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尚勇与奋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勇与奋斗——2024年2月各地联考作文金题及导写
金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北宋时,王安石勇于推行新法;抗战时期,像长嘴巴这样的战士、勇于与敌斗争;如今,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攀登科技高峰……尚勇是中国人的精神传统,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英勇奋斗史。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阅读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意解说】
材料关涉三大阅读内容,从古代、现代和当代历时性陈述关于勇的典例。

王安石的例子侧重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改革者之勇,长嘴巴的例子侧重民族大义家国情怀之勇,科学家的例子侧重攻坚克难勇挑重担之勇。

三者各有其历史背景,勇的具体表现不一,但都是有胆识敢做敢为的大勇之举。

题目要求考生写出“你的感悟与思考”,提示考生基于材料,联系自身,对勇的精神加以阐发,思辨,弘扬尚勇精神。

材料取自三大阅读,阅读本身可以触动学生对勇的思考,但写作时不可以照抄阅读内容。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古往今来中国的尚勇精神,其中列举了北宋时期变法的王安石,抗日战争时期与敌作斗争的战士,如今勇于探索攀登的中国科学家。

从而指出中国人的精神传统是“尚勇”,中国的历史是英勇奋斗史。

从材料来看,其中包含的是一个话题是“英勇奋斗”,因此写作时,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展开。

“英勇奋斗”指的就是不怕困难和挫折,不畏惧敌人,在关键的时刻能够发挥自己拼搏进取的精神,战胜困难和敌人。

因此,写作的时候可以列举古往今来关于拼搏奋斗的例子,从而分析拼搏奋斗的意义何在,也可以分析应该如何拼搏奋斗等。

从以上分析来看,这个作文题目相对难度不大。

因为大凡成功者,没有一个不是拼搏奋斗的,因此写作时可以从这个角度,选择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中的人物进行写作,从而证明成功是拼搏奋斗得来的。

如果从青年学生来讲,也可以写“无青春不奋斗”,可以选择历史上一些青年人拼搏奋斗的例子加以证明,突出奋斗对于青年人的意义。

如果增加文章的深度,可以论述如何拼搏奋斗等。

写作时可以在主体处安排成并列的形式。

开篇可以引出观点: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主体部分安排成并列结构。

分论点一,青春需要不负韶华、拼搏奋斗的奔跑。

分论点二,青春需要不负时代、践行使命的奔跑。

分论点三,青春需要不负人民、造福群众的奔跑。

结尾再照应开篇,重申观点。

【立意解说】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

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

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

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宝贵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字本义,从甬从力;力及所至,生命勃发甬甬然也。

由此推知勇是勇力、勇气,有胆量敢做,有力量能做即为勇。

但儒家之勇远非那么简单:它排斥“狗彘之勇”、“草寇之勇”、“匹夫之勇”等小人之勇,提倡君子之勇。

君子之勇是在某种理想信念驱动下,所体现出的一种无所畏惧的行为及精神。

《中庸》有云:“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认为智、仁、勇是自古及今天下通行不变的品德。

《论语》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认为只有兼具仁、智、勇三种德性,才是健全的人格。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

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是小勇。

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率义而为,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

大勇之“大”,在与“义”融。

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

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

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虽千万人,吾往矣”)。

对于当今学子而言,勇敢地面对人生、面对世界,可以说是成人、
成才、成功最重要的素质,是最基本的生存、发展之道。

人生多波折,世间多矛盾,是迎难而上,披荆斩棘解决矛盾,还是畏手畏脚、坐以待毙逃避矛盾,取决于当事人是否能鼓起勇气、果敢行事。

赓续尚勇精神,当今学子方能成就自我,勇担民族复兴,国家自强之时代重任。

时代在发展,青年人当能知勇识勇,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发扬光大尚勇精神,写好人生答卷,勇当国家栋梁,这是本题的价值取向。

何者为勇?勇的价值意义如何?当今我们需要怎样的勇?尚需考生围绕核心概念具体思辨。

把勇这一核心概念放在历史文化语境和当下时代背景中思考,写出感悟和思考,写出思辨,写出针对性和现实价值是立意的关键。

如果偏离核心概念,变成三个阅读材料的感悟,中心不明确的,视为偏题作文。

参考立意:
1.奋勇拼搏才是青春最好的姿态。

2.奋力拼搏助力成功。

3.无奋斗不青春。

4.传承奋勇拼搏的传统。

范文鉴赏:
青春好姿态,迎风共成长
运动员身体呈垂直45°角姿态,随时准备起跑;而在我们的人生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最佳姿态。

若你想要问我,青春时代,奋勇拼搏的最佳姿态应该是什么?我想这样回答你:
奋勇拼搏的姿态是奋力前行,在风雨逆境中愈战愈勇。

在登上神舟十五号前,邓清明经历了25年的等待,他用永不停歇的坚持和默默地“备份”愈战愈勇,圆梦太空。

在成为“伟人马克思”前,马克思也曾因为政治主张为当时主流不容,而一次次遭遇政治危机。

但他却并没有放弃,坚持与恩格斯一起完成《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前进方向。

青春的最佳姿态就是在风雨中奋力前行,不怕失败,因为跌倒了永远可以重头再来;我们愈战愈勇,风雨过后,回首来路,也无风雨也无晴。

奋勇拼搏的姿态是不忘初心,在光怪陆离中坚定信念。

茫茫戈壁,大漠孤烟,烈烈西风,长河落日。

敦煌,在那茫茫大漠上矗立千年,绮丽,却又荒凉,唯余莫高窟静静诉说着九色鹿的传说。

而在这荒僻之地,常书鸿、樊锦诗等前辈却为了自己守护莫高窟文化遗产的初心,坚守了数十年。

如今,樊锦诗先生虽已年老,却仍保持着青春的最佳姿态。

她,把青春献给了千年敦煌。

受其影响,“留守女孩”钟芳蓉最终也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

世人虽不解,钟芳蓉却仍坚守自己的初心。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如繁花般迷乱人眼,而我们更应该坚持青年人该有的青春姿态,为梦想启航,坚守内心所爱,奋勇前行。

