熔化的石蜡在下淌的过程中又凝结起来(任写三条,合理即可)
13.(5分)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燃烧爆炸
D.防止烫伤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_;
(2)胶头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_;
(3)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______;
(4)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稍低于试管底_____;
(5)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_____。

【解析】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是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胶头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正确放置,会避免药品相互交叉造成污染;用嘴吹灭酒精灯,会引燃灯内酒精,造成酒精灯的爆炸;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稍低于试管底,可避免试管口处冷凝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以免液体暴沸冲出试管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答案:(1)B (2)A (3)C
(4)B (5)D
14.(8分)学习化学要认真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较难描述的是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
15.(5分)(1)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1~2秒后取出来。

可以看到处于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碳化,说明灯焰中部分温度最高。

(2)把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3)实验室加热约 2 mL液体,可以使用下图所示仪器中的(填写仪器名称) 。

【解析】由于火柴梗处于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碳化,说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为防止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直接落入直立的玻璃容器使容器底被砸破,应首先将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在容器口后,再将容器缓缓竖立,使其滑到容器底部;加热液体时可选用烧杯或试管,由于题中所给的液体量较少,因此选用试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还需用试管夹夹持试管。

答案:(1)外焰(2)平放(或横放) 镊子
(3)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16.(8分)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2)指出图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为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能用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否则易引起火灾。

B中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应为“用手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而不能
把鼻孔凑到容器瓶口直接闻,这样易吸入过多气体,可能会使人中毒。

C中给液体加热时应关注:①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②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③试管与水平面成45°,④用外焰加热等。

D中向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时应为“一横二放三慢立”,让固体慢慢滑到试管底部,这样做不易打破试管底。

答案:(1)C
(2)①A,会引起火灾②B,会使人中毒
③D,会损坏试管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4分)
17.(8分)请指出图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被加热的试管温度较高,直接用手拿会造成烫伤,因此应用试管夹夹持;由于试管口竖直向上,则液体暴沸冲出时,易造成烫伤,且被加热面积较小。

(2)锌粒直接放入直立的试管会将试管底砸破,且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

(3)试管夹应从试管的底部向上套。

答案:(1)用手拿试管加热(或没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 试管口没有向上倾斜加热
(2)锌粒没有放在横放的试管口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3)试管夹不应从试管的上部往下套
18.(6分)现有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玻璃杯、澄清的石灰水,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纸张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解析】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可用液化生成的小水滴检验。

答案:
19.(10分)一次实验结束后,小兵忘记将酒精灯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兵想探个究竟,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
②将灯内的酒精倒出少量点燃,能很好地燃烧
③将灯头处灯芯挤出的液体,用燃着的火柴去点,发现挤出的液体不能燃烧
④将灯帽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几滴酒精再去点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
⑤去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酒精(学名乙醇),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实验室用酒精一般是95%的酒精……酒精沸点为78.5℃,水的沸点为100℃
请回答:
(1)通过实验①能得出结论:。

(2)小兵设计进行实验②的目的:。

(3)实验③挤出的液体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4)实验④中将灯帽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再点为什么能正常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此探究,小兵最终可以得出结论:。

【解析】题目中①已经说明酒精灯内酒精量充足,可以得到的结论为:不是因为酒精少而无法点燃。

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证明该酒精可以正常燃烧,没有任何问题。

而将灯头处灯芯挤出的液体,用燃着的火柴去点,发现挤出的液体不能燃烧,则说明酒精含量过低,水分较多,因而无法点燃。

灯帽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后,酒精灯里的酒精被吸上来,使酒精浓度增大,所以可以点燃。

答案:(1)点不着的原因不是没有酒精
(2)验证灯内的酒精没有因挥发而发生变化,仍然有很好的可燃性
(3)灯头处灯芯挤出的液体中,酒精大部分挥发,留下的主要是水
(4)盖好灯帽后,灯内酒精被吸至灯头,浓度增大
(5)用完酒精灯后,要盖好灯帽存放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初中化学试卷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