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竞赛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竞赛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滁州西涧①
[唐]韦应物
独怜②幽草③涧边生,________________。

春潮④带雨晚来急,野渡⑤无人舟自横⑥。

(注释)①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②独怜:唯独喜欢。

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④春潮:春天的潮汐。

⑤野渡:郊野的渡口。

⑥横:指随意飘浮。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野渡无人舟自横”中“横”的读音是_____________。

结合注释写出这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中的“怜”与“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怜”意思相同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从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 课内阅读。

山行
[唐]杜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说明诗人停车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

最后一句诗是说
“________”比“________”还红,还好看。

[3]发挥想象,想一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景,动笔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①霜鬓:白色的鬓发。

(1)这首诗描写的节日是()
A.中秋节
B.除夕
C.大年初一
D.元宵节
(2)诗人所在的地点是()
A.异乡家里
B.故乡家里
C.异乡旅馆
D.故乡旅馆
(3)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
A.对新一年的希望
B.对岁月流逝的伤感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D.对家乡的思念和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4)试着翻译前两句古诗。

4. 阅读理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缘”的意思是()
A.边。

B.因为。

C.沿,顺着。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的感受。

[4]“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用“___”画出相应的诗句。

[5]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A.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7]苏轼的诗作有很多,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请默写出一首来。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

[2]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声色相间运用得十分巧妙。

其中“动”指的是________,“静”指的是________,“声”指的是
________,“色”指的是________。

[3]对诗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空山”是指山中植被都消失了,“晚来秋”是说气候炎热,秋天来晚了。

B.最后两句点明了山间是王孙们的心志所在。

C.全诗反映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6. 读下面的诗歌片段,完成练习。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1)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呢?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到横线上。

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

B.想象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

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①在每一片叶子里②在每一朵小花上
③在每一滴汗水里④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2)对诗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

B.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上哪去。

C.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

7.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作者在这首诗歌中把长江的花和水分别比作“________”
“________”,生动展现了江南的特点。

[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中,“谙”是熟悉;“好”准确概括了江南春色的美。

B.作者通过这个诗歌间接抒情,表达了对江南的怀念与赞美。

C.本诗赞颂江南,白居易有别于其他诗人用“花”“莺”着手,而是着重描写江水,别出心裁地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D.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8. 古诗理解。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读古诗,理解字词的意思.
(l)望:。

(2)开:。

(3)出:。

(4)日边:。

[2]全诗四句共两层意义,前两句为第一层,着重写和,后两句为第二层,“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字,逼真地写出了天门山夹江对峙,而且由两岸伸向江心的态势,给人以的感受;“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一个“”字,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一片”由远及近,由大而小的情景。

9. 课外阅读。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多选)
A.“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

B.“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C.这两个字表现了诗人依恋不舍的心情。

(2)“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正常语序应为( )
A.丰年留客鸡豚足
B.丰年留客足豚鸡
C.丰年鸡豚足留客
(3)诗中广为传诵的名句是()
A.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选择诗句填空。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本诗中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一句是()
②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
③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
(5)本诗的线索是,全诗句句紧扣“”字来写,因而主线突出又层次分明。

()
A.游踪;游
B.所见;游
C.所感;游
10. 读古诗,回答问题。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

[2]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
了、、、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

B.第三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

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时的哀伤叹息深秋。

11. 课外类文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季节)的景色,诗人抓住了_____和_____这两个特有的景致来描写这个季节。

[2]“京城的街道上空细雨如丝,纷纷飘落,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句话是哪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的作者是(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

[2]“元日”指的是农历(______)月初(_______)。

[3]给文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1)屠苏( )
A.一种酒。

B.地名。

(2)新桃( )
A.果树。

指条技、
B.桃符,春联的前身。

[4]根据提示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写的节日情景。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提示词语:热闹喜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除了放鞭炮外,还有哪些?选一选,打上“√”。

①畅饮屠苏( ) ②夜晚赏月( ) ③开门迎日( )④更换桃符( )
13. 课内阅读我最棒。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望洞庭》是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

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

[2]诗题为《望洞庭》,是什么时候望洞庭的? ()
A. 早晨
B. 中午
C. 夜晚
[3]在正确的解释后面画“√”。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和”的意思是相安、和谐。

()
(2)“和”的意思跟“同”相同。

()
(3)“镜”指的是一面铜镜。

()
(4)“镜”指的是洞庭湖的湖面。

()
[4]《望洞庭》是一首描写秋天美景的诗,你能再默写出两句连续的反映秋天景色的古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独在异乡为____________,每逢佳节______________。

遥知______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1.“少一人”指的是少了________。

诗中的一个“____”字将诗人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浓烈。

2.“佳节”指的是________节,这一天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诗人王维不由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第______句表达了王维远离家乡的寂寞和思念亲人的心情。

第______句想象了今年重阳节亲人登高远眺的情景。

4.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每逢佳节________”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