奋勇拼搏的姿态是默默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燃烧自我。

放眼近代中国,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所以,即使中华民族饱经列强践踏,却还是靠着无数先烈的奉献与牺牲迎来了新生。

而今又有青春榜样秦世冬、黄文秀,主动申请到基层担任干部,入户走访调研,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身先士卒,与村民们打成一片,带领乡亲们成功走上致富路。

除此之外,边疆哨所上里,贫困山村里,抗疫一线上,都有无数青春的身影以昂扬姿态默默耕耘。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服务,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

这是广大中国青年的真实心声,也是我辈该有的最佳姿态。

与其说最佳姿态是一个动作、形态,不如说这是一种拼搏奋进、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状态。

风风雨雨中,它给予我们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带给我们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带给我们奔涌不息的生命深泉。

就让我们保持这昂扬奋勇拼搏的最佳姿态,迎风成长吧!
尚勇者不惧,善勇者不偏
生活在喧嚣而急促的城市中,我们崇尚尼采在每一个日子里起舞的优雅,向往罗曼·罗兰始终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

然而人们究竟在追求何物?依我之见,是尚勇而敢于反抗的力量,亦是善勇而不致偏狭的智慧。

勇者,何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对抗分散的群勇,
“虽千万人,吾往矣”是逆流而上的孤勇。

勇者,无过于投入全部力量,纵然跃入追求与对抗的暗夜。

尚勇者,无惧危险与对抗,有斩旧迎新的决绝。

无论是王安石在非议中“是而不见可悔故”的坚定,抑或长嘴巴不惧枪林弹雨的热血,皆是尚勇精神支撑起他们或执笔,或举枪,在斗争中颠覆陈旧的乌云,投射出新生的日光。

向历史源头溯去,正是一代代尚勇之人在时序轮替中,以斗争推动国脉的新陈代谢;从现实渡口走来,网络时代会淹没许多思想的光苗,惟有尚勇精神能跳出沉默的螺旋,旗帜鲜明地质疑,不泯于乌合之众无理性地认同。

尚勇者,无惧未知与迷雾,慨然踏足新天地。

相较于已知的敌人,陌生与未知或更令人踯躅不前。

回观中国发展的历史,无数次落脚皆是前人未曾踏足的幽径,无数次变革都是向着未知的危险宣战。

如今是云开雾散,万家更新,皆不能离开曾经闯入迷雾的勇气。

而对于如今世人,尚勇意味着告别徘徊于舒适圈于同温层的犹疑,而是自己作为火炬,不再恨晨光熹微。

我们固然尚勇,然而勇字倘若没有理性加以制约,反倒退为兽性,排山倒海的网暴与牢判,可否称之为群勇?违逆社会规约,是否便是值得尊敬的孤勇者?
殊不知尚勇可贵,善勇却更难求。

后者是凝聚着智性的火焰,是真实的无惧;而前者在勇的外衣下,反而常常藏着懦弱。

尚勇而不善勇所导致的极端与偏执,本质上应当是对所处生活的恐惧与否定。


而人应当做滚动巨石的西西弗斯,应当做尼采笔下充满热爱的婴儿,应当做“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善勇者。

明晰“理智是真理的良配”,才能在追求真理,创造意义的长路上不失“善勇”的指南针。

猎猎风起,时代仍在召唤善勇之人。

何其幸运,我们无须成为空有勇气的堂吉诃德,当我们举起长矛,我们的名字会隐于泥沙之下,但我们的勇气会被镌刻于历史的碑文。

勇者无惧,中华魂魄
勇者,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是追求理想时的坚定不移,是民族精神传承的火种。

勇者,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总能为国家、为民族、为理想,挺身而出,奋斗不懈。

勇者,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坚韧,是战士长嘴巴与敌斗争的无畏,是中国科学家攀登科技高峰的豪情。

勇者,更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永不熄灭的精神传统。

回溯历史,勇者的事迹总是激动人心,催人奋进。

北宋时期,王安石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推行新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披荆斩棘。

他深知改革之路艰辛曲折,但他并未因此退缩,反而在压力之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抗战时期,像长嘴巴这样的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

他们以英勇无畏的精神,守护着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如今,中国科学家勇攀科技高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他们以勇敢探索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在科技领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勇者,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永恒的主题。

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
而不入的执着,到岳飞精忠报国的壮怀激烈;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英勇无畏,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英勇奋斗的史册。

这些英勇的事迹,犹如璀璨的繁星,闪耀在历史的天空,照亮了我们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勇者无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这种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基因。

这种精神,让我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总能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这种精神,让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始终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然而,勇者并非天生无畏。

勇者,是在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时,能够坚定信念,能够挺身而出,能够坚韧不拔的人。

勇者,是在生活的磨砺中,在风雨的洗礼中,锻炼出的顽强意志和坚韧品格。

勇者,是在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培养出的高度自信和豪情壮志。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深感荣幸能与勇者同行,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传承勇者无惧的精神,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